2012年11月27日星期二

【华教视窗】 ~ 177辑



再谈教育发展大蓝图

2012/11/27 光华日报/社论


董总周日成功举办“和平请愿大会”,获得669个团体及三万民众参与。和平请愿大会目标清晰,是一个反对当局欲通过《教育发展大蓝图》来强化单元教育,以实现最终目标的目的。

众所周知,《教育发展大蓝图》于9月中公布后,华社的反应几是惶惶不可终日,大家咸望教育部高抬贵手。

三个月来,董总与华社有个共同认知,即大蓝图有意把华小“国小化”,就是有意把华小变质。根据大蓝图计划所知,明年开始华小四至六年级将采用国小的马来文课程,而一至三年级则没提到。不过,华小四至六年级采用国小马来文课程后,相信一至三年级的马来文不可能独善其身。

华小采用国小马来文课程后,华文授课时间自然大幅削减,最终可能致使变成只有一科华文在授课。

大蓝图计划利用十三年光景来“强化”华小的马来文课程,不容置疑,这将直接导致华小的华文授课时间大大削减。记得当年教育部推行英文教数理时,华文授课时间已被削减,假如落实大蓝图计划,华小华文授课时间肯定进一步大幅削减。

事实上,要求华小的马来文水平与国小并驾齐驱,毕业生不必读预备班,人人可直上国中一年级,这样的要求根本不切实际,也不可能达标。因为华小的马来文水平低于国小是理所当然的事,即如国小的华文班每周增至10节或更多,其华文水平也无法赶上华小。

至于预备班之存废,应让家长自行选择,如果家长认为孩子需要读预备班,以便较能顺利掌握中一的马来文程度要求,那他的孩子就有预备班可读。

假如废除了预备班,一些华裔家长为了要让孩子顺利升上国中,他们断会舍弃华小,把孩子送去国小就读。换句话说,这份教育发展大蓝图极可能是为落实拉萨报告书的“探热针”,所以华社必须力促教育部撤消这种“强化”华小马来文水平的政策。

一言以蔽之,董教总机构和华社反对华小采用国小马来文课程并非无的放矢,也非反应过敏,而是深具远见的。

 

点评两场大集会

2012/11/27 东方日报/龙门阵


~作者: 胡排

华教请愿大会和百里绿色苦行都以万眾之势和平举行!前者在八打灵东区大草场,但见万伞齐扬,秩序井然,后者在独立广场,也是万头攒动,並与警方隔著警戒栏近距离对峙。

绿色苦行的重点在14天的日晒雨淋,300公里的长途跋涉,进广场只求歇脚喘气,並非集会演讲,这么低的要求都不得要领,还要面对武警严阵以待。若非绿色队伍恪守纪律,不踰越警方单方面设下的临时底线,谁也不敢保证广场不会再一次上演水砲横飞,烟雾瀰漫的景象。

董总单独发动的华教请愿大集会可谓有史以来最壮观的群眾运动,也是叶新田为主席的领导层彻底放弃与虎谋皮,改走群眾斗爭路线的最大成就。虽然造成董教总分道扬鑣,但事实证明,即使是「孤军作战」,只要旗帜鲜明,董总依然可以號令华教队伍。叶新田主席能够看到,並相信群眾的力量,进而將董总和华教运动从低谷带上新的制高点,自是华教之福!

群眾斗爭不必限于马华总会长蔡细歷隨口乱套的「街头示威」,室內论坛及在和平集会法令恩准的指定地点举行大集会,都是可以采用的形式。上述两场万人大集会,绿色苦行有点像街头游行示威,但却不是游行,而是300公里的苦行。这个形式在上世纪60上代由马六甲阿沙汉园丘工人首创,当时叫做徒步请愿,也是用两只脚走路的和平步行。华教请愿大集会自我设限于一个固定场所,事先又曾照会警方,与会者在草场里聆听演说,没有跑上附近的街头,可谓奉公守法。这个形式谓之「草场示威」,还有人会相信,指为街头示威,分明就是胡说八道,信之则戇!

警方对两场大集会都没有采取镇压行动,但,並非不意味著它不会秋后算账。根据全国副警察总长卡立的指控,两场大集会都有人喊口號、举布条,既有老人参与,也有小孩隨行。有了马后炮,打官司或许难免,而最大的罪状,可能还是违反儿童保护法令!

 

金灿灿的华教?

2012/11/27 东方日报/龙门阵


~作者: 郑庭河

某些人提起国民型中学,总是很不忿地抱怨华社忽略了它们,未予其足够的资助,以至落得如弃儿般。

但也有些人愤慨地直指当政者违背承诺,没为其保留三分之一的华文授课、没制度化的发展拨款,甚至连华文课本身都无法好好地进行,总是面对各种难题,如说缺华文老师、无法在正常时间上课、华文科难考到合理成绩,导至学生寧可弃考等。

坦白说,如回顾国民型中学原为华校的背景,而今检视其中的华文——包括广义的「华人文化」状况,除了部分比较受华社监督,甚至参与管理的学校不说,整体上的確难以说乐观。

许多国民型中学连基本设施都得自己筹钱解决,一些更连招生和师资也面对不合理的安排,以至行政和教学品质大受影响。若如某些人一贯坚持的:国民型中学也是华教的一「脉」的话,那此脉的「华教」前景,恐怕还真的叫人难以不產生危机感。

但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华社一些政客、社团领导、时评家、主流媒体等,总爱给本邦华教抹上一片金灿灿的色彩,似乎当下已是有史以来的最佳境况。其所依据的理由,不外乎中国崛起,华文已是国际强势语文、独中年年爆满、连友族也送孩子念华小、民办「华基」大专得以成立;或说政府开明,一再「温馨保证」不会消灭华教等。无可否认,这些均可谓有利因素或跡象,然实际上,最根本的癥结仍未有所消解!

首先是民族办教育的自由和公平享有教育资源的权利,均未得到实质的制度保障,甚至还面对敌对性政策的钳制和干扰,这些都很明白地显示于各项教育法令条文和具体的施政纲领及规定上,难道一味爱唱好形势者不识字?还是识字但读不懂?抑或读得懂,但觉得不成问题,反正华社向来有「迂迴进取」的本事?其实大部分华人都晓得「进退有度」、「见机行事」的哲学,但这並不意味就可阿Q地自我安慰:有「新衣服」穿了!

另外,华文不等于华教。任何政府都可能通融,乃至提倡教华文,但未必认同传承及发扬中华文化的民族理想,因而只会容许如教外语般的华文教学,对维护母语的华校则態度强硬,还千方百计地促其「改制」。

惟有极天真者才会对政客的空洞保证有所期待。实际上,民主不外乎赋权人民——赋权才是真正的保证,只要赋权不足,人民无法严求政府办好事,某些人要上街,恐怕还真的有理。

 

百里苦行+请愿大会

2012-11-26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陈宝卿

1125日,延绵多日的凄风苦雨不见了。首都出现了罕见的蓝天白云,风高气爽的好天气。

这一天,隆雪两地人潮汹涌,热闹极了。

“百里苦行反公害"的苦行者,经过13300公里漫长艰苦的赶路,终于从关丹走到吉隆坡。从出发时的百馀人,一路有人加入壮势,走到独立广场时已是万馀人,气势浩大。

他们用双脚,向莱纳斯表达了最强烈的抗议;身体疲惫脚步却坚稳有力,一如他们反抗公害的精神。他们完成了创举,为维护大马国土的乾淨写下令人感动和敬佩的一页。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他们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告诉了国人,没有甚麽事是“不可能做到"的。

在雪州八打灵,获得700多个团体支持的“1125和平请愿大会"成功举行,万馀人出席了这场华教诉求大集会,抗议《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初步报告》对华教的偏颇。

董总号召请愿大会,却成为众矢之的。众华团领导人各有盘算和议程,应该说的话不说,却说了不少有伤华社团结和令人丧气的话,例如将请愿大会喻为反政府大会,对华社伤害最重。

维护华教方式各异,却必须殊途同归。在华社权益、华教存亡面前,须有大是大非观念,若因个人议程或私人恩怨而分道扬镳、四分五裂,则华教迟早沦亡。

华总、教总及全国校长职工会选择走另一条路,宁晋见副首相兼教长慕尤丁,而不愿和众华教人士在1125请愿大会上提出华教诉求,能否扭转乾坤,华社拭目以待。

请愿大会召开之前,全国7个主要华团包括董总、教总、华总、留台联总、校友联总、七大乡团协调委员会及马来亚南大校友会等,已联名向教育部提呈备忘录,反映华社对教育大蓝图的意见;而由华团代表及教育专家学者出席的《教育大蓝图》研讨会也在106日举行过了。

但是,教育总监阿都嘉化日前却一一反驳董总所提的3项议题,由此证明,教育部还是坚持《教育大蓝图》“并没有改变华小特质的意图"。呈备忘录和对话,又有甚麽用呢?

50多年了,华社为华教所呈的备忘录和对话会不计其数,如今《教育大蓝图》一公佈,还是让华社忧心如焚,再不思改变,恐难捍卫母语教育的权利。

如果能通过协商,谁愿意千辛万苦号召集会,表达华教的强烈诉求?同样的,如果能通过对话解除稀土厂的祸害,谁又愿意苦行百里路,强烈抗议公害?

(星洲日报/情在人间作者:陈宝卿《星洲日报》主笔言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自:国内报刊/评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