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6日星期五

【华教视窗】 ~ 168 辑



华团须殊途同归

2012/11/15 南洋商报/社论


董总独自筹办“1125和平请愿大集会”,华总会长丹斯里方天兴、雪隆华堂会长陈友信及一些华团领袖公开表示遗憾,认为董总在未取得各方共识之前单独行动,实有不妥。

不过,董总不以为然,并以“考虑到一些华团的背景,也不想为难这些华团”为理由,来为本身独自推动“1125大集会”辩护。

在一份跟大集会有关的《董总告全国人民书》小册子中,董总进一步说明,“1125大集会”如同“325华教救亡大会”及“926华教救亡与抗议行动”,都是董总独自筹办,没有联办单位。

该份册子同时指出,董总于1028日在玻璃市举行的董总与各州属会第85此联席会议,一致通过主办“1125大集会”,也因为《教育大蓝图》将于12月杪定案,董总必须采取快速且迫切的行动,透过各州董联会动员参与。

从董总对事态进展的相关解答,难免让人产生一种印象,即董总正试图通过一己之力,来号召维护华教发展的朝野人士参与大集会,换言之,董总正寻求各界对其斗争理念的认同,同时也支持其对《教育发展蓝图》内容的阐释。

另一方面,在10日举办的雪隆华堂89周年堂庆晚宴上,身为会长的陈友信呼吁董总亡羊补牢,在最短的时间内召集主要华团商议,集思广益办好1125大集会。他认为,董总跟华团及文教团体应该在大集会内涵方面取得共识。

很显然,董总在1125大集会的主办上,开始出现分歧。尽管求同亦可存异,但小事化了始终是国内华团应该坚守的相处之道。

董总对华教事业数十年来一直坚守岗位,华社对这个华教龙头也向来给予全力支持,可是,过去一年,董总跟国内一些主要华团的关系,似乎已不再那么融洽,一些人甚至认为董总跟教总这个姐妹组织,亦未能在所有华教课题上持一致看法和立场。

不管如何,在就事论事的大原则下,看法分歧甚至意见不合都实属平常,只要各方不在分歧点上大作文章,或在言语和行动上刻薄或贬低他人,一切就没什么大不了。

华教课题纠结了数十年,要在短时间内拨乱反正,实在谈何容易,要是华团和华教组织依旧一盘散沙,不能同心同德,事倍功半将是必然的结局。

向政府据理力争,是解决华教课题的不二途径,至于用什么态度和手段进行权益争取,华教各方必须努力寻求共识,华团和华教团体各有各做,不单使政府无所适从,也贻笑大方。

“若要人像我,除非两个我”,世上不可能有两个人或两个组织,在所有事情都保持同样看法,华团亦然。

 

为华教不分你我

2012/11/14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韦佩莉

柔州务大臣拿督阿都干尼日前在笨珍培群中小学90週年庆及筹建独中建校基金晚宴上,宣佈大手笔拨款100万令吉给培中,令培中的建校之路又向前迈进一大步。

为了全面规划培群独中的20英亩校地,该校董事部推出了校园整体规划大蓝图,计划筹募1500万令吉,於未来1015年內全面建设及发展,建校的第一步,即是先兴建一座教学行政楼,缓解课室不足的窘境。

除了笨珍华社出钱出力,培中董事部和校方也获得新山华社的大力支持,跨过一道一道的难关,在90週年校庆之前,成功花了一年半的时间筹到1100万令吉,也爭取到州政府考虑豁免高达54万令吉的累积地税,算创下一项新的纪录。

眾所週知,隶属笨珍县的培群独中,学生大多数来自新山,因此在培中推出整体规划大蓝图之后,新山华社即义不容辞地参与了筹款活动,甚至成功主导了火炬行、薪传华教之夜,为培中的筹款注入了强心针。

这些来自新山的华社领袖,当年或多或少也参与了宽柔校本部和古来分校的建校发展,在宽中站稳脚步、南方学校也升格为大学学院之后,再度將善举延续到隔邻县署,协助笨珍县唯一一间独中的建校,这种“不分你我,只为华教”的无私精神,確实值得讚许。

在关丹独中风波闹得沸沸扬扬时,培中董事长林青赋曾有感慨地提醒华社在努力爭取兴建新独中之际,也不要忘记现有独中的发展,给予呵护、扶持,令它更茁壮成长,这一点,新山和笨珍华社齐心合力做到了,南马的华教因它们的细心灌溉,將开出更璨烂的花朵。

 

唉,教育。

2012/11/14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巫月圆

在大马,只要一谈到教育政策,就会触动华社敏感的神经线,政府的主张与目標,和民间的期望和意愿,往往相差极大,教育绝对是大马华人生命中不可承受的轻。

大多数华裔父母会觉得,华小能有今天很难得,一定要支持华小,把孩子送入华小是天经地义的事,更必须学三语。

为何是三语?这是我国教育弔诡之处,尤其是华文教育,既背负传承华人文化的大业,又要爱国兼培育下一代竞爭力,三语是必然之路,再难学,一代接一代的也学了几十年。

但一个《教育发展大蓝图》出炉,要求华小4年级开始学习国小的国语课程纲要,却引起莫大爭议,从华小增加国语节数至华小生追不上国小的国语水平,甚至影响华小生的升学考试都成为爭议热点,惟从过去经验来看,爭议归爭议,建议是建议,政府决策才是最后的,爭议不一定能改变既定的决策。

身为孩子明年就要上小四的家长,我自是关注这个课题,因为再怎样说,要华小生跟上国小生的国语水平,实在过于不合情理。

很多华小生升上小四,成绩会退步,因为小四的考试不再是选择题,而要学生理解和造句、写作文,很多学生適应不良,如今又要追上国小的国语水平,我只能说,我们的孩子越来可怜,一代的白老鼠壮烈牺性之后,下一代的白老鼠又开始登场了。到底要多少代白老鼠才会让政府觉悟,孩子不是政治牺牲品,让教育回归教育才是最好的。

强迫只会丧失兴趣

较早前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表示,为了鼓励更多人选理科,政府考虑以扣税奖掖父母,相信很多父母不会因此鼓励孩子选择理科,反而会觉得这是揠苗助长之举,急于求成,反倒坏事。

一个国家要培养优秀的理工人才,不是靠利诱,而是要靠启发学生对理工之兴趣;相同的,要提高国文水平,非靠强迫催谷,滥芋充数的並不是人才,强迫速成只会让更多华小生丧失对国文的兴趣。

教育,为国家培元固本之道,並非用来滥开刀;左一刀,右一刀,只会削弱国家竞爭力、浪费资源,並让下一代沦为牺牲品。

 

专业的你们值得掌声

2012-11-14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侯雅伦

教育发展大蓝图初步报告出炉后,引起华教界最大关注和争议的其中一个事项,便是华小4年级开始採用国小的国文课程纲要。

由马华教育局主催的教育发展大蓝图研讨会上,许多出席者也把重心放在上述课题上提出了意见,并一致认為这是十分不妥的建议。

所有受邀的团体都派出代表出席,主要团体代表甚至成為专家团主讲人、或提呈报告,而台下出席者,包括教师、家长和学生们,亦踊跃提出许多有建设的意见。

值得一提的是,研讨会虽然是由马华教育局主催,但出席者并没有因為它是由政党主办而对它主办的目的有所质疑;从“教育去政治化"的角度来看,这未尝不是一个好的现象,毕竟把华文教育搞好、纠正教育政策的弊端和提昇教育素质,是每个人共同关心的事。

在华小4年级採用国小国文课程纲要方面,全国校长职工会提出了非常专业的报告。职工会总会长彭忠良校长在提呈报告时,针对这个课题提出十分针对性和深入的报告,以数据和理论来支持其论点。

校长职工会在这之前,曾与相关的组织讨论和交换过意见,并比较了国小和国民型小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让华小生作答国小国文试卷,以取得实验性的比较效果。

校长职工会发现,除了英文科目以外,其他所有科目都採用国文教学的国小生,在整个小学阶段学习国文的时间,比同期的华小生多出了一年的时间;而国小生学习的国文词匯,也比华小生多出约3千个字。

此外,校长职工会也从实验发现到,以国小国文试卷作答的华小生,及格率大大下跌,这对於华小生升中学的影响是十分大的。

在教育发展大蓝图初步报告出炉后短短的时间裡,校长职工会就快速和积极的针对问题作出了分析和探讨,显示它对问题的重视。

作為一个在教育领域里扮演重要角色的组织,校长职工会的努力、专业和认真,值得嘉赏。

大蓝图的最后版本将在收集了各方面的回馈和作出修正后才正式推出。而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為了表示对群眾意见的重视,指示教育部官员与上述研讨会的专家和提呈报告的华教团体会面,讨论和聆听他们的建议。

不可否认,国家的教育政策还有许多有待改善和有待纠正的不公平现象,但我们也相信只要各方以理性的态度,提出理性的建议,许多问题是可以纠正过来的。

不管是校长职工会、国民型中学校长理事会、教总、林连玉基金、华总或是其他关心华教的组织、教师、家长和学生,他们无私的分享和提出实际和专业的意见,都比為反对而反对的人,更值得我们的掌声。

(星洲日报/情在人间作者:侯雅伦《星洲日报》副新闻主任言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自:国内报刊/评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