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南日新和关丹中华
2012-11-29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陈树楷
建立一个完整的华教体系是华社的愿景。从私塾到现代学堂,华社出钱出力,为民族教育付出心力。
1955年成立的南洋大学曾让当时的马来亚真正的拥有了由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完整华文教育体系。然而,1960年的《达立报告书》却成了突破这个体系的缺口。源自该报告书,《1961教育法令》的通过成了华教的分水岭。
这个历史转折点改写了华文中学的历史,当时董事部的决定也促成了今天的78所国民型华文中学和60所华文独中的局面。虽然南洋大学已逝,但南方大学学院、新纪元学院和韩江学院从新拼凑新的华文高等教育学府。中学成了华教的瓶颈,国民型中学和独中的量的限制就是问题所在。
然而历史常常出现各种“巧合"。年初申办多时的威南日新国民型中学获得建校准证;年尾一样申办多时的关丹中华独中同样建校准证。由于它们是属于全新的学校,所以笔者尝试对比这两间中学的情况来探讨增建华文中学的模式。
无独有偶,威南日新和关丹中华都是因为地方上的需求而提出申请,并获得批准。更巧的是它们分别获得当地屋业发展商赠送土地供建校之用。因此发展商的义举确定了校地不是增建学校的阻碍,向发展商募地是其中一个可行的方式。对于关丹中华基本上是好事,但是作为国立中学的威南日新却未必是好事,因为它的地位将变成了资助学校,而非全津学校。当地华社必须长期负担许多发展开销。
除了需求,校地是申请建校的必备条件。当条件具备后,获得批准的准证条件不一定要全单照收。威南日新的上诉要求修正条例获得批准就是一个例子。如今威南日新堂堂正正的可以用SMJK Jit Sin II SPS的名称。同时,筹备建校的过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虽然关丹中华也获得建校准证,但是其条件与华社的意愿有很大的落差,甚至出现私立国中的争议。既然有威南日新的先例,那麽老老实实的向教育部上诉要求修正所有不符合华社意愿的条例。不要再一味做无谓的争论或一厢情愿的接受政治人物的信心喊话。白纸黑字才是正道,毕竟那才符合孔子所言的“名者正言顺"。
有地又有准证后,建校经费将是一个考验。再一次那麽巧的是威南日新和关丹中华都需要3千万的建校经费。执政党一再强调政府没有边缘化华教。既然如此,为何教育部不堂堂正正的拨出3千万令吉给威南日新建校,不再需要建委会一再劳心劳力的去筹款。这样的举动也符合首相一诺千金的口号。更何况威南日新可是堂堂正正的政府中学。反之,关丹中华作为私立中学,建校经费向华社募款无可厚非,但,这不表示华社的捐款是理所当然的。争取政府的长期拨款关丹中华的其中一个生存之道。毕竟这个方式在多个州都成功进行了。
从两间全新的国民型中学和独中的情况来看,申请建立新的华文中学不是梦。基本上是可以作为一个模式。特别是近年来个独中受到家长热捧,增建独中成了一个趋势。但是不幸的是它的成败在于当权者的意愿,那就是他们是否真正以民为本,抑或是口号而已?
(星洲日报/言路‧作者:陈树楷)
保持原状是什么意思
2012/11/29 南洋商报/ 言论版
~作者:罗汉洲
针对独中在1996年教育法令下保持原状(statusquo),以及不开放申请开办新独中的政策与理由,董总发文告指出此政策与理由既不符事实,也漠视了华社需求。
其实嘛!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早已申明过政府对独中所持的立场,翁诗杰大概不明白政府可对按外国教育体系办理的国际学校大开方便之门,为何却不允许开办新的独中,所以在国会提问吧!
独中课程集百家之长
事实上,绝大多数独中都有报考政府主办的考试,而且都有很好的表现,成绩比许多国中还要好。可见独中如果没有按照教育部拟订的课程纲要办学,独中生又那有这样好的表现?如果独中没有按照国家教育课程纲要办学,学生连考政府试的能力都没有,遑论要考得如此好成绩了。
换言之,事实证明诚如董总所说的,独中是根据教育部的课程纲要,再参考美、英、中、台、香港和新加坡等地课程纲要编撰课本,乃集国内外百家之长的课程,故其统考文凭能得到四五百所外国大学,包括一流大学的接受,证明独中办得非常成功,课程适合国内外的标准,相信教育部长受了误导,故尔以为独中课程也“独立”于教育部课程纲要之外,以致历任教长都说独中课程不符国家教育课程纲要。
应审查独中课本释疑
因此,教育部不妨委专人审查独中课本,消除这个误解,为承认统考文凭和接受开办新独中打开方便之门,独中属于民办中学,它们能得到世界著名大学认可,乃举世无双的荣耀,马来西亚与有荣焉,何苦反而加以排斥?
从另一方面来看,或许董总和华团争取承认统考文凭,以及申请开办新独中方面的策略也犯上错误。因为我们一直强调统考文凭受到世界著名大学接受、学生不论在哪一所大学深造都有良好表现、独中培养了许多杰出人才、在世界各地学术机构及各先进科技领域都有优秀表现等等。
虽然,这些都是实话,并无溢美之语。然而,殊不知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又谓“象以齿焚身”,正因为独中的优点和杰出的表现,极可能已引起一些心胸狭窄却又拥有行政权力者的妒嫉,于是他们刻意歪曲事实,排斥独中,历任教育部长极可能就是给他们误导了,这应该是历任教育部长都说独中没有遵照教育部课程的原因吧!
不应阻止开办新独中
是以,董总和华团也不妨改变方式,采用不强调独中优点,不陈述独中生杰出表现,以不引人妒嫉的方式来争取政府承认统考文凭,以及允许开办新的独中。
最后要谈有关“保持原状”的意思,如意指保持独中的教学媒介语现状,那就不应阻止开办新独中;如“原状”是指保持60所独中,则应允许独中开办分校,如宽柔分校;且万一独中如因各种原因而停办了一两所,只有59或58所了,那么,政府就必须开办名符其实的独中,补足60所之数,以符“保持原状”60所的法令条规?是耶?非耶?
所以,请问:“保持原状”究竟是什么意思?
目标一致殊途必能同归
2012-11-29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南方客
董总1125和平请愿大会曲终人散,儘管当天艳阳高照,但来自全国各地热爱华教的人士依然出席大会,因为大家别无目的,为的就是捍卫母语教育。可惜的是,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却节外生枝,继“青蛙图"后,他又语出惊人,表示虽然教总採取与董总不同的方式为华教争取权益,但殊途不一定同归。这番言论,无疑是进一步加剧董总和教总之间的矛盾。
事实上,早在约4个月前,在森美兰华教救亡运动汇报会上,已经有出席者询问教总和董总的关係,当时邹寿汉的回答是,虽然董总及教总有时难免会出现意见分歧,但却是分而不离,在华教课题上,教总和董总走的是同一个方向。然而,如今教总选择不参与1125大集会,同时也表示尊重董总召开大集会的决定,但董总署理主席没有尊重教总的决定,反而接二连三公开批评教总,其动机让人费解。
教总和董总本是同根生,都是在50年代,因华教存亡时刻而先后成立。教总成员以华小校长和教师为主,而董总则由各校董事会组成,虽然两个组织成员不同,但数十年来,都能始终站在同一阵线捍卫华教。如今华教未获平等地位,但两个最具威望的华教机构关係已经不大如前,让华社深感担忧。
董总领导人认为华小校长和教师因公务员的身份而限制了教总参与1125大集会,似乎也暗示了教总无法发挥其功能。董总领导人或许过于高估本身的能力,而忽略了华小校长和教师是站在教育最前线的华教工作者,对教育部的政策最为敏感。一旦出现不利华小的教育措施,他们总是最先知道,并再通知学校董事会或教总,以採取对策。即使在政府强硬推行英化数理措施的艰难时刻,华小校长和教师依然坚守华教岗位,让华小学生以母语学习数理科。因此,即是公务员,也是华教一分子,华小校长和教师爱护华教的心是不容置疑的。
笔者认同教总主席王超群所言,教总与其他华团包括华总、校长职工会虽然与董总採取不同的方式来争取华教权益,但大家都有一颗维护华教的心,都是为华教的发展而努力。因此,在维护和争取华教权益上,只要大家的目标一致,都是为华教的发展而努力,殊途必能同归。对待战友,董总领导人万万不能杯弓蛇影,把不出席1125大集会等同于不支持董总,抱着如此心态,华教团队最终将四分五裂。(星洲日报/言路‧作者:南方客)
预备班,保留抑或废除?
2012/11/26 韩视新闻中心
~作者:吴嘉豪
华团组织担忧国文水平不高的华裔生在升上初中一后,会有学习国文的问题,因此建议教育部保留预备班。
教育部长在回应这项课题时表示,我国的学生不必用一年的时间通过预备班来加强马来文。容或有些家长可能认为学生不能在少过一年的时间内掌握好国文。可是,我们得深思,预备班的宗旨是什么,以及它目前在这个年代,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
众所周知,设立预备班的目的是为了协助小学国文不及格的华校生,在升上中学后,能够更快地掌握马来文。这项措施推行了多年,大部分华裔家长皆认为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马来文。
随着华校在教育大蓝图出炉之后,在将来会被“国小化”,许多家长越来越忧虑自己的孩子是否能够应付到国小水平的马来文。虽然教育部推行了校内评估制度,可是补习依然是很多家长的选择。家长可能会把孩子送去补习中心,让孩子多学习马来文。
由于补习在这个时代盛行,预备班的宗旨,与时代的趋势已经背道而驰了。现今的孩子已经不仅仅有学校的老师辅助,还有补习老师。预备班的宗旨已经能够由补习老师来代劳。明乎此,预备班的存在在当今的社会,可以算是可有可无了。
为何预备班被认为可有可无呢?时下的家长为了应付生活的开销,不得不忙碌于工作中。家长们也期待孩子能够早点毕业,踏入社会谋生,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倘若多花一年时间呆在校园,恐怕经济拮据的家长们会在生活上多吃苦一年。这与机会成本的概念有关。当学生在学校留多一年,可能会学马来文学得更好;假若学生不必读预备班,也许能够多赚一年的薪水。这是教育部和家长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
在这个凡事讲求速度的年代,我国的学生必须在短时间内学习大量的知识。学习的时间愈长,就表示学习能力愈差。换言之,这名学生的学习效率是低的。我们总不能认为只要在学校的时光越长,学习效果就会越好。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不在于用了多少时间。
美国女诗人摩尔曾云:胜利是不会向我走来,我必须自己走向胜利。欲学习好马来文,学生必须自己主动多学习马来文。归庄有云:乃知事贵奋,形势非所拘。只要学生肯努力,能够在课余时间多学习
马来文,有没有修读预备班已经不是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