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9日星期一

【华教视窗】 ~ 170 辑



请支持1125和平请愿

2012/11/19 东方日报/名家


~作者: 郑添为

为了维护我国华教,董总已举办「325华教救亡运动」、「520申办关丹华文独中大会」、「926华教救亡与抗议大会」等一系列的活动,致力于捍卫华教权益,努力为各源流学校和母语教育爭取平等待遇。

我国的华文教育和泰米尔文教育,都面临难以发展的危机,故董总频频行动,抗议单一化教育政策。

此外,董总也坚决反对《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初步报告》,因为它明显地突出单一教育,限制多源流教育的发展,而旧有的教育框架始终没有改变;它没有明確发展多源流学校的计划,也没有把独中纳入教育发展大蓝图,更遑论每年定期拨款资助独中。

《教育大蓝图》只偏重于国语及英语的掌握,忽略母语教育的重要性,其基调仍离不开1956年的《拉萨教育报告书》及1960年的《拉曼达立报告书》。

然而,马华却在这时候围攻董总,指责董总在一年內举办4场示威活动,为民联搭建反国阵、反政府的平台,还指董总把华教当作反政府的工具。

长期以来,马华都无法替华社爭取华教权益,反而阻碍了华教的发展,董总迫于无奈,唯有动员华社力量,共同要求教育部正视民意,结果却换来马华的抨击。

人民表达心声並非为了惹事,而是履行公民义务;这也是董总职责所在,继续扮演其华教堡垒的角色,而不是扮演邮差的角色,只是轻鬆地呈上备录。

国阵华基政党和华团领袖,一而再地保证关丹独中並非一家私立的国中,然厘清独中身份的批文却迟迟未能修正,那又如何解释呢?

董总为发动华教觉醒运动,再次举办「1125全国反对《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初步报告》和平请愿大会」,为华教爭取公平合理的发展空间,可谓意义深远,望华社能同心协力,给予配合和支持。

 

中华独中路仍远

2012/11/16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花木龙

关丹中华独中课题闹了一段时间之后,冷却了。

教育界的前辈们在闹的过程中,都搬出各自的大道理,婆说婆理、公说公理,只差没大打出手,但是在报章上和面书上使用的言词锋利,句句直取要害,见者心寒,比打架更恐怖。

一轮又一轮的唇枪舌剑,各方的言论,都给大家上了一堂课,也对独中和爭办或復办独中有了更深的认知,不见得是坏事。

对一些人来说,贞节牌坊很重要,就是不能坏了组织的名誉形象。说到底就是不能丟脸。

就因为不能丟脸,言论上一定要把对方拿下,更不惜使出文章枪手,只要把对方舆论压下,在所不惜。

董总过去在报章上对復办关丹中华独中工委作出的言论打击,对这所独中没有任何助益,只能让工委成员感到孤立。

如今,董总总算网开一面,不作狠毒的打压,但仍保持“不让你考统考”的立场。復办独中工委对得起天、对得起地、对得起自己。都抱持著经得起红炉火的心態,因此不认为这些考验是阻力。

工委会认为,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因此不担心关丹中华独中不能参与统考。

骤雨虽过,关丹中华独中仍然面对建校经费和学生来源的考验。

路,还很漫长。

彭亨董联会年前作出的一项问券调查,彭亨州就读华校孩子的家长,有逾千人说,一旦彭亨有了独中,都愿意把孩子送读。

数年后的今天,家长们若是依旧立场坚定,那么这所独中算是眾望所归。

无论如何,那毕竟是纸上调查,关丹独中兴建之际,爭相报名的情况是否就和问券上回应的情况相符,有待大家拭目。

 

护卫文化语文多样性的6大理据

2012/11/19 东方日报/名家


~作者: 孙和声

据估计,在当代约200个国家与地区中,个別存在著约6005000个颇具规模的语群与文化群体。据此,除了个別例外,绝大部份国家与地区,均是程度不一的多元族群/民族国家(Ethno-National Countries)。

在这种情况下,规模与力量不一的群体间,难免会因各种因素,而產生诸如土地索求、地方自治、语言权利、国家象徵、教育用语与內容、官方用语乃至各类权力、权利与资源分配的纠纷。实则,当代政治学中,便有人把政治定义为价值的权威或威权性分配(Authoritative allocation of Values)。此处的价值,指的是人皆所欲的权力、权利、及各类有形无形的资源如教育与就业机会等。

Rojak才精彩

在一般情况下,这些价值的分配,多受制于强势或多数群体,也因此產生了各类不公,进而逼得相对或绝对少数群体,不得不挺身而出,以捍卫其权益,如泰南与菲南的穆斯林少数民族的斗爭。

基本上,对于占有故土的少数民族的要求,国际观点,多倾向给予高度自治(Autonomy),而非分离与独立──除非是两厢情愿的和平分予,如捷克─斯洛伐克。

少数群体,如歷史/文化共同体,有什么正当理由要护卫他们的正当权益,如文化/语文权利或宗教信仰呢?其理至少有:

(一)生活事实(Fact of Life)。人类社会本就是多元多样的,视態度与处理方式而定,这个多样性並不必然会导致不可欲的衝突。英谚甚至有言,多样多彩是人生的调味品(Variety is the spice of life)。这个世界就是因为罗杂(Rojak)而精彩!更何况,这是个既成事实,每个文化群体,都不应被强迫改变其正当的生活方式与语文习惯。

(二)护卫多样性(Diversity)。自1970年代以来,护卫各类的多样性,如生物、文化、语文、宗教多样性等,已成为一种潮流,它已从生活事实上升到生態环保与权利的层次。有论者甚至认为,护卫生物与文化多样性,事关人类未来的生存发展,因为,过度单一化、单纯化,会削弱人类应付未来不可知变化与挑战的潜能。的確,现代人有过于同质化与退化的一面,它会钝化人类的生存技能与潜能。

(三)文化成员资格(Cultural Membership)。人不是活在真空中的,而是在其生存的社会环境中,吸取其人生体验与意义,且人类也具有归属(Belonging)的需要。据此,就应为其提供这一自然的选择。当然,个人也可在这基础上,扩大其人生选择,而不应受到不合理的內部限制,如不准更换宗教或语文习惯。

(四)人权与平等。这是个基本人权日益普及化的民主化、法治化、市场化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要剥夺他人正当合理人权的行径,已被视为反潮流,甚至可能受到国际社会的抵制,而走向民不聊生与政权垮台。联合国与欧盟等,也出台了各类护卫基本人权,包括母语权与社会文化权利的重要文件。其中,还有特別为原住民而立的法律与文件,此外,还涉及了基于歷史而提出的理据(History based Argument)。

谁只有一种认同?

(五)功利。一般认为,就一般人而言,母语教育,是最自然有效的(特殊条件与环境者除外);因此,让其接受母语教育,既符合人权,也符合有效学习的需要。虽然有人认为,母语教育可能会损及其对第二或等三语文的掌握能力,可也得视情况而定。在同族聚集的地方,一般人並不需要高深的第二或第三语文能力,更何况,与非同族人交往所需的语文层次,通常也不高(除非在学术界);因此,只要具备普通的他语能力就可。

实则,也有人认为,若不能自小掌握好本身母语,即便多学几种语文,其水平也会有限。毕竟,这里涉及了一通百通的相关性。从区域化与全球化的角度看,多学几种语文当然会强化个人与国家的竞爭力,可多数人恐怕还是在地的(Local),对他们而言,有实用的技能在身,比懂多种语文更为实际。毕竟,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且术业有专攻。

说起来,一个人若能精通本身的母语与文化,也是一种高级享受,懂得欣赏其精神財產,如唐诗宋词,或其语文的奥妙之处。这不是粗通多种语文者,所具备的享受能力。如为何中文的四字成语讲究简单、对仗、鏗鏘的原则,如说张三李四,千方百计,而不说张四李三或千计百计?

(六)认同与归属的多面性与层次性(Multi-dimensional Identities)。具有单一国族国家观者,多具有单向度的认同观,而忽略了人的认同与归属是多层次与多面相的,如除了国家/政治认同外,尚有专业、意识形態、宗教、性別、政党、语文、性別、地方、兴趣、志向等多样而不必然不相容的认同。试问,有哪一个人只拥有唯一的认同?

进而言之,仅突出族国合一的认同,实质上是一种把认同国有化,甚或是党有化的专制思想,是在搞思想控制。极而言之就是,不仅族与国得合一,宗教、政党、思想(如左、右、中派)都得单一化,不可有多元宗教信仰,也不可有多党竞爭,更不可有左派、右派这类被视为分裂国家的多样性。可事实上,即使在单一民族国,也会出现阶级、宗教、意识形態、方言等的多元性。既然这些多样性可並存,何以语文、文化群体的多样性就不能?这不仅在道理上说不通,在道德上站不住脚,在政治上也是在挖沟而非搭桥,是在搞分裂!

 

独中復兴运动的回顾与前瞻

2012/11/17 东方日报/龙门阵


~作者: 胡万铎

源起于霹雳州的独中復兴运动,不仅完成拯救霹雳州9间独中的使命,更因为运动本身宏大的意义,而引起全国华社的共鸣,刺激和巩固全国独中的发展,是我国华教史上重要篇章。

40年后的今天,回顾过去,独中復兴运动的成功主要是几位华教前辈的功劳,尤其是曾敦化、陈盈利、骆谋生、沈亭、王挺生等,他们点燃了火把,其他还有一批热血的知识分子如陈生昌、汤毅、谢荣珍、黄仲轴、王天庆等人,以满腔的热情献给华教。

在推动復兴运动期间,我们也获得广大的普罗大眾的支持。他们真的倾尽所能为运动义卖、义驶、义捕、义剪等,甚至有些老人家掏出老本,及小孩拿出扑满的储蓄悉数捐出。他们的付出比我们多。遗憾的是,至今我记不住他们的名字,也记不得他们的样子,但是我却永远记得他们那种热情和大无畏精神。他们不求回报,只为了支持独中,维护华教,为下一代保留文化的根。

记得在推动独中復兴运动时为了维护华教,坚决反对独中通过走英语路线来吸引学生和家长,应靠自身的特点,靠母语教育来说服家长把孩子送进独中就读。如果独中变质了,华教斗爭很可能全面溃败,连阵地都没有了。这在当年掀起了一场非常激烈的爭辩,最终稳住阵脚。9间独中起死回生,由当时全州独中生不到1500人,到復兴初期升至2800余人,並在1975年升至4600余人。此后学生人数不断上升。

霹雳独中復兴运动成功展开,犹如星星之火蔓延燃烧全国,促成波澜壮阔的民族觉醒社会运动,它对华教的发展影响深远。在大家同德同心之下,独中復兴运动发挥了领导潮流,確立方向的重大作用。今天华教同道不应该忘记那些千千万万不计一切牺牲捍卫华教的无名英雄、草根群眾。我国华教史更应该为他们记下这一笔歷史成就。

在马来西亚华教发展篳路蓝缕的过程中,独中復兴运动的成就及意义是备受认同的。华教界人士认为,若没有当年的復兴运动,华文独中发展堪忧,独中復兴运动无疑为独中发展扫除一道最严峻的屏障,独中的华文教育才贏得发展契机。

如今华文独中已经茁壮成长,在半世纪的维护与爭取中,华文独中的办学成效彪炳,成为国內外维护母语教育权利的典范。

但是,独中的未来与前景,依然与国家政经的转型息息相关。华文教育虽然独得歷届首相与教育部长口头上保证不会消灭,但是国家的教育政策並没有如此的明文规定,单元教育政策依然存在。

今年是霹雳州独中復兴运动40周年,国內外经政文教局势已经发生变化,独中目前也摆脱生存威胁,独中生的出路也不再有问题。但我国的华文教育仍旧面对许多问题与挑战。我们应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趁著復兴运动40周年纪念,华教有识之士应对华教未来做出探討,以宏观的思维寻找一条华教未来的发展的路。我们不能再以维护华教作为口號,同时也应放弃过去那种自救自强的悲情诉求,而代之以进步、积极、认真、专业的务实精神去面对新时代的要求。华文教育需与时並进。

(转载自:国内报刊/评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