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8日星期三

《大选之前的局势与华教》



~作者:陈永平 

一,弁言

“任何政治转型最艰苦的时期,就是大家以为成功在望的时候。我们必须非常谨慎,不能被成功的假象所蒙蔽。”——缅甸全国民主同盟主席昂山素季与美国总统奥巴马1119日在缅甸会见时说的话,告诫奥巴马缅甸现政权的“转型”是假的(见《星洲日报》2012.11.20 国际版)。

马来西亚华教与昂山素季有同感。“转型”几年来几乎每天在耳际轰鸣,已经蒙蔽了“总”字级组织的“长”字级头面人物。我们要严正的公告世人:民主与人权是至关重要的内涵,人民不拥有民主与人权,“转型”不过是包装单元与专政的美丽外衣。

二,矛盾尖锐,局势多变

“矛盾尖锐,局势多变”是当前局势总的特点。国会明年4月届满,国会必须解散,给13届大选铺路。朝野对此心知肚明,彼此早已进入竞选的倒数状态了。

13届大选是继308海啸之后的一次大选,人们关心的是,究竟四年前308的势头是否将继续发酵,把民联推上布城宝座,实现独立后第一次改朝换代?抑或巫统将圆“RAHMAN”符咒的愿望,转危为安,“末代太子党”纳吉苟延残喘?国际上因中国崛起而引动的势力大变动,也牵动我国局势的动向。本届大选备受国内外瞩目。

关乎国家命运的大选越来越靠近,局势也越来越纷纭多变,与308大选之前的局势颇有相似之处。较早政坛曾盛传大选落在34月以及910月两段时间,但纳吉举棋不定,不敢贸然从事,证明局势的特点,总的形势不利于巫统。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二,纳吉2009年从阿都拉巴达维接掌政权,即大事上演竞选秀,以两次“微服”出访吉隆华人区坡茨厂街和印裔区十五碑来开序幕,以“一个马来西亚”的新姿态崛起,令人刮目相看。本届大选是我国历史上竞选期最长的一次选举,证明国内社会矛盾极其激烈,净选盟3.04.28)之后,屡屡发生偏向巫统的选举安排与暴力、毁谤事件,估计大选正式展开时,这类事件可能变本加厉,规模更大。这是第二个特点。

第三,民联以“改朝换代”为目标,巫统则以“转型”为号召,“变”几乎是两家的共同点。这有点类似国际舞台上的外交辞令,较劲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辞令背后进行,激烈的矛盾之上洒下一层薄薄的眼花缭乱。

这种貌似相近又互相你死我活斗争的现象,原因之一可能由于以安华为首的民联,其主干力量源自巫统之故,也可能由于安华代表的马来中产阶级是受惠巫统新经济政策的产物,其思维自然受到局限。这位原来受马哈迪收编进入巫统的强人,最后却被巫统抛弃而被逼“落草为寇”,因而造成“同情人民,但不了解人民”的境况,其言行未能契合实际自并不奇怪。值得注目的是,朝野两阵线斗争的主要聚焦在民生课题上,民联的“REFORMASI”(改革)与巫统的“TRANSFORMASI”(转型),两者“同中有异”,而那些长期受忽略的课题在“同中有异”背后继续挣扎。无论如何,改朝换代依然是好的选择,因为它给马来西亚的进步带来契机。

第四,表面的相似却改变不了互相对立的实质。现在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中产阶级与年轻选民是促成2008308海啸的主要社会力量。两者今日处境更趋恶化或至少无多大改善,巫统种种“转型”计划无法改变这两种力量的投选趋向。如“新经济模式”、柔佛州伊斯甘达特区计划、吉隆坡捷运计划、以转型名义炮制的种种发展项目等,皆不能抵消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弊政的反作用(4千万令吉“政治献金”、雪州前朝政府贱价出售24片土地给国阵成员党、养牛中心贪腐案、海军潜艇佣金案、RES自动执法系统、莱纳斯稀土计划纠缠、赵明福冤案、“废除”大专法令与内安法令的虚伪性、国债高企不下等),社会分配差距日形扩大(中下层收入赶不上飙涨的物价,家庭债务日增,而单单CIMB土著银行今年第三季盈利达34亿令吉,两极分化加剧)。既便巫统的发展计划有效,也要三五年或更长的时间。这就是为什么纳吉一再抛出“一马援助金”,以收买人心的缘故。但能不能达到目的则是另一回事。

多如牛毛的弊政证明巫统回天乏术,无能改变其“丑陋老底”,其“转型”底线欲盖弥彰,既得利益僵化。此外,巫统内部、巫统与国阵成员党之间、巫统与东马两州间的矛盾与倾扎是严重得多的挑战。离大选不远,时日无多,且看1127-121日巫统大会有多大能耐解决内内外外的“顽疾”。

第五,民联三党结合坚韧不破,成为实现政权变天的骨节眼。性质与宗旨迥然相异的行动党与伊斯兰党,在反对巫统一党专政、改变现状的基础,经受住了屡受内外事件冲击的挑战而日形稳固。行动党与伊斯兰党不走极端,保持世俗化、多元化,是捆绑民联三党“一个不能少”的粘合剂,是促成局势向积极方向转化的必要因素。

如果公正党实践它“继承左翼政党传统”的承诺(旺阿兹莎在与人民党合并正式的代表大会上发表主席演讲中提到),局势的转化剂将变得更加强大有力。华马两族是“同根同源”的天然兄弟友族,能够抵制英殖民者制造留存至今的分而治之,是我国进步的根本因素。

第六个特点,长期被忽略而继续恶化的课题,其中包括华教课题。政党与华教互相配合,将大大稳定目前发多变的局势,朝着有利民联、不的方向发展。因此,对华教是采取“动员参与”、“正面支持”的积极态度,或“避而不谈”、“避重就轻”的消极态度,是决胜负的一主要因素。

三,民主是华教的主线,是息息相生的源泉

华教,是民主主义的产儿,是现代民族民主运动的一部分,其性质是反压迫的。民族压迫,说到底就是社会压迫,“压迫其他民族的本民族的大多数也是不自由的”,因为官僚阶级是压迫的源头,社会压迫没有种族的界限。你刻意不涉及民族问题,不等于这问题自动解决了。对这一连串事实,今日政坛了解的人不多。

现代华校是20世纪初马来亚现代胶锡经济与孙中山辛亥革命思潮相结合的产物,自诞生的一天开始,民主主义即是华教的根与髓。中经反对英殖民者《1920年学校注册条例》、1930年代反对日本法西斯战争、战后反对英文单元主义直至独立以来反对巫统单元主义,无不贯穿着反压迫的主线,至今不变。

应当指出的是,战后1950年代林连玉在与陈祯禄领导的马华所组成“三机构”之中,华教坚持独立性,迫使联盟首领东姑、拉萨不得不对华教做某些让步。嗣后,陈修信、李三春的马华则甘为马来单元主义效犬马之劳,华教的抗争将马华陷入“半生不死”的境地。1970年代,改制后的华教绝地反弹,轰轰轰烈烈的复兴运动摧枯拉朽,恢复了华教的命脉。这些都是因为华教内在的民主正气起作用之故。

民主是双赢的,悠久的中华文化具有广阔包容性。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自觉与董总为代表的华教合作(在多元、民主基础上,不是政党政治基础上)的政党,确定地能掌握主动甚至掌握胜算,华教困境也将有所纾解。单元主义者散布的华教自我“政治化”的谰言,绝对是幼稚无知的;民主是今日马来来西亚民众的亟需,是进步的最大契机所在。

四,“煮蛙图”象征华教的最终结局?

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发表“煮蛙图”于报章,激起千层浪。其实是针对巫统借镜美国“大熔炉论”打造出马来西亚品牌的单元主义政策而发的。它说明单元主义教育政策犹如温水煮青蛙,华教将在享受“温水浴”痛快中,不知不觉的被煮熟。

纳吉一再保证没有意图消灭华教,证明之一是《1996年教育法令》废除长期为华教诟病的“21条(2)”(最终目标),代之以“隐性”消灭华教(相对1960年代悍然公开改制华文中学),是时任教育部长的纳吉的“功绩”。然则,所谓华小、独中“维持现状”,其实是使华教“会老不会大”,自然寿终正寝。要害的是没有消灭之名而有消灭之实。

教总不参加11.25也就算了,鼓吹所谓“探水温论”,可能正中“煮蛙图”的下怀。明摆着的事实是,假设让国小课程纲要塞进华小四五六年级得逞,难保明天华小的华文科及其他科目也依样画葫芦,终久下去,华小必将在“熔炉”中煮成单元化的国小。今日无论无论身在锅炉中的现任校长,甚至“岸上”已退休者,均是庸俗的“温水浴”之乐的寻求着,谈不上“下水探温度”那么清高。

华总、教总、校长公会使华教新时期内部三大“异议集团”,互相“心心相印”,巫统、特别是慕尤丁正企图从中榨取最大利益。这是华教寻求团结对敌亟需解决的课题。

五,承前启后,阔步前进

敲山振虎,11.25和平请愿大会是一项群众运动。大会的意义在于承前启后,无情拆穿了“董总变质”、“被收编”的诽谤,华教运动将在21世纪新环境中阔步前进。
2012.11.22初稿,2012.11.26重修

(来源:柔佛老友联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