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2日星期四

【华教视窗】 ~ 173辑



别自挖墙脚

2012/11/22 南洋商报/言论版


~作者:罗汉洲

华总会长方天兴说,华团对政府的施政提出看法与建议,不应被标签为反政府。

方天兴是在华人文化节当着首相纳吉与甲州首席部长莫哈末阿里面前讲这样的话,显示他替多数华人仗义执言,难能可贵。

华团并非如某些政客所言,凡政府推出的政策都反对。相反的,华团对政府推出的政策大多都能接受,只有一小部分政策,主要是关系到华人母语教育的政策有异议,代表华人提出异议的华团当然以董总为主。

但当局对董总的“喋喋不休”可能感到厌烦,也可能觉得董总贪得无厌,所以一直抗拒与董总会谈,偶尔接收了董总的备忘录也没有回应,董总召集了各方专才,殚精竭虑拟就的备忘录尽如石沉大海,应该都束之高阁了吧,于是接收董总的备忘录似乎是一场表演而已。

集会反政府罪名最恶毒

一而再,再而三遇到这样的情况,董总苦等数十年,备忘录一一如石沉大海,又极少与首相或部长会面的机会,只好另辟蹊径为华教谋出路,终于改变方针,号召集会以冀引起当局的关注,这其实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被迫要采用此“下策”,如其不然,只能眼睁睁看着华教坐困愁城,以至江河日下,华小则面临变质危机,只有政客与别有用心的华团领导人才会故意漠视华小这种变质的危机,而且还极力美化不利华教的政策,冀图麻痹华社。

但董总号召集会却召致种种莫须有的责难,华裔政客与某些华团领导人指集会不是正确的办法,因为集会是向政府施压的行为、集会就是与反对党勾结、受到反对党利用、集会等于示威,政府是不向压力低头的,政府是吃软不吃硬的。

最恶毒的罪名是举办集会就是反政府,且在这些政客与华团领导人的形容中,反政府就是反国家,等同叛国行为。

换言之,给董总套上恶毒罪名的竟是自称代表华人的华裔政客以及华团领导人,董总循“正确管道”维护华教已行不通,被迫用“不正确”管道,却给政客与华团领导人枉套罪名,他们究竟意欲如何?向主子邀功尔。

施压扮坏人协商扮好人

实际上,在我们这个国家要为族群争取或维护权益,施压与协商是相辅相成的策略,一些团体施压,在外面“呱呱叫”扮坏人,另一些团体则扮好人在里面协商,唯有这种里应外合的分头行动,族群权益才不至于被剥夺,微型华小获准搬迁,华小自2000年后略有增加,都因为这种里应外合的策略发生效用,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否认这事实者若不是不足以谈政治之流就是邀功心切,要把一切成果据为己有。

因此,有机会时常与政府协商的团体不应指责施压团体,不应否定施压的功能,如果没有施压团体在外面呱呱叫,协商者不可能为族群争取到权益,甚至连维护固有权益都办不到,此所以有“越削越伤”的由衷之言。

总结而言,倘若协商者与施压者互相指责,犹如自挖墙脚,结果就是危害到族群的权益。

 

集会不等于反政府

2012-11-22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张庆禄

董总号召的1125大集会已迫近,虽然这是一个追求“质"(Quality)的时代,但就集会而言,“量"(Quantity)才是关键,人数决定了力量。

华总与教总已表明不参与集会,另一边厢,也有人呼吁华社抵制1125大集会,以免让人以为华裔反政府。华社意见分歧,1125大集会到底有多少人赴会,是一个问题;然而,倘若真有人担心参与大集会,会被标签为反政府,那才是真正的大问题。因为这显示,旧时代的奴化思想依然存在,人民还没有当家作主的意识。在旧时代,当官的高高在上,百姓卑躬屈膝,然而这已是历史,世界早就翻过这一页,时代在前进,一些人的脑袋仍滞后。

在民主政治裡,有一些概念须搞清楚,人民是主,政府为僕,政府是受人民委託而成立的机构,负责掌管众人之事。职是之故,人民评价政府、不满政府,乃天经地义兼顺理成章之事。老闆难道连不满僱员表现的权利都没有吗?

遗憾的是,我国挂着民主国家的旗帜数十年,走过12届大选,不少人对民主的认知仍是停留在小学生阶段。民主政治并不只是选举投票而已,选出政府之后,人民仍有权力监督政府,针对施政表态。举办集会、表达意见,是民主体制的正常运作方式,不必惊讶,也无须畏惧。集会过后,太阳还是会从东边出来,集会人士还得照常塞车上班。

各造都应该认识并尊重民主的真谛与运作方式,承认人民有表达不满的自由及权利。在这种认知下,政府与某方人士才不会敏感与狭隘地把集会、游行与抗议,标签为“反政府"。

电影《监狱风云》裡头,周润发饰演的囚犯对狱卒说,“我大声并不代表我没礼貌",同样的,民主社会中的任何一个单位站起来反对政府施政,并不代表他们反政府。而且,即便真的反政府又如何?人民既然能选政府,就有权力换政府与反政府,这是民主政治中最简单的道理。

对于那些危言耸听,把集会与“反政府"挂钩的人士,我有一道问题:假如一个政府会因为人民站起来表达异议,反对其施政,而怀恨在心而採取行动对付,这到底算是哪门子的民主政府?(星洲日报/言路作者:张庆禄新闻从业员)

 

平常心

2012-11-22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林瑞源

先说个故事。一位老先生砍柴后,发现斧头不见了,刚好邻居走过,他发觉邻居的动作很可疑,应该是“心裡有鬼",越看越像、越想越是小偷。第二天,打开储藏室,斧头好好端的就在裡面,再看看邻居,发现对方神态自若,一点都不像小偷。

华团领袖对“1125和平请愿大会"的表述,就有点像这个故事的主角,儘管和邻居感情不错,大家做邻裡已经二、三十年,但是心裡一起疑,就猜测这个、猜疑那个。

华教领袖都一起战斗了数十年,为甚麽还疑心那麽重?箇中原因,耐人寻味。

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先发佈两张“青蛙"图片,表达董总孤军作战,呼吁昔日战友“回来",同时也以“温水煮青蛙"的原理,说明目前形势潜在的危险。

没有多少人喜欢自己被形容为青蛙,在政治上,青蛙是没有原则的象徵。用图片传达讯息,是不是证明董总和教总已不能沟通、渐行渐远?

第二天,教总主席王超群回应说:“教总是站在最前线试探水温",并且暗指倘若争取成功,应该有人会站出来邀功。

邹寿汉则揶揄王超群非常勇敢地要往锅裡去探水温,担心他会把前线战士带去“荷兰"。此外,叶新田也推测,有人可能会耍弄花招,在请愿大会前夕,宣佈一些虚假承诺。

华教领袖互相猜疑,往后还如何合作?如此公开揶揄也将影响广大民众,在推波助澜下,猜疑可能变成撕裂。

不管是华团的溷乱,还是政治的溷乱,症结在于互不信任,过于执着。

星云大师在这个时候访马,主持弘法大会,希望能够稳定浮躁的人心,化解大马社会的乱象。

佛教强调以平常心看待万物。甚麽是平常心?一是尊重规律和规则,尊重客观现实,不高估或低估自己的能力。二是既积极主动,要尽力而为,又顺其自然,不苛求事事完美,有从容澹定的自信心。

华教领袖为华教斗争,数十年来如一日,让人敬佩,但是在政策方面取得的效果不大,以致变得激进一些,形成态度上的咄咄逼人,即使是面对自己的战友,也不自觉。

坚持立场是好事,但要达到目标,有时要有客观环境的配合,若尽了力而事情未成功,那是时机还未成熟。从容澹定、尊重立场不同者,就能彰显更大的领导力,吸引更多人加入,事情就必定会成功。

华教运动不是政治斗争,不用在烂泥巴裡厮斗,这是长远的工作,需要和谐的氛围。

只要心定、气定、情定、神定、意定,跟着信念走,天下没有不能成就之事。(星洲日报/一心不乱作者:林瑞源《星洲日报》副总编辑)

 

和平请愿不是做秀

2012/11/21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巫月圆

儘管《教育大蓝图》当未落实,却已激起千层浪,华社也闹出分裂风波。

董总率先发难,悍然宣佈召开1125和平请愿大会,向来被视为双头马车的教总则表示不参与但尊重;华总则认为,大蓝图还未落实就號召集会,乃不当之举。

声称走投无路的董总,最终落得分化华社的罪名,还有人认为在大选前不断搞大集会的董总,名为救亡,实为玩火,这种政治勒索不可一而再,否则不但华社厌烦,连带的华教也落得恶名。

厌烦?恶名?或许有人觉得董总过于激动,还未落实的大蓝图,为何要召开大集会对抗?岂不是招惹更多爭议?並深化董总等同种族极端组织的形象?

一条悲情路

老实说,华教从来都是一条悲情路,从325520729926,再到1125,这一连串的数字不是什么幸运號码,而是代表了一路走来的辛酸委屈不公平和抗爭,从救亡、抗议、申办独中,到最后走投无路,说明了华教之路,越走越陡峭,已到了不得不转身拚死一博的时刻了。这是董总先发制人的原因。

如果有人认为,牢不可破的独中魔咒已被打破,华教迎来一丝曙光,多年抗爭有了好结果,这个看法未免过于乐观,也言之过早。关丹独中只是一个特例,不代表独中之门就此大开,迄今为止昔加末独中还未捎来任何好消息,就是证明。

分化华社的罪名太严重,孤军作战的態度太悲观,在华教课题上,华社从来都是站在同一阵线,虽然彼此做法不同,但最终目標却是一致,谁也不愿看到传薪之火变弱变小。

教总、华总不愿参与请愿大会不是问题,还有很多民间团体响应,所以同志之间毋需逞口舌之爭,也不必口出恶言,不要让口水战模糊了1125,也不要让它成为分裂华社的理由,更不要让它沦为一场政治秀!

(转载自:国内报刊/评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