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8日星期六

【华教视窗】 ~ 184 辑



捍卫华教之风续狂吹

 2012/12/07 (砂拉越)诗华资讯


~作者: 吴嘉豪

某位高官痛斥董总有政治议程并污蔑政府。要是林连玉族魂知晓此事,铁定怒火中烧。该领导强调,除了独中,所有学校在教育大蓝图下将受惠。这种狡辩,难道我国的民智程度连不懂事的小孩都不如吗?

出乎意料地,1125和平请愿大会,有来自马华的基层党员,还炮轰党典当华教。这番肺腑之言,令人听后无比赞赏。可惜,当年高喊打入国阵却被国阵纠正的民政党,却没有报道显示党员出席,还谈什么收复槟城呢?

这次的集会再次获得了友族同胞的支持。这事件表示,我国各族人民是坚决反对单元教育的。政府一意孤行,恐怕在来届大选只会落得兵败如山倒的下场。友族同胞已经认同华文教育有必要在我国发展下去了,为何教育部仍然逆民意而行呢?

在大集会过后,董总务须再接再厉,凝聚所有目前获得的支持,继续行驶民权,迫使政府重新提呈新的教育大蓝图。事至如今,教育部至少也得修改对华文教育不公平的政策。否则,热爱华教的人士,在很大程度上,除了对教育部失望之外,也会破口大骂执政党的偏颇资源分配制度。

董总的支持度日益攀升。此时,董总除了要继续迫使教育部妥协之外,还要站在更高的层次,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不到黄河心不死,要求政府废除不符合时宜的教育法令。当然,董总也得拟定策略,除了筹办大型集会之外,还有何种办法,更能够代表广大人民心声的平台。

首先,董总可以与马来友族和印度友族两大教育组织成立教育大联盟,以反对单元教育、提倡多元教育为宗旨,总动员在全国各地,呼吁各族人民支持发展华教。除此之外,董总有必要获得上述两组织的认同,委托它们向各自的会员汇报,华校多年来所受到的不公平对待。

其次,董总能拜托该两大组织,鼓励它们的会员把子女送进华校入读,让他们知道读华校的好处。董总也得趁着这个机会,让那些不懂华教历史的盟友会员知道,原来华社多年来必须自力更生,在大部分时间都得不到足够的政府资助。

最后,董总要快马加鞭,赶在来届大选来临前,举办一个跨族群教育联盟大诉求,让执政党见证,人民的力量已经崛起,是时候聆听人民的心声,摒弃所有不公的政策了。

 

坐下来谈是好事

2012/12/07 (砂拉越)联合日报在线


~作者:丛不弃

随着政府宣布放宽群众集会限制后,民间各种名目的维权活动此起彼伏,诸如428黄绿大集会、226绿色盛会2.0、净选盟3.0大集会、百里苦行反公害及1125和平请愿等。这些动辄吸引万人参与的维权活动,有属于教育性质的、有要求公平选举的,也有反公害的。群众的抗争是为了向政府当局表达某种诉求,促使当局能关注和听取人民的心声。

通过集会和游行的方式,固然是一种表达诉求、争取权益的方式,通过对话协商有时亦是一种维权的有效方式。华总、教总及全国校长职工会代表日前到国会与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针对《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进行约2句钟的对话和交流后,达致数项共识,包括同意保留一年制的中学预备班、检讨华小的国文课程、维持华小每周300分钟的华文课、认同多源流学校制度不是国家团结的绊脚石、教育发展大蓝图除了强调双语(国英语),也让其他源流学校保持母语教育的学习,以及针对华文独中课程纲要进行学术鉴定等。会谈过程大家开诚布公,副首相非常耐心地听取代表们的意见,并认为能跟华社代表一起坐下来谈是好事。

较早前,董总曾通过发动1125和平请愿的抗争,向政府表达同样的教育诉求,不幸反被副首相指责它具有“政治阴谋”,造成一种互相对立的局面。而这次华总、教总及校长职工会选择跟负责教育的副首相直接对话协商的方式,反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直接面对面沟通很重要。

当然,华总、教总及校长职工会三造最终能与慕尤丁达致共识,也不能完全否定1125和平请愿所造成的巨大舆论压力。正如华总会长方天兴所说,尽管大家争取的方式不同,但目标一致,是殊途同归。

华团与教长所达致的共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华小被国小化的疑虑,惟关键还是要确保将有关共识不折不扣地加以落实,特别是要责成和监督各级教育部官员在执行过程中不会一再出现偏差和乖离的现象。

华教问题当然不能期望通过一两次对话就能解决。教长跟华团领袖这次能坐下来平心静气进行对话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希望今后能安排更多类似的对话、交流和协商,以便能更直接和更有效地解决困扰华教许久的老大难题,尤其是华小拨款不足的问题、国民型中学半天吊的问题,以及承认独中统考文凭的问题等,则华教幸甚、民族幸甚!

 

奖励念理科?

2012/12/08 南洋商报/ 言论版


~作者:郭联福

下半年,大约有2万名教师向教育部提出申请调回家乡或转州执教,却只有3千多名教师如愿以偿。 

高官们说,我们不可能一次过满足所有教师的要求,需要更多时间来解决上述问题;其中一名高官还很虚心地请教,希望众人可以提出很好的意见。

教育管理一体化的弊端

举例说明:在这一次的申请中,丹州只有百多名教师提出申请(离开丹州)到他州服务,却有过千名教师要回到丹州执教。

槟州也有类似问题,因为槟州的空缺不多,所以,想要回到槟州执教的教师可说是大排长龙,也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高官达人们,你们还看不到问题的所在?如果一个州的教师数量已经饱和,那已不是解决或不解决的调派问题了,不过,这再次凸显教育部在招收师资的统筹工作上出现了不均衡的发展。

有鉴于此,教育部是时候考虑下放权力,让州教育局或县教育局有自主的办学权,他们可以根据各州或县内所需教师的数量及其专业来招收教师,这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师资分配的管理问题。那么,这就无须再为师资调派问题而大费周章,并且动用大批官员来处理这一种年复年的琐碎烦人问题。

应建设稳定的师资队伍

换个角度来看,如果一家公司的员工流动率极高,这不但对该公司的人力资源问题带来不良的发展,而且还可以很肯定的,它的绩效也不会有怎么样惊人的表现;而中小学校在师资分配问题上何尝不是如此?

根据以往的惯例,特别是单身的新教师一般必须执教超过45年,其申请才会被有关当局慎重考虑,若是其校长不批准其申请,那么,一切都免谈。试问,长期处在“动荡不安”状态之中的教师,对其“暂时”的工作单位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会有多高?这是意想而知的结果。

一所学校的绩效和表现与一批稳定的师资队伍是成正比的,可是,在“2013-2025年国家教育发展大蓝图”中对于这方面的关注不是很全面和深入。

开明检讨教育管理制度

近年来,教师的待遇不断提高,愿意投身于教育界的人数也随着水涨而船高,所以,过去一体统筹化的师资管理方式,也因环境的改变而应有所更动。

也就是说,这一种教育管理制度应该是时候得到开明化的检讨,不然,新的教育问题还延续着原来的教育管理策略和方式来应对和解决,怎么也说不过去,岂不是牛头不对马嘴吗?

摆脱了旧有的办学思维和方式,才是迈向教改的第一步!

 

政府尊重多元语言权利吗?

2012-12-07 南洋商报/言论版


~作者:刘崇汉

狭义的语言权是指语言的权利,但基本上语言权在人权理论的大地上既是一株独立的大树,又与人权的其他组成部分如政治权利、文化权利、发展权利等等都有关联。大至国家,小至少数族群,直至个人都有语言权利的保障问题。

三大民族争取国家的独立,政府理应设立以各族群语言为媒介语的学前、小学、中学及大专学府,正如《国家原则》所强调的“多元语言的多元文化是珍贵的社会资产”。

语言权利被政治化

然而我国缺乏促进和保护各族语言权利的政策。政府无视我国多元语言之优势,加上行政偏差,我国失去成为区域语文中心(包括东南亚华语中心)的机会。语言权利问题继续被当权者政治化,蒙受损失的是国家与人民。

我国应以全球性视角对待语言权利问题。以欧洲为例,《欧盟基本权利宪章》作出语言多样性的规定,以“多样性中的统一”(Unityin Diversity)作为指引和座右铭。整体而言,所有语言之间无论现有地位或应用状况如何,在国际法原则下必须互相尊重、宽容、对话,消除语言歧视,为语言平等的目标努力。其他如《宽容原则宣言》(1995 UNESCO)、《和平文化宣言》(2000)等国际文件或会议都强调了文化多样性(包括语言多样性)的原则及文化格局。根据国际法律文件的基本精神,语言法的重要原则包括:1)发展语言多样性;2)以母语为主导,充分尊重母语权利;3)实施多语种教育,鼓励学习多种语言。朝野政党要选票,必须明确列如竞选宣言中。

企图将华小国小化

政府不久前推出《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并为照顾到中学及大专华教,更企图将华小“国小化”。

华社申办关丹独中的批文竟指采用国中课程及必须报考大马教育文凭(SPM),而统考则自行决定。此例一开,华文中学发展堪虞。政府的做法令华社不安和不满,因为语言的地位再滑落,与文化及社会有关的每样东西也会随之滑落。政府须立即收回不合理的计划及修正关丹批文,以显示政府真正尊重各族语言权利。国阵中的华基政党首先须团结争取,坚决维护华教语言权利,才不辜负华社的政治委托。

大马要民主与进步,各族语言作为权利的理念在教育领域必须给予落实。处理好多元语言权利问题,国家才能实现和谐发展的目标。

(转载自:国内报刊/评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