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0日星期日

华裔人口老化外移‧郊区华小友族生更多

 
 

2012/12/29 星洲日报/马六甲



郊区及市郊华小友族生倍增,老师必须花费
更多心力教学。(档案照)(图:星洲日报)
(马六甲28日讯)面对无法避免的华裔人口老化及外移问题,郊区学校不仅因而失去学生来源,也造成友族学生就读华小的比例越来越高,有者甚至令参观者误以为进入国小,严重情况可见一斑。

据《古城》对部份华小友族新生比例进行的统计显示,罗木支那新民小学友族学生佔了87%、双溪乌浪小学83%、冬牙峇株宝兰小学55%、丹绒吉灵益智小学37%和林鲁小学50%等,这些华小都是属於友族学生较多的例子。

其他华小如巴也隆布培华、士马木育英、士兰道侨智、霖区培群、双溪南眉中华、浮罗加东鼎华、柏淡芙露等华小则维持在28%以下,还不至於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况。

《古城》综合郊区及市郊多所华小校长意见,造成友族学生增加的原因,主要是附近华裔人口减少和年轻人外移,並与当地的屋业发展息息相关。

许多友族家长希望孩子多学一种语文的心態,因而捨弃国小而选择华小,不过却没有能力为孩子缔造学华语的环境,对孩子的课业关注程度也比较不理想。

在此情况下,华裔家长担心学校教学因此变得缓慢,进而影响孩子的进度,转而把孩子送入其他华小,进一步加剧友族学生比例增加的情况,使问题在恶性循环之下无从改善。

校长们透露,校方无权拒绝友族报名就读,惟希望华裔家长不要因此捨弃华小,使华小的华裔生继续流失。

蔡求品:24新生仅3华裔

新民小学校长蔡求品表示,该校2013年全校学生仅24人,除了3个华裔和1个印裔外,其他都是巫裔学生,而一年级新生5人皆是非华裔。

他说,罗木支那华裔人口非常少,造成该校学生来源不但少,而且大部份都是友族学生,此情况已经维持多年。

蔡校长表示,友族生由於缺乏华语背景,也没有学前基础,加上父母不諳华语难以指导和辅助,造成学生成了唯一的学华语环境,但碍於有些班级根本没有华裔生,导致同学之间沟通不使用华语,加剧华语掌握能力差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们必须花费多几倍心力来教导学生,尽力加强学生们的华语能力。”

郑瑞萍:友族比例超过50%

宝兰小学校长郑瑞萍表示,明年一年级新生共36人,其中16人为华裔,其他为15名巫裔、2名印裔及3名其他种族,而且这几年一直维持在友族比例超过50%的情况。

她说,明年全校共195人,非华裔有102人,共佔52.3%,其中以一年级至四年级较严重,可见得近年报读的友族学生越来越多。

“在此情况下,本校学生的华语程度低落,老师要加倍努力付出,更义务为学生补习华文,加强他们对华语的掌握。”

她说,部份友族学生是由祖父祖母照顾,有些来自单亲家庭,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只能靠学校老师的教导。

陈金芬:明年仅5华裔新生

双溪乌浪小学校长陈金芬表示,明年一年级新生有60人,华裔10人,50名为巫裔、印裔、依班族及其他7个种族。

她说,201245名新生当中,只有5人是华裔,比2013年友族生比例稍高。

她表示,由於附近有很多军人及国油公司员工,友族家长本著多学一种语文心態,纷纷將孩子送入华小就读。

陈玉思:友族生越来越多

益智小学校长陈玉思表示,该校明年仅19名新生,其中5人为巫裔、2人为其他种族,12人为华裔;去年则有11名华裔及4名巫裔。

她说,该校地理位置介於吉里望和市区之间,附近有其他华小供家长选择,加上当地住宅区年轻人口减少,造成友族生越来越多。

 

(转载自 :星洲日报/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