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6日星期四

马华备忘录反映华社看法‧反对採国小国文勿废预备班



2012/12/06 星洲日报/国内版


(雪兰莪八打灵再也4日讯)星洲日报探悉,马华三机构教育局在主办《20132025教育发展大蓝图》研討会后制定的备忘录,清楚地带出华社对这份大蓝图的看法,包括反对华小四至六年级国文採用国小国文课程及要求保留预备班。

马华三机构教育局是於106日主办这场研討会探討两项主要课题,即一、大蓝图对华小的衝击,以及二、大蓝图对华裔中学生的衝击,可说是相当的全面。

提出26项建议

出席人数有230人,包括来自学术界和华团代表、父母和学生,共有28个华团与政党代表出席当天的研討会,包括董教总、华总、拉曼大学、砂拉越人联党及沙巴自由民主党等。

这份备忘录总共有19页,提出了26项建议,每一项建议都是根据《20132025教育发展大蓝图》初步报告的內容提出观点。

备忘录在总结方面提到华社主要焦点,是在確保国家奉行自由教育政策,即认同及持续发展多元源流教育,尤其是华文和淡米尔文教育须获得应得的待遇及符合一个马来西亚理念发展。备忘录指出,单元思维下產生的政策,將导致多源流学校没有足够的空间发展,而这种情况也反映在没吸纳多元源流思维的教育发展大蓝图。

不认同“通过教育建立团结"

与此同时,备忘录表达了华社不认同教育发展大蓝图在题为“通过教育建立团结"(3-21页)的內容,因为这让华社联想华淡小的存在似乎破坏国家种族团结,甚至认为含有消灭华小及实行单元教育源流的意图,因此,有必要进行纠正。

“研討会的看法和建议反映出华社是非常重视教育发展大蓝图,因此希望教育部接受,並且做出適当的修正。"

大蓝图没谈及加强母语· LINUS应延伸至华淡语

备忘录认为政府必须接受事实,即大马是多元国家,有多元种族和多元宗教,而多元源流学校是国家教育系统的一部份。

“因此,达致种族团结的目標未必要不適合通过现有已是多元源流的小学。我们不反对各族团结从小做起,因此,我们支持学生交融计划,以便各族学生通过课堂外的活动互相交流。"

备忘录的第六项建议是针对第四章“加强英文教学",即为一至三年级学生而设的识字与精算计划(LINUS)將从国文和数学,扩大至英文识字能力。

“我们发觉教育发展大蓝图没有谈及加强华小母语的掌握能力,因此,我们建议LINUS计划进一步延伸至国民型的华语和淡米尔语,以便这两种重要的语言也获得加强。"

备忘录指出,这项建议也让华小的非华裔生受惠。

学习时间少很多· 华小难跟上国小国文

备忘录的第三项建议是针对第四章“学生的学习"(第4-10项),即解决国民型小学低落的国文掌握能力,在2014年的四年级起採用和国小一样的国文课程。

备忘录说,从理想而言,华社希望华小毕业生可以掌握国文、英文和华文,但反对採用和国小一样的国文课程。

“这项建议被拒绝是因为国民型小学是以第二语言的方式学习国文,学习时间相对比国小少很多。"

备忘录说,国小第一阶段学习国文和其他科目(除了英文)的时间,比华小多了79200分钟,因此两者之间的差距在第一阶段教育已很显著,所以华小第二阶段的国文突然和国小一样水平是不切实际的。

这种情况和国小生学习华文一样,即他们不可能跟得上和华小一样的华文水平,因为他们学习华文的时间比华小生少。

儘管如此,华社支持以“非母语"的教学方式加强国文,以提昇华淡小生学习兴趣,进而在未踏入中学前便能有效地掌握国文。

反对非穆斯林一起上伊斯兰课· 普世价值课难实行

备忘录反对把上道德教育课和伊斯兰教育课的学生结合在一起,一起上普世价值观的课。

虽然此出发点是好的,但实行时將引起很多问题,或是乖离本意,尤其是当所谓的普世价值观是倾向某一宗教,並且忽略其他宗教。

“我们认为学校必须淡化宗教色彩,以便学生不会因为不同宗教而被分化。在伊斯兰教育课时,非穆斯林学生应该学习道德价值观,而不是一起上课。"

备忘录也坦言,佛教团体非常担忧教育发展大蓝图提出的这项建议。另外,备忘录赞同教育部提昇教师的录取条件,不过,须把“不计种族"(tanpa mengira kaum)的字眼加入句子中。

此举是为了確保符合条件的各族申请者被录取进入师范学院,以便未来在国民型中小学服务。

备忘录认为,师训组在2012年录取大马教育文凭(SPM)毕业生接受KPLSPM/PISMP课程培训的方式,是培训华小素质师资的最佳模式,因此建议当局在未来继续採用这个方式。

不只是注重双语· 建议培养掌握多语

备忘录建议教育发展大蓝图应该把焦点放在培养掌握多语的大马学生,而不是仅仅掌握双语而已。

“我们建议在Ekshibit 8,重要摘要(Ringkasan Eksekutif)第十页(E-10)及第二章`目标与愿景’所强调的双语技能改为多语技能(包括母语),以考量华淡小生至少需要掌握3语,即国语、英语和华语/淡米尔语。"

备忘录指出,確保学生在国际具竞爭力的重要特质是掌握多语,为了达致此目標,政府须对华淡小有公平及平等待遇,以便这项重要资產获得维护及发展,让国家受惠。

“华社也寄望华小生的英语掌握水平获得提昇,除了提昇英文教师素质,华社希望小学標准课程纲要(KSSR)下第二阶段的英文教学时间,可像自2011年推行的KSSR第一阶段一样获得增加。"

每週5小时,比学华文时间长· 反对设辅导班学国文

备忘录提出反对为学习国文面对问题的四至六年级学生开办每週5个小时的辅导班。

备忘录说,若是开办辅导班,学生每週將增加300分钟的学习时间,这加重学生负担;若是大部份学生须参加辅导班,华小生学习国文的时间將变成570分钟,比学习华文的时间长,从而改变了华小的特徵。

“此外,增加学习时间不意味將提昇某语言的掌握,相反的有必要重新检討相关课程內容。"

备忘录举例,华小学习英文的时间比国小少,不过,根据研究(Ekshibit 4-64-9页)显示,华小生在剑桥1119英文的表现比国小生好。这证明长时间学习不是加强某语文的解决方法。

“我们建议重新检討华小国文,並且以非母语的方式编写,以便变得生动、有创意及符合华小环境,最重要是提昇华小生学习华文的兴趣,而不是產生恐惧感。"

备忘录也强调,在2012年,华小第二阶段的国文学习时间从180分钟增加至270分钟只是教育部课程发展组的初步建议,当局仍未如201031日决定地諮询相关利益单位的意见;华社,尤其是相关利益单位对此非常的不满。

教师需充足时间备课· 输入资料工作应减少

备忘录表示欢迎教育部减少工作负担,因为行政工作及教学以外的工作確实让今日的教师面对很大的负担,导致他们无法专心教书。

“教师须有充足的时间备课,在课后进行检討,同时要有足够的时间提昇教学技能,以便更具吸引力和发挥效力。"

教育局应增华印裔官员

因此,教育部必须大量减少收集及输入资料的工作,尤其是推行校本评估及学校考试评估系统(SAPS)后,大量增加了这方面的工作。

另外,备忘录也建议增加州和县教育局华裔和印裔官员的人数,以反映国家实际的人口结构。

“被录取的华裔官员必须懂及会讲华语,以协助监督华小的教学与发展。"

备忘录也认为,教育部是时候重新检討县教育局的行政架构,即有关县內须有20所华小才可以设华小督学职位,而不是以学生人数为標准。

“每一个县教育局必须设有华小督学职位,以彰显教育部发展华小的决心。"

拨款助独中发展· 促承认统考文凭

备忘录说,华文独立中学获得华社的支持,而且统考(UEC)获得世界性的认可,也为国家培养了无数有素质的人力资源。

“因此,我们认为政府需在教育发展大蓝图认同及承认独中及统考文凭,同时拨款协助学校的发展。"

备忘录也欢迎教育发展大蓝图在第七章阐明保留大马现有教育系统的结构,尤其是华小使用华语及淡小使用淡米尔语为教学媒介语。

“我们建议在华裔人口稠密的地区建新华小,因为这些地区的学校爆满,以致1班有45位学生。"

备忘录要求教育部根据需求增建及发展华小,同时发出足够的拨款及使用学校保留地建校。

备忘录也建议在教育发展大蓝图的前言强调华小的主要行政用语是华语,而国语是官方事务的用语,以加强华文的使用。这將消除华小特徵被侵蚀的疑虑。

提昇师资素质· 华语培训华小教师

备忘录建议教育部在培训华小教师时使用华语为教学媒介语,因为,这些学员最终到华小教学时是使用华语。

“若是培训华小师资时没有採用华语,那是不专业和无法发挥功效,因为华小主要教学媒介语是华语。"

备忘录建议在培训机制突显“概括性"的概念,同时须提昇华小师资素质,以达致素质教育目标。

“被派到华小的教师,除了执教第二阶段国文和英文,都必须主修华文;与此同时,主修科学、数学、道德教育、公民、地方研究、音乐及体育的教师都须副修华文。"

备忘录也建议教育部为华小开办学前教育及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课程。

国中华文教师不足趋严重· 华裔生放弃报读华文

备忘录也指出国中和国民型中学面对华文教师供应不足的问题,而且有关问题日益严重化。

“因此,当局应该设立持续性培训师资的机制,同时在苏丹依德利斯师范大学(UPSI)和国立大学復办华文及中国文学科的大学毕业生教育文凭(DPLI)课程,还有不可每年只录取20人而已。"

华社非常关注国中生须在课后学习华文及华文教师不足的问题,这种情况导致很多华裔学生无法学习华文,也因为这样的环境让他们放弃报读华文。

华文应列国中正课

备忘录说,为了確保华文教育的衔接性,华小生升上中学后须强制性在中一至中五报读报考华文,而目前也是適时候把华文列为国中的正课。

“教育部也须確保国中生拥有学习华文的良好环境,如师资和设备供应充足,教学才能顺利进行。"

备忘录指出,这项政策也可以避免越来越多华小毕业生,不选择国中为中学的升学管道。

“当一切建议获得落实后,不利於学习华文的国中母语班(POL)应该废除。"

备忘录也要求教育部在国民型中学开办技职教育班,同时採用各种不同语言授课,以方便学生理解。

“技职教育班主要是教授技能,而不是学术,因此採用学生易懂的语言,能让这项计划取得成功,避免国文弱的学生跟不上而輟学。"

机制化解决问题· 纳入师资短缺解决方案

备忘录建议教育部把解决华小师资短缺內阁特委会议决,並且获得內阁通过的解决方案纳入教育发展大蓝图。

“这能显示政府要解决华小师资短缺的决心,而且须保留这样的机制,因为任何有关师资短缺问题,可以通过特委会与相关利益单位共同解决。"

历史科內容应检討

备忘录也建议重新检討历史科的课程內容,以便涵盖世界歷史和区域歷史,促进学生的世界观。

“在改革历史科课程內容时,也应该还原国家真实的历史。历史科必须反映国家多元种族的事实,每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须获得公平的珍惜及融入课程,同时採用正確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互相尊重的价值。"

备忘录指出,研討会上,大家也担忧教育部把历史科列为大马教育文凭(SPM)考试必须及格科的决定。

“历史科考试格式一起更改为3张试卷,考试时间长达6.5小时的决定,也遭到华社大力的反对,因此,当局须重新检討这项考试的格式。"

(转载自:星洲日报/报导:陈玉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