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12 星洲日报/乡里故事
创办於1934年的加亨廿六碑南华学校。 (图:星洲日报) |
一土一沙堆成山,
有你的扶持与支持,
过去木板课室已翻建,
现是钢骨水泥建筑物,
伴著你我迎庆80年。
居鑾县的加亨华小建校80年,甫於11月3日举办隆重的80年校庆。80年春风化雨,桃李满天下。3日举行的“加亨华小情牵80庆典”,移居各地的校友和数位前任校长,风尘僕僕,从四面八方回来参与校庆,情深意浓。
加亨华小,是以地方名加亨命名。其实追溯加亨华小的歷史,加亨华小是由2所华小,即国民与南华合併的。
加亨开埠於1924年,一批华裔勇闯这片丛林密佈、猛兽出没,瘴气氤氳的原始森林,主要集中居住在加亨廿二碑及廿六碑,拓荒芜为良地种植橡胶与木薯谋生。
实业家顏世受捐出土地
犹如我国各地的华裔先贤,廿二碑200多名居民也重视族群子孙的教育。当地先贤张名书、黄清源、顏正受、陈奕源、李俊涉及张秀科等筹划兴建学校。实业家顏世受捐出土地,1932年加亨第一所华文小学命名为“国民”正式授课,最初的学生有30多人。担任过的校长计有王剑酉、周圣德、施炳文、许静、薛炯煌、陈重光赵逸夫、李铁夫、叶廷枝及张英杰。
南华从8学生增至百多人
另外逾400名住在廿六碑的居民,为了方便当地学子求学,热心教育人士刘用宏、郑绳梁、黄脾及陈荣等落力奔走,於1934年创办了南华小学,起初只有8名学生,后来增至百多人。黄振登、庄永精、萧流平和林诗文都曾在这所华小掌校。
合併为公立国南小学
1951年政府实行紧急法令,將居在加亨廿六碑的居民及各角落的胶工迁移至加亨廿二碑,即现在的加亨新村。因此,加亨廿六碑的南华小学便与加亨廿二碑的国民小学合併为公立国南小学,並在加亨华小现址建校。
公立国南小学的建设,是全村人民的力量。当时的董事长林少岳,董事陈承列、林温燅及林廷东,李成义校长和热心人士,带动全村居民砍树、填土及开河。大家同心协力,利用政府的建筑材料及2校原有的旧建材,短时间內就建了6间课室、一间办公室及一间礼堂,百余名学生得以继续上课。
校名一改再改
配合教育法令的演变,加亨新村这所华小的校名一改再改。先是公立加亨学校,后来改为加亨標准型华文小学,最后改为加亨国民型华文小学,至今还沿用这个校名。
当时加亨华小的校舍是用木板搭成,至八十年代以后,隨著时代的演变,校园开始轰立新校舍。1980年,新颖的3层楼校舍建竣,2楼及3楼各有2间课室,楼下设食堂;这幢新校舍得到当时的教育部副部长陈声新拨款28万令吉。
3年后,即1983年,由於学生人数增加,董家协领导人刘天熹、郭文生、陈承列和张发校长等筹获10万令吉,再次兴建设有6间课室的2层楼校舍。
课室被蛀蚀筹建校舍
到了1988年,董家协再发动筹款建起3座双层校舍,当时新村房屋及地方政府发展部长拿督李金狮拨款2万令吉,该区国会议员拿督阿都阿日拨款3万令吉。然而学校旧课室的柱子、木板及屋顶的横樑已被蛀蚀,对学生的安全构成威胁。董事长郑仁义带领下,成立建委会耗资45万令吉建筑了2座双层校舍,共有12间课室及一座行政大楼。
配合新校舍开幕礼举办的千人宴,再接再励筹建冷气礼堂。至此,加亨华小校园建设发展,在在显示先贤重视教育,自力更生建设加亨华小,这是华教人士引以自豪的。
前年,该区国会议员拿督斯里希山慕丁,时任教育部长时拨款给加亨华小兴建了一幢新校舍,加亨华小的硬体建筑算是颇完善。
现有学生428人教职员34人
加亨华小现有学生428人,开设15班,教职员34人,目前由黄美真掌校,3位副校长张水娘、黄诗兰及李玉梅协助处理校务。歷任校长为李成义、陈经道、李鸿儒、章应梦、甘乃中、甘德华(代校长)、薛亦旺、张发、谢柏松、许福、谢昀益、邱天送、简凤霞、甘瑞阳。
80年风雨路,加亨华小在困苦的环境中为国家社会栽培出逾千博士、硕士与学士,其中一位杰出校友为现任高等教育部副部长拿督何国忠。
■历任校长及校友访谈:
·白蚁蝙蝠筑巢曾被列危楼·
张发校长(74岁)
任期:1975年4月至1984年4月
张发在掌校时,木板校舍简陋,还有白蚁和蝙蝠筑巢,被工程局列为危楼。
后来,他说董家协合力筹建新校舍,加亨华小焕然一新。加亨华小的教师和学生让他留下很好的印象,杰出的校友很多,是学校办学的成果。
重建加亨华小势在必行· 许福校长(73岁)
任期:1985年11月至1994年11月退休
许福到加亨华小时,校內还有一半是木板课室,因遭受白蚁侵蚀被工程局列入危楼,重建势在必行。
他表示,董事长郑仁义及家协主席李明清展开筹建新校舍的工作,却在1990年9月新校舍开工在即,由於教育局的准证未批,在郑仁义的指示下,他偕同李明清、黎才及已故杨龙发一行4人,专程北上吉隆坡教育部与官员洽商,终於取得准证。
1990年10月20日新校舍举行开幕礼,郑仁义领导董家协,借新校舍开幕举办千人宴,再接再励筹建冷气礼堂,让他留下深刻印象。
建议重建教师宿舍· 简凤霞校长(65岁)
任期:1997年至2003年退休
简凤霞说,记得她抵达加亨华小到任时,看到校舍是钢骨水泥,觉得自己很幸运,但是有一点小遗憾是要住在破烂的教师宿舍。
她逐向董事长郑仁义建议重建宿舍,董事长二话不说马上点头答应。新宿舍完工后,她搬入居住,心里感到安全与舒適。
参加80年周年校庆,回到学校看到美好的一切,心里感到激动与舒畅。
见证加亨华小发展· 校友兼董事郑兴助(84岁)
郑兴助在9岁进入廿六碑南华学校读书,在日军侵略动乱时停学,1951年紧急法令时期,他隨著家人搬到加亨新村,见证了加亨华小的发展。
他於1952年担任加亨华小董事至今。1980年,他向陈声新爭取拨款,取得28万令吉兴建新校舍。加亨华小80周年校庆,各地校友回来庆祝母校80大寿,觉得自己过去的付出是值得的。
毕业后回馈母校· 校友周永吉(73岁)
周永吉於1984年到加亨华小廿六碑南华小学就读,毕业时学校已合併为加亨华小。他是第八届毕业生。
“当时先辈们在恶劣的环境里,凭著爱护华教的坚强毅力,用双手把学校建设起来,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影响了我。我於1959年日间师训毕业后回到母校服务,也参与董家协的筹建校舍工作。”
学生人数续减少· 校友陈水情(66岁)
陈水情是第十三届毕业校友。回想当时上课时,木板校舍遭受白蚁侵蚀,木屑会从天而降。现在校舍都是钢骨水泥,让他非常感动。
不过,以前母校学生有千多人,现在只有428人,比过去减少许多。他担心,学校学生人数会继续减少,因此希望移居外地生活的青年,若条件许可,应该搬回加亨居住让孩子在加亨华小求学。
(转载自: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