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6日星期四

部分国民型中学缺监督变质



2012/12/06 东方日报/国内版


(吉隆坡5日讯)大马行动方略改制中学发展委员会针对国民型华文中学的调查报告显示,由于缺乏机制监督,78所国民型华文中学当中,部分学校已出现变质的现象。

报告指出,这包括华文科已非校方列明必读、必考的科目、华裔教师低于40%及政府没承担所有行政与发展费用。

调查也发现,国民型华文中学的华裔学生比例仍高,然而没有限收华小生的学校佔了总调查的4成,也佔据很大的比例。

大马行动方略联盟主席陈友信反问:「试想,如果学生不是来自华小,他们要如何適应华文教学的需要,以及以华文为媒介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

非华裔就读影响特征

「长此以往,当越来越多非华小生,必然影响到国民型华文中学的中华特徵。当然,对于从华小毕业的非华裔学生能加入国民型华文中学就读,这倒是值得欢迎的事。」

陈友信今日与大马行动方略改制中学发展委员会在隆雪华堂2楼举行记者会,兼推介《国民型中学问题与挑战》2010年全国研討会纪念特刊时指出,这份报告书作出相当全面的调查与研究,政府与华社应该翻阅以了解国民型华文中学所面对的问题。

这份报告书收录完整的国民型华文中学资料,印刷2000本,有意者可与行动方略秘书处(03-22723595)联络,捐助20令吉即可获得厚达285页的报告。

他说,报告书的调查显示,国民型华文中学的华裔教师比例最高的是北马与砂拉越地区,多数学校介于40%60%之间,佔总调查的40%;而华裔师资低于40%的学校也佔有15间主要分佈在中南马、东海岸及沙巴,这是值得关注的事。

他们向国內78所由华文中学改制而成的国民型华文中学发出调查问卷,一共有55所学校回覆,其中有48所提供完整的资料(有效样本)。

行政发展拨款仍落空

陈友信说,政府在当年曾承诺许多,包括承担国民型中学所有行政与发展开销,然而时至今日,除了教职员的薪资津贴之外,政府没给予其他项目足够的行政和发展拨款。

「拨款发展国民型华文中学原本是政府的责任,但財政预算案的教育拨款中,竟然没有预留拨款给国民型华文中学,要靠政党(马华)去爭取后,才获得3000万令吉的拨款。」

他说,在20062010年期间,董事会、华社及家教协会的捐助佔学校经费来源的62.64%,而政府拨款包含行政拨款在內,也只是佔37.36%而已。

他直言,从拨款来看,华社確实仍有在支持国民型华文中学的发展,未来还要多关注各地的国民型华文中学的情况,包括政府是否委派华文资格的校长掌校等问题。

各造应联手合作推动建分校

马来西亚行动方略改制中学发展委员会呼吁,各造联手合作,积极推动国民型华文中学建立分校事宜。

马来西亚行动方略联盟主席陈友信表示,既然华总、教总及校长职工会在日前会晤副首相兼教育部长丹斯里慕尤丁之后,教总主席王超群引述慕尤丁的话称,教长表明国民型华文中学要建多少间分校皆不是问题,那么各造应该著手朝建立分校的方向前进。

陈友信在大马行动方略改制中学发展委员会一行人的陪同下,召开记者会时指出,行动方略將与全国国民型华文中学发展理事会等单位联繫,向教育部当局要求兴建国民型华文学校分校事宜。

另外,森华堂会长兼大马行动方略改制中学发展委员会委员刘志文则表示,据2010年的华裔生情况是独中拥有6万名、国民型华文中学拥有12万名及国民中学拥有45万名学生,比例约为127

要求政府悉数拨款

他指出,进入国中的华裔生逐年增加是因为独中及国民型华文中学的不足所导致。既然建立分校並没有面对问题的话,应爭取兴建分校,而且要求政府悉数拨款。

大马行动方略改制中学发展委员会副主席周世扬则说,从华裔生就读学校源流的调查可见,全国61所独中及78所国民型华文中学只是收3成左右的华裔生,另外约7成的华裔生就读国中,即便独中生的人数再加多一倍,合起来也不过40%

因此,他认为,国民型华文中学及独中在学生来源的竞爭上,並非零和游戏。

除此之外,大马行动方略改制中学发展委员会秘书兼全国国民型华文中学发展理事会委员张贞明则表示,从1996年开始,国民型中学就在法律上不存在,只是在行政上没有取消董事会的资格,而董事会向来出钱出力,只是没有法律保障,这是值得关注的课题。

大马行动方略改制中学发展委员会委员兼大马校友联总副主席余开云则促请国民型华文中学除了关注华文科之外,也应多鼓励学生报考及报读中国文学,这对强化学生的华文程度及培育优秀的华文师资有利。

(转载自:东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