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日星期五

【华教视窗】 ~ 158 辑



承认统考 乃大势所趋

2012/10/31 (砂拉越)联合日报/评论版


~作者:丛不弃

高等教育副部长拿督赛夫丁日前透露,其部门已经成立另一位副部长何国忠博士为首的委员会,以检讨承认高中统考(UEC)文凭事宜。

赛夫丁在作出上述宣布时表示:“政府可以承认外国A级文凭,我们没有理由不承认独中高中统考(UEC)的文凭。”并指出,若政府继续不承认该文凭的话,将导致毕业生不能到我国国立的大专学院深造,而只能到本地私立大专或海外大专学院就读,增加华裔家庭经济负担,也同时流失了许多建国人才到外国去。

赛夫丁的上述观点跟董教总与华社的立场几乎是不谋而合、同出一辙。前些时,首相署部长纳兹里在接收董总代表所提呈的“8大诉求”备忘录时也发表过类似的言论。这些来自巫统内巫裔部长的言论,代表着巫统内新一代的开明、远见和跨越种族思维,相信在巫统和马来族群中持有跟赛夫丁、纳兹里相同立场的人还很多。

当然,在巫统内部,反对政府承认独中统考文凭,歧视和敌视华文教育的顽固保守势力仍根深蒂固,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政府至今对独中与华文教育不能给予公平对待的原因。其中以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所代表的派系,自始至终对华文独中都持排斥和否定态度,包括以不符合国家教育政策为由诸多阻挠关丹独中的设立,在关丹独中批文中制造争议,在承认独中统考文凭课题上持否定态度等。

很显然,在承认华文独中地位的课题上,巫统内部也存在着分歧。面对着华社内部日益高涨的民族诉求,以及巫统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的情况下,赛夫丁、纳兹里所代表的声音逐渐压倒慕尤丁所代表的声音,高教部成立委员会以检讨承认统考文凭事宜,可说明有关问题正朝向正面的方向发展,只要首相纳吉秉持“一个马来西亚”精神,在关键时候来个顺水推舟,统考文凭有条件被接受应有所期待。

承认统考文凭已是大势所趋,它不以少数顽固保守势力的意志为转移,巫统也能成功迈出这一步,不仅可以改变华社对巫统的刻板印象,也将为它本身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谁把关中变得四不像

2012/11/01 光明日报/专栏


~作者:刘汉良 

筹建中的关丹中华独中(简称关中)看似重返正轨,但华社仍有人感到乍喜还忧,对这所新增华文独中的“身份"续存疑虑。

儘管关中董事会以“议决"的方式公开表明他们將遵守董总所制定的独中办学方针,把该校办成名副其实的华文独中,这掷地有声的承诺看来未能即时或短期间內消除有关方面的隱忧,甚至引来某种被喻为“负面"的回应。

某华团全国领导人就率先坚称关中是一所“四不像"的独中,他还毫不讳言关中不是一个契机,而是华教的最大危机。

这位华团领袖即使“言之有理",惜他在“不適当的时机"说出真相,难免会招来口诛笔伐,特別是对那些期盼关中早日建成的人士而言,类似呛声不啻是对各界筹建关中的努力泼冷水,似有搞破坏之嫌。

再者,董总也作出善意的回应,允许关中学生参加统考,意味董总改变初衷,承认该校是华文独中,从而暂时搁置双方原先的爭议,俾有利於爭分夺秒地展开筹建计划。

如果关中董事会至今依然拒绝作出“办成一所真正华文独中"的承诺,那么关中“四不像"论则並非消极,预料获广泛的认同。

其实,如果能正面看待“四不像"论,就不应全盘加以否定,它一定程度可作“暮鼓晨钟",警醒关中董事会兑现他们的承诺,更何况关中董事会上週日与华总等主要华团达致其中一项共识,一致认同政府批准关中的办学模式仅適用於该校,纯属个案,不应该成为日后其他申办独中的先例。

防变“马来独中"批文须修正

由於所谓共识並未具体阐释“適用於彭亨特殊情况的独中办学模式,是否就是批文中的模式",也没有讲清楚说明白甚么是彭亨特殊情况,因而易使人们对关中董事会先前的“承诺"起质疑。

或会联想到,关中董事会所指的“特殊办学模式",难道就是首相纳吉所形容的“具创意"方案,这意味关中一旦办起来,將与国內其他独中“不大一样"。

儘管某些华团领袖,乃至关中董事会同仁深信首相及副首相的“保证"言而有信,关中必定是“独中",而马华也咬定教育部是依足吉隆坡中华独中的“双轨制"模式发出批文,但摆在眼前的事实却是那份极可能使关中沦为“变种独中"或“马来独中"的批文至今仍未获得当局的修正,恐將不了了之。

倘若关中不幸变得“四不像",一再声称从未典当华教的马华难辞其咎。正如某马华元老非议马华领导人不但没有在马华代表大会上报告关中工委会要求政府修正批文的进展,协助厘清疑虑,反而伺机与政敌骂战。他怒斥马华只是当家不当权,只能看巫统脸色行事,对华教尤其无能为力。

简言之,谁让关中极可能变得“四不像",不是昭然若揭吗?

筹建关中任重道远,但愿在董总配合以及各界热心华教人士全力作后盾下,关中董事会能履行承诺,结合实际情况,以智慧和务实地解困,俾顺利使这所华文独中矗立在关丹。

(光明日报/好评文:刘汉良)

 

华社反应没有过敏

2012/10/30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平凡

最近因为教育大蓝图一事,华教人士觉得华小可能变质,尤其是强化华淡小的马来文水平,恐因此剥夺了华淡文的授课时间。

教育部则强调,强化华淡小的马来文水平,只是针对强化马来文课本的水准,不涉及增加华淡小的马来文授课时间,各造应搞清楚情况。

坦白而言,也不能怪华教人士杯弓蛇影,毕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尤其如今並没有,白纸黑字註明不涉及增加华淡小的马来文授课时间,要华社如何放心?

报章上有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的谈话,《中国报》的封面版更刊有“只强化华淡小课本水准,不增马来文节数”的报导,看来够显著了吧?

只是报导罢了

但这並不能消除华社的疑虑呀!毕竟这不是条款,只是报导罢了,不能作准,谁知过一阵子,有些人另有詮释呢!

就像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世俗国或伊斯兰国课题,就是因为宪法没有明文阐述,所以各有詮释。

行动党国会领袖林吉祥拿出当年国父东姑阿都拉曼和第三任首相敦胡先翁强调我国是世俗国的剪报,可是现任政治领袖可以完全推翻,所以剪报並不代表什么。同理,现在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指“只强化华淡小课本水准,不增马来文节数”的报导,也不能作准。

因此,教育部不能怪华社对强化华淡小的马来文水平反应过敏。要消除华社疑虑,教育部何妨在最新的教育大蓝图,甚至教育法令中,加入“只强化华淡小课本水准,不增马来文节数”的条文?
 
 

张教授伤心甚麼?

2012-11-01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李荐鸿

国大(UKM)马来世界与文明研究院教授张国祥,在霹靂文化与艺术局主办的一项提昇马来文地位的演讲会上,矛头直对华社。他对华社的质疑和提出的建议归纳起来,不外是教育发展大蓝图提出在华小採用国小国文课本的建议是正确的,华社应当给予100%的支持;华社对国语的态度伤透了他的心;实行单一马来文源流学校是可行的,这是团结国民的一道良方。

对於张教授上述的建议,我是有所质疑的。至於他针对华社的指责,更是子虚乌有。

首先,华社之所以不接受在华小採用国小国文课本,绝对不是对该项建议的动机有所怀疑。华社反对该项建议,主要是该项建议实施后的后果问题。华裔的母语是华语,在家裡华小学童讲的是华语或英语,绝对不会是国语。同时,华裔风俗习惯也与巫裔同胞有所不同。其次,华小的教学用语是华语,要在华小採用与国小相同的国文课本,只能说是强人所难。实施之后相信除了小部份对语文学习有特出才能者之外,这种揠苗助长的措施,结果不仅是缘木求鱼,而且也将遗患无穷。因為莘莘学子一旦对於过度深奥难以理解的国文课文產生了畏惧感,失去了兴趣,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张教授质疑华人对国语的态度也是毫无根据的。记得当年国家独立之时,华社响应学习国语,一时风起云涌,因為身為公民的华裔无不认為学会国语是国民应尽的义务。笔者年逾古稀,在国家独立的时候已经小学毕业。独立之前的华小并无国语课程。因此,像笔者这一辈的华人学习国语都要靠自修,何况当时连华小的门槛都未踏入过的华人比比皆是。因此,时至今日,还有少数老一辈的华人不会讲国语也根本无须惊讶。美国独立百年之后,其来自荷兰等国的国民也不是还有不会讲美语的吗?张教授為此耿耿於怀,伤心难过,只是少见多怪罢了。

张教授认為单一源流学校在大马可行。為了证实他的理论提出了新加坡和日本等国作為例证。他完全无视那些国家的社会结构和歷史背景。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其外来的移民不会超过1%。所以在日本实施单一语文源流学校是理所当然。至於新加坡独立后实施单一源流学校,所採用的是英语。设若当年新加坡实施的是华语或马来语单一源流学校其国民会否接受?又会產生怎样的后果?这个问题就由张教授来解答好了。

至於说只要实施单一马来文源流学校就可以达到团结国民的效果,那也未必。世界上单一民族的国家,兄弟鬩墙之事不是也时有所闻吗?最后,张教授要华人入乡随俗,言外之意,是否要华人也连传统文化和一切习俗都加以放弃?休矣,张教授!人活在这世界上,还是把两隻脚踏在地面上好!(星洲日报/言路作者:李荐鸿)
 

(转载自:本地报刊/评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