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日星期五

【华教视窗】 ~ 159 辑


“双轨制”已完成历史使命了!

 2012/11/02 (砂拉越)诗华资讯


~作者: 于东

所谓 “双轨制”,是指华文独立中学办学模式(方针),采用两套() 课程,参加两种考试制度。也就是在教授独中课程的同时也教授国中课程;学生在参加独中高初中统一考试的同时,也参加政府举办的初中评估(PMR) 考试和大马教育文凭(SPM) 考试。

许多独中所以采用“双轨制”办学方针,是历史原因使然。早在1970年代至1980年代初,独中在改制中学“围剿”下,在单元教育政策打击下,许多独中面临生死存亡严重危机。这些危机主要是面对学生来源问题,即学生家长不将孩子送入独中就读。

为什么家长不将孩子送入独中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凭和学术资格没有法定地位。本国政府不承认,外国(除台湾外)也没有大学承认。这样独中生就业与升学出路都面对困境。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解决学生出路问题,一些学校在无奈中采用了“双轨制”办学方针,让学生在参加独中统考时,也同时参加政府教育部的考试。在这种模式下,学生除了拥有一张独考文凭外,也可拥有一张受当政者(法定机构)承认的文凭。如此,克服了学生家长估虑与心理因素。

采用“双轨制”下,经过有关学校办学者努力奋斗后,许多学校逐渐恢复元气,进而持续走向发展。

如今,当时光进入1990年代后,在当年董总领导人和行政团队团结奋斗下,冲破了人为阻挠,终让独中统考文凭面向国际,走向世界,先后获得许许多多外国大学,包括著名大学承认。这样,持有独中统考文凭者可以驰骋予天下了!

随后,国内私立大专院校,纷纷宣布承认统考文凭,并以此做为升学之学术资格标准。

在国内外大气候下,独中统考文凭和其学术资格已普遍受承认和尊重下,早已凌驾了SPM文凭。这样独中又何苦要继续让学生承受繁重的两套课程之压力和考试?

或许有人会这样认为,持有SPM文凭可争取机会进入政府大学预科班。但是,这种机会几经数十年的时间证明,其机会微乎其微。

“双轨制”实践三十多年来,好坏优劣早已明显。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应该提到独中教育工作者抬面上检讨和研究,进而提出一套新的办学模式。

笔者有感而认为,独中“双轨制”已完成了历史使命,现在是时候检讨“双轨制”了!

与此同时, 大家知道,多两年后,PMR考试将被取消,各独中现在就应该做相应的课程调整,第一步,实行专注于初中统考,全面放弃PMR课程。第二步,高中部可先灵活性的让学生自由选择要否报考SPM(但不鼓励),做为过渡期 。通过这过渡期实践,并观察其实效,而后再作检讨。将取消国中课程中而省出来的时间和精力,可适当加强国、英语文学习和口语训练,为学生将来升学和就业提供较有利条件。总而言之,独中是在秉承母语文化教育的大原则下办学和由此制定的相应教学方针和模式。

 

关丹「中华独中」?

2012/11/03 东方日报/龙门阵


~作者: 汤毅

关丹华社要一所华文独中,天经地义,得到全国华社及热爱华教的各族人士的积极支持。「520华教大集会」的场面,说明这一点。可惜由于政党的爭功和「有功人士」的「配合」,弄出一个完全不符合华社愿望的批文,「华文独中」一个晚上变成了「变种独中」而至「民办国中」。这一来,引起华社哗然,不满之声来自四方八面。间中有人被骂是罪有应得,而大部分的热心好人却也蒙上了不白之冤。

首相于1017日在电台受访时讲了几句话,很得「有功人士」的欣赏。不过,在欣赏之余,给关丹中华独中带来的是福是祸,还不是像大人先生们想像的那般好。首相说,给关丹中华中学的办校条件是「该校学生必须参与马来西亚教育文凭考试」。接著是:「该校学生可自由选择是否参加独中统考。」

这不是明明白白地告诉你我,「关丹中华独中」,只是一所国中(必须考SPM)。至于你要说你是一所「独中」,要考独中统一考试,那就由得你,你可以像参加其他什么考试一样「自由选择」!为了给那些捞选票的政治人物加分,首相还形容「这是一个具创意地双贏方案。」

首相也重提了马华头头气得要死的「典当的故事」,他说,「政府承认现有60所独中可维持现状,更在早前批准復建关丹中华独中。」

首相的「双贏方案」的確可圈可点。即多了一间政府不用出钱出力又能搞到华人社会团团转的形「独」实「国」的学校;又重申了马来西亚的华文独立中学就是60间!不过,他透露出来的信息却是:「60间独中可维持现状」,典当的故事的確存在,没有冤枉了什么人。他將「60所独中」和「关丹中华独中」分开来提,也说明,在他的观念里,不存在第61所的关丹中华独中。

记者在报道首相谈华教的新闻时预测会有「剧烈迴响」,其实不怎样。有头有面的华团领袖,管他是什么「总」还是什么「会」的领袖,也是暂时失聪的居多。

倒是马华公会惊慌失措,署理会长廖中莱连忙澄清:「首相所指(必考SPM)应是国文的重要性,因为国文是团结各族的媒介语。」而行动党人的张念群则一连三问:我们应该听纳吉的还是听廖中莱的?究竟是纳吉愚弄了马华?还是马华愚弄了华社?董总当然有话说,立场严正,自不待言。

过了几天,「关中」董事长方天兴再次叫大家「无需忧虑」,说首相和副首相都已经釐清教育部批文內容云云。方董事长的话,我们从报章上读了不少,总是一厢情愿。

不过,新的董事部成立了,而且议决「所有学生必须强制报考初中及高中统考」。这是一个希望,但却不是马华和教育部所乐见的,由此而来的挑战就有待董事们去面对。

 

关丹独中知不可为而为之

2012/11/03 东方日报/龙门阵


~作者: 胡万铎

关丹需要独中,这是事实。大家等了20多年,好不容易获得一纸批文,却又衍生「国中」和「独中」的爭论。

从法律观点来看,那批文中的私立学校確实是一所如假包换的私立国中,但马华总会长蔡细歷、卫生部长廖中莱及华总会长方天兴先后都保证关丹中华中学是一所独中。他们的话皆不能让人释疑,因为批文中的第8条文阐明:「学校获批办的课程是国家课程,即中学综合课程(KBSM)和中学標准课程纲要(KSSM)。教育部已经接受到通知,这所学校也会教授国家课程以外的科目。」它没明文规定可以考「统考」。

副教育部长魏家祥也曾交代说统考文凭是隶属董总的考试主权。教育部只能批准本身管辖的课程,私立学校要办教育课程以外的考试,该部也没禁止。直至首相纳吉强调:「关丹是一所俯顺民意而特別开设的独立中学(並没有指明是华文中学),而且运作的条件是学生必须报考大马教育文凭(SPM),如果要考统一考试,那是你自己的决定。」

好了,报考SPM是这所关丹中学开办的唯一条件。这是国家的教育政策所设的限制。至于关丹中学「办」与「不办」,而且要办一所怎样的私立中学,就要考验关丹中学董事会同道的智慧。关丹独中董事会最终在经过慎重考量后,宣布以董总的独中办学方针为准,不但以华语华文为主要的媒介语,还將独中统考列为必考,SPM只列为选考。

关丹董事会此次反客为主,能够及时拋弃工委会的包袱,进而奉行董总的独中的办学方针,確实是一宗难能可贵的转变。这个转变立即获得董总的认同和赞许。在1128日,关丹董事会与12华团及文化团体的匯报会上达至三大共识:(一)鉴于彭亨州的特殊情况,政府批准关中的模式仅適用于关中,不应成为国內其他地方申办独中的先例。(二)支持关丹独中必须建立起来。(三)长远目標是要求政府推行多元教育体系,承认独中统一考试。

关丹中华独中获得各方支持,已走出阴霾,开始迈出了第一步,准备建校办学工作。

既然关中董事会已经议决行政与教学皆以华文为主,实行3年初中,3年高中的学制,以华文为教学媒介语的办学路线,那么就应尽快修函教育部提出要求批准。

我们知道办学是受到教育政策所约束的,它不由我们说了算。根据《1996年教育法令》第171)条文阐明:「……国语必须成为国家教育制度內所有教育机构的主要教学媒介语(除了在28条文下设立的任何国民型学校,或由部长豁免……的教育机构以外)。」很明显的,现在的华校能够以华语作为主要教学媒介语是特殊的案例。致函教育部目的在于申请,至于会不会获得批准,则又另当別论,至少在某方面已经照会,同时也將信函副件寄交董总存档,让董总在適当时机给予关照及协助。

我欣赏关丹独中董事会之勇气,他们知不可为而为之。

 

还需要开办假期师训班?

2012-11-02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前临教

笔者是一位正在日间师训培训的学员,曾经担任5年临教。

写着这篇文章的时候,心情五味杂陈。

众所周知,去年年尾,透过教育部和董教总的大力帮助之下,我们这班全有两年临教资格以上的临教才得以顺利报读师训学院,选修日间(全日制)师训课程。对此我们心存感激。

不同的是,我们这项新的课程(DPLI-SR)是以3个学期(一年半)的课程为标准。比以往的KPLI课程(一年)较长,课程内容也更改了,除了水准提高了,也比过往的课程还要频密和艰深。作业和考试也和以往不一样,更难了。我们也明白,这是教育部要提昇教师水准,我们也乐于接受这些挑战,毕竟这是我们得来不易的机会。

最近,据报导,有关当局有意再度开办假期师训班(KPLI-KDC),把现有的临教纳入师训课程。相信这些临教当中有些是刚从学校毕业或执教经验还不到一年,却获得如此大好机会。我们心想,怎麽又走回原路了呢?既然要重办假期师训以解决师资问题,为何之前还要办DPLI日间师训课程呢?

现有的临教相信大部份均为2526岁左右,单身。相比之下,我们年龄平均2830岁,有的已到达了当公务员的顶限35岁,有的已经成家,不少的同学家裡还有嗷嗷待哺的孩子。此外,当中大部份还必须每月摊还高教贷款、车贷、房屋贷款等。

我们现在除了没职业也没薪水,每个月的培训津贴才仅仅1300令吉,非大学资格的临教更是只有区区的400令吉左右。现有的临教如能报读假期师训班,薪水和津贴肯定是不成问题。更甚的是,如果现有的临教进入假期师训班,我们除了不能提早获得安排教职,也肯定不能回到原校服务,到时我们何去何从?若派遣到偏远的地区服务,相信将使我们更加难以兼顾家庭和教务。

我们明白身为一位灵魂工程师,总不能说挑三要四。能吃苦是教师必备的条件,我们比任何人更热爱教育。现在,我们走过来了,下学期也将实习了。虽然我们走过的路好苦,但是我们比任何的人还要坚强!

笔者希望教育部能在明年6月完成实习之后派我们回原校执教,而把现今替代我们的临教顺带接替DPLI-SR课程(Ambilan Jun)。这样一来,既可以安排他们进入学院(日间),也省去明年该如何安顿我们毕业后派遣学校的难题,让我们可以马上投入教职。而不是再次开办假期师训班以解燃眉之急。百年树人,教育不是速食,一味要求数量而忽略了当中的质量,对于长远的教育计划来说肯定会产生影响。我也相信学院讲师、学校校长,甚至已经从假期师训班毕业的教师也清楚当中的问题所在。

可能当今的临教会不同意笔者的言论,将心比心,希望你们也能从彼此的角度去看待。临教的心情笔者很明白,没有否定已从KPLI-KDC毕业出来的教师的功劳和用心。(星洲日报/言路作者:前临教)

(转载自:国内报刊/评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