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独中新生剧增谈开
2012/11/04 星洲日报/大柔佛
~作者:许元龙
我国独中的发展欣欣向荣,学生人数直线上升,尤其是今年更是破记录。
全柔九所独中几乎皆增加班数,以应对报考生与非报考生(通常列候补)的排队上阵。
昔日,华小UPSR优秀生;绝大多数是报读国中,尤其是少数的精英国中。而成绩中下,尤其是后段者升入独中。
近年来,已有不少家长选择将优秀孩子送至独中学习。
或许是华文独中的办学理念偏向学术与人文并重,学生们学习进度与做人的精神面貌基本良好,再加上国中华裔优秀生,在申请国家奖学金与升上国立大学面对奇难杂症,导致家长与学生高度失望而弃国中,选独中。
当然,华文的国际地位飙升,统考文凭在升学与就业皆通畅无阻,故独中受落乃必然。
另一方面,政府的教育措施朝令夕改,例如,从2014年开始废除PMR考试,而以校本评估“为准、SPM会考,倘历史不及格将拿不到文凭,而最大的杀伤力,应是在中六课程中,“校本评估”与“STPM会考”各占一半分数。
另者,教育部取消公共会考,是否导致获得A等者越来越多而学术越来越低的自欺欺人,或做爽给上司或愚民看而已。
华文独中在此王客观环境的利好因素之下,前途向好是必然的。
是喜亦忧
华文独中人数剧增是喜,而硬体不足、师资短缺、经费开销日大、软体提升有困难则忧。
独中师资短缺与流动性大与后半段生的调教问题,一直困扰着办学者。
现在,独中欲聘请英文、马来文及数理的本科生有难度。
基于此,校方只好选择那些非本科生,而对某科目较强者负责教导工作。
独中不少学科由非本科老师教导,再加上新老师欠缺教学经验与管理班级不到位,故他们得花更多的时间与精神在备课与教学、管班上。这项苦差,莫非有学习与献身精神者难应对。
独中办学者得加紧培训老师,提升福利分享及减低流动率。这虽有难度,但却势在必行。
华社多关注国中华裔生的辍学问题。而独中有不少后半段学生,他们不少也是难教、难管的一群。这些孩子,倘没法子好好调教,也最终是辍学、或转到国中……
老师们如何引导学术低、纪律逊的学生读好书做好人,也真的是教育大工程。我们都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但怎样教好,却是讲易行难,也实得由董教、家长及关心民族教育者,共同努力的耕耘这块瘦田呀!
前路崎岖
华文独中势气大好,但前路却崎岖难行。
新教育大蓝图出炉后,华教工作者都深恐感慌,因为,当教育政策一再加强华小国文的教学,最终华小将变质而成国小化华小。
与国小用同样的国文课本,试想,那会是怎样的华小呢?
华社与华教工作者,绝不能对教育大蓝图的最终单元化政策等闲视之。此乃华教的最后防线,一失手就全线崩溃。
华小亡、独中安在?
同胞们,捍卫华小、强化独中优势,此其时也!”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2012/11/04 韩视新闻中心
~作者:吴嘉豪
蛰龙已惊眠,一啸动千山。如今,董总主席恫言,倘若教部没修改教育大蓝图,董总擬办更大型的集会。他的言论能否在马来西亚政坛掀起巨浪,抑或只是激起涟漪,我们可以从三个要点来观察。
首先,我们必须探讨,为何董总会有举办更大型集会的动机。董总举行该大型集会的目的是什么?众所周知,董总就是为了要教育部纠正对华教不公的教育政策,才会有一连串的集会动作。可惜,正如华社所见,教育部只是接受了备忘录之后,就不了了之。
在政府提倡“以民为本、绩效为先”的前提下,教育部理应彻底贯彻“一个马来西亚”精神。遗憾的是,直至目前为止,教育部仍然未摆脱固有的思维模式,继续执行与民意背道而驰的政策。只要教育部愿意接受董总的建议,相信华社会认为教育部比以往更开明。
其次,教育部的反应最为关键。自从独立之后,出任我国的教育部长之后,通常都有很大的可能性当上首相。为了显示教育部长是由未来首相担任的职位,教育部长此时更应该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包容性,愿意海纳百川,让我国的教育多元化。
实在不了解,为何教育部总在贯彻“最终目标”的政策?难道这个国家非得只有一种语言才能进行教育活动吗?为了要达到先进国的教育水平,教育部必须要有更宏观的视野、更宽阔的气概以及更包容的胸襟。切莫为了个人政治议程,教育部的领导人把国家的未来主人翁当成了白老鼠。
第三,最为关键的,就是人民的选票。对于当今的华裔而言,选票,能发泄心中的不满;选票,能改变国家的未来;更重要的是,选票,能够左右政治人物的决定。只要政治人物为了选票而改变,国家就有可能因人民的选择而改变。届时,心中的不满就能够减少。
然而,半醒半醉日复日, 花开花落年复年。华教课题已经处理了超过半个世纪,民间仍然得不到心中所要的教育,试问在事与愿违的时候,有多少人能在言谈中露出笑靥呢?自古多情空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对于希望教育部能执行多元教育的人士们,恐怕心中的遗憾是无限期地延续下去了。
学子易找、良师难寻
2012/11/06 光华日报/社论
虽然距离明年新学年开课还有两个月的时间,但国内多间独中的初中一新生录取名额,已面对爆满情况,这反映了独中教育始终有良好口碑,继续受到家长信赖。
从今年伊始,全国华文独中新生人数已突破7万名,相信此项纪录明年还会持续。
独中的发展,一直面对教育政策与政治因素的阻碍,过去半个世纪以来,其数目保留在60间。目前,独中已不胜负荷,尤其城市地区的独中,更年年面对学生爆满情况,许多小六评估考试优秀生被拒门外。
回顾过去,独中学生的起落,往往深受国家教育政策的影响。从上世纪70年代弃英改巫,到去年摇摆不定的英文教数理政策,令许多家长对国中教育失去信心,转而把孩子送入独中。
独中备受欢迎,除了因为是以中文教学,主要原因包括三语并重、校风良好、教学认真,这一些都是优点;但独中也存在着不少的弱点,特别是师资问题。
持平而言,独中近年招收新生起飞,其办学方针就必须比国中更好,而不是依赖政府的朝令夕改政策吸引更多的学生就读,才能说明成功。
其实,多年来独中师资都是处于“青黄不接”状态,流动性向来颇高,这皆是因为待遇和福利无法与政府学校或私人界相比。
加上独中近年来的师资越来越依赖留台或留华的大学毕业生,政府承认中台学位的协定一旦落实,会不会有更多持有中台学位的教师另寻出路,加剧独中的师资荒问题?
虽然说独中是民办学府,教师待遇无法与政府学校相比,但至少须令付出心血的教师得到基本生活保障。既然独中硬体设施可以建得如此宏伟,当局为何不去重视提升教师的待遇?所谓学子易找、良师难寻,若有良师,茅屋学子也能出状元。
随着学生每年剧增,独中当务之急是先解决师资问题,更莫忘独中现在最迫切需要的是人文精神的重塑,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最关键的就是留住良师!
关丹独中建校的智慧
2012/11/05 南洋商报/ 言论版
~作者:庞萱
关丹中华独中自批文公布以来,争议不断,至今虽未至尘埃落定的时候,但从近日关丹独中董事会与各个华团的良好互动情形看来,似已接近“水到渠成”的地步。
以下事件的發展,可看出其中的端倪:1:关丹华社和华团对于“好不容易”获得的关丹独中批文,抱着欣喜的心情是大家可以理解的,因为这是他们期盼20年的愿望落实的时候!他们心里明白这样批文的独中,虽有缺漏和不完整之处,但,若能早日落实兴建关丹中华独中的愿望,才算放下心头的大石,了结心愿!从早前“关丹复办独中工委会”和董事会与当地各华团多次表态兴建关丹中华独中的行动和声明中,就可以看出他们的此种强烈心态。
董总声明解开多时纠结
2:董总日前发表声明,若关丹独中董事会坚持办学的四大原则,即一、实施初中3年高中3年学制,二、规定学生必考统考,三、学校的主要的教学媒介语和行政用语为华语华文,四、董事会拥有绝对的办学自主权。这四项坚持若都能获得保证和实施,董总表明让关丹独中学生报考统考,应不成为问题。
董总此一声明,可说打开了董总和关丹独中董事会、关丹华社以及华总纠缠多月来的“结”,总算在兴办关丹独中的路途上迈入正轨。因为任何标榜华文独中的学校,其学生获得参加统考是身分的证明,无此或失此“身分证”,其地位和特质就受人置疑,肯定影响该校办学的正确性,华社对该校的支持和爱护就会大打折扣!
因此,董总此一项声明对关丹中华独中董事会的办学是必要和重要的,而且来得正是时候!
3:10月28日报载,关丹中华独中工委会与国内各主要华团已达致3大共识,其中一项是鉴于彭亨州的特殊情况,政府批准关中的模式仅适用于关中,不应成为国内其他独中申办独中的先例。
展现办校求同存异智慧
关丹独中与各大华团达致的此项共识十分重要,因为关丹独中模式华社只能视为“个案”而非“先例”,这样才不会对其后申办独中造成恶劣的影响或示范,成为政府对独中申办有例可循的借口!
至于第二项共识,支持关丹独中必须建立起来;以及第三项共识,华团的长远目标是要求政府推行多元教育,承认独中统一考试。此三项共识,表明华社、华团以及华教团体如董总对华教的一贯主张和要求,也是对华教的共同目标。我们有理由相信董总会认同并接受此三项共识。
以上三点,展现出华裔在兴校办学的道路上求同存异的智慧来。在不利的现实环境和教育政策的束缚中,展开迂回的斗争策略,小至争取一所独中的兴办,大至争取多元教育公平与公正的权益,都表现出此种永不屈服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