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2日星期日

《华教视窗》 (六十一)

`

马华应拨乱反正

2012/07/21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谢请发

自上个月內阁原则上批准关丹独中设立后,有关批文却迟迟未见发出,引起各方“夜长梦多”的疑虑。果然纸媒报导指“教育部批文附带条件,强制学生必须报考政府会考,例如初中评估文凭(PMR)及马来西亚教育文凭(SPM)考试”。

 之前信誓旦旦,扬言可在两周內获得批文的马华,顿时陷入“当家不当权”的窘境,免不了遭受敌对党“得理不饶人”的无情鞭挞;同时印证了董总领导人“先见之明”的“买羊肉得狗肉”,及“变种独中”的忧虑。

出面澄清

 这迫使马华署理总会长廖中莱,又一次充当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的“代言人”,急忙针对有关报导出面釐清“並无此事”,还要求各界不要猜度臆测。

 总会长蔡细历却指出“有关独中的申办书,提及需报考PMRSPM,至于是否强制,则有待討论”。

 其实,当老慕“急转弯”宣佈批准设立关丹独中时,“好大喜功”的马华领袖纷纷爭先恐后邀功,已不知不觉露出口风,欲办“新模式”独中。这个模式,可能是马华跟老慕协商或妥协的產品。

 从之前总会长蔡细历曾经批评“独中课程不符合国家教育政策”的言论,即已露出端倪,显示马华要伙同奉行单元主义教育政策者,企图改变独中的办学方针与路线,从而达到变质独中的隱议程。

 马华彭亨州联委会署理主席林锦胜623日在妇女组的一项活动,已经“投石问路”地对媒体说,“关丹独中学生或强制报考SPM”。董总领导人获悉后,不断提醒积极爭取申办关丹独中的彭亨州华校董事会联合会,切勿被政客误导或出卖,不小心掉入“典当”华教的陷阱。

 彭董联会週五举行新闻发佈会明確表明立场,“决不接受教育部批文添加的任何附带条件,包括强制性规定学生必须报考政府会考”;並坚持由董事会决定,是否报考统考以外的政府会考及其他考试。

步步为营

 这反映出华教工作者已从过去“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惨痛经验中,吸取了宝贵教训。他们坚持採取超越政党,不超越政治的原则,为了华教时时提高警惕,及步步为营跟政治人物打交道。他们不但需要“听其言,观其行”地观察入微,而且还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地隨机应变。

 被讥为“当家不当权”,及被怀疑典当华教的马华领袖,应该拨乱反正地確保关丹独中是一所万众期待的真正华文独中,即是根据“独中办学建议书”办学,以独中统考为主及其他考试为辅的独中,而不是董总所担忧的变相改制国中,或是“变种独中”!



教育拨款不是恩赐

2012/07/21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中言

 教育部在本月內陆续宣布拨款给华小和淡小,其中包括丹州內2所国民型华文中学和8所华小,获得172万令吉拨款,而68所政府资助华小共获5625000令吉拨款,另4所国民型中学共获135万令吉拨款。

 政府拨款给华小,肯定是好事一桩,可是我们更希望看到各源学校受公平对待,获得当局合理与制度化分配教育资源,而不是把教育拨款当作是“政治恩赐”。

 教育是人民在联邦宪法下所保障基本权利,然而华小却长期为多种问题所困,包括师资、学生爆满,以及財务状况不稳定等。

完善学习条件

 我们坚信,稳定教育拨款来源,能够確保受教育者在更好学习条件中学习,这对于政府培育知识型新生代,以应对新时代挑战及在国际舞台上竞爭,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

 教育拨款主要可分为行政开销拨款及提升硬体设施的发展经费拨款,行政拨款固然重要,可是各源流学校也应该公平享有发展经费的拨款。

 大马政府一直以来沿用教育拨款模式,被形容为“复杂、不透明、混乱”,以致不时出现政府在拨款给学校时,顾此失彼而怨声四起;一些真正需要拨款的学校,诸如年久失修,或者遭到白蚁蛀蚀的学校,常常苦等政府资助。

盼两线制制衡

 如果国阵政府忽视这些问题,那么多年来的沉痾积萎所累积民怨,可能有一天会爆发。

 人们对教育拨款模式的改革期待已久,然而政府却显然对“制度化”拨款的概念,不为所动。

 反观民联政府自2008年在数个州属执政后,已先后落实制度化拨款的模式,我们希望两线制可以促成良性的竞爭,让国阵也正视制度化拨款的可行性和重要性,而且对各源流学校一视同仁。



请以诚意搭救独中

2012/07/19 南洋商报/社论

吉打州政府星期一在州立法会议以书面方式回答马华峨仑区州议员梁荣光的提问,指州政府从未收到州内三所独中“以地养校”的申请;这个答复,马上在州内华社引起热议。

所谓“以地养校”申请,是指州政府拔出免费地段给独中,然后由独中利用相关地段取得利润来维持学校开销;目前,吉兰丹民联州政府和霹雳国阵政府,都已拨地给本州独中作有关用途。

吉打州董联会星期二作出反应,斥责州政府说谎,并声称该会在2008年至2011年期间,曾先后三次就“以地养校”的申请会晤及提呈备忘录给州政府,包括州务大臣拿督斯里阿兹占,可惜至今音信全无。

星期三,吉打州马华和民政党召开联合记者会炮轰民联,并挑战民主行动党到吉打州解决“以地养校”事件,向华社交代。

在全国大选来临前夕,“以地养校”这个备受华社关注的课题难免散发浓厚的政治硝烟味,不过,国阵和民联之间究竟谁是谁非,选民在大选中自有评估;而更令华社痛心疾首的是,独中教育的悲歌,再次在此事件中悄然响起。

独中的悲哀,不只是因为常年经费的长期不敷,独中的悲哀,也包括了她在朝野华基政党的互相角力中,只能无助地保持沉默,不敢轻易得罪任何一方。

独中的经费主要来自华社,没有华社无怨无悔的资助与多方面的协助,独中撑不到今天;然而,独中衮衮诸公心里明白,惟有依靠政府的鼎力襄助,独中在经费上才能高枕无忧,而“以地养校”是其中一个最直接,也是最简易的方法。

全国共有60所独中,其中23所处于东马(砂拉越14所、沙巴9所),37所建在西马(霹雳9所、柔佛8所、槟城5所、雪兰莪4所、吉隆坡4所、吉打3所、森美兰2所、吉兰丹1所、马六甲1所),除了玻璃市、登嘉楼和彭亨三个没有独中的州属之外,拨地供独中经营养校的州政府也只得首开先河的吉兰丹和霹雳。

对华社来说,既然丹霹两州政府可以拨地给独中供养校之用,为什么其他州政府就做不到这点?

经营独中的难处,当然不只是常年经费的不足,学生来源也是个让独中董事深感头痛的老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有效药方,就是政府全面承认独中统考文凭。

目前,中央政府已局部承认统考,尽管这方面的发展进度跟华社的期望有落差,但事情总算有了开端,最低限度,华社不再对政府承认统考文凭一事如之前般感到绝望。

当然,锲而不舍的争取还是必要的,在这过程中,各方应该注入更多诚意,减少几分情绪,惟有如此,独中教育才有在马来西亚真正开花结果的一天。

  

学术互信不代表承认学位

2012/07/22 光华日报/社论

大马国家学术资格鉴定局(MQA)与台湾高等教育评鉴中心基金会签署互信协义,两地评鉴机构相互承认彼此所鉴定的学术资格与学位。这意味着,大马国家学术资格鉴定局认证的大专院校学术资格和学位,将获得台湾高等教育评鉴中心的认证,而台湾高等教育评鉴中心认证的台湾学术资格,也会获得大马国家学术资格鉴定局的认证。

“互信协义”对于留台生无疑是一种肯定,意义非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台湾的学术文凭即起受到大马政府的承认,亦不表示留台生此后即可投入政府公共领域服务。“互信协义”虽然奠定了双方教育学术合作的良好基础,但是距我国政府承认台湾学术资格或大学文凭还有一段距离。然而对未来马台学位互认的乐观意义而言,这项成就也算是踏出了关鍵性的一大步。

承认台湾文凭仍存在很多技术性问题有待解决,包括公共服务局是否跟进承认台湾学术资格的认证。就学术层面而言,马台在资格鉴定方面已获得解决,但在政治层面上,马台文凭互认,恐怕还有重重的障碍须要冲破。

承认台湾文凭一直以来是留台生的心愿,留台联总的创会宗旨也是要争取承认台湾学位。大马现共有5万多名留台生,而目前在台湾深造的大马学生也约有8000人,过去数十年来,许许多多的留台生学成归国,而且在各个领域都有杰出的表现和贡献,但是学位的不获承认,却一直困扰至今。

留台生不乏各个领域的专才,甚至在国外大放异彩。我国在迈向先进国发展的同时,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甚至拟定鼓励措施,以吸引人才回流,然而效果似乎不太显著,人才外流也不见得改善,然而留台生有心报国,却迫于现实的无奈。马台签署学术资格互信协义,是否是黎明的鸡啼,留台生名正言顺投入公共领域服务,究竟还需多少时日?



转载自:本地报刊/评论版

~赤道论坛/时事述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