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让黑政治污秽纯净教育
2014-06-27 星洲日报/观点
~作者:花城
华小及国民型中学缺乏教师,已是司空见惯的制度弊端,胡乱调派教师更是一个公开的秘密。这种人为打压手段,一次又一次企图逐渐扑灭华教在大马的地位。
原本以为华教斗士的牺牲,应该可以换回自由及开明的教育制度。可惜,不是。
华教斗士之前的努力是初期,现代则由新时代的知识分子继续捍卫。
中国崛起成为强国的当儿,我们无可否认中文的重要。可惜,我国教育制度依然不重视中文,彷彿与世界观背道而驰,令人心寒。有人会问,我国中文制度相当健全完整,何为不获重视呢?
华小每年开学前苦喊师资缺乏,歷史悠久的马大中文系情况岌岌可危,如今全马唯一一所培训中学中文教师资格的苏丹依德利斯师范大学(UPSI)中文教育系毕业生,被调派全寄宿中学和技职学校执教。
当需要教师时,华小不获分派,董家教成员每年需要苦苦向教育部哀求申请。
中文地位需要被肯定时,却有意关闭大学中文系,大学生只好捍卫到底。
培训一群专业的中文教师,却无用武之地,毕业生需要到教育部爭取到底。
大马中文教育与东南亚国家相比,水准来得比较高。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有完善的教材供教导,中国文学的美更是获得学者深入研究,新生代也积极参与文学创作。
我实在不明白,肯定华小及统考,支持中文发展,真的有真么难吗?
难道当中文地位提升了,我们就会摒弃学习国文及英文的重要吗?而国小、国中的学校就没有人就读了吗?显然不是啊!
教育部刻意將专业中文教师,调派到全寄宿中学或技职学校执教,是否意味着这些学校严重缺乏中文教师?如果不是,那么教育部处事手法显示心胸狭窄及不成熟。
大马每年全科A等的学生不断攀升,可是大马教育在世界排名不断下滑。或许教育部里的数字非常好,部长宣布公考成绩非常开心。
可是,回归国际观点,我国的教育並没有进步,甚至有可能在退步。
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生、一个家庭、一个国家,甚至一个朝代。政治领袖可以採用不同手法或手段,但是绝对不是利用教育。
若为了政治手段,牺牲公平客观的教育,纵然贏了现在,最终仍会输了未来,甚至更多。(星洲日报‧花城)
华校师资何时了
2014/6/28 东方日报/评论版
~作者: 胡万铎
华校师资短缺是每年周而復始的问题,永远是华教的痛。不管我们如何提出诉求或提供办法解决,但却是石沉大海,董总更曾在2012年3月25日举行抗议大会,抗议华小师资短缺及派不具华文资格老师到华小执教。
当年马华的魏家祥是副教育部长,在抗议大会之前,便迫不及待宣佈8项方案,以求一劳永逸解决华小师资。
如今2年又过去了,今年年初华小师资依然短缺1000多位,国中华文科教师短缺300多位。不敷之数又是要学校自聘临教紓解。根据全国校长职工会主席彭忠良称,目前全国华小共缺少480位教师,而其中以柔佛最为严重,缺少259位;接著是森美兰和吉打。但是校方在年初基本上已用完所有聘请临时教员的「委任状」,若现在再聘请临教,学校的董家教必须自掏腰包请代课老师。可是教育部却规定所聘请的临教必须具备大学资格,因此很多华小就算有「委任状」,也很难请到具有大学资格的临教。
即使是有具备大学资格者,而一位代课教师每个月大约需付1500令吉的薪金。以柔州而言,缺少259名教师,那么每个月將要另外支付38万8500令吉,这是非常庞大的一笔开销,这笔钱却由董家教买单,是很不公平的,加重了华社的负担。
解决师资荒在于政府当局「为」与「不为」而已。凡遇到华教一些重大问题,政府长官,包括正副部长都会耍两招太极拳,说:「不太了解,或等待教部的一些数据。」就以目前华小短缺480名教师一事已告知教育部副部长叶娟呈,而后者也答应去处理。
根据教总26日发表文告说:教育部副部长叶娟呈办公室官员的口头正式通知,表明教育部把苏丹依德利斯师范大学(UPSI)51名中文组教师派往全寄宿中学和技术学校执教的做法是完全符合政府的意愿,绝对没有问题,因此不会把他们调回国民型中学和国中执教华文。此外,叶副部长也交代,除了上述51名学员外,还有另外106名大学教育系毕业学员(原本是受训到中学执教;包括UPSI中文组教育系学员及其他组別具有SPM华文资格的学员)將会派往华小执教,而且必须在7月1日报到。
教育部的决定实在不妥。要知道这些大学教育系的学员所修的课程,不管是中文组或是其他组別,都是针对中学的教学,理应毕业后派至中学教导有关科目,以符合他们的专业,以及他们选择有关科系的意愿,如今却事与愿违。
教育局完全不顾及目前国民型中学及国中的严重缺乏至少300位华文教师急需填补,而把他们派到全寄宿中学及技术学校去教导不諳华文的学生学习简单的华文,或者派到华小执教,有点大材小用,也违反了教育的专业做法,是不合理的,也彰显教育部忽视华文教育的发展,企图压制华教。凡我华社华团应注意此种不公平的政策,不要让它继续发生。
摆在我们的眼前,华教困境需要群策群力,坚决反对单元主义的教育政策,捍卫母语教育的生存,扩展其发展空间。
马华总会长廖中莱曾说过,与华教共存亡,现在如愿入阁是为华社爭取权益解决华教问题的时候了。
拿破崙兵团弄权
2014-06-27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戴志强
政府部门“大小拿破崙”横行,应验了前首相敦阿都拉在位时曾说过:“一流基设,九流管理”,行政和执法单位的专业操守荡然无存。
先是全国总警长卡立两度表態拒绝执行法庭针对改教和爭夺孩子抚养权的庭令,再来是总检察长阿都干尼没有行使权力指示警方执法,反而是打太极把烫手山芋丟回给法庭。
司法、立法、行政三权分立,司法权的独立是为了防止执法机构滥权,所以司法机构是绝对凌驾於执法单位,执法单位拒绝执行职务,就是失职。否则,有了司法裁决而无人执行,社会秩序何存?
两大高官对自己的职权是最清楚的,却能公然拒绝执行职务,如果一家公司有这样的员工,早就被踢到门外。但因为九流的管理,所以他们仍坐得稳稳当当,没把人民当老板,而是把自己当成老板。
抗命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不愿意做“黑脸”,因此把责任推给其他人,不顾母子分离的受害者如何备受煎熬。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教育部,更离谱的是,副部长接获教总的投诉,却相信是因不愿得罪下属,没有协助纠正弊端。
教总揭露,他们上週致函教育部副部长叶娟呈,指51名师范大学中文组教育系学员,却被派往全寄宿中学和技术学校执教。教总要求教部把这些中文组教育系学员调回国民型中学和国中执教华文,绝对不能够胡乱调派,这不但是对学员的不公平,更是资源的浪费。
没有想到的是,叶娟呈指教部官员的做法“完全符合政府的意愿,绝对没有问题”,而且她还特地交代,另外106名原本应被派往中学执教中文的教师,將被派往华小,7月1日就得报到。
这些教师可以紓解国民型中学和国中对中文老师的需求,但身为副部长的叶娟呈却眼睁睁看著他们被“小拿破崙”
恶意弄权,无端调到小学和技术学校。
大拿破崙庇护小拿破崙,毕业的教师沦为牺牲品。难怪,民政党副主席刘华才感嘆教育部內的个別小拿破仑已经发展成“拿破崙兵团”,国家教育的专业和公正沦为空谈。
现在,就看新官上任的3名华裔部长如何扭转乾坤,把政府体制遗失的专业管理带回正轨。(光明日报‧泼墨‧文:戴志强)
钟灵独中·人文教育
2014/6/28 东方日报/评论版
~作者:江立芙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弟子规·信》
在檳城钟灵独立中学,每一名学生都需学习《弟子规》。《弟子规》,蕴涵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揭示了为人所应具备的最基本行为標准,也是引导学生迈向智慧人生、成功人生必不可少的文化经典。
人文教育,究竟有多重要?钟灵独中的多数学子,遇见师长总是彬彬有礼,鞠躬问安者亦有之。周会时,老师们坐在台上,如果有学生上台领奖,学生上台后须先向台下的同学们行礼,然后转身向台上老师们行礼,再向校长行礼,而校长也会回礼,再颁奖。
钟灵独中重视人文教育,胜于其他方面。然而,钟灵独中的学术成绩亦非常好,学生也常在全国性和国际性比赛中获奖,表现杰出。
校方教导学生:「稻穗长得越丰盛,腰弯得越低。」因此,许多钟灵学子都谦恭有礼,个性和品德得到良好的培养。
钟灵独中贯彻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灌输,致力于教导和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大写的「人」。这种人本教育,在马来西亚甚为难得。钟灵的学子是有福气的,因为可以在纯如白纸的年少岁月,即接受如此珍稀的文化教育,积累自己的文化因子和培养文化气质。
钟灵尊重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才华和潜能,譬如:周会由学生上台主持、休息时段让学生当学校广播员等。更多的成长空间,以及自由学习的人文气息,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的校园自由精神。
走在钟灵校园,多处可见《弟子规》。教学楼的楼梯转角处、行政办公室等地,皆可得见《弟子规》的踪跡。学生每日上下楼梯,都能读一读《弟子规》,久而久之,自然可得圣贤的熏陶和影响,学圣贤之德,行圣贤之行。
钟灵独中的十大信条走廊上,贴有感恩词,突显出钟灵独特的人文氛围和教育环境,百年树人事业,亦更显枝叶繁茂之姿:「感恩国家培养护佑/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老师辛勤教导/感恩朋友关心帮助/感恩农夫辛勤劳作/及所有付出的人」。
教导学生感恩,知恩图报,珍视社会大眾的付出,钟灵独中不失为当代教育领域的其中一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