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6/15
中国报/国内版
教师在研讨会上踊跃发问,向主讲人请教“小学历史怎么教”。 |
(吉隆坡14日讯)教总总务陈清顺校长指出,华小历史课本出现种种问题,特别是内容太过强调一个种族、一种文化和一种宗教的单元思维,不符合我国多元民族、文化和宗教的国情。
“这不但无法有效向新生代灌输正确的历史观,而且也造成严重的误导,这与教育部要通过历史科的教学,来促进各族新生代相互了解和培养团结友爱的目标背道而驰。
“为了解决历史课本及课程纲要的问题,教总已经和国家语文出版局交流,并提出建议和看法。”
缺乏辅助教材
陈顺清今日出席“大马华小历史教学研讨会”开幕礼致词时说,教总也已经把建议书提呈给教育部,并约见教育部,以全面讨论华小四年级课本问题,并针对五年级的历史课本纲要交流,以如实反映国情,并符合各源流小学的需求。
他说,教育部从今年开始在四年级推行历史科的教学,由于大部分老师没有经过正式的历史教学培训,再加上历史课本出现许多问题,而且教育部没有为教师提供辅助教材,因此历史科教师在教学上面对了许多问题。
陈清顺强调,让学生从小认识国家历史,特别是有关各族群共同争取国家独立和携手推动国家发展的史实,以及我国以多元种族、文化和宗作为国家基础的特徵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这有助于培养各族群新生代互相尊重及合作友爱的精神,以促进社会的融合及国家的团结。”
因此,他认为,这是小学历史课本必须的基本内容,否则就失去其意义,然而,华小历史课本却出现以上种种问题。
研讨会听取教师意见
陈清顺说,为了协助和促进教师对历史教学的掌握,同时作为教师互相交流和分享历史科学教学经验平台,因而举办今次研讨会,希望能够提供教师支援,同时也要听取教师们的意见,进一步了解问题,以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桉。
“我也要借此机会感谢陈亚才、廖文辉博士及安焕然博士在百忙中前来主讲。3位主讲人都是资深的历史学者,实际参与本土历史发展和研究工作,学识丰富。”
陈校长希望这项研讨会对教师们的教学有所帮助,进而提升大家在历史科的教学成效。
135教师学历史怎么教
全国约70多所华小共135名教师,为了解“小学历史怎么教”问题,踊跃参加週六(14日)由教总与马来西亚华文理事会联办“马来西亚华文小学历史教学研讨会”,一起上课自我增值。
这项教育研讨会从上午8时至下午5时,在吉隆坡冼都中文华文小学举行。
主办单位邀请新纪元学院马来西亚历史研究中心主任廖文辉博士、
隆雪华堂执行长陈亚才和南方大学学院中文系主任安焕然副教授3位资深的历史学者前来主讲,讲题分别为:“从多元角度认识我国的历史”、“多元社会情境的历史教学”和“小学历史可以这样教”。
同时,为了让出席老师能够针对历史教学的相关课题,进行更深层的交流和分享,主办单位也在下午阶段特别安排工作坊,让老师们分组进行讨论。
这项研讨会免费让教师们参加,所有出席老师也将获颁参加证书。
教总总务陈清顺、马来西亚华人理事会主席唐威杰、教总师资培训主任李金桦等主办单代表也有出席研讨会。
安焕然 : 留意翻译常识编选· 适时教跨族群文化
南方大学学院副教授安焕然在分享会上除了挑起小学四年级历史课本中出错的细节,也建议教师仔细教导跨族群的文化课程。
他建议华小老师在讲授历史时,应留意3个问题即翻译、历史常识及内容编选,教师要在不违背教学宗旨下,对某些部分“避重就轻”、强调和发挥一些重点、适时适当的超越今版历史课本的格局。
他也强调,历史着重于实践道德价值观、爱国精神、公民元素及公民意识,可是“官方”课本却存在相当多问题。
另外,安焕然也指出华小老师在讲解历史课文时,最好参考马来文原版,并需要检查及留意“直译中文版”翻译上存在的诸多粗糙问题。
“好比小学四年级课本在说明马六甲王朝与马六甲以前的马来古国之商贸地位,插图皆把中国商人加了一条‘辫子’,把唐朝人、明朝人都当成剃髮留辫的清朝人,这是一项低级的错误。”
他也说,教育工作者也知道要求教育部修改课标课题内容不是件易事,历史教学是一项沉重任务。
廖文辉 : 课本3去管中窥豹
新纪元学院马来西亚历史研究中心主任兼中文讲师廖文辉博士说,我国小学课本历史已被“去印度化”、“去殖民化”和“去华人化”,担忧将导致学生无法瞭解全面的历史内容。
他强调,要研究历史必须从多元社会角度探讨,才能形成客观历史事实,但纵观大马中小学历史教课书,这部分被抹煞了。
廖文辉出席週六“大马华小历史教学研讨会”主讲“从多元角度认识我国的历史”时说,印度文明对于我国的文化与宗教发展,有着极为重要及深远的影响,但小学四年级历史科本中却看不见印度文明的踪迹。
他补充,除了历史去印度化,我国也被去殖民化,试图抹去英国及其他殖民者统治马来半岛的历史;甚至出现去华人化现象,把华人一些事迹,也从历史中隐去。
他举例,曾经保卫马六甲王朝及柔佛王朝的原住民;在橡胶种植和採锡及城市开发方面作出贡献的华人,皆应该被记录在历史课本内。
廖文辉说,其二,我国曾被冠上黄金地、黄金半岛等不同国家名称,宗教方面,包括佛教、印度,甚至伊斯兰都是外来传至我国,早期只有原住民民俗存在。
巫师王证明民俗仍存
廖文辉说,现在国际社会提及大马时,都会把马航MH307空难联想一起,其中巫师施法更是引起举世哗然,但他认为我国保留至今还能这种最早民俗传统,并没有不好。
他强调,此言并没有嘲笑巫师的意思,事实上它是我国最早民俗性的祈祷方式。
“只是把这套民俗,放到不应该的空间,所以才会变成笑话;只是我是带有同情的理解去看它,证明这套方式还可以操作,这也很好,也让世人了解巫师的存在,还保留至今。”
陈亚才:多元化荡然无存
陈亚才在研讨会上分享了一些早期教科书内容和目录,并指出当中的“多源流”、“多元化”风貌,在今日的教科书中已经找寻不到。
他也是隆雪华堂执行长,他举例,早期教科书以同等篇幅叙述马六甲王朝以前的印度文化,并在叙述马来人历史以前,首先提及当地原住民的历史,当中甚至採取“部分马来人是来自云南”的论述。
有教师在提问环节中,提问本身该如何才能摆脱教科书内容限制以教导学生,他认为教师不需要以另一种单源流思维来对抗,并建议教师在讲述教科书的故事时,提供学生另一些故事。
“我想教师不必被教科书内容绑死,教师可以在课程上另作补充,提供1+1或1+2的历史故事,而教师也不应该认为某些部分敏感就特意不去提起。”
他也指出,1980年以后教科书内容,本国史佔了85%,外国史佔了15%;同时,马来人历史佔了73%,原住民历史14%,中国历史9%和印度历史4%。
4度修订越编越狭窄
独中历史课本编审委员陈亚才指出,我国中小学历史课本越编越狭窄,甚至是被国内政党作为宣传政治的管道。
他说,我国历史课本从1957年至2009年经历了4次修订课程纲要,写述我国经历多个“大件事”,包括513事件、1971年新经济政策及1973年茅草行动,以及单一政治等,导致本土意识逐渐出现。
然而他说,我国的历史课本在第3个修正时,就直接以“马六甲皇朝”作为历史教科本开端,而讲述马六甲皇朝中有功大臣比统治者苏丹来得多。
他出席华文小学历史研讨会时强调,历史课本内容有必要让学生瞭解每个政党、必须确立这是谁的国家、怎么样的国家、各族群的在我国的互动关係、补充东马的原住民及如何处理世界历史等。
“历史本来就是一个故事,老师要说故事让学生明白历史是什么,然而我国在1000多年前就已经非常的多元化,皆因宗教交汇得来的结果。”
陈亚才认为,历史也是社会工程、思想引导,以建立个人想法,而读历史的意义有4种,既是时序概念、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及史料证据,都要要以本国为中心再往外延伸。
建议製成小册子当辅助教材
安焕然建议大会整理和汇集今次“大马华文小学历史教育研讨会”工作坊的要点和意见,集结成为小册子,以成为小学历史科老师教学时的辅助教材。
研讨会主持人兼马六甲教育厅华文科督学刘荣禧说,教师们在小组工作坊所整理出历史教学各单元的知识点,可以用作上课时的教学重点。
他提醒,教师们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课文增广的部分,一些章节过于故事性,不需花费太多时间争论,仅专注于教导知识重点。
较早时,其中一名教师罗玉敏(译音)指出,这个研讨会来的太迟,而且五年级的历史课程,她希望2节教学课是给学生轻鬆学习。
她更呼吁教总安排让老师能上更多此类课程,让老师可以带着“武器”进教室。
对此,安焕然指出,紧着接他们将在各州巡迴举办小学历史科目工作坊,以协助雪隆地区以外的教师教导历史科目。
(中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