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8日星期日

【华教视窗】 ~ 392 辑



转念:为新纪元学院献上祝福


2014/6/5 东方日报/评论版

~作者: 林春发
 

5月初应新纪元大学学院莫顺宗院长(他也是我关丹中菁小学学弟)特別邀约,我到新院为二十多名学生领袖分享我的3本小书:《转念,让生命更丰盛》、《分享:跨越人生的维度》及《是谁,让你閒不下来?》的一点人生经验。两周后,我在中国公干时收到新纪元大学学院公关处主任吴振声的邮件,他是当天的主持人。

「敬致:林春发先生(林大哥),

感谢您专程为新纪元同学们开讲。最近同学们时不时口吐「转念」……例如昨日同学篮球比赛败阵,球员心情难免失落。队友会却劝说「要转念,输球让我们知道自己的弱点在哪里。」我当下真的有点感动,想必是您的故事开始產生作用了。我们正计划把您的分享文稿转载校刊《新光杂誌》上,让转念的力量持之以恆,希望大家能够把阳光能量散发出去。」

读了邮件很感动,感谢让我第一次公开的交流分享,让我有机会再学习再昇华。学生们的问与答中,真正感受到90年后的大学生自由开放的思维。

交流会上有同学说:发哥,我们要应付考试又要负责学会搞活动,要经常开会,同学们不容易召集,如何阳光面对?

有人问:身边同学有遇到感情问题,我能为她解,一旦感情问题发生在自已身上则一发不可收拾,我应如何?

又问:在遇到困扰时如何转念?如何保持乐观阳光正能量?「发哥,您如何在困境中突破?你如何能坚持写作(出版三本书)。」

我和同学们分享乳牛入牛棚的故事外,也让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说真的,特別的掌声要送给学生领袖们,她(他)们一心二用,除了要搞好功课,也主动为大学的活动负责当担。当然,做领袖的都有颇多压力,大家都意识到压力其实是推动力和歷练与成长。两个多小时互动,欣慰同学们对「积极转念」的接纳,並明瞭阳光心態的重要。

我也分享自己作为父母的心境,希望同学要常自我反省,要常持爱心並培养良好品德「以德为先」,敬老扶贫,要珍惜当下。

上周,接到同学主动联繫微信,感谢我,因转念分享唤醒了她们,並要求我接受她们录製採访。

我知道近年来华教风雨不断,正处多事之秋。莫院长和同仁歷经无数艰难困惑的日子,在困境中依然看到光明、看到成绩,在危机中毅然提高勇气,扬长补短,持之以恆默默奉献;大家都相信阳光总会在风雨后。

近日到访新院,再度感受到校园的青春活力和笑声,教人欣慰。风雨过后,总算见到了阳光。

喜闻新纪元今年新生大增,相信这是以爱为本:百花齐放,百鸟爭鸣,求同存异、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的努力成果吧!祝愿新纪元大学学院,大业千秋育英才,基业长青红花开!

 

想起小学的老师


2014-06-05  南洋商报/商余

~作者:小黑
 

如果没有老师传授的知识,我们不会有开阔的天空。如果没有老师的监督指导,我们的道路会崎岖难行。如果没有老师的耳提面命,我们不会懂礼义廉耻———

人的机缘是那么奇异,很多时候,陌生的人在无意中聚集一起,慢慢的就会成为朋友,甚至忘年之交。师生的感情尤为奇妙,是人世间除了父母至亲之外,陪伴我们成长的重要关系。离开念书的岁月,我们还是会因为老师的教诲,或者衷心的付出而留下不易磨灭的印象。

6岁那年被母亲送入小学一年级。

6年下来,说来不可置信,印象深刻的老师竟是黑白陈老师。我们的学校虽小,却有黑白陈两位老师。

“黑陈”老师当然是扮黑脸且不受欢迎的纪律老师。晚上他出街巡逻,如果发现哪一位同学还在街上溜达,次日早晨除了惩罚他站在草场晒太阳,还送一支木枪给受罚的学生扛。

很专心教育孩子

黑陈老师不苟言笑,相对的白陈老师就极受欢迎。他因常带笑容,谁都愿意亲近他。他们两位都很专心教育孩子,只是方法不同,便有不同的际遇。还在教书的老师们不妨参考。千古以来,教书的理论不必多,最重要是表达的方式,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有一天,在大宝森前后,我和另一位黄同学福至心灵,模仿印度舞蹈的节奏大力拍击桌面,一时鼓声隆隆,好不热闹。大家玩兴正浓,突然都安静下来。原来刘校长已经手握藤鞭站在门边。不用说,我们各被体罚5鞭。那是我一生难得的5鞭,差一点屁股开花。过后,白陈悄悄出现在我们的班上,对我们说:“今天校长心情不好,你们真不幸。”

我五音不全

五年级教我们音乐课的陈老师也是我不会忘记的老师,虽然我五音不全,每年的歌唱测验分数常徘徊在及格与不及格的边沿。陈老师教过我们不少民歌,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苏格兰民歌《清溪水慢慢流》:清溪水慢慢流,流过青草地。慢慢流,听我歌唱赞美你。我玛莉安睡着在静水之边。清溪水慢慢流,莫扰她安眠。鹧鸪鸟山上叫,声音很幽婉。老乌鸦树枝啼,呼声沉而远。清溪水慢慢流,泉水轻轻涌。请你们莫吵闹,让玛丽做梦。现在回头探讨,原来是那时候当红的歌曲,不少外地朋友儿时也唱过。

另外有一位老师是胡老师。他也是很严肃的人。不过他的钢笔字写得非常优美,是我们同学之间仰慕的偶像。小学毕业的纪念册上,他写了一句话给我,“追求学问要脚踏实地”,让我受益无穷。有一位很爱跳舞的许老师,他也给我写了两个句子:“没有天才,学问飞不起来;没有努力,天才也将被埋没下去”。老师的句子让我揣摩了很多年。

那些年的生活很简朴。老师们多是从槟城过来,局促在落后的小镇,孜孜不倦的扮演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没有怨悔。如果没有老师传授的知识,我们不会有开阔的天空。如果没有老师的监督指导,我们的道路会崎岖难行。如果没有老师的耳提面命,我们不会懂礼义廉耻。这些都是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在小学的时候,老师已经不落痕迹灌输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之中。

 

语文教学法误入歧途


2014/6/5 光华日报/言论版

~作者:陈楚梵
 

海外华人的母语,其根源来自中国,在马来西亚多元种族的社会,华社乃至华教组织都在高喊捍卫母语。

中国有超过13亿的人口,他们的国语、普通话就是我们的华语。他们无需高喊捍卫母语,不过,有个机构在10多年前开始大力地在推动“亲近母语”运动。

中国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来大马讲座时透露,中国的小学语文课没有课程可言,只教一本语文教科书,除此之外孩子并没有什么其他阅读。

在这个以考试为主导的功利社会,中国的语文教学要求学生大量地做练习,而不是鼓励学生大量的阅读。

在她眼中,大量教学生做练习,如造句和改正错字等的语文教学法已是“误入歧途”,其中改正错字是她坚决认为不应该让孩子做的,因为直接告诉孩子汉字是怎么造的就可以了。

因此,她设立“亲近母语”儿童阅读研究中心、亲近母语学堂,大力地在推动儿童阅读,包括每日一诵,以期可以“拨乱反正”。

除了亲近母语,中国的民间基金会、儿童文学作家、出版社和家长都在相互配合,以推动学生阅读才能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从2008年起,中国儿童文学读物的销量节节上升。

当徐冬梅老师谈及中国的情况时,这犹如是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一面镜子,这里的华小生也有做不完的功课,忙造句、忙改正错字、忙词句重组……做完了她认为“误入歧途”的教学法,而忽略了阅读的重要性。

推动儿童文学教育

或许有些人认为,教科书和练习簿的编订方向原本就如此,老师也只能根据课程纲要教书,而大马另外一个比中国严重的问题是老师的行政工作繁重,累得没有时间教孩子额外的读物。

枯燥乏味的练习打击孩子们学习母语的兴趣,这也是国内华文水平每况愈下的原因之一。我想,当我们认知语文最好的教学法是大量阅读和诵读时,老师或许可以“避轻就重”,减少语文练习,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朗诵有趣味的童诗或小故事,让学生感受语文的乐趣。

其实,近年来,国内一些学校也开始推动晨读,让学生诵读弟子规;做为推广阅读的开始,这是好的开始,但长远来说还需要大量地推广儿童文学作品。

好的儿童文学作品不只是趣味性丰富,还有优良的价值观,可以在孩子的心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协会在两年前成立,积极推广儿童文学、带动儿童文学阅读与创作和举办儿童文化与教育活动。

推广儿童文学阅读需要方方面面的力量,单靠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协会的力量是很辛苦的,尤其是孩子零岁到6岁的教育,家长扮演的角色更为重要;从小读故事书给孩子听,可以在孩子的心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

如果觉得本地儿童文学作品选择不多,其实,中国大陆的儿童文学发展相当成熟,除了中国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还有大量的世界儿童文学译本,可以供家长和老师选择。

其实,母语母文的学习不仅仅是用于日常生活的工具,而是内在深层感受的表达,也是审美观、内在价值观的培养,而这些都需要文学的滋养。

就如徐冬梅老师所说的,最基础的社会工作是从教育做起,教育是社会进步和变革的力量,就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儿童文学教育,也期待本土的儿童文学作品百花齐放,成为世界的焦点之一。

 

阅读经典·摆脱平庸


2014/6/7 东方日报/评论版

~作者: 江立芙
 

人生漫漫,路途长长。在生命的长河中,阅读经典,读第一流的书,究竟有多重要?

首先,阅读经典可以让人摆脱平庸,拒绝庸俗,远离俗气,可以增添言语的趣味与丰富性,铸造语言、思想的深刻。

人生除了需有良师指引,也应以苏軾、陶渊明、李白、司马迁等为师。如何「拜」他们为师?——阅读其书而已。

阅读经典是和古今优秀的人分享他们的生命体验、生活感知、人生哲学、个人价值观,不需跋山涉水就能直接和他们促膝长谈。每一次的经典阅读,都是一项跨时空、跨地域的精神跋涉。在这种安静的「远行」过程中,原本浮躁的心灵可被洗涤、被净化,並进入安寧邃远的精神状態。因此,深度阅读是打造成功人生,通往伟大心灵的其中一个途径。生命会因有了经典的参与而变得丰盛多彩,亦会因缺乏经典的加入而趋向苍白无味。

阅读经典是最直接的文化行为之一,亦是爱护文化、维护文化、传承文化的实践方式与终极办法。游转翰峰墨海,翱翔诗山文苑,即以身示「道」,亲自和古今文化、思想巨人对话,聆听教言。在这个过程中,无需害怕、担忧被他们嫌弃或不理,只需努力安定之心,以便沉静下来,等待一次又一次的精神洗礼、文化浇灌,以图和他们更靠近,並藉由他们的智慧之光,照亮我们的人生。

阅读经典,最好从小开始。有了幼年、少年时期的经典阅读体验,青年、中年、老年时期的经典阅读接续才能进行得更顺畅。经典的熏陶与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能马上看出效果,但经日久岁深,即可察觉。效果可见于思想、思维、言谈、文章、意趣、品位……,一个人读了多少经典,可从这些方面约略看出。经典可帮助我们建构更完善的思考机制与脉络,避免思考事物时单凭感觉行事,想当然耳。

在资讯爆发,网络信息琳琅满目的今天,阅读经典、深度阅读是一种难得的坚持。网络的碎片化、大眾娱乐化的阅读趋势,会使人们离经典愈来愈远。年深月久,如何期盼新的经典、新的文化创造涌现?更遑论超越前人。

阅读经典可以充实生命,增加文化见识,提升心智品质,构筑精神乌托邦。坐观天下,仰望古今,即能晓人类文明精华,唯读经典可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