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统考?还远呢!
2016/06/30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和碧君
2015年底,砂拉越州政府与雪兰莪州政府,先后有条件的为独中生打开方便之门,是一个好开端,但不能被视为中央政府准备全面承认统考文凭,唯董总领导层已开始向华社发布“好消息”,董总主席刘利民还借此呼吁雪隆与沙巴董联会归队。
承认统考文凭,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复杂的政治课题,也是国阵政府的秘密武器,在适当时候,尤其是选举时,可以把玩得淋漓尽致;巫统开大会与党选时,统考则成了该党党员攻击华社、华教的课题,国阵的马华、民政就得忙着灭火。
对在野党而言,这也是一个很好发挥的课题,不必等选举,就可以借此课题,猛批国阵政府;砂州首长阿德南知道在野党的伎俩,在去年底率先宣布承认统考文凭,因此在最近的州选中,在野党少了一个可以捞取华人票的课题。
华社非常希望中央政府全面承认统考文凭,董总更不在话下,但是,国阵政府给予模棱两可的答复,华教组织在这个课题上,与政府周旋了数十年,未见具体成果。
教育部副部长张盛闻不久前说,争取承认统考文凭,仅“一哩路”之遥,双补选后他又说马华争取承认统考文凭的工作已完成,目前只等最新进展。
华社尝大糖果滋味
很妙的一番话,让大家对承认统考抱更大的希望,以为独中生可以 顺利读政府大学、任公务员,董总新任领导层也抬出“白马是马”的逻辑。
争取中央政府承认独中统考文凭的课题,数十年来皆处于“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阶段;州政府有权允许独中生担任公务员、申请州政府奖学金,但全面承认统考文凭,则是中央政府的决定。
中央政府若大方的让华社尝到大糖果滋味,到大选时没有糖果派,如何是好?因此,别对承认统考文凭期望太高,也别高兴得太早!
关注华小「地」位
2016/06/29 中国报/中言
我国的华小发展史相当特殊,早年华裔先贤为争取母语教育,负起维护母语、发展华文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会慷慨献地建校;随着时代更迭,这些华小演变成现在的政府资助华小。
根据马华多年前进行的全国华小校地调查,总结在全国879所政府资助学校中,有49所华小的校地是私人所拥有,不过,这些建立在私人土地的华小,没有任何土地捐献教育的文件证明。
一切以法律为先
这也意味着,一旦地主改变主意要索回校地,这些学校就面对搬迁命运,甚至是对簿公堂局面。
最近,拥有60年校史的司南马育强华小就因“校地地契风波”,正式被第二代地主控上法庭;这是国内首宗类似案例,但相信不会是最后一宗。
多年来,政府资助华小校地问题风波不断,早从2005年发生槟城新中华小被逼迁事件后,华小校地主权问题已引起华教工作者的担忧和疑问;10年后的今天,问题依然存在,华小悲歌还是唱不完。
华小建在私人土地上的董家协三机构,必须尽快主动联系地主,厘清校地的地位。在土地价值暴涨下,地主想要收回土地有其道理,但一切要以法律为先,即便只是口头承诺,也受法律规范。
应公平对待华小
老地主或是后代,若是愿意捐出校地且进行易名手续,那是华社乐见之事,但若地主坚持收回校地,校方就得另寻良策。
协助华小解决校地问题,执政党和政府都要有一切以教育为重的政治决心,除了协助一些华小进行迁校,也要尽早制度化兴建和增建华小,甚至让华小建在政府的学校保留地,并且获得政府的建校拨款。
华小与其他源流学校一样,都是国家教育体系的一环,因此华小的发展,也应该受到公平对待。
一马精神的教师节
2016/06/28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吴嘉豪
战国末期赵国思想家荀子曾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荀子认为老师的作用与君王的作用同样重要,并强调人有师表、国有师表的重要,这与我国今年的教师节主题,教师是民族国家的建设者不谋而合。
近年来,许多研究皆显示教师“压力山大”,如教师鞭打学生事件,都揭示了教师“好人难做”的窘境。
当今社会依然对教师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道德期许,却很少理解时下教师的艰辛与烦恼。
需重视教师基本需求
排山倒海的文书工作、各种角色的及时转变,以及林林总总的大小事务,让教师觉得社会在教师节用“奉献者”来赞美教师是不足够的。
社会更需要重视教师的基本需求,了解教师需养家餬口的现实处境,以及渴望得到认同感的精神需求。
只要教育部提升了教师的社会地位,我国成为世界教育大国就指日可待。
一个懂得尊师重道的国家,教师就可以在有利的条件下,恪尽职守,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想方设法为我国培养热爱祖国的未来主人翁,进而实现教育大蓝图里强调的建设民族国家梦。
在落实民族国家的教育概念,教育部不该以单元教育作为主轴,而应以百家争鸣的教育思维,在我国执行多元教育的政策。
在报考大马教育文凭华文科的考生人数逐年递减的趋势下,华社在得知教育部的华文师资统计不确实后,除了要继续监督教育部所采取的行动,也要鼓励更多的华裔子弟投身教育事业,以便让我国的华文教育稳健地发展下去。
柔佛州内的许多国民中学及3所国民型中学至今都存在“一所中学,一名华文教师”的怪象,柔佛华社期盼教育部在今年的教师节后,能够以更开明的教育政策来打造真正的“一个马来西亚”师资团队,毕竟“一个马来西亚”才是我国立足世界的竞争优势。
纪念离校51周年 原玛琅中华中学第32届野草班会与水牛班会峇都联欢
2016/7/1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作者:海鸥
6月11日至13日,一连三天,原玛琅中华学校第32届野草班会与水牛班会在峇都举办离校51周年大联欢,来自澳洲、中国内地与香港以及印尼各地的同学齐聚风景秀丽的峇都度假胜地,畅谈昔日的同窗情谊,回忆美好的校园时光。
岁月流逝,原玛琅中华学校高中第32届的野草班会与水牛班会离校至今已整整51年。同学们都年过七旬,花鬓斑白,体力与精力也大不如前,多年不见,已有20多位同学离世。因此,同学们都十分珍惜这难得的重逢机会,见面相互询问昔日同窗好友的身体情况,回忆曾经快乐的校园生活。有两位同学中风初愈行动不便,但还是坐着轮椅前来与昔日同窗见面。还有许多同学柱着拐杖,在老伴的搀扶下出席联欢。这些都体现了同学们对这份珍贵的同窗情、同学情的重视与怀念。
回忆起玛中母校,大家都心怀感激,正是因为有了母校的培养,才有同学们如今的成绩。经历半个多世纪,同学们的足迹遍及世界,在各行各业闯出了一片天地。谈起往事,校友们都有说不完的话,每位同身上都有说不完的故事。这次联欢让我感触很深,有些同学事业有成,是响当当的知名企业家,在与我们聊天聚餐时却很亲切随和,虽然同学们生活、工作在各种不同的环境里,但大家最看重的还是那份弥足珍贵的同学情谊。
此次联欢活动现场,还展示了同学们的老照片,大家也纷纷签名留言或写上祝福的话语。经过很长时间的筹备,节目也十分丰富多彩,不仅有校友们的精彩表演,还有集体庆生活动,三天两夜的聚会在十分温馨快乐的气氛中度过。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聚会给了同学们尽情交流的机会,几十年不见的男女同学,我们无拘无束地开着欢笑,讲着曾经在班上的一些往事,还有跟老师捣蛋的故事等。短暂的相聚,却给予我很大的精神鼓励。
在旅居国外及雅加达、泗水、玛琅与外埠的同学团结合作与热心赞助下,使得大部分同学都能免费参加此次离校51周年大联欢。在此感谢旅椰的张家祥、陈泗云、李文清、张贵香;旅泗的傅国川、杨滨;玛琅的张建昌、张菊华、林桂兰、黄秀鸾、温诺庆、钟秀蓉、魏秀莲等人对联欢活动的大力支持。我也感恩此次的联欢,让我与分别七年的妹妹欢聚。敬祝同学们身体健康,好好保重,争取明年在母校玛中大联欢再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