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7日星期三

华教界不赞同为全津贴让步- 华小应捍卫土地主权



2016/07/27 南洋商报/雪隆
独家报道:潘丽婷


(八打灵再也26日讯)雪隆区华教人士认为,华小董事会应捍卫本身土地拥有权,不赞成仅仅为了水电费津贴,而把半津贴学校转为全津贴。
据了解,雪隆部分地区学校因学生人数多,通常分上下午班上课,在午间进行电脑课、补习班等,加上大部分教师办公室或行政室都有冷气,每月电费介于1000令吉至2万不等。
对半津贴学校而言,该些超出政府津贴的5000令吉水电费,多由董家教负责,或从学校礼堂出租费用中补贴,长远来说是负担。
为此,一些半津学校考虑到学校长远福利的问题,想过把学校转为全津,惟不少华教界人士均认为,华小主权不应轻易被典当,半津和全津问题必须谨慎看待,从长计议。
《南洋商报》记者针对雪隆区目前有两所学校因一些因素,决定从半津贴转为全津贴学校一事,抽样电访一些华教界人士,得到如此回应。
据了解,两间更改学校模式的华小,分别是冼都志文华小及吉隆坡循人小学。前者因校地属马来亚铁道公司,加上该公司3年前拒收租,使董事会担心学校不保,因此盼通过全津贴方式,获政府把校地宪报为校地,更长远保存学校。
循人华小校地属政府土地,基于该校目前建食堂面对土地拥有权问题,加上每月电费高达2万令吉,董家协为此欲申请为全津贴学校。


“政府找借口拒资助”
不少受访者坦言,按照国家教育法令,并没全津或半津贴之分,两者的分别被视为只是一种拒提供发展拨款的“借口”;尤其华小更是不获政府正视,无法和国小一样,享有应有津贴、福利与拨款。
有的全津贴学校表示,他们福利不比国小,不过也有者说,只要勤跟进,除水电费全免,校园内维修、发展、桌椅等基本建设是可向政府申请免费,只是需费时等待。
他们坦言,遇上一些紧急事故,如沟渠崩塌、电源短路或学校扩建等,因向政府申请得等上一段时日,所以通常由董事会自费维修。
无论如何,基于呵护华小发展的大前提,大部分受访者均咸认,华校的土地拥有权要获得保障,不能轻易放弃。


雪隆董联会署理主席——
邹寿汉:勿送出华社资产


据我国教育法令,没有全津或半津差别,只有政府资助学校,任何行政费用,包括老师薪金、校工、水电都属行政费用,由教育部承担;以前电费单无论多少钱,都由校长呈给教育部支付。



在魏家祥担任副教育部长时,我国经济不佳,开始有了全津与半津贴说法,一般每间半津贴学校只限申请至高2000令吉电费补贴,学校人数较多学校,可额外再申请。
若是一般100来位学生学校,每月电费不会超过1000令吉。但现在雪隆区大部分教室改为冷气设备,电费肯定高。该些有冷气设备学校,家协都会每月向学生征收510令吉电费补贴。大部分家长为让孩子有好环境学习,乐意支付。
针对为了电费问题而把学校转为全津的做法,董总不太认同;若是校地属于私人拥有,没完成信托手续则另当别论。
此外,据1996年教育法令,即使校地属于政府土地,董事会还持有建筑物权力。这些建设都是对外筹款所建的,不该把华社资产送给政府,董事会应捍卫本身自主权。


吉隆坡南区发展华小工委会主席——
杨国瑞:待遇不获保障
过去政府对全津华小所做的并不足,也不如国小的待遇来得优渥,空得全津虚名。从半津转去全津是否是好事则见仁见智。
南开华小也是全津学校,且全冷气化,每月电费逾数千令吉。
其实,全津华小是否有善用应有津贴,也得视校长是否得悉管道及善于利用,南开以前有位校长,常会用应有的服务,联系公共工程局到来修剪树木、维修篱笆,桌椅坏了也会通知教育局更换,省下不少开销。
至于半津贴学校,这都得由董家协负责。但把董事会变去政府的是否有更好待遇,过去历史告诉我们并没很好的发挥!


马华联邦直辖区教育咨询委员会主任——
王鸿财:补习费可补贴电费
一般学校电费不高,若设有上、下午班,补习班或电脑课等,就有可能会加重,一般正轨学校每月电费或达数千令吉,但不会超过5000令吉。
如果只为解决电费问题而放弃校地是不值得的,尤其是国小,他们通常只有上午班,没有课后补习,电费相当便宜;但长远下去,政府会否以补习班为课外收费课程,而终止提供电费补贴?
食堂电表与学校是分开的,因为食堂由私人运作,所以政府分开电表由业者自负。担心日后政府若以补习班为私人及有收费为由,拒绝承担。
该些由半津贴改为全津的学校将从此失去自主权,教育局甚至可不通知董事会,更改学校行政权。
该些提供补习班学校一般有象征性收费,建议董家协尝试拨出部分补习费作为电费,以解决电费入不敷出的问题。


无拉港华小董事长——
张添福:减轻董事会负担
本校是全津学校,学生人数约1500人,只有电脑室及礼堂有冷气,但不常使用,每月电费约2000令吉。虽说全津大部分费用政府承担,但政府各方面拨款相当少,一些紧急维修,还得由董事会出钱处理。
已向教育部申请新桌椅多年,惟一直没下文,董事会每年固定掏腰包购买100套桌椅替换,也常有对外筹款,维持学校经费。
此外,本校曾建校舍及增建课室,并积极和校长、地方上各派政治人物配合,过程尚算顺利,我们也需不厌其烦跟进教育部,所以曾获得170万令吉的拨款。
雪州政府也每年拨出24万令吉给本校为经费。
相信转为全津贴的两所学校是有苦衷,长远而看,成为全津贴学校是好事,尤其是学校学生多,电费高,董事会常年承担额外电费相当吃力,常期对外筹款也不太获得华社认同,尤其现在经济差的时候。


蒲种新民华小董事长——
蔡沄伻:对华小应一视同仁
新民是半津贴学校,学生人数逾2000人,只有图书馆、音室、行政楼等一些特别课室有冷气,其他只有电风扇,并有定使用时间,每月水电费约6000令吉。
有时看老师教书很可怜,办公室空间小又闷,董事会允许津贴部分费用,延长使用时间,让他们更舒适工作,否则单靠政府每月5000令吉水电费是不足应对付。
不过,坚持认为华小应保持本身的土地及自主权,不该为数千令吉水电费而放弃;日后若要发展学校,还需要教育部的审查与批准。
此外全津华小在发展方面,也得自行筹款,鲜少获得拨款。无论如何,政府应该一视同仁对待我国华小,提供水电及各项福利津贴。

(南洋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