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本大会严厉谴责副首相兼教育部部长丹斯里慕尤丁于4月12日指责董总是“大骗子”的极端言论,要求副首相兼教育部长丹斯里慕尤丁收回有关极端言论,并向董总及华社道歉,拿出诚意来解决华教长期以来所面对的种种不公平待遇。 |
| | |
| 案由: |
| (1) | 华小面对教师严重短缺、发展拨款不足,以及增建学校困难重重等重大问题,是存在多年的事实,董总作为华教最高领导机构,向政府反映困境要求改善,是尽公民团体的基本责任和义务,不应该受到无理的指责和成为攻击的目标。 |
| (2) | 华教问题困扰华社多年不得抒解,因此才有325华教救亡抗议大会的产生,目的在于表达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受到政府忽视的不满,董总所提出的课题都有事实与数据,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指责董总为“大骗子”是令人无法接受的,同时也显示副首相在这个课题上没有做足功课。 |
| (3) | 华小每年都缺少几千名教师的现象已存在了四十多年,今年开学也不例外还缺少1874名,连首相拿督斯里纳吉都承认问题的严重性,指示内阁设立华小师资短缺问题特别委员会来处理。我们希望身兼教育部长的慕尤丁及身为这个特别委员会主席的副教长拿督魏家祥,不要和首相及内阁唱反调,应诚心接纳董总所提出的 制度化培训华小教师的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这项问题,不能以仓促宣布的所谓“8点方案”来敷衍华社。 |
| (4) | 华小所获教育发展拨款不公不足是公开的事实。从大马第7至第9个五年发展计划书中所公布的数据,国小每年都获得95%以上的拨款,而华小只获得区区 2、3% ,这种不成比例的现象来看,华小的发展被边缘化乃“铁一般的事实”,不容狡辩;华小建校、扩建或增添设备,所需经费往往须由董家教千辛万苦向民间发动筹款,政府拨款不是不足就是不来,董总所说的华教被边缘化乃句句属实。 |
| (5) | 第4至第9个大马计划书的数据显示,从1981至2010这20年间,国小增建了1299间,而华小反而减少了16间,这项统计证明董总指控华教被边缘化确有事实根据,政府每逢大选之前才“应酬式”宣布批准兴建区区几所华小的做法是难以令人满意的,政府必须依照人口增长需求制度化兴建华小。 |
| (6) | 华教所面对的种种问题,都是政府推行单元化教育政策所造成的,我们促请政府认真检讨及加以纠正,对各源流学校的发展一视同仁,让人力资源通过平等的教育得到更大的发展,为国家的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
| | |
2. | 大会强烈要求内阁根据今年3月25日华小师资严重短缺抗议大会的四项决议,立即公布和落实解决华小师资短缺和不具华文资格教师问题的具体方案和进度时间表详情。 |
| 325抗议大会四项决议全文如下: |
| i. | 大会吁请教育部,马上调走今年新学年开学时被派到华小执教的不具华文资格教师,包括马来文和英文教师,并把从华小调走的具有华文资格的教师调回到华小服务。 |
| ii. | 大会吁请教育部为那些不是主修马来文或英文,但却已经在华小教导马来文或英文至少三年,而且具有华文资格的教师,举办教师在职特别培训课程,以让他们同时也具有教导马来文或英文科专业资格。 |
| iii. | 大会吁请教育部恢复以华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华小师资培训制度,设立师范课程华小组和制订妥善方案,来培训华小所需要的师资,必须把具备大马教育文凭(SPM)华文优等的资格列为申请条件,以符合华小以华语华文作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需求。 |
| iv. | 大会吁请政府检讨教育法令,实施多元化教育政策,确保各源流学校地位平等,享有公平合理对待,保障各源流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
| | |
| 案由: |
| (1) | 华小师资短缺已逾40年至今没解决,而且派不具华文资格教师到华小担任行政高职和执教各科目,使问题更加严重。这引起华社强烈反对和不满,担忧华小变质,失去以华语为主要教学、考试和行政媒介语的华文学校特征,对华小的教学和行政产生负面影响。 |
| (2) | 华小和淡小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一环,但在单元化教育政策下遭受歧视和边缘化,没有获得与国小的同等地位,在国家教育资源分享面对不公平与不合理对待。 |
| | |
3. | 大会促请朝野政党以民为本,采用多元主义和开明思想,支持各源流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在法令、政策、制度和措施等方面,提出公平合理对待各源流学校的主张,纳入政纲和大选宣言,确保落实承诺。 |
| | |
| 案由: |
| (1) | 我国是一个多元民族、文化、语文、教育源流和宗教信仰的国家。各源流学校是国家的宝贵资产和优势,丰富了我国多元社会文化色彩,是我国人民所应珍惜和发展的。 |
| (2) | 要达致国民团结,国家和谐与繁荣进步,必须公平合理对待各族人民的平等权利,强化和发展各源流学校,促进民族交流。 |
| | |
4. | 大会强烈要求政府正视和落实董教总于2011年11月提呈予首相拿督斯里纳吉的教育备忘录中所提出的15个课题43项要求,涵盖华小、华文独中、国民型中学、国中华文教学与学习环境、华社三所民办学院和高等教育等问题。 |
| | |
| 案由: |
| (1) | 我国各源流学校是国家教育主流,是国家资产和优势,政府必须公平合理对待各民族母语教育,培养更多掌握多语的人才,提高国家竞争力。 |
| | |
5. | 大会强烈要求教育部公布和落实制度化增建各源流学校的机制,必须拨出增建华小所需要的土地,承担全部经费,立即批准增建在董教总2011年备忘录中提出的46所新华小,公布建校具体计划和进度时间表详情。
(请参阅附录1) |
| | |
| 案由: |
| (1) | 长期以来,教育部没有制度化拨款拨地增建华小,造成许多地区发生华小短缺和学生拥挤问题,引起民怨和不满。 |
| | |
6. | 大会强烈要求教育部公平合理拨款给华小和淡小,透明地公布各源流学校在各大马计划和每年财政预算中所获得的行政拨款和发展拨款,必须明确列出预算与实际开销项目及款额等具体资料和统计数据。 |
| | |
| 案由: |
| (1) | 长期以来,华小和淡小在各大马计划和财政预算下所得发展拨款非常不公平和不足够(请参阅附录2)。 |
| (2) | 教育部缺乏透明度,至今没有公布第十大马计划(2011-2015年)下,各源流学校的五年发展拨款和计划项目,令人质疑教育部刻意隐瞒拨款的资料和数据。 |
| | |
7. | 大会强烈要求教育部确保在华小开办的学前教育班(俗称“幼稚园”)和特殊教育班,必须符合华小以华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本质,委派足够和具有华文资格的合格教师和助理人员,提供合适的教材。 |
| | |
| 案由: |
| (1) | 不具华文资格的教师和助理人员在沟通上与学生产生语言障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情绪,以及产生华小变质问题。 |
| (2) | 目前各地华小已面对此严重问题,例如在砂拉越州斯木省14所华小,就有13所华小的学前教育班助理不具华文资格。 |
| | |
8. | 大会强烈要求政府全面承认华文独中统考文凭,作为申请国立大学、师范学院、师范大学和政府公务员的录取资格,每年制度化拨款给全国华文独中,早日批准在关丹和昔加末等有需要的地区增建或设立华文独中,提供奖贷助学金给独中生升学,豁免独中生缴付政府考试费和体理费。 |
| | |
| |
| (1) | 华文独中是我国教育体系一环,政府有责任照顾和公平对待独中学生作为公民所应享有的权益和福利。 |
| (2) | 华文独中统考文凭受到许多大学的认同与肯定,统考生已在我国私立高等学府和国外高等学府包括世界级顶尖大学深造。政府应承认独中统考,避免人才外流和国家损失。 |
| (3) | 首相曾公开肯定华文独中是国家的宝贵资产,正副首相也赞扬华文独中数十年来为国家栽培人才的贡献。因此,政府应实施开明政策,采取具体行动支持独中发展,展现诚意。 |
| (4) | 2009年5月26日,副首相兼教育部长丹斯里慕尤丁与董教总等七华团会谈,宣布教育部同意豁免独中和其他私立学校学生缴付政府考试费。但是,这项宣布至今还没落实。 |
| | |
9. | 大会强烈要求政府公平对待和负责发展改制中学(“国民型中学”),履行当年对改制中学许下的承诺,包括三分之一的华文授课时间,承担学校全部的行政和发展开销,保障董事会的地位和职权,提供足够师资包括具有华文资格的高职行政人员和华文教师。 |
| | |
| 案由: |
| (1) | 政府当年把许多华文中学,改制为国民型中学后,继而再改为国民中学,曾向这类改制中学许下种种承诺,政府必须遵守承诺。 |
| (2) | 改制中学缺乏华文师资,以及教育部委派不具华文资格教师到改制中学担任行政高职的问题,至今都没有解决。 |
| | |
10. | 大会促请教育部为国中提供足够华文师资,开办更多华文班,增加华文科节数并纳入正课,透明化公布华文科的评分标准和处理方式,合理解释大马教育文凭(SPM)和大马高级教育文凭(STPM)华文科考试成绩相对偏低等问题。 |
| | |
| 案由: |
| (1) | 国中华文班长期面对的问题至今还没解决,例如缺乏华文师资,学生要学习华文但校方却不开办华文班,华文课没纳入正课时间表,对华文科考试成绩比其他语文科偏低的怀疑。这剥夺学生学习华文的权利,导致更多学生没报考华文科。 |
| | |
11. | 大会促请政府实施开明政策,支持新纪元学院、南方学院和韩江学院的发展,每年给予拨款,早日批准它们升格为大学学院的申请。 |
| | |
| 案由: |
| (1) | 华社三所民办非营利学院的持续发展及升格为大学学院,是我国的宝贵资产和优势,丰富国家多元社会文化色彩,培育人才,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
| | |
12. | 大会促请政府全面落实承认中国的大学学位,同时全面承认台湾的大学学位,确保有关学位能作为申请政府公务员的录取资格。 |
| | |
| 案由: |
| (1) | 促进文化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扩展学生升学管道和国际视野,解决学位不受承认问题,吸引人才回国,加强国人归属感,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