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1日星期三

《华教视窗》 (三)

 

追忆在伏龙山的日子——怀念严元章博士


2012/04/08 星洲日报/地方版

~作者:吴华 

那天,在《星洲日报》<大柔佛版>拜读了有关严元章博士的藏书存放在峇株巴辖华仁中学图书馆的图文报道后,便勾起我追忆在峇株华中的日子,同时也怀念起严元章博士。

1955年,我在新加坡中正中学高中毕业后,便到笨珍培群中学执教三年(1956-1958)1958年底,培群中学校长林中杏要离开,当时教师是由校长聘请的,于是我也有离开培群中学的念头,刚好老同学王龙山是在峇株华侨中学任教,我便托他代为在华中找个职位。他要我将履历表交给他。当时,我并不敢想到会被录用。因为,当年的峇株华中在严元章博士掌校期间,所聘请的都是良师、学者,而我只不过是一名高中生,只教过三年的中学经验,怎能会被录取呢?但想不到严博士则要我到华中去晤面,面谈后,便当场把聘书交给我。由1959年起他不再担任校长,只是董事会顾问,校长罗纯良。但是,那一年的教师都由严博士推选的,南洋大学的高材生,如崔贵强、林通光等都是重金聘请而来。
 

人情味很重的长者

1959年,我被派去担任初中三B班的班主任,兼教华文,初中三学生要参加会考,我却担任了这重任,真是有点担忧会辜负校方的期待。那时的学生素质高,又勤劳用功读书,结果会考的成绩标青,总算为老师争光,因而,我便在华中执教了三年。由1962年起,罗纯良校长卸下校长职务,而由教英文的白纯瑜接任校长,我也在那一年离开了峇株华中。

我在华中执教3(19581960),但跟严博士同事只有一年,在1959年他被南洋大学聘请出任文学院院长。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但那是珍贵的一年。在那段日子中,同事之间,生活愉快。在办公室里或对学生训话时,严博士很严肃,但在课外,与同事相处却和霭可亲,容易相处,当他在打羽球时,好胜心很强,同事有时只好“放水”。

他喜欢跟同事聚餐,席间谈笑风生,毫无拘束。有些同事敬畏他,其实他是人情味很重的长者,若能陪他吃顿晚餐,他可以跟你谈中外古今,上至世界大事,下至生活琐事,从中可以学习不少新知识,人生处世之道。
 

学问渊博捍卫华教工作

他是一名教育家,也是捍卫华教工作者。当年林连玉先生是教总主席,严博士则是教总的顾问,也因为他捍卫华文教育,结果他离开峇株到新加坡当南大文学院院长后,政府便禁止他重返马来西亚(后来才解禁)

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学者,学问渊博,记忆力强,教学认真,生活严肃,乐于提拔后辈,公私分明。当他在华中掌校时,许多老师都因慕名而来,为峇株华中服务。
 

在记忆中,给我印象较深的同事尚有:教中文的林清泉、黄炎、文怀朗、叶汉秋、冯绮璋(原名沈安琳),王诗锋等;数学老师:杜继彦、罗微光、陈文嘉;历史老师:颜清湟博士、崔贵强硕士;教地理老师:沈福祥等等,这些良师都先后离开了峇株华中,劳燕分飞,大都年老退休了。
 

增建校舍提高教师待遇

严元章博士是于1955年受聘为华中第六任校长,在接任前,为了礼聘良师在报端只刊登一则“广求良师启”广告,他在任期间(19551958)内增建校舍,充实设备,提高教师待遇,学生大增,成绩标青,因而校名远播四方,柔佛州内各地学子都慕名而来就读华中。他在任职期间内推行多项制度:(1)提倡美化环境教育,(2)推行荣誉考试,(3)推广课外活动,(4)举办同乐会,(5)工读制度,(6)助学资金制度。虽然严博士掌校只有短短的4年,但却奠定下华中发展的基础。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他把峇株巴辖改称为“芭都”;把校园后的一座山命名为“伏龙山”,1963年,校名也改为“华仁中学”。他已走完了生命历程,数年前在香港逝世,但依然情系华中,怀念伏龙山,把毕生的藏书运还芭都,存藏在华中图书馆,意义深长。

 

校董应否过问校政?


2012/04/08 星洲日报/地方新闻

~作者:许元龙 


李群熙先生之大作“学校董事应该过问校政”一文,或引起了坊间或从事华文独立中学(或华文中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从董事会到校长,对于校董是否过问校政问题,长久以来皆没法子找出一个解决方案。

是如新文龙中华中学前董事长郑振中,掌董事会13年从不过问校政好,还是往后董事过问校政而三几年就换校长优?深信从昔日与现今龙中之校誉可获印证。或龙引同胞也心中有一把尺去判断优弱。

前芙中校长骆静山在九十年代发表的“独中校长不是人做的”,已成了从事华文独中教育的经典。也引发了独中校董应否过问或参与学校行政团队的尖锐问题。而此问题依然在一些独中出现而致老是换校长之事永无停息。

倘学校勤换校长,是否就能提升学校的正常运作与素质,深信关心独中者皆有判断。

两造工作目标一致
 

办华文中学是件苦差,董事会找钱兴建硬体或开销,校长搞软体搞好校政培育学生成人成才,两造的工作目标一致,即办好学校。
 

华校董事工作是义务者,而从事工作者可以是专业人士或热心华教者。而找一些商界金主则是董校的共同目标。
 

国人当然不能不知道,在独中校董中,有多少董事是积极参与工作者,有多少出钱没做事,有多少是名为董事,实为不懂事?有多少根本没兴趣或意愿当董事,而是在校董领导的盛情邀请下入会?
 

华校董事部成员中有多少是教育或管理专业者?多少无此专业;却长期从事华校工作而累积丰富的经验而懂得教育或办教育?

校董是学校的提款机之说肯定错,他们不能“过问”与“关心”当然也是错。但这就能判定,校董应该过问校政吗?

学校校长皆是专业人士,也是办好学校的灵魂者甭疑。

教育专业与普通专业是有差异的,拥有教育专业而又有办学经验、理念者,他能带领学校行政团队,办好学校者亦不乏其人。

校董校长缺一不可
 

校董与校长皆拥有教育与管理专业是办好学校的最佳搭配,两者缺一则大事难成,甚至纷争不息。

诚然,为了应付筹款艰难,资讯、社会环境、人文偏低的压力与挑战,董教领导全面提升本身的专业、认知,亦是势所难免。

掀开全国60所华文中学校史,董事部或部分领导,因对校长的处事手法或办学理念出现分歧而纷扰不息者时有所闻,而校长因此而离职者亦屡见不鲜。

校董与校长之间会出现纷争或矛盾,关键是校董与学校团队之间欠缺机制与沟通。当没有明确的阐明校董与校长之职权与任务,那两造就不能对任何计划与运行进行商谈而得出方案去执行。当卓越的机制建立,那往后当校董或校长则皆顺畅。

没团队精神现矛盾

说校董不该过问(严重者变干涉)与关心学校之说是不正确的。但当会议之议决或未经董事会核准而擅自依个人见解过问校政,那则是不妥之举,也没有团队精神。那焉能不出现内部与校方行政团队之矛盾与不满呢?校长还有何威信领导团队?

如校董与校方订立完善的机制,各就各位相辅相成,互相尊重,董教问题还会存在吗?



慎用“种族主义”标签


2012/04/10 东方日报/龙门阵

~作者: 邵宝辉~

 对董总诉求及325抗议集会,有不同意见和不同看法是正常的,大家可以心平气和討论。不过,有些论者动不动就给贴上“种族主义”标签,斥之为扩大族群分歧,不利国族建设等等,只能说是反应过敏,反倒显出其本身的“小“来。正如鲁迅曾经评价《红楼梦》的命意:“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闈秘事……。”

众所周知,大马宪法明確保障各族群母语教育权利,华小、淡小与国小一样都是大马国家教育体系的必要一环,而华小师资缺乏问题有目共睹,长期存在,教育部数字也明明白白加以证实。因此,董总诉求是自然的不平则鸣,合情,合理,也合法。维护宪法地位,维护正当权益,理应获得理解与支持,却无端被贴上“种族主义”标签,实在让人费解。

不可否认,董总的诉求是针对华小的,是有关华族的问题,但事关大马国民基本教育权利,事关大马社会公平和正义,理应超越於种族问题之上。据说,缺乏师资不仅仅是华小面临问题,其他语言源流学校也有这种情况存在。因此,政府更应顺应民意,从善如流,找出癥结所在,迅速解决问题才对。事实上,政府已经接纳副教育部长魏家祥的8点解决方案,显示有诚意有系统要解决问题,应该说,这是大快民心也是大得民心的事情。

目前而言,多为政府的果断正確决策鼓掌献策,以期有效解决长期问题方是正道。作为多元种族国家,大马有形无形仍有殖民地时代不同种族“分而治之”的阴影,种族主义大概是最忌讳最敏感的字眼,也是任何族群所不愿面对的结果。然而,偏偏还是有人不断用“种族主义”字眼模糊华小问题的实质,有意无意再次將水搅浑。隨意给他人贴上种族主义标签,其实本身还是不脱种族主义思维。同样,不是给贴上这个标签,对方就十恶不赦,而自己就能辩论得胜。

董总当然没有將诉求种族主义化,那些标签董总种族主义论者,其初衷也会是反对种族主义。但隨意给別人贴“种族主义‘标签,只能將简单问题复杂化。其实,各方都希望跳出种族主义的泥淖,而最好的方式,乃是以公民而非种族的眼光看待大马各种问题,努力把种族主义扔进历史垃圾堆,实实在在建设真正平等和谐进步繁荣的大马公民社会。

据称,325现场只有一个马来人,但其观点却极有代表性:“华教的问题,也是全民的问题。”不知那些隨意给他人标签者对此会有何看法?无论如何,该不会给他同样贴上“种族主义”标签吧。只是笔者担心还有一个“政治投机”标签,在大马同样流行,也让人无奈。



华教问题不是政治问题吗?


2012/04/12 东方日报/名家 
 
~作者:郑添为~

华教问题是华社多年来面对的问题,师资缺乏问题更是悬而未决。国阵政府倒行逆施,偏向单元的教育和种族政策;董教总为师资问题举办轰轰烈烈,震撼全国的“325华教救亡抗议大会”,以行动表示万众齐心救华教。

来自四面八方,包括华教工作者、支持者及政党都认为华教兴亡,你我有责,因此响应号召,群聚新纪元学院草场,激情澎湃维护华教。

副教育部长魏家祥宣称获正副首相的鼓励,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引起一场骚动。众群中有人欢呼喝采,也有人激昂怒吼,此起彼落,不断响起。魏家祥说“我心和华教同在”,其实人在做,天在看,公道自在人心。

在前推后挤中,魏家祥说险遭人挥拳攻击。然而魏副部长却自鸣清高不报警揪出黑手,令人匪夷所思,旁人也无法釐清事情的真相;至于是否是作场闹剧,打悲情以期获得同情票,只有魏副部长心知肚明。若真是如此,当事人可不赔了夫人又折兵?群众自有把尺,眼睛是雪亮的;有人更语言锋利地揶揄魏副部长只差眼泪没掉下来。

这浩大澎湃的325华教救亡大会,宗旨有三:一,向各界汇报事态发展,唤起民众万众一心,捍卫华教;二,要求政府立即调走派到华小的不具华文资格教师;三,要求政府制度化、全面尽速和有效解决华小师资严重短缺问题,并公佈解决方桉和时间表。

要捍卫华教,保护华教的根,就必须摒弃主张单元化教育政策的政党。本来教育问题就是政治问题,必须用政治来政策解决。如今教育局却调来不具华文资格教师到华小,节外生枝,激起群愤填膺怒吼起来。

虽然马华的历任副教育部长换了又换,然而华小问题,作为华教的根的师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如今即使搞个“三长五短”方桉的权宜之计,但马华为巫统马首是瞻的本质没变;即使继续自圆其说地宣称积极为华人争取权益,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家其实心知肚明。

如此冲着逆浪而来,狼狈而归,想上演政治秀却捞不到选票,自讨没趣,何尝不让人眼界大开?

无论如何,当天群众在逾万人激昂抗议声中通过了四大诉求提案,325华教救亡大会圆满成功举行。救救母语教育不可再等待,大家都希望不必再举办下一次的抗议大会。能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郑添为)


转载自:本地报刊/评论

~赤道论坛/时事述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