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短缺是谎言吗?
2012/04/13 光华日报/言论版
~作者:赵精武
副首相丹斯里慕尤丁指责董总制造谎言,诬指政府边缘化华小,导致华小在过去20年被师资短缺问题所困扰。
也是教育部长的慕尤丁是在与华小及淡小500名教师会面时表示,当华小面对师资不足时,国小也出现英文教师短缺的现象。
部长谈话的出发点只有一个,就是否定了董总在3·25举行抗议大会向政府传达董总及华社,过去40年来母语教育所面对不公平对待的困境。3·25抗议大会是一场近乎完美的集会,出席的人数增加近倍,华团代表也超过600个。虽然副首相指是“谎言”,但从出席的人数及华团代表的热烈反应,展现了董总、华社及华团的决定心,更直接的向政府传达了华小数十年来所面对的问题。
抗议大会中美中不足的一点是,在正副首相及马华总会长指示下,副教育部长拿督魏家祥更有勇气及勇敢的赴会,要听取民意,惟却被民众掷水瓶及报纸,副首相更以此批评为非常不文明的行为。
其实魏家祥出席抗议大会应该是“信使”的身份,并非是“听取民意”,原因是身为副教长的他应该早已对华小师资短缺的困境“知之甚详”,出席大会主要是向上头汇报及传达大会的建议而已。
令人遗憾的是,民众的过激情绪及“挥拳”事件差点转移了整个大会的焦点,所幸在董总及华团领袖的良好处理之下,将事件摆平,达到抗议大会举行的目的。
在酝酿举行抗议大会时,正副首相都表示,委任魏家祥为华小师资委员会永久主席,召集圆桌会议,以全面解决华小师资问题,惟董总却对圆桌会议没有信心,尤其是师资短缺问题已久悬未决。
上届大选过后,由于民联政府管理的州属采取制度化拨款予独中及各源流学校而深得民心,国阵政府也有样学样,特别离开大选日期越来越近的这几个月内,凡是首相纳吉官访的州属,特别是民联执政的吉打、霹雳及雪兰莪的华校的拨款更是源源而来,使人感受到纳吉领导下的国阵已改变了。
副首相慕尤丁更表示,教育部将设立一个完整的机制,以依据各源流学校校舍情况,自动提供发展拨款提升学校设施,使学校可以在不用申请拨款的情况下,获得拨款改善校舍。
针对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指董总3·25抗议大会是散播谎言,行动党霹雳州国会议员倪可敏就批评政府没有诚意解决华小师资短缺的问题,更突显教育部在此课题上拖延时间的“缓兵之计”。
他说,华小师资短缺老问题已拖了40年,教育部是否有诚意解决已是一叶知秋。而慕尤丁在500名华小教师集会上数落董总更是不寻常的举动,这显示政府始终不愿,也不会改变单元化教育政策。
“既然政府不改变,就让人民改变政府吧”。
政治上的不承认
2012/04/12 南洋商报/言论版
~作者:许国伟
在台湾,要不要承认大陆学历,是一个争议多年的课题。
要不要承认大陆学历,除了政治攻防上需要的口水战,当然也涉及技术及现实面考量,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完。
但摆在眼前的是,不管当局承认不承认,这么多年到大陆升学的台湾学生不断增长,不承认他们的学历,也等于拱手放走这些人才。
尤其是,全世界众多国家都承认大陆学历,台湾人取得大陆学位,不仅可在大陆工作也可到其他国家发展,但却在自己家乡不受承认,对这些人来说,心理上也会很不好受,甚至产生怨气。
究其实,就如同高雄辅英科技大学教授苏嘉宏所说,不承认大陆学历其实是“政治上的不承认”,而不是“学术上的不承认”。
独中课程纲要本土化
如今,台湾政府已经在政治上采取开放的态度,逐步承认大陆学历。可见,关键还是需要打开政治这个结。
无独有偶,在承认独中统考文凭这件事,关键也是在于政治。
日前,首相纳吉上ntv7中文节目受访时,回应政府逐步承认中台学位后,何时承认统考文凭,他说,政府要承认统考文凭并非不可能的事,只是必须解决两项问题,即独中课程纲要必须本土化、內容以大马为主,另一点是必须确保独中生的马来文水平与大马教育文凭(SPM)水平相符。
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也说了,独中课本都是根据国家教育范畴,因此不存在不够本土化问题。至于马来文水平,独中教导的马来文水平不会比SPM差,学生个人马来文水平还胥视各人用功程度,况且这么多年来都有独中生兼考取SPM文凭,但政府也没因此承认统考。
所以,一样是“政治上的不承认”,而不是“学术上的不承认”。
论学术水平,独中已有;问题还是在政治水平,就看当权者如何去打开这个结。
(许国伟 新闻从业员)
种族化从何而来
2012/04/12 南洋商报/言论版
~作者:罗汉洲
最近常听到“不要把华小师资问题政治化”、“ 不要把华小师资问题种族化”这两句话。
首先,什么叫做“政治化”?定义很简单,那就是凡反对党牵涉进去,或经反对党批评过,又或表示关心的课题,都算“已政治化”,是政府不允许的事。
但反对党似乎无处不在,而且触觉敏感,无论什么事情,只要有人表示不满,他们都会即刻插上一手,要批评一番,且摆明与政府对着干,凡事都支持那些表示不满的人,于是事事都“政治化了”,华小师资问题自也不例外。
处理不当才授人以柄
但话说回来,因为政府在很多课题上没有妥善处理,或过分使用拖字诀,引起民间不满,于是常常有集会抗议之事,反对党才有机可乘,表示支持,把课题政治化,华小师资问题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给反对党政治化,利用这课题来攻击政府。其他如关丹稀土厂、国家养牛公司、苏丹街捷运等课题都因政府没有快速妥当处理,拖拖拉拉,反对党遂有机会长久炒作、政治化。
可不是吗?假如华小师资充足,董教总和华人社会自然不会不满意,也不会抗议政府忽略华小,更不会有3.25集会,反对党又如何有机会把华小师资课题政治化?可见反对党把一切课题都政治化,原来是政府“授人以柄”,制造机会给反对党利用。
因此,政府与其不断叫人不可把课题政治化,不如事事快速、妥善、公平解决,别让人民感到不满,即如华小缺乏师资已有三四十年的“历史”,华人早就表示不满了,反对党岂有不乘机政治化之理?
至于种族化,谁把华小师资问题种族化?应该是教育部二位副部长吧,因为他们异口同声问:为何不让其他种族教师在华小执教?
华小没排斥他族教师
呜呼,是何言哉,华社或董教总何时不让其他种族教师在华小执教了?不是有很多马来教师在华小教国文吗?华小的书记也大多是马来人,华小根本就没有排斥其他种族担任教职员,只要他们不会威胁华小的特质与地位即可。
所谓“种族化”,原来是二位副部长“一刀切”,把“不具华文资格”,或“不谙华文华语”直接诠译为“非华人”,不知是出于有意或无意的误解。
实际上,如果马来或印裔教师具有华文资格,华人必定欢迎他们在华小执教。另一方面,假如华裔教师没有华文资格,华小也不允许他们执教(高年级国英文除外),这类华裔教师并不少,因为他们自幼由于“环境所逼”,不得不在国小读书,然后升上国中,他们不但不具华文资格,甚至不谙华语,华人同样要求教育部把这类教师调走。
所以,请别妄加指责,“不具华文资格” 绝不等于“其他种族”,勿把课题种族化。
(罗汉洲 时事评论员)
华小匮乏问题
2012/04/13 南洋商报/评论版
~作者:郭联福
众所周知,华文小学是华文教育得以传授及授业的重要基地,是华族在身分认同上的一个象征。因此,华小的发展极度受到广大华社族群的重视与关注。
2008-2011年期间,全国国小和华小总体学生分别减少了8万5646名和3万1233名,两者在学生来源问题上均呈现下滑趋势,但国小数量增加了68所,而华小才区区增建那么一所。
若把探讨的时段加长,相信分析后所得的结果会更加显著,所以我分析了1980-2011年期间的数据,初步发现在过去31年里,国小共增加了1334所,学生增加了96万2370人;华小减少了21所,但学生却增加了2万6157人。
换言之,平均每增加721名国小生,就增建一所国小,如果以此类推的话,华小应增建36所。
三管齐下效率失衡
若按照历史作为借鉴,过去9年内才获批增建6所华小的进度来看,估计需要54年之久,即到了2065年才能满足目前华社对华小学额的需求,但这还得在华裔人口停止增长的前提下方能成事。
为了近期内解决华小不足的问题,必须采取三管齐下的策略,即增建、搬迁及扩建。坦白说,除了增建新华小,搬迁和扩建不是最实际的解决方案,就此有以下3方面原因。
其一,特别是居住在城市的华裔学生,由于华小数量在华社地区覆盖率偏低,所以他们比别的孩童起得特别的早,严重影响每日课堂学习的效果。
挤在有限空间学习
其次,容纳更多学生而不断在原有校地上扩建,同时也导致每班平均学生人数不断提升,学生被逼在有限的空间内学习,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心情,以及教师无法有效地监控学生的学习效果,导致许多后进生无法在优良的学习环境下获得关注。
其三,国家教育乃是以民为本的教育,不断地搬迁乡村地区的微型华小,不但导致许多学生丧失教育机会,进而提高乡村的辍学率,并且加快了往城市迁移的速度。就此,教育部长于本月8日说道,只要微型华小家教协会继续操作,教育部是不会搬迁的。
总而言之,倘若华裔父母视学校设施、学校离居家距离等考虑因素为遴选学校的首要条件,而华文母语教育在教育全球化、以及“一个大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一种语文”等国家理念倡导之下而逐渐淡化,华小以后将不是他们的首选。
隔空放话没贏家
2012/04/13 光明日报/评论版
~作者:戴志强
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公开指责董总“说谎”,並列举大堆数据说明华小未被忽略及解释师资短缺问题。
作为国家第二號人物兼教育部最高领导人,这番尖锐言论的份量是相当“够力”的。董总隔天也发表文告反驳,同样以数据来驳斥慕尤丁。
教育部长与董总直接交手,谈的是数十年来的老问题。讲明是老问题,就是不能获得解决,或者说是不准备去解决的问题。双方骂来骂去,对华教发展肯定无补於事,反而衍生出更多问题。
慕尤丁说政府给了华小多少钱,並声称国小也面对校舍残旧不堪和师资不足的问题等等。这番话不只说给华社听,马来社会也看得到,但后者只看到慕尤丁的谈话,看不到董总的文告,如此一来,马来社会对华小和董总的感觉会是如何?
慕尤丁既然声称副教长魏家祥是解决华校师资委员会的永久主席,却又站出来硬撼董总,说穿了,这是迎接大选的策略之一,用以激发马来社会的“危机感”,凝聚马来选民对巫统的支持,而董总再次成为过桥板。
每次全国大选来临,执政党总会放下身段大派好处,这已成为一个政治传统。各领域都会趁著这个5年一度的时机提出种种诉求,此时不拿更待何时,只怕苏州过后无艇搭。
但是,对一些人来说,向人拿东西要拿得谦卑一点,说好听就是“请求”,而不是“诉求”。董总刚发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华教救亡抗议大会,万人出席抗议向执政党施压,这也许让身为教育部长的慕尤丁感到不舒服,不得不反击一下。
对於巫统內部来说,华教课题是一个令他们不舒服的课题,早前有人认为不应让华社予取予求,藉著这次反击,可以安抚內部一直以来的不满。
不过,一些激进分子如土著权威组织可能会藉此大作文章,捞取廉价而危险的政治资本,对巫统爭取华裔选民支持的努力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与政治人物交手,单凭表面的数据是不够的,你要站在不同角度去思考他们背后的动机、用意和目的,並用適当的技巧和策略。有时候,不要在公共舞台上与政治人物起舞,让双方都觉得好看的表面工夫要做足,这样才能爭取到最大的利益。
解决问题不能用隔空放话的方式,对立和对抗的方式,也许让双方看起来都是己方的英雄,但是,没有人会是真正的贏家。
(光明日报/泼墨‧文:戴志强)
(光明日报/泼墨‧文:戴志强)
华团领袖应带头支持独中
2012/04/14 星洲日报/柔佛透视
~作者:笨侠
打开星洲日报,看到图文并茂报道有关新山华团为笨珍培群独中筹款主办薪传培群华教之夜万人宴工委会成立的新闻,详阅之后感到非常的兴奋,参与的华团约有二十多个,有全国性的、区域性的、地方性的,有商业性、业缘性、地缘性、血缘性、学缘性的团体,有神庙组织等,体现了全体华裔对母语教育的热爱,以及对华文独中教育的支持。
新山华团组织这次跨县在新山区举办这项活动来为笨珍的独中筹款,体现了全国独中一家亲精神,没有地域性狭隘的本位主义,这是非常值得赞扬的事,因为乡镇地区工商业相对较不发达,一般民众经济财力相对也处于弱势,乡镇独中领导们都为庞大的建设费、经常费而伤透脑筋,所以城市地区华团能为乡镇地区独中筹款,是值得大书特书的美事善举,新山华团领导们请继续努力加油,希望其他城市地区,如峇株、麻坡、居銮、昔加末等地华团也能向新山看齐,为你们周边地区如新文龙中华独中、永平独中、培华等独中筹款。
接受母语教育是基本人权,我国国情的不同,支持华文独立中学更是全体华族的天责,很高兴看到新山华团做到这点,真是可敬可佩,可圈可点。但有点美中不足及令人遗憾的是新山五帮会馆虽是新山具有代表性的团体,但除了团体名字列为顾问团成员外,唯有看到新山潮州会馆会长陈泰昌博士以身作则,站出来,身体力行,加入工委会为副主席,其他四帮的主要领导人却缺席,名字没有出现在工委名单中,真是纳闷。
个人觉得,华团除了对教育事业出钱出力之外,有代表性的团体领导人更应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如果会长不得空,也应委派副手代表出席,做到心口一致支持华文独中,给华社年轻人一个好的示范。
写到这里,忽然想到新山福建会馆财力很雄厚,人才济济,而且新山宽柔中学及新山福建会馆草创时期曾到笨珍筹款,也得到笨珍华社大力支持,这次新山华团为笨珍培群独中筹款,新山福建会馆的领导是否也应礼尚往来?
万里长征第一站 ~ 刘隆昌 ~
325抗议大会过后,很多人都回到正常的生活但脑海里盘旋4个议决案,教育局听到吗?几时能全面实行。
毫无疑问,由董总主导的325抗议大会是一个空前团结的大会。在华小师资的诉求上,取得某一些的成果,最低限度,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出席了这个抗议大会,他应该会听到华社各阶层的呐喊,要不,他出席干嘛。
华教道路坎坷漫长
扪心自问,华教的前面,是一条既漫长而又坎坷的道路。这一次算是万里长征第一站。这是为华小诉求的抗议大会,是护根的运动,我们的华社各阶层都深知这道理,义不容辞出席这个护根的正义大会。
任何的群众运动,都会有政党的人参与,这就是公平竞争的民主。犹记上回709净选盟街头示威,代表土权的人、巫统凯里也拉队上街头,大家来一个公平竞争。
政党政绩须面对人民审判
这一次325抗议大会,汹涌澎湃。出席者有600多个团体,包括马华公会的魏家祥也出席了,他为什么不趁机造势一下,而演弱者角色?正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一个政党的政绩,是要面对人民的审判,这就是民主政治的精神。
董总主席在325抗议大会的前夕说:我们的箭已经发射了,问题是能不能中红心。
红心是什么?正是整个不合理的教育政策!谁制定教育政策?大家都心知肚明。
我无党无派,我不与任何政党站台。但是,我知道我国独立前后不久,在独中问题上,还有一些马华的党员有骨气,如沈沈慕羽先生;但独立之后,便江河日下。50多年以来,假设当局能公平执行一条多元化的教育政策,公平分配教育拨款与资源,华文独立中学能复办,华文大学能得到准证,我相信那天的抗议大会是不必要的。
致力争取公平教育政策
教育问题也是政治问题,董总是个非政治团体,它只能在新纪元校园进行集会,就不能走上街头。它必须通过执政党或反对党把华教问题带到国会辩沦,要不,就没途径申诉。
为此,董总有与国阵政府接触,一点也奇怪,怪就是政府“接”而不“触”;教育部长慕尤丁仍然不出面迅速解决华小问题,这个机会只能让给反对党造势。很多从事政治者,认为是此消彼长是正常的,我相信马华会长也会知道其中奥妙。
我们华社深谙华文教育的诉求,是要通过董总的。我们一定要站在董总的立场,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力量,去争取一个公平的教育政策。
(2012-04-03 大柔佛/情澤南疆/作者:刘隆昌)
325抗议大会过后,很多人都回到正常的生活但脑海里盘旋4个议决案,教育局听到吗?几时能全面实行。
毫无疑问,由董总主导的325抗议大会是一个空前团结的大会。在华小师资的诉求上,取得某一些的成果,最低限度,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出席了这个抗议大会,他应该会听到华社各阶层的呐喊,要不,他出席干嘛。
华教道路坎坷漫长
扪心自问,华教的前面,是一条既漫长而又坎坷的道路。这一次算是万里长征第一站。这是为华小诉求的抗议大会,是护根的运动,我们的华社各阶层都深知这道理,义不容辞出席这个护根的正义大会。
任何的群众运动,都会有政党的人参与,这就是公平竞争的民主。犹记上回709净选盟街头示威,代表土权的人、巫统凯里也拉队上街头,大家来一个公平竞争。
政党政绩须面对人民审判
这一次325抗议大会,汹涌澎湃。出席者有600多个团体,包括马华公会的魏家祥也出席了,他为什么不趁机造势一下,而演弱者角色?正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一个政党的政绩,是要面对人民的审判,这就是民主政治的精神。
董总主席在325抗议大会的前夕说:我们的箭已经发射了,问题是能不能中红心。
红心是什么?正是整个不合理的教育政策!谁制定教育政策?大家都心知肚明。
我无党无派,我不与任何政党站台。但是,我知道我国独立前后不久,在独中问题上,还有一些马华的党员有骨气,如沈沈慕羽先生;但独立之后,便江河日下。50多年以来,假设当局能公平执行一条多元化的教育政策,公平分配教育拨款与资源,华文独立中学能复办,华文大学能得到准证,我相信那天的抗议大会是不必要的。
致力争取公平教育政策
教育问题也是政治问题,董总是个非政治团体,它只能在新纪元校园进行集会,就不能走上街头。它必须通过执政党或反对党把华教问题带到国会辩沦,要不,就没途径申诉。
为此,董总有与国阵政府接触,一点也奇怪,怪就是政府“接”而不“触”;教育部长慕尤丁仍然不出面迅速解决华小问题,这个机会只能让给反对党造势。很多从事政治者,认为是此消彼长是正常的,我相信马华会长也会知道其中奥妙。
我们华社深谙华文教育的诉求,是要通过董总的。我们一定要站在董总的立场,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力量,去争取一个公平的教育政策。
(2012-04-03 大柔佛/情澤南疆/作者:刘隆昌)
·赤道论坛/时事述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