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2日星期五

【华教视窗】 ~ 1513

同一屋檐下可团结?

2024/03/21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罗汉洲

我曾在227日于本栏说,尽管打官司已无法动摇多源流学校,但政客可能利用团结的名义来挑衅多源流教育。

果然,巫青团长阿克马在肉骨茶课题碰了钉子后,为了转移针对他的视线,遂语出惊人说为了团结人民,应该实施单元教育,集各族学生于同一屋檐下读书。 

我们姑且不谈最高法院对多源流学校地位的判决,也不谈宪法,因为现在有很多人不留意报纸,不知道新闻报道,更不知各族先贤相互之间的承诺。

就先说单元教育吧,“集各族学生于同一屋檐下读书”,这是三四十年前的老调,阿克马可能提不出新点子,只好老调重弹。但由于马来人与华印人人口悬殊,分布不均,所以没有办法“集各族学生于同一屋檐下”。如彭亨、登嘉楼、吉兰丹及吉打的郊区,居民清一色是巫裔,那里的学校根本就不可能集各族学生于同一屋檐下。

假如单一族群的学校是分裂人民团结的根源,那么郊区学校岂非尽都是分裂人民的源头了?城镇学校努力团结人民,郊区学校则“努力分裂人民”?

再说,“集各族学生于同一屋檐下读可团结人民”这理论正确吗?当然不正确。请看以下的事实。

教师 课堂 上课 学习

学校推4天上学制,家长为托儿问题头痛,日托费用不便宜也不易找。

这理论是国阵政府最先提出,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退休后,三番四次说多源流学校阻碍人民团结,因为不能“集各族学生于同一屋檐下读书”。但就是在马哈迪首次任相期间,他设立了许多只招收单一族群学生的寄宿中小学,又设立了只招收单一族群的工艺学院,随后再成立了单一族群的大学。

马哈迪不止一次地宣称,这些学院与大学绝不开放给其他种族。

由此可见,那些口口声声宣称“集各族学生于同一屋檐下读书可团结人民”的人,他们在打从心底里就不相信这理论。所以他们讲一套,做一套。如果阿克马确实相信这理论,那就请他先说服政府,开放这些由国阵政府设立的单一族群学府。

另一方面,华小是最受各族家长看好的学校,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教育部长法丽娜西迪及不少马来学者也都承认这点。

因此,如果必须实行单源流学校,就以华小为唯一源流学校,让华小负起团结人民的责任,反正华小可同时学习国文、华文及英文,且都是必修必考科,阿克马没有理由不赞成吧?否则他的单元学校论就是别有用心。

 

华小与种族

2024/03/19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黄振威

反对多源流学校的政客和学者正努力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与一些国小相比,华小已经变得更加多元种族。

他们只需亲眼目睹这一过程并与家长(尤其是非华裔家长)交谈,就能了解他们为何将孩子送到华小。

这个决定对这些家长来说并不容易。首先,如果他们不会读写中文,他们就无法帮孩子做功课。

这些学校的老师要求严格,以成绩为导向。如果孩子考试成绩不佳,见家长是常有的事。

不过,这样做的好处是,家长们可以放心地让孩子们在数学和科学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华小之所以受欢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家长们明白,他们需要在孩子身上投资,确保他们能说一口流利的华语,因为这是一项资产。

不仅巫裔和印裔家长明白这一点,从未上过华小的华裔家长也明白这一点,他们现在意识到自己在与中国人打交道时处于不利地位。

我可以举出一些巫统政治人物、马来闻人和政府官员的名字,他们的子女都在华小就读。

他们肯定不希望这些学校成为种族极端主义的滋生地,就像一些无知而又想象力过剩的政客喜欢假设的那样。

毕竟,教学大纲是由教育部批准的,而且教师来自不同种族。此外,马来语和英语也是必修课。

六年小学教育结束后,这些学生将升上国中。

张国祥教授遇到了麻烦,他可能以为华小和淡小都是单一种族的,就像他的时代一样。恰恰相反,现在的国小更加单一英国不再是经济强国。力量已经转移到中国。我们年轻的马来西亚人,无论种族,如果想保持竞争力,就必须能够说华语。

种族。是的,事实可能比小说更离奇。

即使到了2020年,根据华小教育组织的统计数据,非华裔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9.87%,也比2010年的11.84%有所增加。

时任教育部长莫哈末拉兹表示,巫裔占华小学生总人数的15.33%,而2010年这一比率仅为9.5%。与此同时,印裔学生的入学率也从10年前的1.67%上升到2020年的2.75%。这些数字是根据1200所华小和523所淡小得出的。

“由于这些学校的非华裔学生不断增加,华裔总人数已从2010年的88.16%下降到今年(2020年)的80.25%。”

华裔学生人数减少的另一个原因是人口减少,父母更愿意只生一两个孩子。也许有一天,巫裔和印裔会在这些华小的招生中占主导地位!

我相信张教授是出于好意,因为他希望我们的学校里能有各种族和各宗教的孩子。他曾说过,马来西亚的种族关系之所以一直很差,就是因为多源流学校的存在。

但是,如果有一方需要为糟糕的种族关系背黑锅,那就把责任推给那些继续把种族关系变成扭曲叙事的政客们吧。张教授应该斥责这些顽固的立法者。

是的,马来西亚曾经有以英语为媒介语的学校,这些学校被视为每个人的中立场所。

现在,它们存在于私立学校和国际学校中,只有更富裕的家庭才有能力送孩子去上学。当然,其中也包括许多马来政治精英。

选择英语教育的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全球认可的教育,他们相信英语教育能让他们对世界有更自由、更开放的认识。此外,到美国或英国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更大。

这还有待商榷,但华小被认为是教条和严格的,因此一些家长不希望他们孩子的世界观只围绕中国和台湾。

张教授目前正在接受警方调查,他有权发表自己的观点,也有权采取向警方报案的行动,但我们不同意他的不民主想法。

与其他煽动政客的把戏相比,他的言论没有任何煽动性。

和张教授一样,我也是受华文教育的人所说的“香蕉人”——肤色是黄色的,是华裔;内心是白色的,是认同西方观点的人。

我小学和中学都在天主教学校就读,因此从未掌握过阅读中文或说华语的能力。

我在中六修了马来文学和伊斯兰历史,在马来西亚国立大学的第一年,我进入了马来文学系。

我的父亲来自一个峇峇娘惹家庭,我的祖父母和母亲也是如此,他们至今还穿着纱笼。

张教授和我有着相似的背景,他也曾在公立大学任教,作为吉兰丹人,他对马来语有着深厚的感情。

但是,我们在槟城这样一个繁荣的港口长大,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大概是这种背景让我们变得不同。

马来西亚发生了许多变化,就像世界本身一样。英国不再是经济强国。力量已经转移到中国。我们年轻的马来西亚人,无论种族,如果想保持竞争力,就必须能够说华语。

像张教授和我这样的长者肯定希望自己也能说一口流利的华语。

同样的,我们的孩子应该会说印尼语、阿拉伯语,最好还会说淡米尔语和印地语。熟练掌握英语仍然是当务之急,因为它仍然是一门国际语言。

希望教育界人士能邀请张教授到他们的学校做客,让学生和家长帮助他了解最新情况。

华小非常重视教育,很多家长都喜欢这样的学校,因为老师们都非常专注和投入。

联邦法庭已经宣布多源流学校符合宪法,每个人都应该尊重这一裁决并继续前进。教育部长法丽娜也向大马人保证,政府将继续致力于多源流学校的发展。

既然我们的学校教育制度应该发展得更好,为什么不把中文作为我们国小的第三种必修语言呢?

说实话,如果这只是一门选修课,没有要求及格,那是绝对行不通的。

已经说得够多了。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但不幸的是,马来西亚继续被那些无关紧要的、充斥种族和宗教的辩论所拖累,世界只会认为我们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华小教育适合全民

2024-03-18光明日报/评论

~作者:王桢文

一位在野党的国会议员在教育部长为部门进行总结报告时,打岔说了一句令举国人民愤慨的话,她表示支持国小和淡小教导华语,因为她的孩子也就读华小,但她认为多源流学校采用不同课程纲要和教学媒介语,例如科学是用华语和淡米尔语来教导,生活在同一个国家,却用不同的语言,这让她感到不安。此言一出,激起千层浪,首先遭到教育部长的狠批,自然不在话下。

这位国会议员把孩子送进华小,却又质疑华小教育,令人怀疑她的三观是否出了问题?人们都很好奇她会发出这样的言论,接下来她要如何面对她孩子的学校?是否就如一些网民说的,反正没人强迫,不爽可让孩子退学或转校。

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可以理解在野党的立场,然而这样的胡乱发言,不仅自曝其丑,也诚如教育部长所批驳的,这位国会议员对我国多源流教育的误会竟然到了极其可怕的地步。

误解多源流教育

从我懂事以来,就知道我国是一个多元种族文化的国家,在国家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之前,多源流教育早已形成,独立建国后,多源流教育有国家宪法保障,这也为我国奠定了深厚的建国基础。虽然各源流学校并存,教学语文不同,但是教学内容是一样的,因此,各族人民生活在各自的社会圈子里,大家还是可以彼此了解和互相尊重。

多少年来,在面对教育政策的冲击之下,华社维护华文教育的决心并无稍微改变。姑且不论国际形势的变迁,华社为了传承华文教育,在维护华小教育方面,投注了非常多心血,一方面传承华人文化,另一方面,也遵照国策,贯彻国民教育应有的理念,让华小学生也跟其他族群的孩子一样,成为这个国家的主人翁。

随着时代的前进,华小的教育绩效受到非华裔家长的关注和肯定,对华社而言,这是一种价值肯定。如今国际形势发生很大的变化,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全世界的人包括我国的马来人,都把眼光集中到中国,要和中国人合作和往来,若有相当程度的中华文化底蕴则更好,而我国的华小正好提供了这样的的教育优势。

华校绩效获认同

华小凭着华社的意志力,坚持以华语作为教学媒介语,加上中庸温和的亲善作风,受到非华裔家长的青睐,当然也包括上述那位在野党的国会议员。

也许政治人物为了个人的政治议程,可以昧着良心说一套做一套,如果上述国会议员对华小教育有所质疑,那不是华小教学内容的问题,而是政治隐议程的问题而已。政治人物可以不要脸,自然会有其他有正义感的政治人物去教训她,作为热爱和平的马来西亚各族人民,必须理解华小才是当前最适合全民的教育模式,华社亦与有荣焉。

 

小学美好回忆难忘

2024/03/19  中国报/大城事

~作者:刘佩明

雪隆近期最红的学校,相信非适耕庄育群华小和吉隆坡中国公学莫属!

它们爆红的原因分别是,前者拥有琳琅满目美食的食堂,后者则有宛如五星级酒店的学生厕所。

需知道,食堂和厕所是学生每天都会去的地方,对学生身体的成长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适耕庄育群华小的家长日前将食堂的食物照片发布到社交媒体后,瞬间让学校食堂成了大家梦想中美食天堂,短短两三天就累计数千个分享。

当中的食物有中式、西式、日本,无论是本口味或外国口味都有非常多选择,更重要的是食物不仅卖相好,相信味道也深受孩子们喜欢,所以到食堂用餐也成了他们喜欢 上学的动力之一。

至于吉隆坡中国公学,装修后的厕所看起来很漂亮和卫生,灯光的氛围真的很像高级酒店,完全符合政府“BMW”(“干净、迷人和芳香”)厕所的理念。

小学生涯的点滴都是非常珍贵,就像我虽然离开小学多年,但当年食堂摆设、美食和饮料都刻在我记忆中,当然对厕所留下的恶臭、设备损坏的印象也无法磨灭。

如果每所学校的食堂或厕所能参考上述2所学校的做法,让校园美好回忆再添一桩,多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