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7日星期三

【华教视窗】 ~ 591




学术为本调派教师



2016/09/07 中国报/中言



教育部目前在其官网发布一项问卷调查,针对“通过教育促进团结5年路线图”向大马民众咨询意见,然而华教团体董总就直指有关问卷问题不够专业和有引导性,不客观及有所偏差。
问卷问题包括询问大众,是否认同制定一套强制规定所有学校都委派各族教师的政策,可提升学生之间的团结程度?
需求师资不一
全国校长职工会认为,按照教师的专业来调派,远比依据种族比例来得正确和妥当。
我国拥有各源流小学,各小学有不同教学媒介语,所需求的教师资格也不一样。例如华小教师,除了语文科外,各教师也需懂得中文,才能以中文教学,总不能为了凑够人数或符合种族比例,硬硬把不谙中文的教师,调派到华小教导数理、地理、历史等其他非语文科目。
教育部应该以教育专业为本,根据各源流学校的需求来培训各种知识的教师。若把种族固打注入学校,只能确保每所学校有多元种族教师的参与,未必能促进种族团结与融洽。
目前许多华小都拥有各族教师,而华小的非华裔学生占了18%,非华裔学生的比例还会继续增加;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能良好互动,沟通上没问题。
确保足够师资
尽管教育部的上述问卷调查,只是收集意见,然而其出发点却令人质疑,华教人士也担忧教育部的背后动机。
教育应以学术为本,教育部应根据不同源流、各类型的学校课本纲要、科目,培训所需教师,不分肤色、种族调派符合教学专业资格的教师,确保各校拥有足够师资。





实施单元教育,国人就会团结?



2016/09/07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王振文


华小、淡小教坏小的不要团结?
我想了好久。虽然小六毕业已有廿多年,但我在大脑的海马体里翻箱倒柜,就是想不起有哪个老师曾在班上公然说其它种族的不是,甚至教唆我们不要团结的。
我不禁反复思考:把孩子送进华小或淡小,就等于教他们不要团结吗?要不然,柔州王储东姑依斯迈日前指多源流学校教学生不要团结,又是从哪儿听回来的呢?
以母语作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多源流学校,其目的是为了确保各个种族在多元语言的环境下,得以把母语传承给下一代。
而在掌握母语的同时,学生们也不忘学习友族的传统文化,以及互相尊重、包容等价值观,我对“一根筷子,折得断;一把筷子,就难折断”的寓言故事更是耳熟能详,深谙其“团结就是力量”之道理。
因此,把“分裂民心”的罪名怪在多源流学校头上,这欲加之罪,也未免太沉重了吧?
多源流制体现一马精神
至于“一个马来西亚”,王储也许只看到了“一个”,却忽略了其更深层的意义。
八度空间电视台多年前制作的国庆日宣传短片“Merdeka Rasa Sayang”,借由不同种族的乐手和舞者巧妙地把不同文化融合在一首民谣之中,带出“不同文化,共舞一曲”的主题——这才是一个马来西亚理念的可贵之处,不是吗?
多源流教育体制,不也恰恰好体现出“尊重多元、求同存异”的精神吗?
单一源流教育制度,即使真的打造出团结一心的我州民族,代价却是要牺牲掉一些人的母语,值得吗?所有人被迫接受同样的教育,多元化的自由选择权遭抹杀,岂不是在民主改革道路上开倒车?
同理,与其打造柔州民族,何不培养州子民的爱国情操呢?
本地多年前已有学者针对宏愿学校展开实地调查,发现即使将不同语言源流的学生共处同一屋簷下,学生还是会很自然地跟同族腻在一起,“各族学生的交流并不积极”。
上述研究结果,无疑是给主张单一源流学校能促进国民团结的人士,浇了一盆冷水。
先废除不公政策
马来西亚人为何不团结?归根究底,政府以保护之名行收买人心之实而制定的种种不公政策,在在把不同种族划分开来,强调彼此间的差异,才是分化团结的罪魁祸首。
执政者一天不废除相关政策,各族间不平衡心理所引发的心结终究难以解开。我们也就只能趁著汤杯、奥运会等国际赛事进行时,感受那片刻的国民团结了。





老师的眼泪



2016/09/07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陈美娟


小学的课程越见越不易,又怕孩子一旦输在起跑线便“万劫不復”的情况下,这一纸的难题,预见了分数的残酷,确实能让教师崩溃。
表姐的女儿参加小六评估考试,第一天回来告诉妈妈:班主任哭了!
她说,当班主任翻开华文试卷之际,眼泪不停落下,我们也想哭了。
这是一班在小学标準课程(KSSR)新格式下,完成第一张试卷的孩子以及教师的其中一景。
这眼泪,承载了的压力,或许不仅是来自考题的刁钻,而是对新格式的模糊,捉摸不定,再加上校方、家长和自我要求的重担下,瞬间落下的无力感。
根据教育部所言,KSSR主要在测试学生高层次思维技能,需要提出看法、建议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相较於过去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这的确更适合未来的教育孩子的趋势。
惟,思维是一个自由发挥的领域,这与我们这个已经以分数来划分好学生与坏学生的社会,格格不入。家长不想孩子变成鸭子,却无法放开胸怀接受孩子的分数。
成绩放榜那一刻,似乎不仅是家长和孩子来验收自己的成绩,而是整个社会来检讨、评论,校方必须向家长,甚至全世界交代成绩的起落,说穿了就是人比人心态下所形成的不良形态,已经根深蒂固。
因此,教育压力、分数压力,一直追随著孩子、教师,如影随形。
之前,与一班学姐坐在一起,其中几位已经為人母的学姐,无论在中小学皆為高材生,有人已是医生、还有私人机构高层。
她们这麼说:我已经决定,在未来,我能确保我的孩子不要被逼疯,那已经足够。
其中一位学姐说,她三年级的孩子刚考完试没几天,便告诉妈妈,他这次考获第二名。妈妈好奇,成绩还未出炉孩子怎麼知道排名?孩子说,班上有一个同学,在考试后收集所有同学的分数,对方的家长已经计算出来了“自家班级名次排行榜”。
一个孩子从呱呱落地,轻快地踏著脚步走入校门,有些家长希望孩子可以轻轻鬆松完成人生第一阶段的学业,有些家长希望孩子一路跑在前端,於是在后面,不只赶著孩子的进度,也监督著老师的进度。
可惜,这小学的课程越见越不易,又怕孩子一旦输在起跑线便“万劫不復”的情况下,这一纸的难题,预见了分数的残酷,确实能让教师崩溃。
既然分数,依然是孩子最后的终点,任何教育形式都依然会回到填鸭模式,因為,我们依然会制定一套“高分数”的思维技能答案,让孩子取得一个大人满意的分数回家,然后“光宗耀祖”。





牧童遥“杏花村”



2016/09/06 光华日报/异言堂

文:郑明炎


笑问“旨意”何时有,“政童”遥指“一哩春”!是否统考春天只有一哩路之遥呢?
统考这条路,忍耐几十年,政治一哩路,哗然又几年?大选咫尺近,大约一两年!
回想1961315日,因1961年教育法令,教总主席林连玉在槟城召开的教总15人工委会会议上,“指出”并强调,“津贴金可以被剥夺,独立中学不能不办”的坚定立场,大力呼吁全马华文中学不可申请改制以获取津贴,而应积极筹办没有政府津贴的华文独立中学。“剥夺”两字彰显心中不满,对待不公。华社的悲从中来,化悲愤为力量,在20082013年全国大选选票上“指示”引爆,淋漓尽致啊!
几十年来,独中与统考唇齿相依,承认统考议题让华社有锥心之痛。再者,政客与政治小拿破仑之谬论,一向来“指指点点”,包括统考危害国家主权、关闭华小、华教危害多元国民团结、单一源流学校,以及新闻部建议成立单一源流学校而于网上展开问卷调查一事,而当时身为通讯部长的莫哈末沙烈竟然表示“不知情”等等莫名言论,更在华社伤口上撒盐。
相对的,以狂风扫落叶之势赢得201657日第11届砂拉越州选举的首长阿德南,却直言“指出”,中央政府愚蠢而让大量统考人才外流。在砂州选前成功向中央政府取得13个领域自主权之后,阿德南率先宣布砂州政府承认独中统考。阿德南对独中统考的远见,让华裔选票大量回流,帮助国阵人联党在第11届砂州选举一改颓势,从民主行动党手中的原本12个席位,夺回以华裔选票为多数的5个席位,让人联党吐气扬眉!
最近,反对党阵线,从人民联盟或民联分裂,剧变成为希望联盟或希联。希联的两大成员党,即民主行动党与人民公正党,又酝酿内斗纷争。政治分析“指出”,公正党明显地看见两派对立,而槟州民主行动党更见“三国鼎立”,即基本上的天兵与本土分派组合。依据报道“指出”,槟州民主行动党政府早在20082015年,以及20142016年这两组年限,分别委任潘俭伟,以及陆兆福越过州界,从南北上,到槟州出任官联机构董事职务,明显天兵当道,本土“寒战”,略有香港“寒战”电影之势!
再者,依据某国阵部长“所指”,槟州首长林冠英被刑事提控贪污与滥权,大部分证据来自反对党,让“寒战”效应呼之欲出。此贪污滥权之刑事提控,将在2016922日过堂,槟城高庭很可能会定下审讯日期。届时,舆论势必风云再起,喋喋不休,且互不相让。然而,舆论效果偏向何方,还是个未知数。
几个月前,即2016年开斋节前,首相纳吉说,全国大选会落在开斋节之后,因此造就舆论认为并且“指出”,全国大选近在咫尺,很可能在2017年的任何时候,可能在201710月之前吧!再者,反对阵线的分裂,于2017年还会持续加剧,裂痕会一再扩大,对国阵而言,无非是全国大选的策略优良时间。
回观承认统考议题,便有政治人物“指点”迷津说,“承认统考大门还是开着”,却忘了此门似乎打开太久,继而另有政治人物在第11届砂州大选时刻,为了呼吁砂州华社支持,侃侃而谈地“指出”,承认统考只差“一哩路”。
有关政治事项的“指来指去”,真是让人眼花缭乱。无论如何,若果“统考一哩春”没有在第14届全国大选前实现,华社可能停止“看来看去”,不想再猜测政治人物的莫名“指来指去”,届时华社便会愤怒地在选票上“画来画去”!非巫裔政治人物,切记,切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