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护独中办学自主权
2012/08/14 (砂拉越)国际时报/言论版
~作者:林隆
彭州关丹中华独中申办获准,是令华社振奋的大好消息,不料建设大计还未开动,办学方针所引起的争议,竟越闹越大,隐然形成董总和马华及工委会对着干,在华教工作者之中出现分裂之势,实在让人始料不及。
争议的焦点,就出现在新独中采用的双轨制上。董总方面质疑,政府批准开办新独中的条件,就是规定学生除了统考之外,必须参加政府考试,这等于废除校董会的办学自主权,因此要求马华和工委会公布批文内容,以证明关丹中华中学不是一所政府国民型中学。
但另一边厢,包括华总、马华和工委会,都否认新独中有“变质”或“变种”之虞,华总会长丹斯里方天兴强调,关丹复办独中工委会绝对不会典当华教。董总也受促勿一再怀疑批文内容使华社产生混淆。
其实双轨制是很多独中都奉行的制度,差别只在是否强制学生必须兼考统考和政府考试。双轨制已被证明是成功的,学生多一张文凭在手,自然大大提高竞争力,也最能符合家长意愿,关键是学生有没有在单考统考和两者兼顾方面获得选择权。
毫无疑问,学生可以根据本身资质自由决定是否参与政府考试,是弹性度最高的理想方案,但若被强制报考两种考试,也不意味独中有变质之嫌,将之归纳为政府中学,更是矫枉过正的观点。
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独中董事部保有决定办学方针的一切权力,如果关丹独中工委会能证明这一点,则没有什么可以争议的,因为就算双轨制不行,学生跟不上,董事部也可以作出改变,换回单轨制,同理,要是学生表现理想,即使推行多轨制也没什么问题。
现在爆发争论,令人感觉情况混乱,大家都是为华教献力,却搞到要常常隔空开炮,很令人遗憾,为何就不能坐下来好好沟通?
当然,是否公布批文,是工委会权力,但我们认为双方应来一个圆桌会谈,推心置腹商讨一切问题,毕竟眼前最重要的是筹集足够经费,确保新独中顺利兴办起来,不能因为一些阻滞而拖慢进程。
什么是华文中学?
2012-08-16 南洋商报/评论版
~作者:罗汉洲
应该是20年前的事吧!
当一些华文独中决定让学生参加PMR和SPM考试时,曾受到华教人士大力抨击,认为它们不再是纯粹的华文中学,可能会变成国民型中学了。
随后,越来越多独中让学生参加PMR和SPM考试,有些是鼓励学生参加,有些则既不鼓励,却也不反对,于是有单轨与双轨制的名称出现,前者一直被视为真正的华文中学,这些中学只考独中统考文凭。
现在说鼓励学生参加政府考试的双轨制独中,既然鼓励学生参加政府考试,当然不能叫他们“空手上阵”,必须在课业方面给予辅导,所以,多了一两本英文或国文课本,这就是招致华教人士批评的主要原因,因为他们担心英巫文课本最终会演变成喧宾夺主的现象,令到独中变质。
可提高英巫文水平
一般上来说,采用英巫文课本纯是为了让学生报考政府试,比如科学科必有华文课本,另加英文课本;历史也必有华文课本,另备国文课本为辅。不过,不论英文或国文课本都用华语讲解,也有华英语或华巫语并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掌握专用词句和术语吧了,并不好像国民学校之全用英语或国语授课,这样的授课方式,应该称得上纯华文中学吧!
从另一方面来说,独中多采用一两本或两三本英巫文课本,对提高学生的英巫文水平必有所帮助,提高英文水平之利已不待言,提高独中生的国文水平也是有利无弊的事。毕竟,大部分独中生是在国内谋生,即使在国外念大学,毕业后也大多回国工作,既在本邦工作,国文仍属重要语文。
双轨制受家长欢迎
以往,常听说独中生由于具多语文能力而在国外市场吃得开,但如今却面对中国学生强劲的竞争,中国学生学英语有拼劲,能在短期内掌握好英文,所以,无论在欧洲、北美洲而至新加坡,中国学生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绝不下于独中生。独中生的语文优势不再,故尔留在国内发展之势更形有必要,既如此,提高独中国文水平也理所当然,多一两本国文课本乃属必要,独中也不会因此就变成国民型中学,更不会变为国中。
实际上,双轨制独中已获家长们欢迎,纯考统考,不许学生报考政府试的独中应该不多,此大势之所趋是挡不了的。
怎么样的学校方称得上为华文中学?除英巫科外,其他科目全用华文华语教导,此毫无疑义是华文中学。但也应有伸缩性,如前面说的英巫文课本(当然不多)用华语讲解,华文是校内行政语文,奉行、发扬中华文化和儒家思想,这样的学校也属于华文中学。即好像吉隆坡中华独中,它用华语讲解英巫文课本,许多双轨制独中也采用相同方式,它们都属于真正的华文中学。(罗汉洲 时事评论员)
為甚麼质疑
2012-08-16 星洲日报/言路版
~作者:张庆禄
关丹復办独中是件喜事,不过却意外地引爆了董总与马华(政府)之间的争议。
董总像“疑邻盗斧"中那位多疑的乡下人,一再质疑关丹独中的性质,坚持要当局公开批文。
纷纷扰扰,吵吵闹闹,火苗延至华团,有的领袖表态支持关丹独中採双轨制,更有人呼吁董总“见好就收"。
董总在这课题上的纠缠,显然未获一致认同。
“為甚麼还要纠缠不清?為何不相信政府的诚意?"“不要固步自封,我们要向前看!"“当务之急是儘速建校!"一些人理直气壮兼义正词严地说。
是的,这是一个新时代,旧的思维不再适用,董总必须向前走,以革新的方式与态度协助华校扎根成长,以更开放的心态去看待与政府的合作。
然而,在批判董总“多疑"、“守旧"之前,我们不应单独看待这事件,更公平与明智的做法是从整个环境与歷史中去观照。
大马华教发展之路崎嶇不平,一路走来面对著政治与经济的压力,所幸一批热爱华教人士咬紧牙根,挺过千山万水。
独中改制、不諳华文者担任华小高职,都在华教人士心坎中留下阴影。还有,华小长期师资不足,教育部却未正视;华小增建困难重重,造成一些地区“求过於供"、校舍不足;华小未获得公平的制度化拨款,一些学校校舍简陋,几成危楼;华校需对外筹款,以建设校园、增添设备,这种种问题,真实地反映了政府对华校的立场与态度,并不是几句“我们对各源流学校一视同仁"就可以掩饰过去的。
我们何曾听闻国小需要筹钱建校?
无可否认,近年,由於国内政治局势(两线制雏型渐成)与国际形势(中国崛起,中文吃香)的变化,政府对华教的态度逐渐软化与开明,华校获得了特别拨款、临教问题有望解决。可是,回顾华校发展之路、检视政府之前的立场与举措,董总实在有“多疑"与坚持的理由。
职是之故,与其责怪董总“多疑",政府不如反躬自省,以更开明的态度去展现诚意,以行动去释疑。
在指责他人不相信我们的诚意之前,或许我们更应该思考,為甚麼他会有所质疑?(星洲日报/言路‧作者:张庆禄‧新闻从业员)
自乱阵脚正中对手下怀
2012/08/15 光明日报/光明专栏
~作者:谢良生
在华教人士欣闻关丹中华独中获准復办之际,却看到董总与华总及復办关丹独中同人之间,为教育部批文及復办何种类型独中事,显得极不咬弦的在报章上“隔空喊话",令人有乍喜还忧之慨。
原本在获准復办后,华社更须统一步伐、凝聚力量的及早建起这所新独中,然而目前出现的各行其是局面,结果或只能靠彭亨州的“当事人"自力更生的筹建;回想两个多月前的“520大集会"上,来自四面八方,风雨同舟的华教人士同心协力的申办盛况,岂不令人无限唏嘘?
其实董总所指的批文,根本没有甚么秘密可言,政府不公佈,可是復办同人应当没有甚么好隱瞒,公佈的批文若符合华社意愿,则皆大欢喜,若有违大家原意,就再度同声同气的力爭,在目前有利的大气候之下,政府应当会俯顺民意行事吧?
所谓有违原意,就如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所顾虑的,政府所准的是与国民型中学相似,实行国民型中学体制的独中,那么现有的60所独中体制恐受波及而改变,后果相当严重。因此董总认为无须费力筹钱兴建这类学校,因为那是政府学校,应由政府来建。
因此目前的焦点就在批文上面,身为华总会长兼关丹復办独中工委会执行顾问的方天兴已声言,“批文应当隨时可公诸於世",那么就及时公佈吧,大家心中无鬼,何惧见光?就让它在阳光下,消除一切疑虑。
发展华教从来就是大家义不容辞的义务,放下歧见、放下政见,若有,如方天兴所说,大家坐下来商谈,彼此开诚佈公来共同爭取及推动华社所需的独中,以顺利在指定的两年內办起来,然后是第二间、第三间……。
华社没有本钱再自我消耗下去了,倘若继续分化而自乱阵脚,岂不正中那些力图阻挠华教发展,如执意要实行单元教育者下怀?何必呢!
(光明日报/好评‧文:谢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