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5日星期三

《华教视窗》 (七十九)


董总会“见好就收”

2012-08-15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舒庆祥

关丹独中获准创办的问题,当下还是议论纷纷。华总会长方天兴说,批文他已看过,没有问题,是一所依照吉隆坡中华独中模式的新独中。他希望华社能放一百个心,集中力量,筹措3千万令吉,把关丹独中建立起来。

方天兴身份非同小可,一言九鼎,他也清楚知道,他说的话,是向全国华人说的,大家都会听到,而且会牢记在心中。这个保证是庄严的,所谓一言既出,駟马难追。

方天兴早前提出保证后,在新山永德会馆的年庆晚上,又以当年新山华社申办宽中古来分校為例说,宽柔古来分校获准创校后,一切平平静静,没有人要求公开批文,也没有出现争议,在建校的过程中,大家多做事,少讲话,全情投入建校工作。

新山华教模式一向受人推崇,其特点是:参与者超越党派,不分你我他,很少争议,不大讲话,全力以赴。宽中古来分校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华教之路。今后,关丹独中的筹建,真的有必要向宽中古来分校取经。

其实,在申办关丹独中的过程中,基本上是沿著这条申办之路,从“325"及“520"这两场大集会得到各界热烈支持,就是最好的例证。

而今天,在关丹独中获准创办后,之所以会出现许多人还一直在讲话,不像当年宽中古来一样,没人要求公开批文,平平静静,间题就出在这之中有令人不清楚之处,须要厘清,问题就是这麼简单。

至於方天兴强调的有关关丹独中自主权的问题,理应受尊重,这点也没有人会质疑。

关丹復办独中工委会与吉隆坡中华独中董事部何时会公佈建校大计及交待一切,这是全国华社翘首以待的一件大事。

总之,只要把事情交待清楚,而且是华社心目中的一所独中,董总一定会“见好就收",并且大力给予支持,完成之前扮演的“媒人"角色。(星洲日报/言路作者:舒庆祥)


双轨制不是这样理解的!

2012-08-15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邓日才

政府批准创设关丹独中。据传批文中,指定要依照吉隆坡中华独中的“双轨制"办理。一般人认為“双轨制"就是同时应付统考及大马教育文凭(SPM)两种考试的制度。其实,这是误解双轨制的原意。

“双轨制"(Dual educational system),正式名称是“双教育学制"。盛行於欧陆(如德法荷等国),台湾早已採用,中国大陆近年也在施行。它是针对职业科而设的。职业科学生,部份时间先在学校选修一些知识及技术,另外一半时间外出到私人公司及工厂,进行现场学习。华人所谓“半工半读"是也。所不同的是,这是制度化有一定课程的一种学制,并非“师徒制"。台湾称之為“建教合作制"。意即社会建设与教育机构,共同合作办学的一种制度。

我国独中所推行的“双轨制",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我们其实是政府考试与统考,双修双考的“应试"课程安排,一点都没有关係到职业科的办理。多年来,以讹传讹,变成了一种“制度",让人莫名其妙,不晓得其真正含义是甚麼。

独中的“双轨制",其实窄化了正常课程的内容与教材教法,把正常的教学,扭曲成為应付两种考试準备。简言之,这是十分偏狭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成了对立面。

一些论者认為,这是英国传来的教育制度。这也不符事实。英国早已不注重应试教育制度。他们已把应试制,改為“核心技能"(core skills)制。中学生规定要学会6种生活及学习技能(包括沟通、数码、语文、解决问题等)。

我国教育部也在跟随英国的步伐,未来几年将逐步废除小六评估试(UPSR)及初中评估试(PMR),代以“校本评估制"。教育部已看到目前我国公考,是“一科定一试,一试定终身",考试指挥棒完全扭曲了正常教学,弊端丛生,连综合国力也受到了影响。

如今,我们独中还停留在应试窠臼,未能与时并进,前瞻世界的新发展。而且,独中的“双轨制",只有经过挑选的资优生才能应付;资常生及资弱生根本一项考试都应付不了,遑论两项考试。

隆中华独中校长方成,已在报上说得很明白。该校是遵循严元章的“成人成才"教育理念,注重“德智体群美劳"六育均衡发展,并非只是应试的“双轨制"。关丹独中要东施效顰,搞不好会画虎不成反类犬。

独中办理,讲求能良好地发挥中等教育功能,并能维护母语教育、发扬中华文化;而不只是应付考试一端而已。翻查一下《独中建议书》(董教总,1973)及《独中教改纲领》(董教总,20052文献,就可了然。所谓的“双轨制"的应试教育,已偏离了华文独中原本的宗旨和路线。更重要的是,独中要能因时地而制宜,办出特色来,又能永续经营,发展而壮大。(星洲日报/言路作者:邓日才)


学制要因时制宜

2012-08-15 南洋商报/言论版
~作者:张金发

不久前,教育部批准在关丹建立一所全新的华校取代复办独中时,然而却一直不敢公开有关批文,从而引发不必要的争议!

董总质疑有关“独中”的性质已“变种”。多日来的争辩再度掀起华社各方面的关注,网络中也出现多种不同意见与评论。

810日,董总公开提出15项疑问,并强烈提出若有关“独中”是变种的华校或国中,应由政府全权负责建校费用,不应消耗华社“资源”,即华社不需为它筹款。荒谬的演变,实属难料!

华校的变种论来由已久,据悉国内60间独中采用的学制,曾出现4种学制,时至今日都一直延用当中一种模式,即统考制、政考制、统考为主和政考为辅双轨制、以及为统考和政考生开设精英班,在数理科采用中英双语教学的三轨制。

创校批文各自表述

原本关丹复办独中的申请获得政府的批准是值得让爱护华教人士的欣喜,可是事态急转直下,当中就因为没人了解为何不敢公开批文?这等作法似乎有违常理。有消息传出,有关批文是“强制”教学双轨制为创校条件,被非议是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

如今,在备受争议的新华校,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声称,那是依据吉隆坡中华独中董事部的建议设定,并非教育部强制落实的教学制度!中华独中董事部却另有说词,可见得仍然处于各自表述的局面。

实际上,独中的学制早已因为时势的变化,以及大环境生存条件的原则下,许多家长都会与董事会商议,因此形成独中的学制多元化。

独中学制迎合需求《南洋商报》社论也中肯指出,不论单轨、双轨等学制,都是由董事会作主。董总作为华教急先锋,在教学制度上以统考挂帅,以民族教育为前提,实乃无可厚非。

独中学制的选择权向来出自该校董事部,而非政府。如今,针对关丹独中方面,政府有越俎代庖之嫌。

诚如捐钱,我愿意则捐,而非强制捐款,这是原则问题。

起初,董总率先质疑学校的批文,忧心“变质”;接着,又闹出不满强制注明双轨制;最近又婉转提出主要是因为担忧董事会的权力被剥削,并非反对双轨制。事件的来龙去脉令人捉摸不定,会给人一种错觉是为反对而反对的霸道作风。

然而,独中的学制不能一成不变,维护民族教育的旗帜自然许多人都会拥戴,可是独中学制也不能与现实社会脱节、更不应与世界脱序,否则固步自封倒成为华社的一大隐忧。

争辩不能完成使命

其次,董总现任高阶领袖经常与政府、高官、董事会等等不同的单位隔空争辩,究竟成效如何?争辩之下,有完成使命吗?争辩,是为了董总的尊严与地位,还是为了个人面子?

再说,董总独尊母语文教育固然有其历史原由,不过,想了解的是,究竟独中生华语文的水平高到何种程度?英语水平平均又如何?

搞教育,是为百年树木、作育英才,把社会的学习风气带动起来,绝对不是以争辩作手段,针锋相对只会拖垮行政工作,只有相辅相成之下才能双赢。



独中路线

2012-08-15星洲日报/言论版
~作者:林瑞源

关丹独中课题已陷入僵局,希望它不会演变成更為严重的“办学路线"之争,造成华教的分裂。

董总认為学校董事部应有自主权,若强制学生报考政府考试,採用国民中学课本就是“变种独中",甚至是一所国中,并警告华社不要忘记历史。

对南马、北马和东马的独中学生和家长来说,很多人之前并不晓得原来独中双轨制分為两种,即强制与不强制报考政府考试;在雪隆地区,吉隆坡中华独中和坤成中学採取强制报考的双轨制。

董总反对关丹新独中强制学生参加政府考试,最终会不会演变成反对这些少数独中的办学路线?董总有其支持者,但也有很多家长赞同这些独中的路线。

教育没有对错,只有好或不好,适合或不适合不同类型的学生,因此当教育加入民族大义、歷史包袱及主观看法时,问题就会复杂化。如果我们不能接受教育的多元化,很有可能就是分裂。

隆中华和坤成是自行选择强制学生报考政府考试,因此不能说是董事部失去主权,它们不是“变种独中",只是路线不同。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妥善解决关丹独中的争议,以免它分化华社?

要找出解决方案,必须先瞭解问题的本质。

首先,关丹和彭亨州的学生适合隆中华的双轨制吗?城乡孩子的语文能力欠佳,因此要他们同时报考统考和政府考试,令人担心最终可能是两头不到岸。

关丹復办独中工委会在这之前只是调查关丹人是否需要一所独中,而董总也知道隆中华独中是走双轨制,大家都忽略了这个模式适不适合关丹的学生,如果把国中的课本纳入正课,可能加重学习的负担。

或许亡羊补牢的做法是,徵询当地华社的意见,若关丹的情况不适合隆中华双轨制,就应该争取修改批文,採纳非强制性双轨或更伸缩性的模式。

第二,董事部主权及孩子和家长的选择权,哪一个比较重要?

董事部可以决定方向,但是若学生没有能力应付两种考试,后果是由他们自己承担,因此孩子和家长也应该有决定权。

在瞭解关丹人的需要、学生的能力后,相信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继续对考试制度纠缠不清,只会加剧矛盾;独中教育应该从考试至上过渡至优质教育,全面发挥中华教育的优点。

独中要办得更好,能够与国际学校竞争,就不能和国民学校一样,只是强调考试,如果独中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培育优秀人才,就能摆脱旧框框。

独中教育应在独中课程纲要的基础下,力求百花齐放,61所独中的相互竞争,才能推进办学理念,提昇民族的竞争力。

与其害怕歷史重演,不如把握自己的命运,让独中教育发光发热。(星洲日报/一心不乱作者:林瑞源《星洲日报》副总编辑)

转载自:本地报刊/评论版

 

~赤道论坛/时事述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