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3日星期五

《华教视窗》 (七十一)

·

勿贬低董总价值

2012/08/02 砂拉越联合日报/社论

马华总会长蔡细历认为董总领导人每逢大选临近时就发表言论含有政治议程,是要马华消失。蔡细历说话夸张,没有分寸,不符合实际情况,不能让人信服,恐怕影响其威信;他应当根据董总领导人的批评逐点反驳,不要进行人身攻击否则有失身份。

蔡细历指有些华团领袖特别是董总主席和署理主席发表许多谈论,为的是要冲击马华并使该党消失。从他的谈话中可以知道马华领袖排斥董总,已把董总领导人视为政敌,将因此而使双方关系恶化。

马华在短时间内解决了关丹独中开办问题,该党的力争精神可嘉,同时说明了马华仍然可以发挥华人政党和执政党的效能。惟马华在处理关丹独中开办问题时是抓紧有利时机即是在首相纳吉努力讨好华社之际趁便行事。无论如何,马华拥有执政本钱,应当在华教方面贡献力量,不可因争取办关丹独中有功就得意忘形。若是因此而贬损董总,将让华教等方面反感,予人负面影响而已。

董总维护华教,当然会提出批评意见,并且对马华及华基政党的消极情况有意见而指责,对董总而言,该华教组织必须就不公平及不合理的事发表意见或强烈反对,不应被视为找麻烦或绊脚石。既然马华要与华团保持良好关系以及互相尊重,就应重视有关方面的意见并接受批评;因为董总的施压促使马华加快关丹独中申办工作,各方应尊重这个事实,蔡细历贬低董总的价值,并且发表“董总领导人要马华消失”论,言之其实,有打击董总的不良倾向,这种情况对马华不利,应当制止。

华社对马华寄予很大的期望,马华当局宜发挥保护及争取华社权益的积极性,不要骄傲自满。



华社何以要真正独中,不要变种独中?

2012/08/02 当今大马/当今专栏
~作者:金明

325华教救亡大会和520申办关丹独中和平大集会后,“729动起来吧”申办华仁中学昔加末分校请愿大会成功举行,7千余人出席表达意愿,让人感动。

现场悬挂的标语,足以倾吐现场民众的心声:“苦等一间独中,等苦万千百姓”、“我们等太久了,别为难孩子们”、“26年的梦,希望成真”、“我要独中,一诺千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我要读独中”、“janji 26 tahun dahulu belum ditepati, Barisan Nasional segera luluskan”、“山埃采金了,国光要来了,稀土开厂了,独中???”等等。

在关丹独中批准信刚发下来之际,“华社要真正独中,不要变种独中”成为了主旋律,分外显著;然而,在另一边厢,许多人还在谈着单轨双轨的问题。

勿忘当年威迫利诱

也许还有很多人不知道,独中是《1961年教育法令》下的产物,前身是华文中学。当国家独立时,第一部的《1957年教育法令》阐明各源流及语文教育获得公平的发展机会,然而,才短短四年,风云骤变,政府以《1960年拉曼达立报告书》作为掩饰,推出《1961年教育法令》取而代之,将小学分为国民(Sekolah Kebangsaan)和国民型(Sekolah Jenis Kebangsaan)两类,在中学部分,则强迫华文中学改制(成为国民型中学),否则失去津贴,成为“独立中学”。

当时,由于英文至上,马来文方兴未艾,因此,纷纷接受改制的华文中学,主要以英文为媒介语,另外由于政府的威迫利诱策略,除了保证给予充足经援,还保证改制中学可以三分之一的学习时间中文教学(意即若每周50节,至少1617节可以中文教各种科目)。于是,许多办校者如获至宝,家长则趋之若鹜,逾80所的华文中学,仅剩16所坚持不改制,尤以南马为主。

改制中学好景不常

改制初期,在政府的照顾下,改制中学的确发展蓬勃,办学出色,反观失去了政府支助的华文独中,经费拮据,师生士气低落,然在华社的支持下,坚持苦撑,并且自行寻求出路,各出法宝,包括收取会考不及格的落第生、超龄入学学生、被国中开除学籍的“问题”学生等,勉强度日。

然而,改制中学好景不常,谎言终究很快被戳破,原来的保证,其实都只是讨好人的伎俩,很快的,许多国民型中学的董事会发现,原来教育部的保证都只是口头保证,没有真正履行,学校获取经费依然不公平、师资依然面对困难、中文教学也无法如愿等,于是,在华社的群策群力下,许多学校纷纷恢复开办原来以中文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华文)独立中学,并且迅速恢复至60所。

独中复兴路艰辛非常

1973年,由霹雳州华教人士发起的“独中复兴运动”,开始为独立中学寻求出路,除了发动筹集一百万办学经费,更促成董教总全国华文独立中学工作委员会(独中工委会)的成立,统一课程、考试等等,成功将华文独立中学打造成今天的“品牌”。

许多人不晓得,这样的路程其实非常艰辛,得来不易。然而,在开启华文独中办学特色的路上,也曾出现许多的不同意见,包括以家长需求、社会现实需要、办学多元化、文凭价值等等的理由,强调办学自主权,进而形成了所谓双轨制的诞生,尤以中北马独中为甚。

双轨制不适合多数学生

的确,对于属于较少数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掌握两种以上语文,报考两种,甚至更多考试,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对于大多数中等,甚至中下程度的学生,学习一种语文,应对一种考试,已经是一种不小的挑战,如果强硬的把双轨的压力加诸在这类学生的身上,恐怕只能获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许多的教育学家已经提出了各种理论与调查结果,结论是,能够应付两种语文/考试的学生,只是全部学生中的15%,所谓尖子,而余者皆属于一般生,应该视情况加以辅导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其中还有最后的15%属于学习能力较弱者,施教者还得花更多心力给予特别关注,否则很容易就会脱轨,甚至被牺牲掉。

鉴此,董教总和许多教育学者才提出了以统考为主,政府考试为辅的办学方针,既能考虑到开办独中的特性,也能兼顾社会的需求,让能力强的学校、学生在考好统考之余,辅导学习增加获取其他文凭的机会,然而,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既然选择进入独中就读,当然必须考好独中的考试(统考),才不会辜负华社支持独中的善意,否则,如要以考好政府考试为目标,只须进入国中或国民型中学就读即可。

如上浅析,应可道出何以关丹独中批准函内容何以获得如此广泛的关注,何以主事者至今依然闪闪躲躲,不能直接公布批准函内容,而也间接让“华社要真正独中,不要变种独中”成为729的主轴了



爱到飞蛾扑火

2012/08/02 光明日报/ 光明专栏
~作者:张玳维

隨著关丹中华独中復办,马华终於在华教课题上扬眉吐气,管它是单轨制或双轨制,总之老子办到你们一直吵著要的一间全新独中,老子就是贏了。

马华是贏了,却也很烦了,方天兴叫各界“见好就收",但哪里可以如此便宜政府啊?华教人士为华教奋斗大半辈子,近来还拉了这么多人拉布条抗议,才得到区区一间独中,当然不甘心了。

结果,魏家祥不再孤单地做消防员,蔡细歷和百万马华大军陪伴小魏一起救火,不管华教哪里搞起义起火,马华就去救火。

在这非常时刻,任何火苗都会被大水淋熄,因为马华豁出去,赤裸裸地告诉大家:“马华爱死华教,就算没水射,也会爱到飞蛾扑火,誓死方休"。

各位,有被感动吗?请用大脑想一想,马华需要如此盲目地不停救火吗?有火就射水的方式,只会使马华疲於奔命,未必感动到华裔选民,而且对於解决长期的火患问题亦徒劳无功。

华社对马华累积的不满,不是设立三两间独中,或给多一点华小拨款,就可以抵消负面的看法。与其看到马华到处表演救火秀,倒不如採取更实际的行动,为华教向政府爭取更好的权益。

建校和拨款,本来就是基本的教育权利,老早应该把建校和拨款制度化,以公平对待任何语言媒介语的学校。

马华到了今天,还是向政府“要求",然后等政府“施捨",当获得“施捨"后,就如同放炮般大事庆祝,如此自我安慰的消极方式,使华社的心早都冷了,如今才拼命往华社的身上浇水,只会使心更冷,却始终灭不了心中的那一团怒火。

(光明日报/好评文:张玳维)



未见好何必先收

2012/07/31 光明日报/ 评论
~作者:戴志强

华总会长方天兴认为,与我国过去的教育政策比较,现今在首相纳吉的领导下,政府对独中教育已经开放了很多,所以各界应该“见好就收"。

让我们解读见好就收的含意。成语辞典指释义是“趁著形势大好时就收兵",出处是余华的《活著》:“赌场无贏家,我是见好就收,免得日后也落到你这种地步。"打独中这场仗,华社是哀兵上阵,败仗连连,二十多年饱受兵败屈辱,如今不能说是贏,只是拿回应有的一间独中,而且是迟了这么多年。况且,土地是私人捐的,建校是华社筹钱,师资是校方自己聘请,总之全部都是自己出钱。

既然没有贏,何来见“好"就收?如果在赌桌上贏了100令吉,你该赶紧见好就收,立即抽身。但是,独中这场仗,华社从来都没有贏过,还赔了无数岁月和人才外流,爭的只是一个点头、一纸批文,当然也没有必要感激涕零。

爭取到復办关丹独中確是大功一件,马华和华总这回居功不小,当然可以大吹大擂。但是,没有必要自我矮化,更不应停下前进的脚步。

首相纳吉迎合世界大势而推行开放开明的政策,这是明智之举,华总应该大力配合,把开放之路舖得更顺畅更宽坦,而不是在这时候“见好就收"。

昔加末还欠一间独中,如果说马来西亚要成为国际教育中心,如果政府对独中教育开放很多,华总应该顺水推舟,越势而上,协助纳吉完成转型和开放政策。

华总在內部做工,交出成绩,值得肯定。董总在外头吵嚷,监督和施压,扮演不同的角色,不能说是毫无作用,他们吵的也不是毫无根据。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等到华文教育和国际学校一样受到公平对待,统考文凭受到政府承认,到时才能说见好就收。

如果要说见好就收,就只有马华才有理由说这句话。对於数十年来在华教课题灰头土脸的马华,这次能够从教育部长慕尤丁手中拿到批文,是一个大逆转式的奇蹟。

之前慕尤丁开口说过受限於“华教契约"和教育法令,无法增建独中。这句话令马华成为千古罪人,几乎被判了死刑,只差在全国大选被华社推出午门斩首。所幸教长“开恩"送批文,马华逃过死劫,九死一生之余,岂能不“见好就收"?(光明日报/泼墨文:戴志强)

转载自:本地报刊/评论版

~赤道论坛/时事述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