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力量办独中
2012/08/30 南洋商报/ 言论版
~作者:罗汉洲
“关丹独中的命运掌握在关丹华社手中,一切取决于彭州华社的意愿,不受外来人影响。”此“慷慨激昂”的话乃华总会长方天兴所说。
但主持了关丹复办独中工委会会议后,方总会长的立场似乎改变了。他说:我们准备与董总和各团体协商,结合一切可结合的力量与资源,共同努力(建立关丹独中)。
5000人出席5‧20争取关丹申办独中和平集会,其中包括了来自外州的人,他们热情澎湃来支持关丹复办独中,吉隆坡中华独中也是外来人。现在教育部批准关丹设立中华中学的批文到手了,却说不要受到外来人的影响,颇有新娘娶进房,媒人扔过墙之慨,未免令人伤心难过。
单轨双轨不是问题
实际上,外来人也没有影响关丹人的企图,大家只是关心这所全新的“华文独立中学”而已,因为在以后,国阵政府如允许设立独中,关丹独中极可能就是“范本”,此所以外来人不得不关心关丹独中的模式。
董总已声明,单轨制或双轨制并不是问题,它所要知道的是关丹中华中学是否真正的华文独中,它是否以华文华语为教学媒介语而已。
许多人都知道,所谓单轨制独中,就是只许学生参加统考的学校,至于允许甚至鼓励学生兼考统考与政府考试的独中则被泛为双轨制学校,惟后者只有统一的独中课程,却没有统一的政府考试课程,各自为政,但它们都是名副其实的华文中学。
以吉隆坡中华独中来说,它是双轨制中学,据知它有中英文科学课本,也有中巫文历史课本,方便学生考统考和政府考试,不过,英巫文课本仍主要采用华语讲解,所以,它是真正的华文中学,双轨制并未令它变质;其他行双轨制的独中,课程可能与隆中华不尽相同,却也同样没有变质,依然是名实相符的华文中学。
华社要确定是独中
因此,行双轨制独中并没有不妥,这些独中也深受家长欢迎,所以,大家无须在单轨双轨中兜兜转转,关丹独中如果是真正的华文中学,以华文华语为教学媒介,它行双轨制也会深受华裔家长欢迎。
惟因当初是用隆中华独中开办分校的形式在关丹设立一所独中,教育部批准的却是与隆中华无关的中学,加上申请表格指明国语是教学媒介语,于是引起人们问:关丹独中究竟是吉隆坡中华独中式的独中,抑或成了民办国中?现在所争执的只是这点而已,相信关丹和彭亨州华人也会有此疑问,如果要他们出钱出力办一所国中,他们也不愿意;反之,若办一所隆中华式的双轨独中,全国华人都会支持。
平心静气来看看,争执根源出于由教育部提供的申请表格,由于那是申请设立国中的表格,所以,唯一教学媒介语就只有国语,引起华人疑虑的正在这里,教育部要隆中华填这样的表格,是否欠缺了让华人设立独中的诚意?
批文已交回给教育部“纠正”,正是结合一切可结合的力量,力求教育部允许华人办一所真正华文独中的时候,何分畛域?(罗汉洲 时事评论员)
微型华小生受教权在哪?
2012-08-31 星洲日报/言论版
~作者:庄仁杰
最近听闻边佳兰培正小学由於人数太少而必须搬迁(也与最近的石化工程有关),让人感慨万千。
华人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并随著华人移民来到马来西亚。从今日各地学校的数目与歷史,就能够瞭解这一事实。但由於政府的政策偏差,导致独中被排除於国家教育主流之外,而且政府的华文中小学虽在名义上是政府学校,但却未受到公平待遇。在这情况下,华文小学的数目不断地减少,开办新华小也变得很困难。為了解决华人社群对於华小的需要,以及部份华小面对学生不足的问题,因此政府将学生人数不足的华小搬迁至华人人口密集区。这计划也行之有年,并且得到许多人的认同。
但在这过程中,一件事情被遗忘了。当学校搬迁之后,留在当地的学生怎麼办?虽然他们可以到附近华小就读,但路途有多远?这一来一往,是否有校车服务?如果没有,家长是否有时间与能力接送孩子?如果附近都没有华小,学生是否必须转到其他源流的小学就读,这是否会对他们的学习造成困难,进而影响他们的人生?如果附近都没有小学,那麼这些学生怎麼办?如果学生最后选择到外地就读寄宿学校,家长是否能够负担这笔开销?这些问题,至今政府仍未给予答案。
根据联合国的《世界人权宣言》,人们拥有受教育权。马来西亚作為《世界人权宣言》的签署国之一,有落实这宣言的义务。因此,华小搬迁之后,留在当地的学生的受教权,政府必须有承担的义务,让他们不為政策的变动而受到影响。声称代表马来西亚华人的执政党马华,更是有义务与责任為这些学生争取到受华文教育的权利。
解决华小搬离后当地学生受教权的问题,必须回到问题的核心。华小搬迁是因為国家政策的偏差,因此必须从矫正这个问题开始。这有赖於当今执政党中的华人代表(也就是马华)為华人争取华小受到公平待遇,并能够在华人人口密集区增建华小,而不是以搬迁华小的方式解决问题。同时董教总等民间机构在此议题上也必须努力,让偏远地区的华人子弟受教育的权利能够获得保障。这样一来,微型华小所在地的华人子弟能接受华文教育,人口密集区的华人子弟也能享有此权利。两全其美,岂不甚好?
因此,虽然边佳兰培正华小的学生人数很少,但始终有教育的需要,不能因此就决定搬迁。另外边佳兰石化工程至今仍然有许多争议尚未解决,更不能因此就贸然把培正华小搬迁至其他地方,损害当地华人受教育的权利。
据闻悉,十多年前英国教育部為了两位居住在某小岛上的两兄弟受教育,不惜不计成本,把老师送往岛上以教育这两位小朋友。如果说中国人重视教育,英国教育部当年的做法可说是把其含义发挥到淋漓尽致。可是,我们马来西亚华人是否有继续维持这个传统?这值得让我们深思。
(星洲日报/言路‧作者:庄仁杰)
本是同根生
2012/08/30 光华日报/社论
董教总因教育课题与马华渐行渐远,最近更以魏家祥有失道德操守和言而无信,疾呼魏氏下台谢罪,两个组织关系看似降至冰点,令华社颇为着急,有人献议充当鲁仲联介入斡旋,尽快化解纷争。
有指魏家祥是历届掌管教育部的马华部长中,与华教组织关系最恶劣的副部长,马华身为执政党之一,在朝有捍卫华教的责任,至于魏家祥在教育部的表现如何,人人心中一把尺自会衡量,但是,并非所有事情是辞职可以解决,如果一个领袖的辞职能够解决问题固然好,否则走了一个,再来另一个,同样面对与华教组织不咬弦的问题,问题始终是无法解决。华教的路是需要各造站在同一阵线的凝聚力一起前进,一个都不能少。
每每有华教课题必见马华与华教组织针锋相对,两个团体各执一词,口诛笔伐,看在同胞眼里着实令人难过,马华与董总立场可以不同,但不应隔空开骂,理应心平气和理性的对谈,互相责骂徒伤和气,不能解决问题,更何况本是同根生。
华教的路本来就不好走,颠颠簸簸,如履薄冰,如走钢线,稍微不慎就跌下,虽不至于抛头颅洒热血,但也相差不远,当年族魂林连玉为了华族事业连公民权都被褫夺,任何人更加不应该也不可利用华教课题来捞取资本,因为,史记会记载,选择名留千古或遗臭万年,领袖们也是心里有数,相信没有人愿意成为千古罪人。
马华少了华社与华教组织的支持力量,号召力少了,在朝讨价还价的筹码也少了,势力固然不利;在华社而言,有人在朝办事,如能与马华合作,互相配合,华教的发展或能更顺利。
当务之急,应有德高望重的华社领袖尽速介入斡旋,两个组织领袖应以大局为重,放下成见与身段,修补彼此裂痕,强化彼此关系,加强沟通。今日裂痕固然非一日之寒,化解成见需要大家敞开心门的努力,否则继续各走各路,同床异梦,貌合神离,对立的关系无助于华教的发展,少了凝聚的力量,华教的路更坎坷。
俗话也说,团结就是力量,一根筷子易折,一把筷子难折,盼祈诸位领袖以华教千秋大事业为重。
教育的基本理念
2012-08-31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言诚
最近最引起华社关心的焦点课题為今后独中的创办,学生是否必需报考PMR及SPM考试?
学生选择报读独中,除了延续华文為主要媒介语外,同时也学习国语及英语,而且独中一路来的数理科都很标青。
笔者认為,只要一般的学生认清国语(马来文)及英语对往后在大马生活的重要,必须在籍时尽心修读,尽可能在高二报考SPM,而高三才考统考。
我国文凭至上的教育政策,不是每位独中生都能同时修读三语――华、巫、英,而独中的数理非一般的科目,此外独中的人文及史地非“童话小说"吧!
我们应该瞭解过去及今后独中应走的教育过程,再决定双轨或统考及SPM同时兼修,或单轨只报考统考,或同时注重国语及英语的学习,在足够师资及学生积极的学习取向下,让一些有能力的学生也同时报考SPM。
教育的基本理念為求取知识,而媒介语应顺学生背景為最适合,强逼不甚諳国语的学生在短时期内同时报考SPM,恐怕“两头不到岸",损失的不但是学生及家长,对国家的人力资源也会有所冲击!
华社关心母语教育,传承中华的优良传统促进社会的安寧及和谐,除了出钱出力外,更為国家分担庞大的教育费,教育部应顺应华社為作育英才的长远付出及肯定,让独中董事部、校方及家长策划最理想的教育方针,是為学子之福,是国家社会的良策!(星洲日报/言路‧作者:言诚)
冤冤相报
2012/08/30 光明日报/ 光明专栏
~作者:张玳维
关丹中学是独中或“私营国中"的课题越搞越乱,平时被骂必定驳嘴的魏家祥,“潜水"一段时间后,终於浮出水面来喊话。不,是喊冤,但封嘴不谈批文,只谈华社没啥兴趣,也无关痛痒的1996年变成1961年的怪事。
批文为何会不伦不类?至今还是谜,马华继续留给大家想像空间;是不是有人意图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但愿就这样“骗掉"华社,久而久之,华社也就这样过一生?还是有人真的被蒙骗,沉冤待雪。
马华逞英雄不果,华总好心做坏事,其实两者早该坦白道出事实,以免后患无穷。魏家祥迟来的喊冤,又没针对事件说话,就算日后还有“洗冤录"2.0或3.0,再多的冤情,也难以让人相信。
董总也好不到哪里,叶新田看来是被小小的胜利衝昏了头脑,才会对准魏家祥穷追猛打,积极筹备怨气衝天的“倒魏"行动。
若叶新田有胆识,就该把矛头对准慕尤丁,魏家祥只是三品官员,几时轮到他去批准那一纸批文?就算叶新田把魏家祥狠批得再凶,事情亦不会获得解决,反而大伤和气,还会留下华社“內斗內行,外斗外行"的负面印象。
拜託董总和马华別再说“我们没有仇恨,还可同桌吃饭"的废话,因为看来看去,彼此都像是要“干掉"对方。
当下的局面,彼此应该放下歧见,联手向政府施压以让华社获得合理的对待。马华別仇视董总,董总也別跟马华过不去,虽然彼此坐不同的船,但终极目標都是为了华社的权益,冤冤相报,最终受益的是剥削彼此权益的人。
(光明日报/好评‧文:张玳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