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6日星期一

《华教视窗》 (七十三)


关丹独中的申办是分水岭?

2012-08-06 星洲日报/言路版
~作者:麦翔

关丹独中的申办自520大集会后,加快了速度,其批文在727日公佈。眼下正是国家“转型"期,令人遐想:这个新生的婴儿可能是一个分水岭,独中将会纳入教育的主流?果如此,关丹独中将以破天荒之举载入马来西亚教育史册。可惜,批文留下“神秘兮兮"的尾巴,条件似有还无,各说各话,却又不禁令人生出另一种遐想:莫非关丹独中是“变种"独中?

且从歷史说开去。现代华校是我们的先辈在20世纪头10年创办的(最早為1906年吉隆坡尊孔独中),之后即迅速遍地开花。此时恰好也是马来(西)亚现代多元民族社会的开端。所以,华校具有三重与生俱来的特徵:一是董事会实行自力更生,没有董事会即没有华校;二是取代方言,以白话文“国语"(华语)教学;三是孙中山的民主主义思潮打造了华校反封建反殖民(独立后反种族主义)的民主主义思潮。三者糅合,构成了华校之定义与价值观,百年来起著防火墙与推动力的作用,至今不变。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华校遭遇改制的浩劫。40年后的今天,独中是否仍然受到“歷史契约"所约束?该契约是否隐藏於若隐若现的“条件"之中?事关独中存亡断续,人们十分关心,并非吹毛求疵。以息事寧人或避免“内耗"為借口,把雾裡看花似的一纸批文一股脑儿的囫圇吞枣,未免太草率,对有关方面欲达选票考量也未必有好处。

或曰独中应当与时俱进,有所创新?没问题,华校从来自力更生与自力更新,最好的例子是20世纪头10年的新与旧的过渡,与乎独立前后从侨民学校到公民学校的过渡。后一过渡,在董教总领导下,华校自觉地接受“马来亚化",严拒“马来化",為今天的我们如何正确对待传统与创新的关係立下鲜明典范。其他如课程、教学法与设备的更新,我们都不停地力求赶上时代。应当重视的是,当下潜藏著与1950年代钟灵改制后人心浮动相仿的因子,而1957年昔华中学改制恰好被英文至上的“钟灵风"所刮倒!马来谚语说“pisang takkan berbuah dua kali"(香蕉决不开花两次),谁愿意重蹈昔加末旧华中的覆辙?

今日独中有母语型与非母语型之别。母语型者依循惯例,只考独中统考,不浪费时间去考与统考不分轩輊的政府考试。此外,以母语课程為主,政府课程為辅的独中,基本上也属此类型。非母语型者则指以政府考试為主,样子像华校,实际上已经变质。刁诡的是后两者都被人叫做“双轨制"。冯京当马凉,就有再次改制的现行危险;果如此,则万劫不復矣。

21世纪第二个10年的今天,独中中兴期已翩翩然降临。诸如今年全国新生大量增加,名额爆满;关丹独中行将筹建,昔加末独中继其后;并且729昔加末大集会7千人出席,一波比一波高涨,在在证明独中兴盛势所难挡。昔加末729议决案之一重申了开办母语型的独中,非货不对版的“双轨制",非常及时。增办独中是当务之急。我们希望关丹独中是一个分水岭,是母语型独中的新起点,标誌著我国远离抑制国家生產力提昇的单元主义,迈入多元平等和谐的转型大道。(星洲日报/言路作者:麦翔)



见好就收收到甚么?

2012/08/05 光明日报/ 光明专栏
~作者:伍叔

在董总、华总、马华,以及其他华社团体和社会人士的合力要求下,教育部终於批准了关丹中华独立中学的兴建。在接到喜讯后的第二步,原本应该是计划如何儘快把学校建起来,让学子儘早有个地方唸书,实现华社的心愿。没想到,办校的事,现在出现一点爭执,虽然未必是大问题,却也令人有点不安。

最起码的事情,董总和华总不和,就不是一件可喜的事了。董总要知道,详细的批文写的是甚么。方天兴说,他看过了,认为可以接受,又说,现时不是公佈的时候。

为甚么现在不適合公佈,要选时间?这引起人们的疑虑,就很合理了。

人们今天还在担忧的是,这会不会是一间“另类"的独中?就是华社所言的“变种"独中,或者是有名无实的独中?

董总,在这方面是华教的最高机构,它要搞清楚批文的內容,確是职责所在,华总要谅解,不要认为这是多事或为难。

实际上,我们不很明白,方天兴为甚么要把这件事揽在自己身上。这是教育界的事、华社的事、眾人的事,所以,大家要清楚,大家要认同,以便大家日后同心协力去把这间独中好好建立起来。

独木难支大厦,它不是一个人的力量能及者,而且,他不能仅属短期的计划,要是长远的计划。

再说,方天兴要董总“见好就收",言下之意似乎在说,“条件已经不错了,別多事了。"条件是否已经符合董总与华社的要求,或者只到达七、八成?华社要知道,方天兴应让大家看个清楚,如果他认为他满意了,大家也应该满意,他这种独断是不必要的,也是不智的,因为万一出现甚么差错,他如何对得起华社?自己一人须负全责,那又何必呢?

总结一句,华总也好,董总也好,马华也好,我们要看到你们成为凝聚华社力量的机构,我们不要看到你们意见分歧,以致妨碍到衷力合作。为华社的千秋大业,大家要放下歧见,並化一切私人恩怨为力量,一致向前。(光明日报/好评文:伍叔)



无关痛痒

2012/08/05 光明日报/ 光明专栏
~作者:王增文

当拉曼学院升格为大学学院的消息传出后,这应该是华社一项喜讯,然而从报章上所读到的新闻,看不到人们广泛討论的情况,尤其在华文教育界,更没甚么人愿意多谈。

撇开华文教育的问题不谈,我们必须要对拉曼学院数十年来的教育成就作出高度的肯定,这所学院確確实实栽培了数以万计的专业人才,是国內少数享负盛名的私立学院,就凭这一点,马华公会大可向华社拍胸膛,表示它已作出了巨大的教育贡献。这么多年来,我们也从没听闻任何人对拉曼学院的教育付出作过批评——毕竟拉曼学院確实已经树立了令人满意的教育口碑。

许多人都瞭解拉曼学院是我国华社要发展华文高等教育的过程中,所牵引出来的特殊歷史產物。拉曼学院確实是在一个备受爭议的情况下创立的,这要从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我国华社发动申办华文独立大学运动讲起,这一场教育运动虽然失败了,却成为我国华教歷史上其中一页重要篇章,为了这一场教育运动,华社和政府打了一场我国教育史上前所未有且惊天动地的教育官司,儘管官司以败诉告终,然而华社要申办华文大学的决心从未稍减。

对於申办独立大学,当年马华公会领导人的“铁树开花论",令华社大感失望,而拉曼学院正是在这个屈辱的歷史背景下创立,它作为一所使用英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大专学府,纵使“拉曼学院"招牌上的中文字写得再大、再显眼,人们並不认为这是一所华文大专。

申办独立大学失败了,华社直到九十年代末才好不容易创立了新纪元学院,准备为將来的新纪元大学奠定基础,希望继承南大精神,能把真正的华文独立大学办起来,以完善我国从初等到高等的华文教育体系。

拉曼学院的创立,毕竟和完善华文教育体系扯不上关係,纵使这所大专的学生大多都是华裔子弟,在校园中隨处都可以听见华语或华人方言,然而那毕竟不是华社在南洋大学灭亡,以及独立大学胎死腹中后所要创立的华文独立大学。如今拉曼学院升格为大学学院,跟国內其他的私立学院升格情况没甚么两样,也没甚么特殊意义,只是有一点不同的是拉曼学院的获准升格,再次暴露出马华公会在当前国家执政集团中遭受其他友党欺凌的无奈而已,华社已经麻木了。(光明日报/好评文:王增文)



马印华校守望相助

2012/08/06 南洋商报/ 言论版
~作者:谢诗坚

今年715日来自印尼苏北棉兰的崇文中小学及亚洲国际友好学院分别与韩江中学及韩江学院缔结姐妹学校,以便双方在教学和学生方面进行实质的交流。

在过去,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1966年苏哈多上台,全面的禁止华文的使用和华校的存在。在没有华校底下,又如何进行教育的交流呢?

1998年苏哈多倒台,换上瓦希德总统,他一反苏哈多的反华政策,对华文大开方便之门。从此华文教育在印尼复苏了,速度之快,令人激赏,直到今日已具备与马来西亚华校开展合作的条件了。

印尼的这一急切转变也真的使到马来西亚的华社大开眼界,又让我们回想起在50年代时,印尼的华文教育也是不遑多让马来西亚的华教的,两者之间可说是不相伯仲。

印尼华裔来马求学例如在1957年时,印尼的华校有1669所(有说1800所),学生高达45万人(马来西亚有华小1342间,学生人数36万名;华文中学有86间,学生人数4万人。引自董总50年特刊)。这意味着,两国的华文教育是不相上下的。但在1966年后,因为苏卡诺政权的倒台,改由独裁军人苏哈多上台,华校就不复存在,华文书刊也就从印尼公开市场绝迹。与此同时,印尼也与中国断绝邦交。

经此“整肃”,有不少印尼华人将子女送来槟城韩中受教育。但在1998年的印尼又一轮所谓排华浪潮中,又导致数以千计的印尼学生涌入槟城各独中报读。直到1999年印尼新政下,局势急转直下,印尼学生也就陆续回国了。

中国支持印尼华教虽然印尼已于1990年与中国复交,但两国的关系仍保持一段距离,华文及华校还是“未见天日”,要在9年后,才真正脱离反华政策。我曾私下瞭解印尼华人怎样“偷学”华文华语,他们说都是私下学,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不让中华文化断后。因此当印尼对华文全面解禁后,许多印尼华人也很快赶上时代列车。这印证了尽管华文被硬生生封锁32年(1966-1998年),但它锁不住华人之心,很快地印尼又是华语华文遍地开花了。

2010年,我应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之邀进行访问时,也惊讶地发现中国通过华文教育基金会给予印尼复苏华校的支持是巨大的,远比其他东南亚国家得到更多的优惠。比如我最近也被印尼的崇文中小学及亚洲国际友好学院的董事长苏用发告知,目前在中学共有印尼老师近30名,而在学院则有20馀名。他们的工资都是由中国支付的。中印两国在这方面有签署教育合作与派遣师资的协议书。有了中国的大力支持后,印尼的华文教育又再蓬勃起来,单单亚洲友好国际学院就有数百名印尼学生攻读中文系,以考取学院及中国一家大学的学士学位。由于师资与教材全用中国的,难怪印尼的华文教育在短短的10年内快要追上马来西亚了。如果再假以另10年的时间,印尼的华文教育极可能是中国以外的另一个足以和马来西亚媲美的国家。

振兴华教种族各谐事实也证明,印尼复苏和振兴华文教育并没有给国家带来威胁,也未引起种族紧张,反而给印尼带来欣欣向荣的局面,华人更具信心在印尼大展拳脚。

同样的,马来西亚在考察和参考了印尼对华文教育开放只见利未见弊后,首相纳吉也在近3年来给华校更大的空间和援助,包括拨巨款给独中(过去从未有的),对国民型中小学增加拨款,更允许增办国民型中学和独立中学。

这种政策的改变也让华校呈现较过去更明朗的未来,但愿在百花齐放下,我国教育朝向多元开放,继续成为东南亚国家的典范,也能与印尼华校守望相助。

转载自:本地报刊/评论版

~赤道论坛/时事述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