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4日星期二

【华教视窗】 ~ 515



董总各派应慎思


2015-04-14 南洋商报/社论
 

曾是马华党员的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强调,董总并非要与马华对立,因为马华有许多地方领袖是真心捍卫华教和支持董总的。他表明只是吁请含有“强烈政治背景”的领袖最好回避董总。

董总不会拒绝所有具政党背景的领袖,重要是对方必须以华教利益为大前提。他指出,一直以来,董总内拥有马华政党背景的人很多,他们都是普通的基层党员,都是以华教和董总的利益为先。

邹寿汉的这番谈话也许值得当下陷入争执不休的两个派系认真反思。过去一年多以来,董总只是纠缠在斗争的漩涡之中,斗争结果是两败俱伤,任何一派最终也不会得到好处。

不管马华、民政、左派或是什么派系都好,这场风波闹了一年多,受害的是华教本身。

所有涉及这次争端的各派人士必须谨记,董总是维护华教的堡垒,大家必须将眼光放远,扪心自问本身在这次争端的出发点或动机。即使是大家没有企图心,但这样没完没了的斗,究竟要到何时才能了断?

涉及的各方,是否能够冷静的再思考,既然目标是华教,大家为何不能平心静气磋商,致力取得共识或寻求一个折衷方案消除彼此的歧见,何以一定要你死我亡才干休?

华文教育是华族的魂与根,受到全体华社的维护、推动与捍卫。所有华教团体的领导层其实只是在执行华族或华社的委托,这些被委以重任的领袖必须承担起责任,按照华社的意愿落实华教的长远目标。

董总的原则和立场是捍卫华教利益,包括董总领导层和任何具有政党背景的领袖,必须遵守以华教利益为依归和捍卫母语教育的最高目标与原则。

在这种大前提之下,华教的大原则很明确,必须符合广大民众的意愿,绝不可任由一些领袖自行诠释。唯有确定目标与方向,任何政党或无政党派系的人士进入董总,都必须严格遵循民意行事,绝不容掺入个人的立场。

华社的领袖可来可去,没有人是不可被取代的。只要有人退下去,必定会有人挺身接手担当起维护母语教育的责任。至于在组织内不受尊重或不能当权的人士,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或管道服务华教,不一定要在董总的领导层内才能为华教献力。

董总的纠纷,当下已变成是华教发展的一大障碍,这个从领导层引发的风波,蔓延到整个华社的基层,眼下乱象纷呈,局面搞得越来越是模糊。

仇者快亲者痛,这是一句老话,但这老话里蕴藏着的是中华文化的至理,继续纠缠于却毫不理性的的争执与斗争,绝不会让华社前进,反而将会拖垮华文教育这些年建立起来的基礎。董总争执的涉及各派,该慎思慎思了!

 

新加坡华文教育的坎坷路


2015/4/11 东方日报/东方文荟
~作者:王瑞国
 

1955年新加坡从长期的殖民地统治进入自治时期。当年,通过大选组成劳工阵线政府,于525日成立以教育部长周瑞琪为首的调查华文教育的委员会,成员包括:李光耀(人民行动党),林有福、林泉和(劳工阵线),哈密裕末(华巫联盟)等人。

当时,华社有50多个华团联合举行「六六侨团」大会,通过5项决议案,由陈六使、高德根及连贏洲等人代表华社提呈「华文教育委员会」,议案是:1.请政府根据各族学校地位平等的承诺,废除殖民地教育政策及不合理的教育法令,擬订配合民主政治精神之新教育政策;2.保存华文教育之优良传统制度,注重母语教育;3.建设学校应有平等之办法,政府应拨款资助华校董事会建议项目及解决校舍问题,特別是乡村学校经费问题;4.华校教师待遇应与英校教师平等:5.华校学生应享有六年免费教育。

1956年,「华文教育委员会」提出《新加坡立法议院各党派华文教育委员会报告书》,针对新加坡这多元民族社会的教育政策提出六点建议:1.平等对待四种语文;2.规定所有学校的共同课程范围;3.鼓励不同语文源流彼此混合;4.小学实施两种语文教育,中学实施三种语文教育;5.融合各种不同文化,创造一种本地共同文化;6.所有学校应教授公民课程。这份报告书成为1957年教育政策的主要內容。

双语教育政策

1959年,人民行动党执政后宣佈其教育政策:1.接纳1956年各党派华文教育报告书;2.接纳马来语为国语;3.修正现有课程,注重实际科目等等。[1]p90-91195991日,李光耀出席星华记者工会庆祝记者节的谈话中,劝告星华记者工会去掉「华」字,因为它带有种族主义色彩,不利各族团结。基于政治上的理由,新加坡就格外压制华文教育的发展。在李光耀治国时期,一再强调语文沟通的重要性,在教育课题上他坚持落实双语政策,確保新加坡人以英语作为各族的共同沟通语,又能同时掌握母语,以免失去传统文化。

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政府强调英语为全民共同语,突出它作为政府用语和商业用语,这是以英文为中心的双语教育政策。

双语教育政策实施的结果,母语教育学校日渐式微,1975年泰米尔学校没有人报读,1978年马来学校招不到新生,1979年英校新生佔了91%,华校新生只有9%。1987年各源流学校逐步统一,並以英语为主要教学媒介,只保留9所特选中学及4所特选小学以华文教学。1980年进一步把南洋大学关闭,改为以英文为主要教学媒介的南洋理工大学。

显然,新加坡华文教育与中华文化已被「边缘化」。由于华文在学校只是单科,华文程度滑落,学生只是把华文当为考试科目,在英语至上的政策下,新加坡的华文一般上只是维持在会话的层次或方言的地位。华人家庭中使用英语的现象不断增加,对年轻一代来说,华语的使用率一直往下滑,华文只是一种外语。

眾所周知,在构成民族文化的因素中,语言是最重要的因素,语言是保持民族文化持征的重要標誌。每个民族有了其本身的语文与文化,这个民族才能存在,才不会被同化或消灭,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构建一个多元文化社会。新加坡在李光耀执政下,力图將新加坡建设成为洽融各族文化差异的大熔炉。以英语为基础,將华人、马来人、印度人融为新加坡人,创造出全新的,即非西方文化,又非东方文化的新加坡文化。

然而,根据1999年,新加坡一所大学的讲师对800多名中学生、初级学院和大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近25%华人子弟不想做华人,其中11.8%想做洋人,8.2%想当日本人。这是华族的华文与文化长期被摧残的必然结果,这是华社应记取的反面教材。20世纪80年代末后,新加坡国家领导认识到,新加坡可能不容易消除民族差异以达到同质民族的目的,因此,转而强调民族认同和新加坡认同同等重要,即从「熔炉论」回归「多元化」。

中国的和平发展,华文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国际用语。2004年,新加坡有关当局公佈將通过灵活制度,以確保不同家庭背景的华族学生尽量掌握华文。其实,新加坡若要真正发展华文教育,就得改变其「英文至上」的迷思,真正接受多元文化社会的事实,协助各源流学校的发展,包括復办华校,营造应用华语华文的环境。否则,华人放弃自己的优势,留下的是不能与子孙后代用华语交谈的遗憾!

引述及参考文献:

[1]周聿峨:《东南亚华文教育》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
[2]《李光耀40年政论选》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报集团,联邦出版社。
[3]《联合早报》新加坡林义明,20001012日。
[4]《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95日。
[5]庄国土等:《二战以后东南亚华族社会的变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
[6]王瑞国:《马来西亚华文中学的改制与復兴》华教研究系列,2014年。

 

舒解华小办学难题


2015/4/7 (砂拉越)国际时报/评论
 

我国华小发展一路来并不顺利,在不公平的教育政策和行政偏差之下,总是历经各种磨难挫折,幸在华社大力支持下从风风雨雨中苦撑下来。今天华小办学机构除了要应付并解决运作上的诸多繁杂问题,也要准备面对随时可能出台的新条例和规定,步履维艰,自不待言。

日前召开的晋汉省华小董联会常年代表大会,既带来华小拨款有望增加的好消息,也告诉我们冲击华小发展的各项挑战依然存在,其中包括一些不合理,却久未解决的老问题。

董联会会长本曼查刘天亮表示,基于州选举即将到来,联邦教育部分配给砂州华小的拨款数额将会比往年增加。他说,首相署部长拿督魏家祥透露,有关拨款将从去年的六百多万令吉,增加到今年的七百万。因此,各校代表及校董会必须依据指示,在本月十日前提呈详细的拨款诉求与报告,免得措失良机。

另一方面,大会也通过十二项提案,包括呼吁教育局恢复过去一直采用的政策,负责缴付华小的全部水电费。与此同时,也呼吁砂州政府向沙巴州政府看齐,制度化拨款给砂州津贴华小。

曾经引起争议和受到各界注目的华小水电费课题,在校董会和华教界据理力争,以及党团呼应陈情之下,至今仍处在胶着状态,丝毫看不到任何进展,令人深感遗憾和失望。

我们知道,华小虽列教育主流,但学校的建设发展,以及软硬体的增添更新,很大程度上还是靠校董会去张罗,每年通过各种筹款活动、寻求各方面赞助以及争取官方拨款来填补资金缺口,但经常还是捉襟见肘。

作为非盈利的办学机构,华小理应获得政府的全额援助,基本开销如水电费,本该由教育部负责,转由校方承担根本不合理。更何况,过去都是由教育部支付,都没有什么问题,现在改弦易辙,完全说不过去。这也是教育部为人诟病的朝令夕改的其中一个例子。

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再穷都不能穷教育,而且多次肯定华小办学素质及在培养人才方面的贡献,因此,我们看不出有什么理由,政府连区区水电费都无法帮华小缴付,而对华小来说,免除水电费负担,则可以松一口气。教育部有必要认真看待这项诉求,恢复旧制以造福华小。

董联会要求州政府制度化拨款州内津贴华小,或许会有佳音,因为首长拿督巴丁宜上任以来展现出亲近华社,全力支持华教的坚决态度,而且州政府已连续两年拨款给全砂独中,数额一再增加,作为民族教育的基础阶段,华小获得一视同仁对待合情合理,我们相信董联会通过正确途径争取,州政府必有善意回应。

华小面对的诸多挑战,还包括校舍陈旧失修、师资短缺以及城乡生源不均等老生常谈的问题,教育部不能再装聋扮哑,必须妥善处理,同时也要杜绝“小拿破仑”搞针对和破坏。

 

冤家宜解不宜结


2015/4/1 东方日报/评论版
~作者:冷观客
 

近日和几个商场老雀喝早茶吹水,这些老雀之中不是大公司老板就是大企业主管级人马。大家谈到聘请员工,选拔人才的標准和取向。

陈老板说,我挑选员工的准则是,才干、工作能力、知识,其次。德性,第一。我会先听其言,观其行。特別是聘请经理或高级主管,我会问他在其前老板公司工作的情形,因何要另谋高就?有些人答得很得体。但有一次有一个女专业人士,学歷OK,但脸带戾气,当提到她的前老板,她即一五一十力数其旧老板的不是,公司內部的腐败和人事问题。我听了十分钟,就结束会面。我的结论是此人不適用也。不会邀她第二次会面。理由:万一那一天她不高兴我,成了冤家,请神容易退神难,得罪了她,把你唱通街,得不偿失!

陆老总:「我也有同感,有一次公司要请一个博士级科研部R&D(研究开发组专才),我INTERVIEW那四眼佬时,他答话语气傲慢,自视很高,谈多几句,就觉得他似恃才傲物,似难与人相处之人,因他对答態度似难尊重他人。我想,他学歷虽高,也符合要求,但安全起见,过后我通过管道打听他在其他公司的表现,结果,恶评如潮。都说这人自视过高,换过几份工,都是与老板上司闹僵才走,而走后心有不甘,还常在网络冷嘲热讽旧老板,唱衰他们。唉,你知啦,这样的人才,谁还敢用他?」

果然,天下的老板都是一样的。

在职场上,你跟老板或同事,相聚是一种「缘」呵,无法投缘,良好与人相处,还时时想报復,弄倒旧老板,旧同事,除了凸显自己品格的缺失,缺乏智慧。须知,能当老板的人,也非省油的灯。当他任你骂不出声时,別以为他是懦弱,当你口无遮拦,言过其实骂人,造成誹谤把柄时,对方展开反击,你可能不堪一击,自討苦吃,自食其恶果,或吃不了也下不了!

佛道:「冤家宜解不宜结呵。」看破、放下,自在呵!何苦让自己活在不愉快的过去?

十冤九仇,苦了自己,害別人,必有反应。人世间,冤冤相报,官非不断,可悲可嘆呵!

那天,不知不觉也聊到华教问题,摔拆出董总一出拖棚歹戏。其中一个华教热心份子似有感而发说:「唉呀,我看董总这出內斗夺权歹戏,这个华教堡垒內部组织双方人马,失意的前职员,加上社团外边的『见义勇为』的『美国盟军式』的兵团围剿董总叶邹,似已晋入走火入魔,你死我亡的阶段了。」

大家鸣鼓,都说有冤,有深海雪仇,非叶邹执包袱不可。可叶邹似也非省油的灯;你以下犯上,我一不作、二不休,就事先清理门户,吃软不吃硬,你要我誹我,我就不干休,看你耐我何!如今搞到祸延新纪元升格大学的前途。

可真期盼真命的再版林连玉、沈慕羽或林晃升的救星快快显灵来拯救董总吧!其实,参观的华社人士看这出「华语残片」已不烦,不耐了,一些高人明哲保身,一些书生,文手「大义灭亲」穷追猛打,公说公理,婆说婆理,严缺圆融的化解矛盾良策。挑战派不改弦易辙,硬要剑出见血,非倒叶邹不可,又苦于无德高望眾的人可作真正的公卿,如果董总之外的社团又各执旗號参战,可以预见,华教华团將进一步分裂瓦解,亲者痛、仇者快呵!

董总的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