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日星期三

【华教视窗】 ~ 514



华教领袖


2015-03-24 星洲日报/东海岸

~作者:顏美秀

最近采访董总在吉拉央举行的教育大蓝图匯报会,心情百感交集,尤其是听到董总副秘书长兼森州董联会主席苏祖池在会上敘述森州董联会差点沦陷的经过,说的人精彩,听的人紧张。

他说,董总风波闹得沸沸扬扬之际,原本尚属平静的森州也掀起涟漪,保皇派和分裂派势均力敌,一些团体也插上一脚。分裂派主张要倒叶邹必须倒苏张,削减支持叶邹的力量,董联会13名理事被说服签名寻求开会討论撤换苏张。

他在理事会激烈谈论时决定让理事不具名表决,没想到柳暗花明,13名被说服的理事有的反过来支持苏张领导,让他原本黯然神伤也激发希望。他说,是紧要关头理事们发挥智慧。

这次匯报会,出席者从中获得不少正面思考的能量,也了解主讲人所收集的法理依据及他们的灼见。苏祖池呼吁华教奋斗之路不能捕风捉影,必须融合个人过去的认知与华教歷史看清事实。

董总主席叶新田和署理主席的一番谈话让笔者感慨。捍卫华教从来都是坎坷之路,如林连玉也曾被褫夺公民权,今天他们面对一些人的討伐或质疑,但他们仍然坚定脚步,也获得一些人的支持。他们已经七八十岁了,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如此奔波劳碌?(星洲日报东海岸文:顏美秀)

 

李光耀和陈六使


2015/3/31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罗汉洲
 

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逝世消息公佈后,在一片对他表示哀悼、悲泣与讚美声中,马来亚南大校友会却“突围而出”,唱反调,发文告指李氏生前关闭南洋大学和压制华文教育的做法是不可原谅的。

这份由南大校友撰写的文告所讲的全都是事实,毫无言过其实,对李光耀是很公允的评议,一点都不像是出自李光耀当年形容的“左派温床”培育出来的人之手。

 “有幸”作为一个外国人,我敢完全赞同南大校友会的立场,李氏歧视自己的母语,压制自己的母语教育,不容反对之声,坚决维护母语教育的陈六使被褫夺了公民权,这种打压本身母语的作为如果可以原谅,那么世上还有什么事是不可原谅的呢?

脱离马来西亚后,李光耀宣称唯有独崇英文,新加坡的经济才有发展起来的可能,他说因为国际贸易全用英文,所以学英文才可养活新加坡人。李光耀就用这个“吃饭最重要”的理由来游说(恐嚇?)新加坡人民,锐意推行英文至上政策,把新加坡营造成英语国家。

要新加坡人讲英语

由于李光耀蓄意要新加坡人开口就讲英语,就振振有词说只会讲华语的南大生毕业即失业,他不能容忍大学生找不到工做的事,所以南大必须先併入新加坡大学,以便改成英文大学方可,是为关闭南洋大学事件。

事实却证明李光耀“非英文就不能发展”的理论是错误的,別说法国德国这些国家,就算日本、韩国、台湾、香港,它们並没有英文至上,它们都推行母语至上教育,但它们的经济可有发展不起来?若论到科技的研究与发展,日本远超新加坡,即使韩国也比新加坡遥遥领先,证明母语教育不会妨碍发展,陈六使的眼光比李光耀正確。

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 由于南大校友以及较年长大马人知道三四十年前的新加坡歷史,所以他们更尊敬的是陈六使,不是李光耀。

 

一劳永逸解决师资荒


2015/3/31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卢振全
 
 
教育界人士指出,华小师资短缺问题已越趋严重,除了影响到华小的行政和操作外,也让关心华教发展的各界人士感到担忧。

华小师资短缺问题,多年来都无法妥善解决,这是否是教育制度偏差?还是其他因素导致华小师资短缺?

教育界人士也说,华小师资短缺问题是铁一般的事实,虽然教育部表明会加以关注,並表示会寻策改善此问题,但年復一年,华小师资短缺问题仍悬而未决,让人深感不满。

据报章报导,根据全国校长职工会和教总截止今年3月的调查,国內华小师资短缺1140人,但教育部的统计数据却只有28人,差距超过1000人。

为何两者数据相差这么大?到底是谁的统计数据出错?相信关心华教人士都希望当局能查出问题所在。

很多人都说,政府一方面鼓励年轻一代加入教师行列,作育英才,培养造就优秀杰出的人才,但为何部分具大学资格的临教假期训练班毕业学员,却不能获有关当局发出委任状,让他们成为合格教师?

具大学资格而又有意成为教师者,向教育部申请多时都未获批准,加上今年初超过100名师训华小组毕业学员,却被派到砂拉越国小执教,种种的教育制度偏差,导致华小师资短缺问题恶化。

无论如何,华社希望政府能够给予关注与正视,一劳永逸解决华小师资短缺问题,以免华教发展受阻。 

 

关心逃学孩子


2015/3/31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小人物
 

日前一所华小的校长在家协大会,揭发学生因得不到家庭及学校的温暖,竟然逃学,出去寻找自己的爱及温暖。

最令人惊讶的是,二年级小学生也会离家,可见小孩的心灵是多么空虚。

今日的教育制度都以考试为重,成绩为先,许多小学生都被繁重的功课,压得透不过气来,久而久之对读书產生厌倦。

在家里,大部分父母终日忙于工作,忽略孩子的学业进展,当发现孩子的成绩不理想时,只会对著孩子骂个不停。

他们从不会自我检討,孩子成绩不理想,平日是否关心他及学业?

孩子面对一连串责问,根本没有解释的余地,小小的心灵受创伤,对父母的態度感到很无情,家,也不再是温暖的避风港。

在学校,老师也因受到上头的压力,要“教”出好成绩,不时在课业上对学生施压。功课好像是永远做不完,除了学校功课,还得参加校內课外活动,天天都处于疲倦的状態,很多学生都面对功课来不及做完的问题。

学生面对家长、老师及课业上的压力,唯有选择逃避,最常见的是当逃学分子。

逃学对于今日学生而言,或许不是新鲜事,因为我们常在上课时间,都可在公园或街上看到学生旷课。

他们一群穿著校服的学生,坐在公园打发时间,当靠近放学时,则步行走到学校。

曾经访问过逃学的学生,他们坦言逃学是不对的,也承认是要逃避面对课业及家人。与其终日生活不快乐,面对压力,不如出去走走,或许可寻获自己想要过的生活。

各界是否应该好好检討一番,要把这些逃学分子的心,重新带回家及校园,是大家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