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5日星期六

【华教视窗】 ~ 640


语言环境的不同对华文教育的影响


——与文友交流的提问之六


2017/02/25 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

~作者:(吉里汶) 渔夫


上世纪60年代中期直至世纪末,虽然华校被取缔,华文被禁止,但在廖群岛的廖内、巴淡、毛呵、汕尾、姆鲁、吉里汶岛,这些华裔的家庭,大都还以华人方言和普通话沟通,而且各种华人传统习俗还保留得很完整。尤其在吉里汶岛这个社区里,当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华族旅客来到这里,都有一种共同语言,感到很亲切,他们甚至把咱们渔村称作小金门。连街边的友族小贩都会以华人方言招揽生意,这里可说是较为特殊的情况。

吉里汶岛学习华文的场所很普遍,有三语学校,华文补习班,家庭式华文补习,赤脚华文补习老师。这里的华裔子弟普遍接受华文教育,近年来越来越多友族家长也认为学习华文的重要性,鼓励孩子学习华文,接受华文教育。他们说接触甚至掌握多元语言文化,可为将来的工作创造条件。

在一些华裔办的三语学校,一般的华裔子弟,平时大都用华人方言与普通话交流,少以印尼语沟通的。有了这种语言环境,因此也影响友族学生,学到华人方言与普通话。通过经常的对话,对友族学生学习华文时,就不会感到压力,一般上都能掌握到华文识字的基础。

历史发展的事实说明了华人方言与普通话是相通的,各种华人方言构成了通往普通话的基础。

作为中华文化载体的华文(或称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表意文字,它的特点是可以冲破语言障碍,让福建人、广东人、客家人,或者说朝鲜、日本、琉球、安南各地人等,可以用不同的语音来学习、理解华文。两千年来,华文的表达方式,让各种运用华文的各色人等,都能统一认识、记载和运用本身的文化,这是世界文化的奇观!

话说回来,虽然大部份吉里汶岛的年青华裔一辈,都能操一口华语,能写出汉字,虽然华文程度不能达到一定的水平,但都扎下华文的基础。而那些没有专业的华文老师,半路出家的补习老师们对于发扬中华文化,群策群力,不辞劳苦,也献出他们的一份力量。

吉里汶岛沿海一带是华裔聚居的地区,家庭环境都具有方言基础。对于老一辈会讲纯正印尼语却是少之又少的,相反的,在华族语言环境里,耳濡目染的友族朋友,却能听讲方言和普通话。

在华文被封禁的三十多年,雅加达与万隆的华裔几乎在语言上已被印尼语所归化。在一般家庭里,华语与方言已销声匿迹,青少年的方言能力也就无从谈起。

我曾到过一些朋友的家庭,除了与朋友能通达方言和华语外,他们的家庭语言是以印尼语与巽他(Sunda)语沟通,而他们的下辈更是以印尼语与我交谈,至于我的朋友与朋友之间的交流也是印尼语与巽他语。

因此在例如爪哇岛的印尼语言单元发展的环境里,华族语言文化已被边沿化,对于华族的下一代,在三语学校或是补习班学习华文,有的一星期一节课,甚至二节到三节课,学习的时间又有所限制。虽然在课堂上学到一点华文与口语,回到家后,就没有什么机会再练习在学校与补习班所学到的口语与华语,因为他们的家庭基本上就没有华文的基础。我认为,在咱们印尼语言单元发展环境的地区,对发对发扬中华文化,也许学习能力上会碰到一定程度上的阻碍。

所以掌握一种方言对于学习汉语普通话和汉字都大有裨益。从这一点看,华语和方言可以说都是有关系的,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汉字根基。总之,通晓方言的学生能够无师自通地懂得一点普通话,学习华文也容易上手就不足为怪了,这正是华文教学的特殊性在学校友族与华族学生是否和睦相处。





教育≠考试


2017/02/25 光华日报/异言堂

~文:林爱珊


前两天和朋友闲聊,谈起他七岁的女儿。

友人女儿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他兴奋地与我们分享女儿的点滴。

他说女儿上了一年级特别忙,下课了还得参加在校补习班至三点半,过后是各种才艺班,星期一至星期六各有不同的才艺,舞蹈、跆拳道、绘画、书法、心算和钢琴……其中两个晚上还得上语文班。

听了之后,我完全无法相信这是个七岁小女生的生活。

我调侃地说:“你女儿的生活比你忙碌。”

他认真回答:“小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点, 所以当父母的得为他们安排。”

“学心算是让她对数字敏感,以后对她学数理科有用;舞蹈我女儿本身的兴趣,而绘画和钢琴是我太太安排,她认为这些可以培养孩子的气质,至于语文班是丈母娘说得为孩子打好基础,所以才为她报读的。”

回家之后,看到一位家长在脸书分享华小小六生被校方要求宣誓UPSR要考8A的视频,学生聚集在礼堂,司仪让学生跟着她宣读宣誓书。

“我谨此宣誓,本人将尽我所能,认真学习,我要以终为始,把握机会,奋发向上,力求在UPSR考试中,考获8A。”

这种只为了追逐考试成绩的疯狂做法,不仅损害了学生的学习意愿,也扼杀了他们创新思维,磨灭天赋。

日本人说,教育“对于提高常识是必要的”,提高知识是教育的一部分,并非全部。教育更大的目的是提高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而这里所指的素质并不单单是学术方面的表现,而是“德智体群美”五育并重。

至于学习各种才艺便不会输在起跑点的想法,我只想说:“见鬼去吧!”



华教特朗普


2017/02/17 光华日报/异言堂

文:吴嘉豪


盛传今年会是大选年,也是大马建国60周年。华社将参与308大选海啸后,最后一次极有可能变天的全国选举。华社将通过选票,重建华裔在朝力量,重塑华社在国家的地位。华社将与其他族群一起决定未来大马的道路。

长久以来,华裔都是缴交税务最多的族群,华教的经费却要由华社来承担。考获佳绩的华裔子弟,却因为有点不完美的华文科成绩失去了公共服务奖学金。政客们的钱包“满满”,华小拨款却不但被砍至5000万令吉,还得延迟拨出。华文师资荒竟然变成老生常谈。

董总报告显示从1970年至2016年,国小增加1600所,华小却减少了49所。国民型中学的拨款自2014年起,和没获拨款多年的华文独中一样,没被列入联邦预算案。预备班在标准课程纲要计划中被排除。承认统考课题在大选临近时,才会更频密地被提起。

华社需要的华教特朗普,是懂得尊重他族的华教领袖。华社需要的华教特朗普,是捍卫华教底线的华教领袖。华社需要的华教特朗普,是愿意为华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华教领袖。只有这样的华教领袖,才能在不破坏国民团结的前提下,确保曾经被遗忘的华教权益不会继续被遗忘。华教特朗普不是种族沙文主义者,而是与各族一起为马来西亚缔造更辉煌未来的爱国主义者。

2017221日的国际母语日主题为“通过多语种教育,走向可持续未来”。一个国家只有通过实施多语教育制度,才能可持续性地在国际舞台占有一席重要之地。明乎此,在大马,华社要敢想,更要敢做梦。华社不该把票投给那些只说不做、只会抱怨而从不试图为华教做出改变的政客。

真正重要的并不是政府由哪个党派掌控,而是让政府由人民做主。讲空话的时代已经结束。现在是行动的时刻。期待在来届大选,华裔选民将以雪亮的眼睛,通过正确的投票决定,让华教再次转型,让华教再次发展,让华教再次突破,让华教再次强大!



2017年国际母语日感想


2017/02/16 光华日报/异言堂

~文:黄汉伟


2000年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定下每年221日为国际母语日(International Mother Language Day),至今已经庆祝了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庆祝国际母语日表达对母语教育和多语种教育的支持。今年的国际母语日主题为“通过多语种教育,走向可持续未来”。

槟州新政府支持母语教育的努力是全国第一名。除了制度化拨款及拨校地予华校及淡米尔小学之外,其他语种也登上了槟州政府官方庆典的舞台。

2016年槟州政府圣诞节庆典不仅是宗教节庆也是个语言盛会,用上了国文、英文、中文、淡米尔文及原居民语言TemiarJahai Murut。参与的单位是各语种的基督团契包括了来自霹雳天猛公湖社区的原住民。

同样的自2014年槟州政府开始主办东马丰收节(Hari Gawai dan Kaamatan)用上了东马卡达山族、伊班族及其他土著母语。Gawai为砂拉越州土著庆祝丰收节,Kaamatan 则为沙巴州土著庆祝丰收节。槟州政府主办的东马丰收节庆典是东马以外,西马唯一个由州政府主办的丰收节活动。

槟城做为一个国际城市包容了各语种的文艺活动包括展现欧洲各主要语言的欧盟电影节,日语的盆舞节,德语的10月啤酒节等。

当全球国际化的当儿,我们必须重新肯定语言的力量及重要性。英文固然是重要的国际语言、商业语言及科技语言。华文同样也是重要的国际语言及大中华圈的文化沟通语言。马来语不仅是马来西亚官方语言,同样的也通用于汶莱及印尼群岛。淡米尔语是印度次大陆重要的通商语言。

政策制定者必须有宽广的思维,推行多语教育而非狭獈的单一语文教育。

201612月,董总发布了《增建和搬迁华小课题》报告。报告指联邦政府没根据需求相应的增建足够的华小,更谈不上制度化拨款。报告显示全国6个州属至少需增建45所华小。报告显示2008年至今,联邦政府没有批准增建华小。

董总报告显示联邦政府拥有一套规划和增建学校的制度,然后在实行上只注重增建国小和国中。从1970年至2016年期间,国小增加1600间而华小减少了49间及淡米尔小学减少了133间。

联邦教育部的华小拨款也从2012年及2013年的每年1亿令吉削减一半至2015年及2016年的每年5000万令吉。更令人气愤的是华小拨款不仅被砍一半,也无法准时拨出。2016年华小的5000万拨款等到2017年元宵节都无法拨出。

国民型中学的拨款自2014年开始已没被列入联邦预算案。当60年代政府曾承诺将全面资助国民型中学,50年后却是如此遗忘国民型中学。联邦政府完全忽视华文独中,也从没在联邦预算案列出丁点拨款给华文独中。

我们无法继续失望到绝望。槟州政府提供了一个率引全国母语教育的新希望,不仅把拨款华校、淡小、教会学校及宗教学校列入槟州预算案,制度化每年年初就拨款,也拨地给华校及淡小。

在今天国际上庆祝国际母语日当儿,我们必须持续抗争,通过票箱来扭转中央教育政策,使到母语教育在马来西亚这多元文化的土地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及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