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7日星期一

【华教视窗】 ~ 641


教育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建筑师

——泗水中中华语学习中心教师教学感言集


2017/02/27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副刊

~作者:- 饶芬妮


“教育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建筑师”——这句话让我心里震撼。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自然而然影响学生的未来,教师虽然不为人重视的行业,却影响了国家的未来。

2011年我经东爪哇华文教育统筹机构泗水中中华语学习中心遴选推荐来华侨大学华文学院深造,回国以后必须要当一个中文教师。2014年我本科毕业了,毕业后就担任泗水中中学习中心的教师,没有华文教育概念的我竟然敢踏上此队伍。

不知不觉我在中中泗水华语学习中心任教已三年了,刚开始教的学生是成人班,年龄大都是青少年至老人,没有教学经验的我不晓得从何开始教。日复一日,与他们相处了之后我才开始懂得怎么教学生。

教师心中的喜怒哀乐又在哪儿呢?虽说只是个学习中心,来学习的学生并不都心甘情愿地想把汉语学好,有的是家长逼他们来学习。学生来自各不同的教育与家庭背景,我一开始也不懂得怎么激发他们学习。这是在我第二年教的时候出现的问题,有一次谢月云老师让我与刘雪丽老师的班调班,我觉得我原来的学生并没什么大的问题,学生都很认真学习,那么这一个调动的班却令我深深体会到该怎么激发学生学习汉语。

这一班几乎都是初中和高中生,就是一个孩子到了叛逆期。这个班有的同学没有心学习、不认真学习、甚至于敢顶撞老师。我心里实在惧怕,没有勇气去教那些学生。也有一个来自家庭富裕的学生,没有心上华文课,每次迟到,甚至于到下课前十五分钟才来,连我自己都觉得无可奈何。经过长时间的调教,他们才慢慢认真起来,我心里觉得非常欣慰。原来与他们相处、与他们做朋友、试着去了解他们的那一颗心我就会明白问题的所在。他们的叛逆、他们的调皮其实是一种寻找另一个人的专注与关怀,所以如何与他们交流、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如今我与他们关系就能像朋友一样。

为何教师会影响到人类的未来?教师一般是学生的榜样,学生一般会看老师的想法与行动是否一致。我认为一个真正的教师应要有想法与行动一致的概念,从小的事情来看,我们怎么能让学生不迟到而自己迟到?怎么能让学生复习而自己没备课?怎么能让学生学习而自己不学习?所谓教师其实是不但传授知识罢了,而有比这一点更重要的责任。虽说只是个学习中心,我认为老师还有责任怎么在一个半小时内教育学生的品质道德,这样能启发学生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有一次上成人班的课,由于年龄相差不大,学生把我当成朋友来看待,讲课的时候学生喜欢通过造句、交流等喜欢与我开玩笑,没想到的是一个成年学生竟偷拍我讲课并把照片介绍给一个男人,这八成是想让我交到男友。当时心里面觉得这位学生的玩笑已过度了,当我试着与这个成年学生讲她错误时她竟不敢承认。我想了想,这是因为学生缺乏“尊师重教”的教育。

教师生涯有苦有乐。看到一个学生有了小小的进步,看到一个学生积极地回答老师所问的问题,看到他们渴望追求知识的那一颗心,更重要的是当看到学生会跟老师说一句“谢谢老师”,他们把我当真正朋友看待时,是我心中最快乐的时候。就像没想到能在最重要的日子我班级学生为我庆祝生日,这可能也是做老师的最大的安慰。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建筑师,教师们,让我们用时间来证明教师的地位在社会上有多么重要,因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建筑师,教师能影响人类的未来!”



再说说“理念的转变”


2017/02/25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言论

~作者:葆青


哲理上有种论述,叫“理念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

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由某种理念(或说“思维”)所主导的。因而,可以说,某种理念,决定了人类行为的取向,和行为的准则。

今天,在大家谈论华教改革中,也就必然要首先谈论理念的转变(或说理念的革新)问题。这是根本的,也是主导性的。

谈“转变”,就必须先谈过去的(传统的)为何?将来的改革为何?

谈过去的,依历史观看,可沿循印尼中华学校的传统观念,或说“习惯性”的教学理念。 大致说,函括了为华侨子弟服务、为传承中华文化服务、为华侨子弟提高谋生技术服务等等的办学目标和教学概念。

其中,倾向性较大的,是为增强华人子弟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灌输谋生技术知识。

1999年来,印尼华社兴办三语学校、推进华教复苏,也主要是出自于“留住中华文化的根”的自发概念。

10多年来,在东爪哇华文教育统筹机构的领导下,加上各地华社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成绩是显著的,历史贡献是难能可贵的。

但是,环看今天全球格局的更迭,正视今天印尼正蠕动崛起的趋势,念及华人绝大部分已是印尼民族的组成部分、与当地主流民族命运与共、对当地民族的兴衰匹夫有责,我们不能不与时俱进地考虑我们工作的革新问题。

统筹机构在举办本次论坛时提出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口号,无疑是正确的、及时的。

俗语说:“流水不腐”,“新陈代谢是万物生长的规则”。

在时代变革中,只有敢于反思、敢于自我批判、善于在实践中探索新的努力方向、探索时代赋予的新使命者,才具有持续生存的生命力。

我们谈开拓创新,不能停留在关注教学技术上的切磋。只有贴紧时代的脉搏, 遵照时代的需要,大胆创出新的兴办教育的路子,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生生不息,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永葆青春活力。

依我的浅见,当前最迫切的,我们应该思考以下五个问题:

一、如何正确解决“教”和“育”的关系。正如马云批评过的,今天的教育,普遍地只重在“教”,却忽视了“育”而教育的根本使命是“育才、育德、育德为先”,“百年树人”。 兴办教育的根本目标,应该是培育“品德优良、具备能力、敢于为社会担当”的人。不是“只掌握技术而为一己之利服务的人”。

二、如何配合印尼崛起的需求,重新确立华教工作服务的基本方向。

三、如何结合印尼新政府呼吁的教改方针,把公民教育、命运与共的教育,放在华教工作的主体位置上。

四、如何为促进印(尼)中持续战略协作,培养更多掌握中国语言文化、了解中国国情、又熟悉印尼实情的“人桥”。

五、如何引领我们的子弟熟悉和贯彻执行“班渣西拉“和“殊途同归”这些与华人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印尼建国原则。

诚然,要确立以上五个个新方向,首先要求我们的华教工作者,必须敢于在“反思”的实践、创新的努力中,用实际行动,严格施行“理念的转变”。

“打铁还须自身硬”。为了实现上述五转变,我们的华教工作者和华教老师,需要认真给自己“补课”。首先要设法让我们的华教老师熟悉当前世局的变革、熟悉印尼国情、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对形势的认知上, 不能当“井底蛙”。

特别要求每个教育阵地的领导人(董事和校长),改变过去“只知忙碌于筹谋基金、忙碌于寻找教师、安排课程等事务工作上,一定要致力于“确立新理念”的工作上,为带领大家“转变理念”而策划和布局。

此外,各级教材的重编,也是迫在眉睫的工程。建议东爪哇华文教育统筹机构,立即组织人力,做好相应的配合。

谨供浅见。再次抛砖引玉,敢祈华教诸翁垂正。




【教学心得】我的汉字识字教学法


2017/02/27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特稿

~作者:《小太阳三语国民学校》老师 李其中


来印尼泗水小太阳三语学校从事中文教学不觉中已经四个多月了。四个多月的教学,最让我关注的是如何真正让学生提高中文水平和学好中文,而学好中文,识字是关键第一步,如何将枯燥的识字教学趣味化,让学生对学习中文产生兴趣,让他们获得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为今后完成系统的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一直以来,我默默地探索着并不时与国内同行网络切磋中文识字的教学目标和方法。

作为老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环境以及他们的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喜欢中国的语言文化,在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当中,体会出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巨大魅力,最终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下面就我平时识字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与大家共享。

一、利用汉字特点进行识字教学。

汉字是世界上最为特殊的文字之一,是具有表意体系的古老文字。它的最主要的特点是以形表义、因义而音。利用汉字的特点进行识字教学,就能帮助学生很好地认识汉字、掌握汉字、领会汉字的神韵。“山、水、日、月、火”等是最简单的象形字,它们都是实物的形象。大部分笔画简单的象形字,它们与图画很相近,教学这类字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教学“山”字时,首先出示象形字符号,请同学们议一议,这个符号像什么,学生很容易从形象上看出是一座小山,那么“山”字就很容易掌握了。又如出示“鸟”的象形符号,学生一眼就看出是“鸟”,这只象形的“鸟”和汉字“鸟”有什么联系呢?让学生们说说、画画、写写,不需讲解,学生就会知道,“鸟”字的每一笔所表示的意义。

二、合理利用生动活泼的游戏,寓教于乐。

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在第一学段要“多认少写”。“多认”,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这无论对培养阅读能力,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但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识字中,音、形、义三方面,字形是难点,解决了这一问题就为提前阅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学生尤其喜欢“做游戏”“找朋友”等活动,合理利用生动活泼的游戏,寓教于乐,有利于学生掌握汉字规律,把握学习方法。

1、猜字谜记字形。在识字教学中,原原本本把字摆出来,学生没有多大的兴趣,而采用猜字谜游戏就不一样了。老师可以先给出谜面,让学生尝试写出字形,也可以和学生一道编字谜。如:“思”即“九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

2、编故事巧记字形。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学“呆”时,教师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张着大嘴巴(口),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原来他在发呆。”教学 “囚”时,给学生讲,如果一个人犯了法,就会被关在笼子里或牢房里,失去了自由,就成了囚犯。

3、添笔画。给汉字加一笔,减一笔,都会出现不同的字。例如:“日”字加一笔可以变成几个字。(目、旦、白、电)

4、编口诀。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比如:朋:两个月亮交朋友。种:禾苗种在水田中。树:村子里的树木对对齐。念:今天要用心念书。肯:月亮不肯止步。狼:狼狠一点。

5、排队组字。老师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构字部件卡片打乱,发给每人一张,让他们到讲台前来组成老师读出的生字,全体学生认读和评议。

6、用学过的字记新字。这是最好的方法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课堂上大家分组来找,看哪组找得又快又多。把找出的同音字和形近字,写在新字的旁边,这样又学了新字,有复习了学过的字,学习效果特别明显。

以上是个人教学中积累的点滴教学经验及心得。愿与从事中文教育的同行和关心孩子中文教育的家长们共同探讨。期望大家一起总结经验,摸索规律,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海外华文教育之写作教学短板与对策初探


2017/02/24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特稿

~作者:冯文建


写作历来是语言教学的堡垒,海外华文教学尤其如此。因为海外华文在学校里是作为第二语言甚至第三语言进行教学,既不能引起学生和家长的足够重视,也缺乏必要的交流基础和语言环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表现得没有兴趣和激情,所以听说能力都只能算差强人意,又何谈理解与创作呢?缺了语言环境的中文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存空间都遭受着巨大的挑战,中文写作教学就更是雪上加霜,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海外华文教学“听、说、读、写、作”中最大的顽石与短板。    

窥一斑而知全豹,综合我自己在小太阳五个月的中文教学经历,结合学生写作实践中出现的不足,我认为海外华文教学中学生写作有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一,词汇积累严重匮乏。很多学生在幼儿园就已经会认会读如“辣椒”“猎豹”“鼻子”等名词到了五年级却还会提笔忘字,在低年级就会读能写的如“照顾”“纯洁”“习惯”等词汇到了五六年级还经常搜肠刮肚抓耳挠腮也只能徒呼奈何,学过的古诗如《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在写作中运用起来更是错得离谱。因此学生写作时字词笔顺经常本末倒置;错字、别字也是屡见不鲜;“缺胳膊短腿”的字更是家常便饭。

二,语法知识形同空白。受教学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对词义的理解不透彻或者干脆是“不识庐山真面目”,由此导致对词性和句子成分概念模糊,比如:不说“练武术”、“穿鞋子”却说成了“打武术”、“用鞋子”,还有“我身材很高,他很矮”说成“我很高,他是很短”,“商店没有开门”说成“没有店”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导致写作中就常常出现词不达意甚至前后文风马牛不相及的现象,老师批改作文时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完全不能理解学生所要表达的意思。缺乏恰如其分的描写和有表现力的修辞手法,句子语言没有张力,写作就成了“流水式”的平铺直叙或者“填鸭式”的敷衍塞责。很多学生不会运用标点符号断句,甚至有些学生全文不见一个标点符号。

三,生活实践过于苍白。大部分小学生受年龄和阅历所限,本来就视野逼狭,运用第二语言或第三语言的中文写作往往不是无话可说,就是有话不知如何表达,写作时缺乏创意,缺少新鲜感,以致千人一面乏善可陈,而这也正是现在小学生的一种通病。比如老师布置的片段习作“户外活动,我想去    ”,很多学生就写道“我想去游乐场,因为游乐场很好玩和好吃的,我们都想去游乐场,玩很多好玩的吃很多好吃的,我的朋友王新宇也想游乐场……”。学生习作中像这种内容空洞、偏题跑题、情感虚假、矫揉造作成了普遍现象。

四,表达诉求不够强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写作的重要内驱力。但是大部分小学生对第二语言创作没有动力,都是老师布置写作作业才会被动去写,自己并不会有主动写作的念头和冲动。如学校要组织学生户外活动,一听到这个消息学生高兴的手舞足蹈。但是听到老师说“活动结束后写一篇作文”,孩子们马上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学生写作兴趣的缺失,产生对写作的消极、反感乃至抵抗情绪,形成“写作难,难写作”的恶性循环。

如何突破学生创作的瓶颈,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正确的采用写作方法,彻底摆脱见写作就苦恼的桎梏呢?

一,让字词理解成为固有教学模式,让词汇积累成为学习习惯。纵观海外华文教育的词汇教学,学生之所以前学后忘顾此失彼,一方面是由于课堂教学时间不达标,方法不得当,解读不到位,使学生没有扎实领会词义,另一方面课后的巩固不够,加之平时阅读量不足,本来就囫囵吞枣的“夹生饭”导致消化不良,这样的“营养”学生怎么能顺利吸收呢?词汇积累不够直接引发学生不会认不敢读不能写以致害怕写作厌恶写作的蝴蝶效应。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运用多种方式朗读生字词,通过对比、置换或延伸等方法讲透词义,再在讲授课文时在具体语境中加以巩固,适时通过造句等方式进行运用,加深词义理解。要让字典成为学生案头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是最新更新的规范汉语字词工具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工具书去发现知识,自己发现的知识远比教师即兴指导记忆更深刻,久而久之,阅读词典也能成为习惯了。引导学生养成制作词卡的习惯,将平时容易读错写错的词语收集起来,安排早读时间读记书写,会认会读会写会用的就逐渐舍弃词卡,随着词卡减少,学生能发现自己明显的进步。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组织读词卡比赛,让学生互相检测。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汉字听写比赛,让学生在竞争中提高词汇量,为学生写作筑牢基础工程。     

二,让教学目标成为工作纪律,让学生写作成为学习习惯。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写作教学往往遵循“从述到作”、“从仿到创”的基本途径,以选择最熟悉的最感兴趣的写作素材和说心里话写身边事表达真情实感为切入点,把复述、仿写、看图作文、观察实物口头表达、列写作提纲等作为海外华校写作起步的主要训练方法,学校制定教学规划,把说话造句、看图写话、片段创作、情景创作、命题半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写作教学手段作为各个年级各个学段明确的中文教学工作目标。“习惯成自然”,写作练习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当不同年级或学段都能高质量完成教学目标,写作就不再是空中楼阁,学生也就不再望而生畏,提笔行文一气呵成也不再是梦想而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了。

三,让教育创新成为教学目标,让写作创新成为学习习惯。面对学生习作中观点陈旧、落入窠臼的情况,教师应指导学生从不同的层面去力求创新。首先必须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的生动,去生动地感受生活。其次,在立意上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在选材上要教会学生善于点石成金,在结构上要让学生懂得“文似看山不喜平”的道理。布置的作文题目少一些“规定动作”限制学生思路使其兴趣盎然,多一些“自选动作”拓宽学生思路激发写作欲望,让学生选择感兴趣又熟悉的材料使其言之有物。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整个语言教学的体系需要科学地改善,它应当“建立在三根支柱上”,这就是“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和“儿童的创造精神”。另外学校也要积极创造阅读条件,如安排晨读、课前读、多购置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班级安排阅读课。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与作文有关的文章,或者长期坚持利用早读、课前五分钟朗读优美文段,鼓励学生每天写日记,通过长期的积累,才能使学生的作文内容丰富起来,才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所想尽情地表达出来。韩愈王安石炼字杜甫李贺炼句皆成千古佳话,教师应引导学生将积累的美句、美段、美文灵活运用,让学生写作时言简意赅,错落有致,增强文章的语言魅力和艺术感染力。并将成功的习作在班里宣读、张贴在宣传栏上或者发表到报刊上,让学生品尝到写作成功和快乐,唤起他们的写作欲望,从而树立写作信心。当学生收获写作成功的喜悦后,他们自然会全身心进行写作并乐在其中。

海外华文教育任重道远,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不可能是一日之功,教师要在平时的中文教学中旁征博引,教会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鼓励学生亲历课外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点燃学生写作的热情,督促学生养成写作习惯,创新学生写作方式,从而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

(泗水小太阳三语国民学校 冯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