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6日星期日

【华教视窗】 ~ 663


人人都 爱宽中


2017/04/16 星洲日报/大柔佛

~作者:舒庆祥


 人人都爱宽中!

至达城宽中第二分校的筹款活动吹起了动员出发的号角了!

吗哂玄天上帝庙率先响应。这是该校在取得批文后,华社第一次开展的,涉及社区,较有规模的筹款活动。事后成绩証明,不论身在新山何处的热心华教人士,对任何為宽中的筹款活动,总是义不容辞,给予大力支持。这次的筹款目标是20万令吉,成功的达到预定的目标。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至达城宽中第二分校之所以能取得到批文,全赖新山“华教模式”发挥作用所致。这是中华文化柔佛化另一具体成果。由此说明:今天华教成功之路,并非仅独沽一味,条条大道路罗马,有志者事竟成。

批文在手,筹款开始,那麼未来的至达城宽中第二分校是一间怎样的独中呢?尤其是其校园又这麼大,有何规划呢?

其实,用不著大家操心,事至今日, 不论宽中董事会或全球宽柔校友会都己经凖备。

日前,宽中董事部举行新闻发佈会,宣佈校方经己接获三份校园建筑图测,并諭令其中一分要进一步修改,看来一切已备妥,只待 落实的“东风”。。

而且 全球宽柔校友会,更以大阵仗的方式,举办了一个[想像2050宽中咖啡式讲座会],徵求各方的意见。这个别开生面的讲座会举行后,各华文报章都以大篇幅报导,对未来至达城宽中第二分校的规划,相信大家从中可以略知一二。据悉:据悉总结报告己呈交宽中董事部。

事至今日,為配合筹款运动成功的开展,宽中董事部就应公佈其计划中的校园规划图测,同时,也应一起公佈全球宽柔校友会呈交的总结报告,让爱护宽中的热心人士知道,我出钱出力支持的至达城宽中第二分校在将来会是一间怎样的华校。

通常政府在推展一项大规模的发展计划时,事先总是会举行展示会或公証会,让公眾人士参阅,并欢迎各方提出建议,以达到集思广议的效果,然后才把整个巷计划付公佈出来,让大家明白。

这是非常好又行之有效的办法,让人人都都有参与感及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计划。

今天,人人都爱宽中,分别只是方法或有略有不同,不同不要紧,因為中华文化的最高境界,恰恰就在它的“和而不同”,有分歧并不妨碍大家的合作,所谓殊途同归。

请大家齐心把至达城宽中第二分校,办成一间深具特色,又具高水的独中。



华小校地风波


2017/04/16 南洋商报/言论版

~作者:/陈仁杰


吉打司南马育强华小校地风波中,法庭宣判地主胜诉,育强华小被勒令必须在3个月内迁校及拆校,对该校师生及家长造成莫大的困扰。试问校方如何在这短短的期限内找到新的校地迁校?这叫家长如何不担忧孩子们的学习进度。这无疑是一项不利华小的标杆性判例,让热爱华教人士不禁担忧这恐怕将引起骨牌效应。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是华人社会中根深柢固的传统观念,尤其是老一辈人士更看重民族教育的发展,大家有钱出钱没钱出力,尽心尽力为华教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也以此为荣。全国各地有不少人士大部分为长者,无私地捐献自己的私人土地创办学校,让各区华裔子弟能够享有教育。

可惜,来到今天,下一代的观念已经与上一代大不相同,再加上如今土地价格不断上扬,土地捐献者后人更为看重眼前短暂的利益,倾向自扫门前雪,民族教育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也大不如前,这隐然成了建立在私人土地上华小的一颗定时炸弹。

当然,地主拥有自己的选择,但也开了一个不良的先例。日后,类似情况也极可能发生在其他华小,这对校方而言无疑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对华教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口头承诺没文件佐证

根据华总会长方天兴的文告,国内仍有数十所华小的校地是属于私人土地,当中大部分地主在献地之时只有口头承诺,并没有任何法定文件为佐证,这对有关华小的长远发展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职是之故,华小董事部应该尽快采取必要的行动,主动联络土地捐献者或他们的后人,以协商精神互相讨论积极说服他们免费转让抑或低价转售校地。这样一来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免得校地风波一再发生,对华教的前景造成打击。

冀各校地的现有业主们能够饮水思源,本着民族教育为重的前提,延续老地主捐献校地办校的精神,放弃索回校地,并极力配合学校董事部,尽快完成校地转让手续,确保华文教育能够继续薪火相传,继而造福更多的莘莘学子。唯有在无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华小才能办得更好,办得更出色!



民间听证办教育


2017.04.13星洲日报/大柔佛

~文:巫程豪


笔者荣幸受邀参与312日,在新山中华工会举行的《想象!2050宽柔》世界咖啡馆。参与此次的研讨会,难得有机会就宽柔第二分校未来办学方针和硬体设计,交流个人的体验和对未来教育的期盼,如此集思广益的机会,对个人的思想受到激荡,就已倍觉满足了。

宽柔中学第二分校是全新的学校,也是体验质量并重的全面办学方针的最佳机会,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关心也是难以避免的。

这是有史以来,校友会主动召集所有世界各地的校友、非校友对未来办学做出交流,不但影响宽柔未来的发展,也对其它独中和马来西亚教育政策起着一定的作用。

我记得在宽柔中学念书时,已故黄继祥校长常强调全面性的教育方针:德(道德教育)、智(学术)、体(体育)、群(合群教育)、美(审美)五育并重的办学方针。时代的变迁,社会对于教育的多样要求日益增长,独中的生存必须与时并进,尤其是面对国际和私立学校所带来的竞争,独中从民办教育的教科负担性,到提高教育的多元选择,自成一格,前途会更光明。

学校必须是小规模社会的借镜,融入更多伸缩性的教学制度和方式,软硬体设施必须与时并进。我们不能抱着好男不当兵的心态来看待教育;以往成绩较好的同学被鼓励年理科班,如今,除了理工科外,社会需要的是各式人才,包括金融、法律、军事、文化、政治等。

有人提出与其它源流学校进行学生交流计划,目的就是要培育出能和其它文化融合的能耐,包括培训未来政治、文化领域的人才。

也有人提出的意见,包括是否能考虑以大学学分制,而不是学年制来办中学教育呢?除了基本必须科包括语文和数学外,学生是否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选修其它科目呢?如此制度在送西方国家已经实行一段时间,有些学生甚至可以同时选修高中和大专课程,如果,任何独中能够率先实行的话,这将领航未来马来西亚中学教育的模式。

如此的研讨会,就如西方社会里的民间听证会(Town Hall Meeting)一样,各方无须一致认同,但累积不同经验和学识,尤其是回校的校友把本身毕业后经历的酸甜苦辣一起分享,那是价值连城的社会资源。

我就曾经办过类似的民间听证会,把原来“政治人物演讲,人民听”的角色对调过来,由人民发表意见,我们收取意见,即使不全盘照收,参与者也觉得有参与感、被聆听的满足感,说简单一句话就是那种受尊重的“爽”。



珍惜华小的外族学生


2017/04/15 东方日报/专栏

~作者:吴荣顺


因为感恩,吉打华玲打活公民小学的巫裔家长拨逾万令吉赞助学校师生国內旅行;因为瞭解,他赞助华小奖学金、赠送书包文具给华小的贫寒子弟。对于这样的做法实在是让华小感恩的。

外族对于华小的教育的认同是不容置疑的。对于大力反对华小教育者应该增加对于华小的瞭解,而不是一味的反对。与此同时,华小也需要做出珍惜华小的外族学生的做法。

其中可以做到的是,为这些华小的外族学生增加华语为第二语言的补习班。这样一来可以更好的提高这些外族学生的学习能力。

同时在能力范围以內尊重这些外族学生的祈祷时间。特別是当有进行任何的课外活动的时候,能够容许比较宽鬆的时间让这些学生进行祷告。

体谅的表现

在食物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的华小都可以做到,让穆斯林学生可以享用到清真的食物。这是基本而可以获得讚许的。

在进行活动的时候,特別是有家长参与的时候,可以国语报告,还有国语的通知函件,都是一种体谅的表现。

除此之外,如果能够的话,可以进行外族家长的辅助班。让这些外族的学生家长也可以学习到基本的华语,或是晓得如何辅导他们的孩子进行学习。这样的辅助班也可以让华族家长参与,减低教师的负担。

有了外族学生,很多时候也是一种双贏。特別是小型华小,外族学生是一个资產。MesraSJKC,意味著亲善表现,益己利华小,何乐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