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1日星期五

【华教视窗】 ~ 666


棉中母校圆梦来


2017/04/19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作者:夏之云/ 意如香


因为敬仰,因为缅怀,我们怀着依稀的残梦,寻访那莹牵梦饶的母校遗址。

记忆中的母校,有巍峨的校舍,有满怀激情的莘莘学子,还有慈母般的师长,培育我们茁壮成长。而今,一双强权的巨手,把母校抢占了!眼前变成一列列的商业大厦与别墅,傲然地屹立在那曾经辉煌弘扬华夏文化的净土上!

这一片土地,是我们日思夜想的母校遗址啊!

如今,站在这片曾经哺育我们华夏文明的土地上,仿佛听到泥土的呻吟,述说着多少年来的变迁与沧桑。正是这片土地,见证了一群群学子,唱着凯歌,踏上北上的征途;也为印度尼西亚,造就了无数的精英奇才。

而今,站在母校遗址,望着眼前的景物,心中一片惘然,撩开了梦里依稀的思绪。只见讲台上老师激昂慷慨的讲解,用智慧启开了学子的心智,循循善诱,以德智培育幼稚的心灵。母校的哺育,始于华夏文化的熏陶,是华夏文明的最高境界,发扬的是炎黄子孙的浩然正气。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们不辞艰辛,用一生的奉献,栽桃种李,用粉笔生涯画下一副副美丽的画卷;以心血浇灌栽培成千学子,桃李芬芳满天下。是老师们为我们编制一个又一个成功的启蒙,以及美好的人生绮梦。

这一切,竟因一朝变天,风雷激变。波谲云诡的政局突变,霸政当权。一纸政令,华校被封杀了!老师与学子们的绮梦幻灭了!棉中母校与华夏文化,从此在岛国沉沦,陷入了暗无天日的深谷中。

等待又等待,在黑暗中摸索曙光的再现。三十二年忍辱负重,在漫漫的岁月中,养精畜锐,终于迎来千岛民主开放的自由天空。华文解禁复苏了!原先被霸占的华校,纷纷以三语学校的模式创办起来:崇文、新中、八华、新英、养中、文桥……如雨后春笋般复活了!

华校浴火重生了,又重新奏响了弘扬华夏文明的宏伟曲序与凯歌。万千华族子弟都涌动着激情与壮志,慷慨高歌地走进了三语校园。

可是回望母校棉中,竟然一蹶不振,犹如死水般地水不扬波!仿佛稳士般退却在时代的末端,竟然不争朝夕,难道只为逝去的峥嵘岁月而踌躇不前?难产的痛楚何时了决?沉沦的棉中何时复活?

时代的车轮向前走,棉中母校的足音,理应同步共进!朗朗读书声,理应在母校重新响起!时不我矣,老教师与校友们早已不耐烦,觉得时日不多了。

我们心中一片茫然,站在母校遗址,望着印满自己足迹的土地,沉重地叩问:何日?母校重振雄风,“棉中精神”再创辉煌!

如今,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华贤苏用发主席牵头下,组成了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团队,扎根首都雅京,众志成城,排除万难,终于折巨资在棉兰郊区,成功买下了一块大地皮,并正在积极办理建校准证,按计划将在年中隆重奠基承建。我们棉中人望穿秋水的复校梦即将实现。

难得啊!近半个世纪了, 有那一个棉中校友,听到如此的特大喜事,不会热泪盈眶的 呢?我们期待在母校开学典礼上,校友们,雄赳赳,气昂昂,齐声高唱《棉中校歌》!




写在“华师”师生联欢会之前


2017/04/20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 作者:范忍英


1963年,我有幸在洪仲鋐老师(已故)推荐下,进入泗水华侨师范学校(简称华师)升学,学校是在华光剧社剧场大堂。初次踏进简陋、没有固定教室的学校真让我有难言的失望情绪。但老师们的关心及谆谆教导以及狠抓思想教育的教学方法,使同学间能和睦相处,渐渐地让我适应极差的学习环境。令这不足三年的学习生涯,给我留下可贵的人生启蒙。

学校被封后,大家劳燕分飞,各奔前程。我们普通班同学1993年首次进行同乐会后,大家开始有联系。华文解禁后,2000年在前任老师推荐下,使我有机会踏进千岛日报社参与工作,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有10多位华师校友参与工作。

今天《千岛日报》已踏进第17个年头的门槛,好似婴孩长成亭亭玉立的姑娘了,感叹时光的无情。创办初期,《千岛日报》在简陋的旧报社,在人手短缺的情况下,我们华师校友义不容辞地投入工作。诸如周沁,每天早上4点多,正当人们在酣睡中,她放下晨运去报社,帮忙蔡美忠校友搞好发行工作;当时报社只有一名记者,她不时主动帮忙采访,使用自己的相机和胶片,从不计较,后来我看她付出的太多,就让报社备有胶片,为她减轻一点负担。与此同时红梅校友也为报社的采访工作帮了不少忙,有时两个人会在同一地点采访,说来令人好笑。谈笑中提到稿费问题,她们会体谅报社没有雄厚的资金作靠山,无能力做到。提起这件事小杨开玩笑说,不是报社不尊重你们的付出,是现实存在的困难,但你们在“千岛”的耕耘却让你名扬天下,否则只有亲朋好友才认识你们的名字,如果你们认为不中听就算了。但她们从不计较得失,始终肩负着传承华夏文化的历史使命,有人说是“傻子”,任他们说吧!

今年422日我们将在峇厘举办全校性的师生联欢,我们的华师校友人数不多,但大家感情非常融洽。1996年,我们普通班同学在峇厘举办的师生同乐会搞得很成功,当时虽然往返坐大巴,但都感觉旅途愉快,记忆犹新。当时回来后还写了如下一点感触。时间一晃就是21年,人世间变化很大,就我这一班永别的校友就有10多名了。希望我们能珍惜这次去峇厘联欢的机会,相信在热情好客的峇厘同学的热心筹划下,联欢会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让我们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掌握三语不再是华人独有优势


2017.04.21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万绮珊


掌握三语不再是大马华人独有的优势,越来越多友族也跟我们一样会说华语,以及其他外语。

上周日采访日本皇太子德仁亲王出席在吉隆坡日本俱乐部举办的第14届高中生日语演讲比赛,赛後,亲王与5名得奖者简单交流,得奖者均能以日语与亲王直接沟通。

我访问了其中4名得奖者:苏丹阿兰沙中学的莫哈末丹尼尔丶武吉占姆国中的杨艾莉丶巴生康文女中的冯嘉燕和循人中学的刘俊贤。他们都是1617岁的高中生,我很好奇他们从何时何处学得一口流利日语,第一名到第三名回答,他们都是在学校学的,而第四名的刘俊贤则是自学日语。

丹尼尔丶杨艾莉和冯嘉燕异口同声告诉我,他们是动漫迷,所以在学校选修日语。

丹尼尔说,从中一开始,学校让他在华语丶日语丶阿拉伯语和法语选修一科,他选择了日语。

丹尼尔,杨艾莉和冯嘉燕就读的中学都是国中,当我以为选修语文课是大学才有的事时,这三所国中已经开始提供国际语文选修课程,而且还培育出掌握三语丶四语(杨艾莉和冯嘉燕都会中文)乃至五语的一代。

我很惊讶,国中竟已如此进步,从这个方面来看,甚至超越独中。

我於是想,现在有哪些国中有语文选修课?网上关於国中教外语的资料相当少,不过早在2009年,教育部就计划让更多寄宿学校和普通学校教授日语,日语师资每年增加,当时,全国共有43所寄宿学校和29所普通学校备有日语课。

莫哈末丹尼尔就读的苏丹阿兰沙中学丶杨艾莉的武吉占姆国中和冯嘉燕的巴生康文女中正是其中备有日语课的寄宿学校丶高表现学校和普通学校。

反观就读独中的刘俊贤则没有他们幸运,他告诉我,他说的日语来自自学,以及参与过的校外日语课。他去年才开始学习日文文法,此前一直累积单词的知识。

我不禁想,独中或以考试为主设计课程的传统学校,是否有甚麽地方出错了?当我们还在挣扎甚麽语文课多少节数丶甚麽语文用甚麽版本的课本时,有的学校已经远远摆脱成见,让有能力的学生更上一层楼。

除了丹尼尔他们,我也遇过不少懂得中英巫文以及第四种语文的人。比如,法国总统访马时,其中一个会说法语的司仪先生,他是马来西亚人,是华人与法国人的混血後代,精通4语,可能还会其他语言。还有预防滥用酒精和药物丶管制丶康复委员会副主席罗帝文,他是印度人但说得一口流利华语。金正男被杀事件时,日本媒体蜂拥来马,一个会说日语的马来导游带了一家日媒的记者来星洲日报访问,全程兼当翻译,他跟我说,他原是工程师,但因为会说日语,现已放弃工程师事业,专门带本地马来人到日本旅游,这样的差事好玩多了。我还发现,连KLCC某咖啡馆的马来侍应小姐也会说华语。

掌握三语不再是大马华人独有的优势,越来越多友族也跟我们一样会说华语,以及其他外语。我不会因为自己现在还是少数能说三语的人而感觉优越,反而因警惕於即将来临的激烈竞争,想着多学一种语言。所以,如果你还有种族优越感,请放下那不切实际的优越感,切切实实地与友族们一起进步吧!



董总刘利民主席你搞错了!


2017/04/20 光华日报/言论版

~文:张三成


董总刘利民主席说,独中只要办得有特色,独中毕业生个个都品学兼优,出人头地,傲视群伦,优点多多,就不怕面对国民型中学的竞争。

他是于日前到阿罗士打与吉华董事会成员作交流访问后,如此评述独中的情况。他希望董事会与校长能够把竞争当着是一种动力,只要能够突出独中的特色,把学校办得更好,让家长有信心,一定会把孩子送到独中就读。

我当然认同刘利民主席之所言,要把独中办得更好具有特色,不怕没有学生就读。但,我不认为独中的存在是要跟国民型中学竞争斗胜为办学宗旨。现在的独中已经受到家长们的信赖和拥戴,大家都愿意把子女送进独中接受正统的华文教育,承传中华文化的民族精神,已经不成问题。

目前,华文独中所面对的困境,不是生源不足的问题,而是报读独中的学生踊跃,形成爆满的现象,而校方不能来者不拒,全数照收的难题。因为很多独中都面对校舍课室不足,无法容纳所有报读新生,校方唯举办入学考试取舍,筛选成绩较好的新生,以校方课室所能容纳的学额为准则。淘汰那些成绩不达标的新生,忍痛割爱许多有心接受独中教育的小学毕业生,让他们到政府中学接受“放羊班”的教育,任由天命,好坏自理,爱莫能助,令人叹息。

例如,今年报读大山脚日新独立中学的新生有750多名,而校方只有480个学额,必须淘汰掉270多位爱我华文教育莘莘学子,好可惜啊!

再说槟城锺灵独中吧,今年报读新生有900多位,校方只能录取500名左右,要淘汰掉300多位华社未来的主人翁,又是伤痛的抉择,叫人情何以堪?

所以,我说刘利民主席搞错了方向,现在的华文独中,没有必要同国民型中学竞争,生源过剩,是为趋势,董总必须考虑,应如何解决全国61所独中,因课室不足的问题而舍弃许多可造之才,是为华社之痛,我族之损失,深思慎思!

站在维护华文教育的立场,我们不应该淘汰那么多的新生,让他们去“放羊班”活受罪!请新任董总理事会诸公重视严重的问题,号召全马华社群起捐献独中扩建新校舍,增添课室。好让每一位有志就读独中的新生可以堂堂正正走进“华文独立中学”的大门,接受中华文化正统教育,乃是民族正气之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