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教是马华最后一里路
2017/08/29 光华日报/异言堂
~文:吴嘉豪
早前,高教部表明不会承认统考,让马华尴尬。如今,教育部表示不会增建非国小及非国中的学府。对于华教课题,马华到底是有愧于民,或这是华裔不支持该党的恶果,就看从政者有没有“处满常惮溢,居高本虑倾”的思维。
在1999年,纳吉以241张多数票惊险保住北根国会议席,其中一个原因是当时的马来选票市场呈现分裂,尔后在2004年,纳吉以22922张多数票风光捍卫北根国会议席,选民必定认同这是当时马哈迪退位及阿都拉上位的“国阵效应”。马华在2013年以379张多数票保住文冬国会议席,是因为华裔海啸。倘若在来届大选出现马来海啸,就算有一带一路,试问马华会不会也无法走出一条新路?
参政原本就有胜败,大选的输赢就看从政者手握权力时有没有为人民谋利益。如果图个人的官位享受,在国家大课题不表态、对华教问题不担当,这种不敢为、不愿闯的从政风格,难免会被标签为“糊涂官”。华中拨款有一个被遗忘的细节,就是SMJK里的J,已经在一些县教育局发出的公函里,静悄悄地删除“J”字母多年。如果华中从SMJK变成SMK,但华中自己的公函是使用SMJK字眼的话,那么华中到底是得到SMK的拨款还是SMJK的拨款,这是马华应该向华社交代清楚的事宜,不容摆出一副无所谓的“逍遥官”模样。
在不信任的时代氛围中,国家不但有经济赤字,国家诚信也出现赤字。最近几年的街头和平示威事件后,不管是什么论坛集会,流氓文化盛行及暴力主义抬头,会让我国从不信任的国度变成不安全的国度。当不安全感加剧后,持续贬值的马币何时才能回到1美元兑换3令吉的水平,可能要等到猴年马月了。马华仅有几位权限不大的部长官职,要在越来越多看淡种族色彩的选民市场里得到选票,目前的马华没像巫统般搞种族政治的本钱,看来看去只有华教是让马华将功补过的救命稻草。
多年来许多华裔优秀生被拒国立大学门外,华裔人才外流是华社多年来的锥心之痛。假若马华入阁后,就忘了越丰满的稻穗,头垂得越低的道理,如何能够吸取近两届惨败的教训重整旗鼓?有副部长官职的马华针对华教课题做出宣布后,华社却从正部长口中获得截然不同的失望消息,试问马华有没有放低身段来对待华社?
华社只相信马华的“一里路”一次,改朝换代的“最后一里路”,也许只有这一次。在同属我国历史中不可错失的大选分水岭时机,若果马华无法为华社走完华教的“一里路”,或许这一届大选就是马华的最后一里路。
搞不清楚“华中”状况
2017/08/29 光华日报/异言堂
~文:董恪宁
白纸黑字说是法律界定之国中,《1996年教育法令》上其实不复存在的“马来西亚国民型华文中学”的处境尴尬透了。那一匹长的公用设施,不论是水费、电费、排污、电话、传真、网络,全得自己设法按月缴清搞定。
国民型华文中学发展理事会署理主席郭金棠指先生报告,华中每个月只有微不足道的5000令吉津贴,对大型的学校而言,根本是杯水车薪。结果,董事部每年需要为此自行吸纳20多万的开销,负担之沉重,自不待言。
场景既然如此这般,像足了寓言故事里,攸关蝙蝠的分类:身上长对翅膀,是飞禽;同时有双脚,算是走兽。但是,蝙蝠最终是走兽,还是飞禽嘛?说实在话,谁也不懂。
不管怎样,眼下的拮据,说来不可思议。当初华文中学接受改制,许下的条件当真这样吗?愚生也晚,确实搞不清楚状况。长话短说,反正种种的问题,总是兜兜转转,悬而未决。
诸如2016年度国民型中学的维修拨款,几经各方之争取,財政部当下这才经陆陆续续发放这笔钱。按照这个速度,2017年既定的编算,难道也需耐心地等到2018年,才能有所交代?
财务之外,国民型华文中学另外面对群龙无首的困蹇。霹雳州的17所学校里,就有7所没有校长。年杪预计另有两人将会退休。换句话说,届时本州逾五成者,无人长校。
名单确凿,教育部想必也知道了:丹绒马林公教国民型中学、巴里文打吉辇国民型中学、怡保培南国民型中学、怡保三德国民型中学、爱大华国民型中学、和丰兴中国民型中学及金宝培元国民型中学。
再过两个月,怡保育才国民型中学及实兆远南华国民型中学的校长,也将离职。可惜,磨蹭拖沓,校长之纠结,至今仍然没有定案。再搞下去,沉痾宿疾,自然变本加厉,思之自明。
此外,华文班师资的割肉补疮,捉襟见肘,谁不知道?层层叠叠,大专的教授,师训的讲师,华小的老师,或将断层。到了那个时刻,“马来西亚国民型华文中学”,必然只剩下一个毛将不存的空壳了。
难得的是,纵然前路满目疮痍,国民型中学始终秉持自强不息的传统,如同一只蝙蝠,不靠星星,而是自己定位,在黑夜,以声波,穿越缝隙和绝壁,默默地独自向前飞行。
60年代先后接受转制之后,国民型中学持续地以160公里的时速,飞过三千里路的云和月,栖息在岩石和岩石之间,有的时候,他们什么都是,有的时候,他们什么也都不是。
是和不是,说上来,其实不是问题。年年月月,上一代人,也是这样走来,结集众城,艰辛地出尽九牛二虎之力,设法传承民族的文化。可是,不知大家到底撑得了多久?
理事会自己定义的国民型华文中学之为难,正是这样。翻读当初马华公会的领袖推销改制的不遗余力,我们只有感慨万千:“改制后有三分之一时间学华文;董事部不必为经费操心;学生学费减少,减轻家长的负担;改制后学生有出路。”
可惜,时代不同了,人心也渐渐改变。网传严打的402所问题中学,各州也有多间华中入榜。场景如是,这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字招牌,显然大大地褪色了;再过n年,恐怕就甭提了。
正视校园安全
2017.08.30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林方彪
政府总是宣称重视教育,如今校园安全出了大问题,希望官方正视校园安全问题,并提出具体解决方案。
校园近来发生不少憾事。学生之间的霸凌,甚至因而死亡,学生因老师体罚受伤,老师性侵学生等等,另,校园毒品,私会党势力进入校园又是另外的问题。校园本是莘莘学子求学的清静之地,但部份学生的处境,让人心惊又心疼。下 一代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大家必须正视校园问题,详加剖析并解决问题,让广大学子能安心求学。
日前,一名学生夜间喝茶时被围殴,家长认为是学生拒入私会党所致,实情虽有待警方调查,不过父母考虑转学、搬家,可见,确实不信任校园能保障学生安全, 不信任到甚至希望举家搬迁。父母这样的决定,直接否决该校的办学成绩,官方应深入了解,究竟是父母有所误解,抑或该校确实风气不佳。
假使校园每个争议个案,官方都如临大敌,认真调查并解决问题,且研议相关处理方式,通知全国,让其他类似困扰的学校,有个遵循、改善的方向。相信大马的校园安全、风气会逐渐改善。可是,一般的状况往往是,校园传出丑闻,大家以个案视之,校方轻描淡写, 企图大事化小,或将责任归咎于个人,以致社会未从憾事学习、成长,让类似状况一再发生,大家束手无策, 似乎遇上只因运气不好。
比如说,老师性侵学生的事件层出不穷,但相信还有更多受害学生在角落不知所措,因为社会一再强调尊师重道,当学生鼓起勇气投诉老师,可能不被重视(怎么可能、小孩子乱说话等等),于是被老师性侵的学生,等于被社会抛弃,几乎毫无出路。笔者并非否定尊师重道,不过广大的教师族群,若有几个不当教师并不奇怪,以目前的方式,不当教师顶多调校,换另一批学生受害罢了。纵容坏人便是伤害好人,尤其师生权力、 知识不对等,不当教师对学生、教育伤害极大,官方应讨论老师的退场机制,主动淘汰不当教师。或设专线或电子信箱之类,让学生、家长能向不认识的人投诉,直接向外界求救。
目前的工商业社会, 环境日益复杂,加以资讯流传方便,相对的各式各样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校园也不例外。
校园安全出状况,不只是校长、老师或警方的责任,大众也应督促官方,正视、了解问题,进而研议讨论解决方式。匆促惩处某人其实无法解决问题,只是推卸责任而已。 校园是社会的缩影, 整体大环境状况不好,很可 能会影响到校园的风气。然 而,校园终究是较为封闭的小社会,整顿相对容易,惟须社会重视,以及官方大刀阔斧处理。政府总是宣称重视教育,如今校园安全出了大问题,希望官方正视校园安全问题,并提出具体解决 方案。
国中生学中文,坚毅!
2017-08-28星洲日报/砂拉越
~作者:詹予君
这些年来中文热潮直在狂烧,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相争学习中文,然而有关我国国中生报读中文科种种的“听说”频传。
这些年来中文热潮直在狂烧,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相争学习中文,然而有关我国国中生报读中文科种种的“听说”频传。“听说中文课文不容易”、“听说中文是最难考到优等”......影响力颇大的“听说”,让原本有资格和有意选择中文科的国中生内心百般挣扎,萌生“要不要拿中文”的念头,甚至直接打退堂鼓,将学中文的机会从手中放掉。
与独中相比之下,国中生要报读中文确实面对许多困难,尤其是在华裔学生少之又少的学校,要读中文更是雪上加霜。有些学校认为中文科很难,担心学生难以在考试中有好成绩,进而影响学校的整体表现,并不鼓励学生报读中文,甚至不提供中文科。另一种现象则是学生自认中文难考,为了漂亮的成绩单宁可放弃。
回想起当年求学的日子,懵懂的抱着身为华人子弟就必须学中文的老土心态,从小学升上中学后毅然坚持继续最爱的中文科。当时部分学校并未将中文课纳入正课,选择中文科的学生都是在放学后再回到学校上课,但并不是天天下午都有中文课,一个星期仅有数节的上课时间,更显得珍贵。
身边一位友人,当初因为学校没有中文老师只好自己想办法,最后决定与其他报读中文的学生一起自费,另请他校的中文老师来教学。中文难学难精,加上当年市场上中文科的参考书有限,一旦课文上有不明白的地方还得抓紧时间勤快发问和请教老师。
从初中到高中,中文科的程度越来越高。然而,不论高中文言文多难理解,中国文学史、古典文学或现代文学多难咽下消化,依然喜欢每篇文章、每一个字所表达出来的那种细腻情感。习惯性在每次学习中用荧光笔在每一页,每个段落标示重点,再写上密密麻麻的小笔记,这种涂涂写写的方式让每一次的学习特别有劲。或许,这就是学中文的乐趣。
报读中文的国中生犹如沙漠的仙人掌,无论面对多恶劣的环境都不轻易放弃,纵使在学习过程中吃了不少苦,对学习中文的热忱却不减。除了马来文和英文的课文内容,报读中文科的国中生还得挤出时间複习和熟读中文课文,与学习组组员和老师根据历届的试卷预测题目范围及熟悉考题模式,才能逐渐融会贯通。
国中生为了报读中文科想尽办法,无比坚强的毅力,令人佩服。学习中文的过程或许艰辛,如果努力熬过就能成功,有机会读中文科的国中生,一定要把握住机会,千万不要因为不同的“听说”错过了学中文的机会。
还在耕耘,坚持“我要拿中文”的国中生,我给你一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