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6日星期三

【华教视窗】 ~ 698


增建华小卡在第二里路


2017/08/15 光华日报/如是我刎 

~作者:董恪宁


所谓箴言和警句,往往是墙上一张漂亮的贴纸。古训所言“要从历史汲取教训”,也不例外。英国大哲萧伯纳 (George Bernard Shaw)不但不以为然,而且另有名句调侃:

“黑格尔说得没错:当我们坦言要从历史中学习,正意味着我们从未从中学到什么。”(Hegel was right when he said that we learn from history that man can never learn anything from history.

2006920日,身在国会回答怡保西区国会议员古拉提问,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诺奥玛披露,政府拟在第9大马计划兴建180间小学,唯无增建华小或淡小的打算。

据当日国会的记录,诺奥玛公告天下:教育部的(建校)的清单当中,没有(华小或淡小)(原文:Setakat dalam senarai yang dibawa dalam Kementerian Pelajaran tidak ada)。

拉拉扯扯,纠缠一周,同年927日教育部长希山慕丁挺身指正诺奥马所言之非,宣布准备造建两间全新华小:敦陈修信华小及古来华小二校。可惜,破坏已肇,华社上下一片哗然,为后来308的雷霆万钧埋下伏线。

前前后后,11年了,经历两次大选的惨后忧郁症,执政党所行仍然一如既往。《光华日报》报道,201788日教育部书面答复民主行动党古来国会议员张念群律师所询,还是直言未来两年,政府没有意思增建华小、淡小和国民型中学。

遵照现有之教育政策,教育部长名下发布书面的答复说:政府需把重点放在国小,强化国小,使之成为父母的首选,满足各族之需求。那么,同在教育部的副部长张盛闻,当初凭什么宣布柔雪将建新华小?

2017515日,张盛闻为新山教师节领袖座谈会开幕,新闻发布会上提及新山武吉英达花园人口增长,急需华小,光天化日之下告诉大家马华署理会长魏家祥领导的教育咨询委员会,已有鉴定,发展急速的柔雪兰莪州皆有“好消息”云云。 当然,那只是筚路蓝缕的第一里路。领教了认证统考文凭的磨蹭拖沓,张盛闻当然懂得,因此婉转地把一切华小增建的可能,推搪到第二里路:委员会将与首相纳吉讨论,一旦有了眉目,就会对外公布。

既然如此,接踵而来的第三里路,显然还需一段漫长的时间,遑论抵达最后一里的终点了。即便那样,话才说完,没有想到,副部长当下遭到自己的顶头上司公开打脸,不知怎么下台才能显示马华还在教育部当家?

不管怎样,之所以发生如此咄咄怪闻,显见了政党既摸不清楚行情,也搞不清状况。民之所欲,藏在我心,也就算了;可是,面向了势如破竹的马哈迪海啸,两岸华社的一张张选票不正是造王者吗?

然则,谁也不愿因此惊醒过来。为了一小片的吉隆坡市旺沙玛珠华小,用了20年。吉打双溪大年新民华文中学二校呢,张念群律师说,还在磨蹭拖沓。诸如此事,罄竹难书,谁不知道?

选前沾沾自喜的吹嘘,怎么可能解决沉痾宿疾?何况,这些年月华小受尽的困蹇,其实乃是政治认识上的颟顸、短视和偏见:一旦愿意把多元视同人力的资产,则必然看到母语教育可是国家的财富,何必搞到这样纠结?

可惜,张盛闻和他的党,始终没有主义,也没有主意,只能推搪一切言之过早,还在商谈之中。据此推敲,可见增建华校从来没有一以贯之的体制可言,我们只能走一里,看一里了。



多源流学校获社会认可


2017.08.14星洲日报/星·观点


从独立至今,多源流学校体制走过漫长岁月,途中一再受到质疑,不过事实已证明,多源流学校体制绝非国民团结的绊脚石,相反还是国家重要的资产。

对于马来西亚多元种族社会来说,国民团结是永恒的关键课题,而某些政治人物在论述这项议题时,往往牵扯上多源流学校体制,批评华小、淡小的存在影响国民团结。不幸之中的大幸是,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多源流教育体制的价值,不受偏颇言论误导。

而多源流学校的存在也日益被各族国人所接受。

国民团结及融合局总监巴哈林日前接受本报访问时指出,越来越多马来家庭把孩子送入华小就读,反映出多源流学校已经逐渐获得马来族群的认可。

数据显示,土著学生报读华小的人数从2010年开始逐年增长。2010年的612064华小生中,就有55976名土著;到了2014年,在571315名华小生中,土著占66647人;去年则总共有67128名土著学生在华小就读,占535273名华小生中的12.6%。这显示,华小的优质教学方式,受到土著的认同。土著学生人数在华小的增长趋势证明多源流学校体制逐渐受到认可。

诚如巴哈林所言,越来越多马来人接受华文教育,是一个正面的发展。马来社会也开始意识到,多源流学校的存在并不是负担,而是一种资产。马来家庭把孩子送进华小,让他们学习华语,有助于提升竞争力;与此同时,华小的勤勉学习风气也可帮助学生更好地汲取知识。

在华小课室,各族共同学习已成为一道特独的风景,对促进国民团结交流大有帮助,何来妨碍国民团结之说?

事实上,多源流学校体制并不是妨碍国民团结的罪魁祸首,更不应该成为这个问题的代罪羔羊。政治人物或非政府组织不可动辄把“妨碍国民团结”这个罪名扣在多源流学校体制,或者华小头上。

多源流学校体制的存在有其历史渊源,而且该体制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结出累累硕果,为国家培养大量人才。从独立至今,多源流学校体制走过漫长岁月,途中一再受到质疑,不过事实已证明,多源流学校体制绝非国民团结的绊脚石,相反还是国家重要的资产。

从独立至今,多源流学校体制走过漫长岁月,途中一再受到质疑,不过事实已证明,多源流学校体制绝非国民团结的绊脚石,相反还是国家重要的资产。



官员学华语


2017/08/16 南洋商报/言论版

~作者:陈俊安


据闻今年首五个月到访的中国游客超过150万人次,已经成为大马第三大游客来源国。而中国游客大增,更导致国际机场海关拥挤,于是移民局总监表示,为舒缓机场拥堵的情况,短期内将派官员学习华语,协助不熟悉英语或马来语的中国旅客。

这样的措施即刻引来嘲讽,指等你学到华语,“天都亮了”!

派官员学华语,是否真能解决中国游客入境的拥挤?

笔者最近到日本旅行,倒觉得日本有一套解决外国旅客过海关拥堵的方法。他们的国际机场有一群乐龄义工,或维持秩序,或接受询问,或协助填写表格与语言不通者作通译!因而,再多的旅客涌入,都能纾解,一切井然有序。

这些乐龄义工们,都带着亲切的笑容,而且视接待外国旅客为一种荣耀,展现了日本人是好客、有礼貌、有良好素质的好国民,让旅客感到窝心。

多学一种语文是财富

除了派官员学华语,移民局总监绝对值得借鉴日本的做法。

再来是中国游客的问题,笔者曾经在吉隆坡肯德基快餐店目睹几位来自中国的年轻女游客(自助旅行者),她们连半句英语或者马来语都不懂,只能在柜台前比手画脚,我只好充当她们的翻译,解决了点餐问题,她们连声谢谢都没有。

再有一次,在南湖镇长途巴士总站里,有几位中国旅客要买长途车票,也是与售票员(马来人)一只鸡一只鸭,我又自告奋勇充当通译,帮助他们顺利买得车票,但他们连一声谢谢都没有。

不由纳闷,中国国势强了,人民富裕了,出国的机会多了,去到陌生国度,难道不应该学点英语或其他语言什么的吗?难道你以为全世界都理所当然学好华语等着接待你么?

回到官员学华语的问题,多学一种语文,绝对是财富!移民局总监如能从这个角度出发,人人都能掌握多一种语言,优势占尽,“天亮了”又何妨?



无关种族


2017/08/15  光明日报/专栏

~作者:容融


最新上演的一场政治大戏当然是肤色人种大战,聚焦在种族课题,既新鲜又不新鲜。

新鲜的是谣传已久的民间传言终有水落石出的一天,不新鲜是又是种族课题,不过这种互泼髒水的情况是常见的政治手段,越靠近大选,这种人身攻击就愈发下流。

就是因为大选要到了(狼来了几次),所以连我这种久不接触政治新闻的大妈都不得不留意一下最新进展,费事一觉醒来风云变色,毕竟两头大象在打架,遭殃的是脚下的草地。

前两次大选,我收到最多的社交媒体短讯是叫我囤粮,今次大选,不晓得又会收到什么危言耸听、唯恐天下不乱的短讯。

即使大家活在同一片土地上,但身为华校生,我很少机会和不同种族的人接触,更不要说互相往来。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华小还不如今天受马来同胞的欢迎,当年我就读的华小,马来同学寥寥可数,班上只有两名马来同学,一个是富家子,他的父母每天驾大车送他来上学,我还记得这个叫赛夫的马来同学每天都装扮得十分整齐,头髮梳得油亮亮的,但功课很差。另一个叫阿里,家境和赛夫相反,他父亲当兵,天天骑摩多载他上学,校服的钮扣常脱落,很久之后才被缝上,每次把头髮剪得很短等到头髮很长之后再剪短,阿里的成绩是非常之差。我对两人有印象是因为当年我是阿里的小老师,负责检查和教导他的功课。

马来女生上独中

这个阿里天天不做功课只会睡觉,几乎每堂课都被老师打手心,平日被同学看不起,华语也讲不好,现在回想起来,一个马来同学被华人同学包围,当然是各种的不适应和陌生感,除了学校,根本没有其他用上华语的地方,他的功课不好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他那对思想前卫的当兵父母,除了懂中文之外,我看不到阿里读华小的任何好处。

今天,小花就读的华小有很多马来同学,这些马来同学当中不少家境优渥,功课也不错,甚至还好过一般华小生,在学校内都以华语和英语交谈,和小花同桌的马来女同学甚至还会纠正她的英语发音,老师对这些马来同学也友善得多,功课很差的马来同学不是没有,但应该没有好像我那个年代的阿里一样,觉得自己是多出来的,无法融入学习还处处遭排斥。

而在我以前就读的独中,曾出现两名马来女同学,不但功课好人缘佳,还多次代表学校出外参加三语演讲比赛,是学校的风云人物,当年我不明白为何这两名马来女生的父母会让她们上独中,但应该是绝无仅有的唯二,接下来再无听闻任何非华裔入读独中。

以前出来创业贩卖小吃和冷饮时,所有人耳提面命我一定要请马来妹,然后我人不可以出现在店舖裡头,否则的话马来人不会上门,因为是华人开的,我也一一照办,每天只敢在店舖外头蹓躂,权当看店,后来因为人手实在不足,我不得不下海当员工,结果想像中最坏的情况没有出现,生意还是照做,一部分马来人还成为我的熟客。至于有没有马来人因此而却步,我倒没有发觉,但相信是有的,就如很多华人不爱光顾马来摊档一样,这种现象有时候非关种族或仇视,而是习惯和卫生问题。

时代不断的演进,台上的政治人物仍然大搞种族分化运动,台下的普通老百姓其实比以前来得更加一个大马,我不认为种族问题可以透过教育来解决,即使是单一源流教育也未必就上演族群大融合,看看号称移民大熔炉的美国,建国超过百年了,白和黑久不久就会爆发冲突,追根究底,政治才主导一切,普罗大众是被煽动的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