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6日星期三

【华教视窗】 ~ 368 辑



华教情的感动与涣散


2014-02-16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安焕然
 

独中董事长来电,说看了我的文章很是感动。愣了一下,啊!原来是新加坡怡和轩俱乐部刚出版的第22期《怡和世纪》刊载了我的文章〈林连玉.黄润岳.沈慕羽:马来西亚华教精神三典范〉。

文章旨在说明大马华教精神典范的塑造,理应是多元面向的。无需纠葛或迷醉於悲壮的情结。像林连玉形象的塑造,这些年来隨著林连玉基金会走向“公民社会”人权运动的路径,已是逐渐把林连玉爭取“民族平等,语言平等”的斗爭形象,提昇至普世性的层次,跨越种族、超越华教。相较於林连玉的斗爭形象,接替林连玉教总主席之职的黄润岳,则是温和儒雅,平易近人的形象。虽说“伴我逍遥有白云”是黄润岳退隱后的侧写,惟南国华教多灾多难,“十年磨剑贏得两袖尽清风”则是黄校长在华教界服务的风骨。至於沈慕羽,其生命主调一直就是那样的刚健、自强不息,深具儒者朴质实践精神的风采。以上三种华教典范,都是华教之所以生生不息的正能量。

我的这篇文章,其实写得很普通、平凡,没有甚么创见。或许是在这华教意识涣散的当下,撰写此文,阅读此文,另有一番滋味吧!

农历新年期间,到“退休人士”家做客,谈华教。一位前辈指说,目前华教的问题,还在於缺乏具有魅力、缺乏草根动员能力的接班人。华教的外在束缚和压力,一直存在。再苦的日子,过去大家都曾同甘共苦。纵使在个別认知上存有差异和摩擦,但在民办教育与务实办学上,大抵尚能趋大同而存小异。

然而,近年来华教的內部分裂,各喊各的,力量涣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意识型態斗爭路线的问题?抑或是个人的面子和私慾的情意结?我不知道。但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执著於华教运动者,多已白髮苍苍。

其实,华教的“动”与“不动”,关键在於心態。当然,也不好把朴质的华教情怀当成理所当然。华教阵营上下之间若缺乏了基本的尊重,凡事以为撑起“华教大旗”却像跋扈老板对下属的使唤,在这全球化、多元化的时代,就真是难以再召唤牺牲奉献华教的热情了。而那些还在华教阵营里受薪的华教“工作”者,剩下的恐怕只是上班打卡,下班不接学校来电。

华教工作若只剩下技术官僚式的量化“运作”,却缺乏“动员”的热情与活力,这样的华教“运动”还有多少意义?

华教工作不能只是呼喊口號,却没有具体行动和理念实践。別的不说,就以近来南方大学学院筹募国际感恩大楼基金,要求全体师生售卖“金砖”为例。所谓的“包销”,其实不是要教职员自己无奈的“吞下”。“金砖”的筹款,其精神宗旨应是凭己个人微薄之力,渐而扩大动员社会力量,以凝聚和深化民办学校与社会之向心情感。也就是说,“金砖”是要拿去“卖”的,並向购买者解释民办学府办学的艰辛、阐扬支持民办学府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农历新年前夕,即使再忙,也“兜售”了“金砖”一本(每本10张,每张10令吉)。我的助理更是有心,把“金砖”贴放到面子书,讯息很快传播,一下子就卖了好几本,还主动帮忙校內的马来同事(教职员每人至少要负责两本“金砖”)。

初六开工大吉,问起此事。助理说,帮马来同事卖了一本,至於另一本“金砖”,该名马来同事感激之余竟说,就让她自己来负责,託公司上班的丈夫帮忙销售,也尽一份义务。听了这故事,感动,也很感慨。(星洲日报/边缘评论作者:安焕然南方大学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从老师打学生谈起

 

2014/2/21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 胡万铎
 

老师掌摑打伤学生事件时有所闻,但是却不曾听闻一位老师在两段极短时间內在同一学校对学生施以拳打脚踢的骇人新闻。

根据214日的报导,霹雳实兆远南华国中在本月12日(週三)下午520分,有一群学生在课室外戏水,不小心把水溅到该名刚巧经过的男老师身上,男老师不由分说立刻冲向前去朝一位中一女生脸部给予一顿连环五拳,导致该女生的嘴唇眼鼻受伤流血甚至连眼镜也打破,事后被送进医院检查治疗。

时隔20分钟,这位30多岁男老师进入执教的电脑班上课,又因为学生没有携带笔记本,再度情绪失控,施展「拳脚」攻击3名华裔男女学生。其中一名男生下顎被踢破,血流满身,另一名男生被踢中背部至瘀青;他连女生也不放过,一名女生被踢至腰部受伤。

「拳打脚踢」这一情景,有如武侠片。武打片中的拳脚大多数是虚招,但是这名老师的出手,却是实实在在拳拳到肉,脚脚见血的真实一幕,令当时教室內的学生无不被这突如其来的拳脚嚇得纷纷逃避,恐怕自己成为下一个目標。

我们都了解,现在的学生难教,在国中发生学生打老师也时有所闻,也常见到一些「逃学威龙」在街上遛荡;或流连网咖。为了教好他们,许多老师都採取爱的教育,与学生对话,聆听他们內心的声音。

至于顽灵分子,经过多方劝解不听的学生,老师才会施以体罚,不过都会经过校长批准,在授权之下方可,老实说现代的老师不易为。

在实兆远南华国中的事件中,该名印裔老师看来確实有暴力倾向,是不是有精神压抑病则不敢说,或是有其他原因促使他失去理智,造成严重失控打伤学生。我觉得校方对老师打学生事件处理上犯了疏忽的错误。当第一次打伤女生时,校方就应立即处理调查事件始末,並了解老师打人的动机,而不是让他去上课,造成第二次打学生的事件发生,事態严重了才通知董事部及家协来处理。

我认为学校与教育局应重视此事件的发生,该老师已不適合再当老师,不管他的理由有多堂皇。即使他调职他校,以他的暴力倾向,可能会再度重演拳打脚踢的一幕,从而导致他人轻的受伤,重则死亡,因为他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校方当局也应注重善后的工作。对那些目睹过程的电脑课学生,尤其被打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那一幕或许对他们的影响很大。报章也报导,该名被打得鼻唇红肿的女生,被送到医疗时甚至看见一位男印裔护士走过来,心里都感到不妥而要逃走,生怕那男护士会像老师一样打她,心理创伤永远烙印在年轻女孩身上。这种阴影不知要多久才能消除殆尽。

老师被誉为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是一份受人敬重的职业。为了维持老师的形象,我建议教育部在培训老师时,应注重心理建设,让学员了解为人师表真正育人的神圣任务的意义。

假如自己认为做不到,只是求职找一碗饭吃,最好是不要踏进教育这一门槛。

 

別让国中华文学会成弃婴

2014/2/20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沈俊荣
 

华社一直高喊支持华教,但所谓的“华教”往往只包括华小、独中,却忽略了国中华文学会的存在。

据统计,每年约有逾70%华小毕业生进入国中就读,但许多国中母语班却面对凑不足人数开班或师资不足问题,因此华文学会往往成为鼓励国中华裔生学习华文的重要“推手”。

笔者早年在国中求学时,曾担任华文学会財政,记得当时华文学会常年主办许多活动,包括辩论赛、常识比赛、挥春赛等,华裔生就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习华文的热诚。

但举办活动就需要经费,记得笔者刚接任財政一职时,华文学会的存款少得可怜,但又求助无门,找不到任何资助,因此笔者就想方设法找一些管道“赚钱”。

当时流行几份学生刊物,如《中学生月刊》、《学海》、《青苗》,笔者就以华文学会名义代理这些刊物,並利用休息时间到各班兜售,也安排一些理事及班级代表,分別在上、下午班协助推销。

虽然每售卖一份刊物只赚取几十仙,但积少成多还是一笔可观数目,笔者及几位理事就这样一点一滴帮华文学会赚钱,直到任期结束后,还留下一笔可观存款作为华文学会活动经费。

国中华文学会需要的资助其实不多,不像华小独中筹建新校舍,动輒需要百万或千万令吉经费,但华文学会往往得不到华社关注,形同弃婴“自生自灭”,或空有组织名义却无法发挥实际作用。

有心人士及华团组织应主动关心这些华社“弃婴”,以常年资助经费的方式“领养”各地国中华文学会,让华文学会有足够资金,举办各项活动,在国中扮演推动及传承文化的重任。

 

硬管理治校中的情感投资


2014/2/26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 张志忠
 

一所学校有这么五大类的人们:校长、老师、学生、非教职员及私聘员工。每一组人们都有其不同的责任与角色扮演。校长处在主导地位,为整个管理系统核心地位。要如何艺术性搞好眾人间融洽的人际关係,校长必须才智独到,自创秘方,创意统军领导。

然而,能营造一个充满友爱、和气及能互相尊敬的人际氛围,不但可消除人事间的不和,更能使全体职员如一家亲般愉快地工作。校园里的情感投资,开发潜能巨大,作为校长者切勿漠视。

良好而舒適的学校环境是首项必要考虑到的问题。一个温馨又充满书香意识的校园,加上齐全的硬体设备是逮住眾人之心的首要条件。教师办公厅、课室设备、会议厅、礼堂、图书馆、食堂小商店、洗手间、操场、清洁工人歇息所等外部条件和美化程度是否已具备完善?校园里的一草一木、行人道、长椅、假山人造湖、学习楼的粉刷顏色是不是拥有留住眾人脚步的足够能力,同时可唤起大家久留的兴趣?要知道,学校外景和风貌是奠定人家喜欢不喜欢跨进学校门槛其中的一个要素。试问有哪位学生和教职员喜爱在一所脏兮兮,设备落后,豪无生气,设施又潦倒的学习环境里学习和工作呢?这更与想达到一个「爱我校,爱同事,爱同学」的宣言和求知上的狂想差之千里矣。

哪怕在行人通道旁设一个漂亮的鱼缸,小亭或长椅边筑个小鱼池,树影水声,鱼儿在池中婀娜多姿漫游,不是可陶治人心吗?办公厅和洗手间拥有轻轻雅雅的音乐播放,按时更换办公桌椅排列,增加盆栽装横,走廊转角悬掛激励性美工画等等,这些小小的一个创意,確可唤起一连串意想不到员工的爱意,甚至要塑造一个鼓舞性的工作和学习环境自不在话下。

深入教职员非正式群体中去,共同分享他们的话题,体会他们的心得是校长必上的一门功课。偶尔与属下相约去垂钓,旅行,打球和进餐来促进工作以外的情谊交流,实属美事一桩。微笑待人,经常落力为员工爭取福利,为教职员利益而奋斗,可让属下感受到被尊重与重视。学校领导还应该去学会如何瞭解属下的情绪,怎样为他们保守秘密。教职员之间一旦在工作上发生摩擦,也应扮演调解人,化解纷爭,调节矛盾。

校长也可按时致电问候或亲自串门拜访职员,认识职员家属亲戚,关心他们的生活。假如教职员孩子或亲属病故或遭遇丧事,应及时登门慰问弔唁;家庭分裂或陷入財务困境,就要献出诚意去瞭解情况,適度批评和耐心劝导。教师遭遇意外或灾害,要立即发动募捐和探视。老师突因事故须请假可按规通融允许,无需嘮嘮叨叨,斤斤计较。

同样的,校中若有喜事,如教员生日,初婚,生子或迁升也相应要道喜,並给予祝贺。校务表现佳,业绩受肯定,为校爭光者也要应时庆祝作奖励。校长应私下备置一份各职员的身歷览表,其间包含配偶姓名、住址、爱好、生日、家庭、擅长之处、作业表现记录等有用资料。这种手头上资料的准备可让一名校长能更快速的瞭解各教员的品德操行,掌握教员的擅长之处,有效开发;而一些个人不喜欢的事物则可尽量迴避,以减少不必的矛盾。

若教职员犯错或有过失时,当校长的便要安排会面及善意指导。记仇是一种最要不得的恶性操行,它不但暴露出一种非君子德性,小心眼,没风度,更是毫无专业风范可言。

心细的校长会自备一册友人联络记录本。记录本是专供记载与谁,在何时,地点,述何事的一种记录。保存记录本的好处是可以一览与各职员接触交往的频次,为友好关係保温。此法管用于交际,有助保持更完好更永久的友谊圈,排忧解难,互相联繫彼此关照。

校长治校,除了实施硬手法管理外,情感方面的投资绝不可忽略。校长要坚持按原则办事,又要灵活处理各种感情矛盾和情感的滋养。严格的管理,一定幅度上须动之以情,才可在校內人事圈中练就一个富活性,富友好性,激励性的人事磁场。

情感投资得当是一股无形的凝集力量,它汇集人心,带动群体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暖化校务范畴里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