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教,应是百花争艳的花簇
·2017.08.14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陈建发
泗里街民立中学是所微型独中,我虽然不曾登门拜访,但对于微型独中的概念并不陌生。2015年12月,我和几位同学到砂拉越西连民众中学举办提升学生爱护华教意识的生活营。该营会名叫《彩虹造兵计划》。当时西连民众中学大约有89位同学,与目前泗里街民立中学的学生人数不相上下。
近日,泗里街民立中学校长带领学生来到西马筹款的新闻,频频在我的脸书主页弹出,让我心情颇为复杂。
泗里街民立中学是所微型独中,我虽然不曾登门拜访,但对于微型独中的概念并不陌生。2015年12月,我和几位同学到砂拉越西连民众中学举办提升学生爱护华教意识的生活营。该营会名叫《彩虹造兵计划》。当时西连民众中学大约有89位同学,与目前泗里街民立中学的学生人数不相上下。
我的团队去到西连民众中学之前,面对了经费不足的问题,所以我们到大型独中,如尊孔独立中学及芙蓉中华独立中华去筹款。当时我们手持筹款箱,嘴里念念有词,向学生及老师简述我们的活动宗旨,希望他们慷慨解囊。
我迄今依然记得当我告诉学生西连民众中学的学生人数只是他们学校两个班级的人数的总和时,他们都表现出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
如此的反应并不让我讶异,毕竟这些学生是在大型独中的环境中成长。几次筹款后,我们凑足了经费,飞到了砂拉越去。
我踏入西连民众中学的校门后,5分钟内,甚至更短的时间里,就把整个校地给游览完了。该校只有两栋建筑,还有一个篮球场,全都挤在一块范围颇小的土地上。当下我才了解原来有规模如此之小的学校。营会期间,我们邀请了曾在该校担任校长的莫泰熙老师给予演讲。莫老师当时曾向我提过泗里街民立中学的事情。他说该校的学生人数更少,有机会的话不妨也去那里办些活动。我点点头,但不敢夸下海口答应照办。
今日,我不是透过活动计划书看到泗里街民立中学这几个字,而是通过该校校长及学生来到西马筹款的新闻。想到教育部副部长为特别拨款而沾沾自喜,就替华教感到悲哀。为何独中需要“特别”拨款?独中是哪里“特别”了?独中不也和国中一样培育了许多人才吗?
独中几时才能不被“特别”对待呢?我希望我等得到。
欷歔之余,看到许多校长、老师及学生都极力支持泗里街民立中学的筹款活动,各位慷慨解囊,还是觉得欣慰的。我赞同大型独中共同发展及扶持小型独中的观点。
我们应该以发展华教为己任,不把自己局限在一所校园内,将华社的资源更均匀地分配。如此一来,华教才会是百花争艳的花簇,而非一枝独秀的盆栽。
我也希望华社能够更关注微型独中的存在。大型独中及微型独中之间的交流应该更为频密,而且学生之间的交流不能忽略。让大型独中的学生去体验微型独中的环境,不但可以提升学生饮水思源的美德,也可以让他们了解华教尚有许多地方需要共同奋斗,在他们的心田里种下未来奉献华教的种子。
振中罢课后一章
2017-08-14星洲日报/花城
~作者:陈驹腾
1957年芙蓉振华独中为抗议董事部决定接受政府改制津贴,将学府改制为国民型中学,11月18日,500多名学生走出校园,步行到芙蓉市区挥起拳头,高呼反对的示威游行,最终被警方驱散。
1957年芙蓉振华独中为抗议董事部决定接受政府改制津贴,将学府改制为国民型中学,11月18日,500多名学生走出校园,步行到芙蓉市区挥起拳头,高呼反对的示威游行,最终被警方驱散。
较早时,校长黄学良苦口婆心劝告学生解散及勿参与示威不果,示威驱散后一些学生返回校园,并与校长展开讨论,在半小时的对话,通过了8项议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反对改制条件及驱逐超龄学生。
的确,当年全国独中皆存在此现象,即超龄学生人数甚多,学校若改制,在校有两种人首先遭殃,分别是超龄学生及不获得政府所承认的老师。
黄学良校长及教务长谢又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离开振中。
学生抗议改制游行过后,振中被令停学一星期,警方也下令抓人,总共有9人被逮捕,其中学生占了其中5人,可是,另外4人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60年过去了,我如今问起其中的参与者,他也是当时的学生领导,他毫不讳言,当时受到思想前进的老师影响。
据我所知,振中当年在校内负责教导华文的梁姓及吴姓老师,在事件发生后也向校方请辞,返回到新中国。
在上世纪50年代,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有许多向往到新中国的求学华校生,振中的改制,让学生感到华文遭受歧视,或将被逐步蚕食,这也造成不少学生萌起赴新中国求学的梦,当中不乏成绩佼佼者。
还记得,当时一群高初中生,不顾家长的含泪反对,他们踏上了“征途”,集体在芙蓉火车站,准备前往新加坡,在转搭船到新中国。
在火车站外,站者一大群曾参与抗议振中改制的男女同学,热烈欢迎这批“英雄”离开。
当时的场面,有类似60年代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千万小红卫兵挥动红旗把他们敬佩的“知青”送上火车到北大荒去“下放”。
今天,我毫不客气的形容,当年投奔到新中国的学生,他们当年的行动,的确如同到“北大荒”,因为他们是在不恰当的年代投奔中国,中共政府当时正在展开整风运动,让人们在挨饿及缩紧腰带的年代。
结果,有些学生挨不了饿,受不了苦,而中途向家人求助,希望能够返回马来西亚,可是后悔也挽回不了,他们始终无法返马,当然还是有小部份的学生,最终排除万难,回到马来西亚。
数年前,一名经过千辛万苦及花费不少金钱才被获得返回国的老同学,因为患上胃病而逝世。我与他家人谈及此事时,他感慨表示,死者就是当年中国展开整风运动时期,实施人民公社时期到中国求学。
最终因为吃不饱、穿不暖,而要求家人把他救回来,虽然被救回马来西亚,可是如今却因为胃病而逝世,他家人声称,这就是在中国饿坏而留下来的病报。
对任华师友会的见解与展望
2017/08/14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作者:(任抹)刘文亮
任华师友会,顾名思义是任华老师与任华校友的结晶。成立至今已10年了,将于2017年9月9日举行10周年纪念联欢晚会,并计划出版纪念特刋,实是喜讯!
笔者与师友会的接触,始于笔者在任华三语学校会议厅举行新书发布会时与师友会主席——钟盛章老师相识后,常有交流,同时多次参加师友会举行的佳节聚餐,亦参加了在西都文罗(Situbondo)
白沙海滩所举行的中秋节联欢晚会。师友们个个都是那么的真诚、热情、亲善和气。任华师友会于2017年9月9日的10周年纪念,除了联欢晚会也打算出特刋。笔者趁着此机会,写一点对任华师友会的见解与展望。
2014年与钟盛章老师认识后,虽然没有经常相处,然而笔者多次应邀参加师友会的话动,从中体会到钟盛章老师是一位谦虚,而且尊重他人,对人真诚热情,平易近人,做事认真,顾前思后很有责任心,对事情有明确坚决的立场。
所以不了解的人,认为鈡盛章老师固执、独裁,其实不然。笔者才疏学淺的井底之见,钟盛章是很有能力的领导人。据笔者所知在任抹虽有好多社团组织与公会,联谊会等等。但是没有一个像任华师友会那么活跃,那么关心会友的健康,并以歌声弘扬中华文化的精神。新春,中秋佳节等的聚餐或联欢都是很朴实无华。但都不乏聚餐的意义和兴奋愉快的气氛,大家的相聚会面,即使粗茶淡饭也很高兴,欢乐!值得我们看齐与推荐。
笔者希望任华师友会能再接再厉,团结一致,积极努力,为实现要召集成年的华裔人群免费补习汉语会话班的愿望。笔者认为这是个很好,很恰当的主意。估计约8成任抹华裔家长或年轻人都不会讲华语,也听不懂华语。因此他们不热爱祖传优秀的中华文化,他们不相信汉语己经是国际的重要语言之一。故他们没有将自己的儿孙送到三语学校学习汉语。还有,在练歌时,除了为大家检验血糖和测量血压外,亦有健康座谈会,大家把自己所见所闻或自身经历的,从报章看到的健康资料和知识,与大家分享讨论。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为大家服务谋幸福的伟大精神!
此举若能实现,真正是能让大家受益匪浅。
最后,笔者祝愿任华师友会,前途无限! 光芒万丈! 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成为任抹社会的典范。并祝你们龙马精神,身体健康!
万事如意!
任华师友会万岁!
加油!
2017年7 月20日
这个年代,国际学校的地位与价值
2017/08/13 光华日报/异言堂
~文:林立迎
我念书时代,甚至早在十几年前,女儿刚入学时,我国的国际学校,不是一般老百姓可以“高攀”得起的。除非特别有钱有势,不然无法随意踏入国际学校的门槛。
当时,国际学校只开放给两种人,第一,居住在大马的外国人,第二,本地高官显要的孩子。
至于普通老百姓,是无法随意入读有“贵族学府”之称的国际学校的。
那个年代,要在大马设立国际学校所涉及的繁文缛节,包括师资及设备的标准,都是让人望而生畏的,所以那时候只有区区几所国际学校而已。
那时候的国际学校,无论从声誉、素质、师资到学生成绩排名,据说都是一流的。可是除非你是以上所述的两种人,要不然也都无法沾光,只能望门兴叹。
然而, 时光飞逝,今时今日,国际学校不但没有当初的矜贵,反而像雨后春笋般,越开越多,素质良莠不齐。特别是在雪隆一带,今天还是一整排无人问津的店屋,明天就变成了一栋国际学校。
单单在吉隆坡的泗岩沫国会选区,就有在轻工业区,随便租几个单位,就成为国际学校的例子。
所以时至今日,只要稍微有经济能力的小康之家,不必是富豪,报了名付了费就能进入国际学校就读。
据我所知,有些“微型国际学校”为了吸引望子成龙家长的青睐,会以“有竞争性”的学费提高吸引力。更甚的是,这些国际学校所聘请的所谓外国教师,有些根本只是金发碧眼,为了赚取旅费的外国背包客。虽然双方的交易各取所需,但这样对家长,学生还是有欠公平!
教育乃是立国之本,一个国家的未来和他的教育制度本是息息相关,如此草率的成立众多国际学校,让人对于其素质,教育操守及水准,感到担忧。
我认为造成这些国际学校到处林立的“繁荣乱象”有两个原因:
其一,教育部没有认真监督发放国际学校准证,也没有严格管制国际学校师资标准,及无视学校建筑位置及其安全性。为何教育部如此马虎?不用说白,老百姓心里有数。
其二,我国教育政策严重偏差,考试制度朝令夕改,各源流学校资源分配不公,以致国人对国民学校信心尽失,爱子心切的虎爸虎妈们,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纷纷投向国民学校以外又可负担的国际学校。在有市场需求下,大量生产出的国际学校,其素质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