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9日星期六

【华教视窗】 ~ 230 辑

 

华小第二阶段时间表,有隐议程吗?

2013/03/06 光华日报/评论版


~作者:连和胜

“华小又面临变质危机”一文于222日在光华日报“异言堂”发表后,笔者从教总一项声明中发现:该文论述的焦点,有关国文科授课时间的增加额有误,即:从原先的180分钟增至270分钟,而非该文中所述,从180分钟增加至570分钟。请参考付上列表。

从上表可看出:国文授课时间(节数)增加了五成,幅度相当大,所以该文的论述,基本上可以成立。笔者文中未加查证,用了错误的数据,可能误导了读者,谨此致歉!

让我们再看一看华小第二阶段上课时间表,明显的,国文增加了三节(90分钟),英文增加一节(30分钟),时间是从割减数学科(二节),科学(一节)及音乐(一节)而来。换言之,教课减少的科目都是以华语作为媒介语,此消彼长,当局就可以名正言顺,多派马来教师到华校执教?

道德教育与公民教育明显有些重叠,所以把两者合为一,在道德教育科增加了一节,共五节,相当合理。另外,生活技能(二节)由“设计与科技/信息与通讯科技”代替,这点符合现阶段科技领域的发展,应用至电脑科技,相信会得到学生们的欢迎。可是,不知道课本和媒介语是不是华文华语?

令人注目的是“地方研究”(二节)被“历史”科所取代。大家知道,历史这一科的教学宗旨与内容,最近成为热烈讨论的焦点:由于课程太过偏重伊斯兰教文明,多强调马来民族主义。而且,对于非马来裔族群在殖民时期,及独立后建国过程中的贡献,不于重视,参与策划与书写课本者,几乎全部来自同一族群,所以引发许多不满的情绪和争论,最后版本的历史课本不知有没有妥善处理?

关心华教发展的我们,提出这一些疑问,在猜测教育部里的高官有没有隐议程,是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当有些项目或措施出现问题的时候,教育部往往归咎于所谓“行政偏差”。问题是:经常是由于,当局没有通过正常的咨询和协商的程序,就仓促实行所致。

这些年来,政府的教育决策,如1994年的《7年发展计划》、2001年的《10年发展计划》到现在的《首要教育大蓝图》,都是在内阁以“行政命令”宣布后,就加以实施,根本没有通过设立调查委员会,开公听会,拟定报告书,呈交国会辩论,最后才拟定法令,通过后才实施的程序。

再者,根据教总在220日发表的一篇文告指出,教育部官员在施行第一阶段“小学课程标准”时答应说,由于第二阶段将于2014年推行,因此将在稍后时间,另外召开会议,与华团商讨华小四五六年级的国文上课时间。现在的事实却是:教育部在没有召开有关会议的情况下,自行制定了2014年开始推行的第二阶段“小学标准课程”上课时间表,并向校长和老师进行汇报。

你们说,华社能不担心,这些措施的实行不是华小变质的前奏?

 

奥巴马教育国情咨文启示

2013-03-09 南洋商报/言论版


~作者:林国安

日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连任后的首份国情咨文。国情咨文的教育部分触及当前美国教育使命和最新发展动向,政界甚至形容它“关乎美国中产阶层的崛起”。因为奥巴马表示,建造、能源、基础设施、房地产领域的复苏与发展,有助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实现美国经济的复苏和中产阶级的崛起。这些有赖教育事业为支撑。为此,奥巴马以浓墨重彩描绘他第二任期内美国教育发展愿景及其战略意义。

孩子获优质学前教育

首先,奥巴马呼吁让美国每个孩子都享有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因为“多次科学研究证实,孩子越早接受教育,他的未来之路就越平稳。在高质量的学前教育领域每投入1美元,就能为美国政府以后在提升毕业率、降低未成年人怀孕率、削减犯罪率等方面节省7美元。”

然而,奥巴马的期待或许要面对现实严峻的挑战。当前美国公共学前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优质学前教育并没有惠及真正需要帮助的弱势家庭孩子,甚而导致“教育缺失———经济无知———道德滑坡”的恶性循环。

还有,美国私立幼儿园高昂的学费尚且让大多数中产阶级家庭望而却步。

尽管如此,美国教育部计划强化学前教育投入力度,具体包括由教育部与卫生和福利部共同组建“力争上游———早期学习挑战”计划基金,为儿童提供更多接受优质学前教育的机会,惠及对象包括新生婴儿和蹒跚学步的幼儿;另与50个州建立经费合作关系,使联邦拨款和地方学前教育设施惠及所有弱势家庭的4岁儿童。

让高中为就业做准备

此外,美国教育部也将组织护士、社工和儿童问题专家进行“义务家访”,协助解决儿童成长与学习问题。

其次,奥巴马期望“高中学历可以让美国孩子走上一条通往好工作的道路”。为此,美国将对高中教育重新定位,并奖励跟大学和企业建立伙伴关系的高中,培养能满足当今和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性高中毕业生。

高中毕业不仅获得高中学历,还具备专门领域的技能,这更符合市场需求。这也是奥巴马政府教育改革思路之中“让高中为就业做准备”计划的落实与延续,彰显美国教育多元化发展的特色。

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透露,美国每年将动用1%教育领域投入,发展学业测试以提高美国中小学生的技能,为技能性高中教育奠定基础。

让更多年轻人上大学

其三,奥巴马希望“更多美国年轻人上得了大学”。因为“接受的教育越高,其拥有好工作,并成为中产阶级的可能性也越大”。这也是奥巴马推进美国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领导者和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驱动机制的重要策略之一。

为了协助家长和学生挑选即将深造的高校,美国教育部随即发布了具有交互性能的“大学记分卡”,内含各高校的地理位置、校园规模、硬件配置、专业设置、教育质量、学费、毕业率、贷款违约率、平均贷款数额和就业情况等信息,提供学生按其经济能力规划大学教育,以“在哪个学校能用学费得到最多的快乐”。

综观奥巴马对各层级教育发展的期待,从关注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学习,到发挥高中技能性功能,直至协助年轻人上大学实现职业规划,凸显他将教育事业作为第二任期内执政重点的信心和热情。尽管面对庞大的经济压力,仍思索良策应对。另一方面,教育发展着眼于给每个孩子发展的机会,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颇具借鉴意义。

 

民联的华教政策

2013-03-05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黄圣铭

民联率先发表了以“人民宣言"为主题的全国大选竞选宣言。由於其竞选宣言是对选民的执政承诺,是庄严的宣示,因此值得我们深入瞭解和广泛探討。

作为华裔选民,我们必然会特別关心与华社相关的政策,特別是华教政策。民联的竞选宣言与华教有关的政策,归纳起来只有三项,略显单薄,这三项就是:

一,在国家教育体系內保障母语;

二,承认统考文凭;

三,每年给华校额外拨款,按每名学生300令吉来计算,用以增建校舍或增添设施。

宪法和目前的教育法令对母语和母语教育都有保障,国阵领袖也不断重申不会关闭华校,会让华校存在下去。目前华社要求的是政府推行多元教育政策,给於各源流学校平等待遇。在此政策下,华小能按需求获得增建,教育资源包括合格师资及发展拨款能获得公平分配。虽然现任政府也有增建华小,但並非制度化的增建,也不是政府的主动行为,往往需要当地华社的三求四请,不懈爭取,备忘录呈了一份又一份,政治人物拜託了一个又一个后才得以实现,而且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殷切需求,特別是城市地区,学生挤爆校园的现象普遍存在。而独中增建的困难更不在话下了,爭取了几十年,只得增建了宽中古来分校和关丹中华。

《人民宣言》没有触及重大的原则性的攸关华教发展的方针政策,因此笔者不得不推断民联在华教问题上与现存的教育政策不会有本质上的不同,依然会按照“国民学校为首要,其他母语学校受保障"的既定政策下推行下去。这显然与华社的期待有所距离,也意味著即使政党轮替了,在母语教育上,华社仍然需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鍥而不捨地爭取生存和发展空间。这也意味著在这点上民联没有踢球入网,获得加分。

《人民宣言》承诺承认统考文凭是个亮点,也是大势所趋,算是先入一球。现政府已承认中台大学文凭,对承认统考文凭,应该是如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所言“稍安勿躁,指日可待"。如果国阵能承认统考又承诺增建独中(如董总所不断提出的增建4所的诉求)那民联在这问题上不但被扳平,还落后一球。

人民宣言也承诺给以华校额外的拨款,这算是最大的亮点。按公平分配原则,各源流学校就应该按学生的比例获得拨款,这意味著华小应获得约20%的发展拨款。教总主席王超群在《华小的问题与挑战》报告所发表的数据,在第九大马计划下,华小本应获得20.96%的发展拨款(约10亿),但最终只获得3.60%的拨款(约1亿7千万)。民联要按每名300令吉来拨款,若按60万名计算,华小每年可获得约1亿8千万,5年就可获得9亿,已接近公平分配的原则了。在这点上算是踢进了一球。

国阵就將发表其竞选宣言,在华教问题上能否有突破性的承诺,或者说做出比民联更大的承诺,向民联龙门踢进致胜一球,大家就拭目以待吧。(星洲日报/言路作者:黄圣铭)

 

 人民宣言”华小降级民办学校

 2013-03-06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南方客

民联日前宣佈以“人民宣言"为主题的全国大选竞选宣言,笔者也特从民联网站获取一份完整的中文版“人民宣言",以从中瞭解民联对教育,特別是对华教的看法和承诺。然而,读完整份只有35页的“人民宣言",与华教有关的事项却只有三项,即加强国语、保障母语、提昇英语;承认民办学校,分配与学校之贡献相符的资源;以及承认统考。

华教问题何其多,笔者不期望民联在其宣言中一一列出,並提出解决方案。无论如何,笔者感到疑惑的是,民联在制定这份宣言时,究竟有否真正去探討当前的华教问题,因为从宣言中,笔者发觉民联看待华教问题,与当前政府推行的教育政策实在有同工异曲之处。整体而言,宣言完全看不见华教发展,民联没有从政策上根本解决华教的问题。

其一是宣言中说明將在国家教育体制內加强国语、保障母语、提昇英语,平心而论,这其实和当前政府加强国语,提昇英语政策(MBMMBI)没有多大差別。事实上,在民联宣佈“人民宣言"前夕,其共主安华就表示会比巫统更捍卫国文的地位,这对华社而言可不是一个好消息。笔者认为,既然要保障母语,就应直接表明强化和提昇各族的母语教育,这才能彰显真正公平对待各族语言的发展。

其二,民联在其宣言中承认民办学校,但让人惊讶的是,民办学校指的竟是人民宗教学校、华小、淡小、独中、教会学校、伊班文和卡达山文学校,惟不见国小,让人感到事有蹊蹺。事实上,在现有的政策下,华小和淡小本来就已经是政府资助学校,但无法获得与政府学校同等的待遇。在民联的宣言中,华淡小竟降级成为民办学校,这是否意味著华淡小依旧无法取得与国小一样的地位?

此外,民联承诺一旦执政,將承认统考,相信这贏得华社不少掌声,但是,掌声背后,华社还是有隱忧,因为民联没有明確说明统考文凭持有者是否可以在无条件下,例如完全不需要大马教育文凭考试国文优等,就可以申请公共领域的职位,这其实有待民联进一步加以说明的。

教育是立国之本,“人民宣言"有人民经济、人民政府和人民福利,唯独没有“人民教育",让人不解,把承认统考列为“同胞互助"的领域,更让人莫名其妙。即使要成立皇家调查委员会,但也只是从经济为出发点,而不是废除不利华教的教育法令,如宣言不见废除《1956年拉萨报告书》要落实国语作为各源流学校唯一主要教学媒介语的“教育最终目標"。追根究底,“教育最终目標"是华教问题的根源。民联內受华文教育的华裔政治人物怎能不知?其实,政党的华教宣言无需长篇大论,只要废除教育最终目標,就足以让华社感到心安。对国阵和民联而言,这做得到吗?(星洲日报/言路作者:南方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