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7日星期三

南方大学筹建感恩大楼 48狮城名人合捐55万



2013/03/26 南洋商报/ 地方新闻


黄明羽(前排左六起) 、童星存、陈伟雄、吴惠明、罗烈贤、张宝文、
林奕钦、邓文村、张文强、陈联顺、张润安、黄循积、邱思祥,
 与捐款人、嘉宾一同见证国际教育感恩大楼建筑基金推介礼。
(新山25日讯)南方大学学院今日举行筹募国际教育感恩大楼建筑基金推介礼,以早日募集1500万令吉建费,校方目前已筹获近500万令吉。

该校的办学精神与对外募款工作也令部分新加坡人士动容,48名新加坡社会上层人士与名人共捐出55万令吉予上述大楼建筑基金,这些人士包括新加坡罗敏娜基金会主席卓顺发博士、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副主席傅春安、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报集团总编辑林任君、著名广告人林少芬、著名建筑师陈家毅、学者潘国驹、郭振羽等人。

开办多项课程

在今天的推介礼上,南方大学学院署理董事长拿督陈联顺致词时透露,该校于去年成功升格大学后,要在5年内落实完整大学目标,除了今年开始开办本身的学士课程之外,日后也在筹办研究所硕、博士班,提高学术领域,必须积极推动一切的办学工作。

他指出,当前该校学生人数增加,校园现有硬体设备建筑已不能负荷需求。

他表示,校方筹建的国际教育感恩大楼,楼高10层,预计需要耗资1500万令吉的建费。

筹获近500

该大楼拥有27间中型、大型讲堂,还有科研中心、办公室、多用途活动中心、各类型商店与餐厅,以及可容纳500人的国内外学生宿舍。

他透露,至今为止,来自全国团体、热心人士、各方的捐助,有关大楼建费已募集近500万令吉,若一切顺利,大楼将在今年6月举行动土礼。

陈联顺呼吁全国华社继续协助南方大学学院落实上述办学计划,慷慨解囊,捐款资助建设该大楼。

邓文村:新山五帮展现凝聚力 南方大学可成顶尖大学

地不老区国会议员邓文村致词指出,大马华人在60年代为筹办南洋大学而积极奔走,如今新山五帮携手合作推出了南方大学学院,并希望这间民办高等学府日后能成为国际顶尖大学。

他指出,世界顶尖大学也可以出自一间民办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就是最好的实例。

他说,新山五帮的团结与凝聚力,造就了全马最大规模的独中,也成功开办民办大学。

他说,新山过去的华教发展,有已故华社耆老丹斯里郭鹤尧的大力支持,未来希望能出现更多的郭鹤尧协助有关教育事业。

同时,邓文村指出,如今华教在大马的发展前景犹如拥有一片广阔的大草原,令人感到欣慰。

他表示,大马政府承认中国800多间大学,也承认台湾157所大学,而中国政府承认南方大学学院。

盼速获批捐款免税

同时,陈联顺披露,南方大学学院在今年116日向财政部申请有关国际教育感恩大楼建筑基金的捐款豁免所得税准证,他希望该部门能够尽快批准这项申请,令更多善心人士踊跃捐款。

他指出,校方的上述申请已初步获得财政部良好的反映。

5年内盼成完整大学

南方大学学院董事长拿督张文强致词强调,校方筹建国际教育感恩大楼一事刻不容缓,随着去年升格大学,高教部长希望该校能在5年内成为完整大学,除了要筹备开办硕、博士班,也能够拥有20%的外国学生。

因此,该校需要设立上述大楼,建费需要1500万令吉。

对外征求1500人捐1

南方大学学院董事会与感恩大楼筹款工委会,将对外征求热心捐款人1500人,每人捐款1万令吉,以达筹集建费1500万令吉的目标。

有关捐款奖励方式,即该大楼大堂安置一大型感恩岩石,捐款者芳名将被精细雕刻其上,以资永久表扬。

今早的推介礼,出席者包括地不老区国会议员邓文村、上议员邱思祥、新山中华公会会长林奕钦、新山中华工商总会会长罗烈贤、新山福建会馆会长拿督张宝文、新山客家公会会长拿督张润安、南方大学学院名誉董事长吴惠明、理事长黄循积、副董事长黄明羽、校长祝家华、文化艺术与企业发展主任陈再藩、宽柔中学董事长陈伟雄、第一副董事长童星存等人。

邓文村现场拨款3万令吉予该大楼建筑基金,张润安捐20万令吉予该大楼建筑基金。

“先求其有再求好” 林奕钦:给关中时间

新山中华公会会长林奕钦致词表示,针对关丹独中遭到批评是一所“四不像”的独中,他呼吁外界给予时间与空间,以证明该所独中的运作最终是成功。

他认为,关丹华社在此事上具有智慧,全国多年来拥有61所独中,数目难以增加,如今新增的关丹独中,大家应该“先求其有,再求其好”。

他强调,关丹独中的运作以吉隆坡中华独中为蓝本,走双轨制,而学生对华语、国语的掌握都相当重要,这符合国情需求。

他表示,该独中学生考统考,也报考大马教育文凭,是有其必要。

陈联顺:教育金筹获120

陈联顺透露,自去年8月南方学院升格为南方大学学院后,至今年320日为止,该校获社会热心人士支持下,为“南方大学学院教育基金”已筹获近120万令吉,该基金目标是3000万令吉。

同时,两名不愿具名的热心人士各别捐献100万令吉设立“萧畹香贷学金”、“南方大学奖助学金”。

(转载自:南洋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