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9日星期五

【华教视窗】 ~ 238 辑



关中带来的隱忧

2013-03-29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陆庭

关丹中华独中的教育部批文是“私立马来文中学",以教授大马教育文凭(SPM)课程到考试。董总评之为“变种独中",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说有“灰色地带"。

终於,首相蒞临关中宣称可以考其他考试包括独中统考。果也,以华总主席方天兴为关中董事长號召下,2013年“龙情厚意献关中"义演活动,筵开1千席。首相大会上宣佈再拨款300万令吉,连上次宣佈的200万令吉,共计500万令吉,並一再宣称关中可考统考。这场“龙情厚意献关中"可谓“意气风发",“关中双轨制"也就“定型"了。

去年在“关中批文"的课题上,我曾经指出这將引来华文中学第二次改制的隱忧。

1960年达立报告书建议华文中学改制为英文国民型中学,领受津贴,否则成为“独立中学"不受津贴。当时教总主席林连玉说:“华文中学是中华文化的堡垒,寧可没有津贴,独立中学不可不办。"

所以,华文独立中学是以华语华文为主要教学媒介的中学,以补习方式教导公考的科目,主次分明。

但是,1956年拉萨报告书第12条文“最后目標"在1996年教育法令之下已经成为“现行目標",要完成以马来文作为所有学校的主要教学媒介的目標。

所以,改制的华文中学一改为英文国民型中学,再改为马来文的国民中学,还有领受津贴。但关中却是“私立马来中学",到处都是类似中学,何苦花3千万来办关中?

前面说过,最后目標已成为“现行目標",《2012年教育大蓝图》下华小从4年级起国语化(即使魏家祥的说法属实,也是换汤不换药),就是这个目標,华文独立中学怎能不主客易位呢?最大的理由:已经接受了SPM的考试。所以,关中就是先例,也就是华文中学第二次改制的隱忧。

如果华文中学第二次改制,会得到制度化津贴吗?以关中为例是没有。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星洲日报/言路作者:陆庭諭)

 

让时间验证真相

2013-03-28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舒庆祥

根据《星洲日报》报导,首相纳吉將於329日会见董总代表。这是继今年农历新年初八,纳吉赴董总新春团拜后,国阵政府以新姿態对待华教另一重大举措。

这一会晤的举行,实现了之前首相的承诺,现今华社普遍在期望,它会给华教捎来更好的消息,至少在承认统考的问题上会有所突破。

与此同时,搞到沸沸扬扬的“关中筹款晚宴"也结束了,因此,事关关中的爭执也应熄火,暂告一段落。

日前董总发表一篇严正的声明,重申关中的批文必须修改。站在董总的立场,那是必要的。因为这个缺口必须堵住,不能破例,不然可能影响现有的独中,而且先例一开,未来的新独中,可能要遵照这一规矩。

不过,关中董事部诸公却拍胸膛,且引述正副首相的保证说,这是一所如假包换,而且是遵循吉隆坡中华独中的双轨制独中。双方从一开始就爭执至今,而打边鼓者至今还是乐而不疲。

其实,时至今日,大家都是在各说各的,董总说的是:一定要严守原则,不能退让;关中诸公却坚持要做下去,然现今到底是谁讲的对,无法对证,因为这所谓的关中,迄今仍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

基於此,大家不妨先冷静下来,从即日起,就暂不要公开谈及这一问题了。董总应坚守立场,严加监督,不能放鬆,而有心者,如认为心安理得,就让他们去做他们认为是对的事情。

常言道: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一切对错,当关中一旦落成,开始招生,正式上课,都將展现在眾人眼前。届时,全国人民就可以公开验证了,一年或许看不到,可以等多两年、甚至更久,华社可以一直等下去。总有一天,真相一定会大白於天下。如果是真的,而且是从摸索中走出来,如古来宽中,华社应感庆幸,如果是货不对办,那些拍胸膛保证者,历史自然会给他们一个论断。

大家同意这样的一个建议吗?(星洲日报/言路作者:舒庆祥)

 

教育不是应试

2013/03/28 (砂拉越)联合日报在线/自由言论


~作者:郭史光宏

“考试考不出热忱,考不出责任心,考不出使命感,考不出沟通力,考不出领导力。考试当然也考不出有远见、有企图心、有决策能力的领袖。考试更考不出一个人的品格、品味,至于艺术、文化教养内涵,更是统统考不出。”——台湾观光教父严长寿

教育界存在着一个既诡异荒谬,却又稀松平常的现象。

会议上,校长会师,谈论的总是去年的UPSR成绩如何如何,今年的展望又如何如何;课程中,教师聚首,话题也离不开去年手下出了多少个A,今年又有多少潜在的A。成绩拔尖者春风满面,侃侃而谈,传授应试绝招;成绩不如人者低头静听,将绝招默默记下,下定决心在自己学校复制成功。

此刻的他们热血沸腾,内心颇有几分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打算好好在学校大干一场,誓要让今年的UPSR更上一层楼。接着,一个个会议召开,商讨如何提升UPSR成绩;一项项课程举办,传授教师应试教育的秘诀;一场场讲座展开,教导学生如何有技巧地回答UPSR试题。

学校的活动,以UPSR为轴心。能马上见效的,办!不能立竿见影的,慢!于是,补习时间越来越长,模拟练习越来越多,课外活动越来越少。师生一起卧薪尝胆,咬紧牙根,期盼着放榜日的春暖花开。

校长用心吗?用心。教师积极吗?积极。学生认真吗?认真。然而,即使用心、积极、认真,即便真的在UPSR扬眉吐气、硕果累累,就表示我们的教育工作成功了?就表示,我们无愧于“教育工作者”的身份?有没有一种可能,UPSR意气风发的背后,我们却离教育更远了?

宏观来说,UPSR是全国统一考试,是用同一把尺来度量背景各异的无数学生。这样的一把尺,真能做到客观与公正?微观来看,从拟题、应考,到批卷、定标,其中充满无穷变数,包括试题的有效性、考生的应考状态、考官批卷的标准性等等。最终出现眼前的成绩,真能准确标示考生的真实水平?

应当认清,考试只是国家评估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学术水平、探测国家教育概况的一种工具。它并不完美,并且存在许多无可避免的缺陷,甚至可说,它只是一种无可奈何、别无选择下的选择。考试,充其量只能是“教学的参考之一”。它不该是“教学的主要参考”,更不能是“教学的唯一参考”。教育绕着考试转,肯定要出问题的。

应试教育下,受害的不仅仅是学生,还包括用心、认真的教师。教书三十载的中国教育家吴非写过一段让我读来惊心动魄的文字,“相当一批教师一生中知识水平最高的时期,就是刚刚毕业的那几年,面包刚刚出炉,‘色香味形’俱佳。而由于应试教育的熏染,很多教师在繁重的重复劳动中疏于学习,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对他没有吸引力,他已经成为庞大的考试机器上的一个部件,成为应试教育流水线上的一个操作工。在教学方面,他只要带两轮教学,那些经验和技巧足以应付低水平的中考和高考。于是,他很可能停滞徘徊在起点附近,不思进取;而僵死落后的评价机制会很快给他带去显性的利益。在那样一种状态下,初出茅庐时的教育理想很快消磨殆尽,教学激情随之消磨一空,更不用说什么教学风格了,偶尔有过的那一点课堂魅力不过是昙花一现。”

回到现实,我们是否能完全无视考试?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么做似乎不太实际。然而,我还是希望教育工作者能在一定程度上蔑视考试。应试技巧要教,但不能只教应试技巧;模拟练习要做,但不能只做模拟练习。我们要有“教育梦”,要知道考试只是过程,孩子的成长才是目的。眼前的成绩只是幻影,人生的幸福才是真实。

人文学者钱理群教授曾以两句话形容一个人最合理的生存状态:“脚踏大地,仰望星空。”希望师长们也能如此,在现实的应试洪流中能站稳脚步,生存之余时刻铭记“教育”的精神,时刻提醒自己:我们不是机器,我们是点灯人!(郭史光宏·教育工作者)

 

老师要在走廊办公

2013/03/28 光华日报/评论版


~作者:董格宁

威中这一间占地大约3英亩的峇冬丁宜华文小学,当是一个马来西亚的另类旅游景点了。空间狭窄,学校的师生,一个个寸步难行。校园之内,该有的都没有:科学室,No;音乐室,No;体育室,No;生活技能室,No;牙科室,No

因为课室非常不足,校园的设备,只能因陋就简,随随便便,将就将就。校内就有一排木板建成的课室,经历半个世纪还在使用。就是那样,每班不得不挤入四十多名学生,以吸入1207名学生。

2011年开始,学校把办公桌全置在走廊,排着逾十张桌椅,教师迫在日晒雨淋的走廊,埋头批改一本本作业。报道还说:有些教师甚至必须轮流使用走廊的座位办公。

木板建成的旧课室呢,年前遭到白蚁侵蚀,破损不堪。校方发现之后,第一时间通知教育局;不过,这一个老问题不但无法根治,现在竟连科学室的木板,也有了一只只白蚁。

董事会报告:他们早在1995年前开始向教育部申请扩建一栋4层楼高,拥有16间课室的校舍,前前后后,一共呈交4次备忘录。但是,换了两名董事长、7名家教协会主席及5名校长,事情仍然少了一撇,没有下文。

学生人数呢,急速增加,课室匮乏,变本加厉。去年中,时任家协主席的黄法铨先生一度公告天下,峇冬丁宜村华小将以货柜箱充当临时课室应急;语毕,一字一泪都是辛酸:

“随着学生人数增长,课室及设备不足,我们不停通过教育局向教育部申请扩建,但还是空等待……我们的申请书已呈交教育部长和代表华社的教育部副部长,结果还是让我们失望,要我们耐心等待另一个大马计划。”

早前学校董事长巫石海揭露,教育部曾经来函将会在第9大马计划启动扩建校舍工程,没有想到拖到第10大马计划,也没有下文;忍无可忍之下,家协决定发动和平请愿,希望获得教育部关注。

是陈年墨迹未干的旧故事。《光华日报》A5版的新闻标题,一开笔就把峇冬丁宜华文小学面对的问题,原原本本全说出来了:〈三代都在木板教室上课, 300人抗议未兑现增建峇冬丁宜华小 〉。

1995年算起,距今已有17年之久。为何承建峇冬丁宜这一小间校舍,拉拉扯扯,经历了四届大选以及三个首相,拉长了颈项,至今还是不能完工?到底是钱不够用,所以批文迟迟不来,还是另有难言之隐痛,不能明示天下?

9大马计划完成了,第10大马计划2011年启动如今过了一半,试问华校的百年校舍,能有几个五年?这样的轮回,说明了政权的本体,政策的本质,不但没有转型,而且原形照旧。

峇冬丁宜华文小学的经验,我们当然知道,既不是半岛的第一间,也不是全马的最后一间。民心和民意,权高位重的领导,显然还没有听见。所有的诉求,一成不变。

难得大家都耐心得很,从不着急,也不生气。校长和老师,一样谦恭自制;长年累月,暴晒走廊,心里也不在意,始终处处心怀感恩:忍一时,风平浪静;大选过了,请你就再等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