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日星期五

八华学校庆祝111週年‧跨世纪八华创新再发展


2012/06/01 印尼星洲日报/专题


 《新报》主编宋中銓出任校长

1898年,林文庆博士(中坐左四)在新加坡首创
“华语训练班”与(左五)卢桂舫及学生合影。(档案照)
宋中銓先生系广东梅县白渡人氏(19051962年),一生从事华文教育、新闻、华社事业。他的子女都在中国大学毕业,事业有成。他也曾出任客居华侨公会主席和雅加达中华华裔总会主席,生活歷经风雨坎坷,服务华社、奋战不懈,深受华社拥护和爱戴。

中銓出身贫寒,父有残疾,兄妹四人全由母亲勤俭抚养成人。他幼年勤奋好学,聪颖过人。中、小学毕业后,成绩优异直接保送苏州东吴大学化学系,期间加倍努力学习,但好景不长,一年后因学费无著,只得輟学离校,回到潮州镇海、黄岗中学任教。是时潮梅地区出国谋生风盛。他也遂远涉重洋,前往爪哇岛巴达维亚市(今雅加达)开创生活新天地。

宋中銓初到巴城,经友人推荐,任老巴剎平民小学校长,后转到中爪哇三马旺学务总会任文书,生活温饱得到解决。1928年夏,《新报》要派驻南京特约通讯员。他应试选中,派到南京。在此期间,宋中銓在南京中央大学深造以优异成绩取得大学毕业文凭,圆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梦!

戎网中华学校(档案照)
1932年后,应《新报》之聘重返爪哇巴城,任编辑、总编。直到1960年印尼政府排华,发禁令停办华文报刊,《新报》被封闭时才离开。

1960年,八华董事会黄源昌董事长正式聘请宋中銓出任校长。

宋校长来八华后,充满信心地搞好校董与校领导的团结、校领导与教师的团结;发挥学生会骨干的积极性,搞好学生间的团结,提高了校领导的威信。他还逐步地纠正学校的组织机构,制定与確定有关人员的职权任务与义务,从各方吸收优秀教师弥补师资的短缺。

宋中銓校长(档案照)
在宋校长的带领下,学校呈现一派朝气蓬勃的新景象。

宋校长还大力落实了两个重要项目:

(一)为继续发挥八华重视英文的优越性,培养学生面向当地,高中课程也选用了一些印尼学校的课本。

(二)积极筹资建设新校舍,推动新一轮的“献砖运动”筹足资金,计划分为4期把原来巴中附小的校舍,改建为一座三层楼的新校舍,使宛郎岸八华焕然一新。

可惜天不假年,在新校舍第3期未完成之际,宋校长於1962124日突然与世长辞,享年仅57岁,他鞠躬尽瘁,为华教和八华奉献了毕生的贡献。

华印文专家李全寿出任校长

李全寿校长(档案照)
李全寿是印尼著名的汉文、印尼文专家,在1955年—1958年出任八华中小学校长,声明显赫。却因为受到当局的为难,下半生无法在印尼作出贡献。

李全寿於1914年出生在中爪哇文化城梭罗市,小时在当地就读於中华学校,192612岁时到三宝垄华英中学读中学,1929年全球经济大萧条,他初中未毕业,被迫返回梭罗一华侨小学教书,帮忙维持生活。

19316月,他获得当地中华会馆主席叶九旺等人的资助,前往福建厦门集美中学继续深造,1932年毕业后,考入集美航海学校学习两年,曾担任归侨学生会主席,开展社会活动,並设法进入厦门大学就读,仅作旁听生数个月,因经济困难,不得已於19341月返回梭罗市,在当地侨团任文书。

1937年,华校发展快速,他出任一华校中学教师兼任两所华校名誉校长,教导梭罗许多学子。

1942年日军侵佔印尼,他在梭罗被迫当日军翻译,並开办补习华文学习班。战后他於1948年到三宝垄中华中学小学教书,1949年考进印大汉学院,1952年取得汉文学士学位(S1),隨即在印大攻读印尼和马来文学,1953年,他获得印尼语言博士学位,並取得马来文学学士学位,因此被聘请为汉学院讲师,兼任该学院院长曾祖森教授的助理,受曾祖森重视而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印汉文专家人才。

19554月,当中印尼两国政府代表团进行关於双重国籍问题谈判期间,李全寿被推荐出任印尼政府团的翻译,他曾担任印尼总理阿利与周恩来总理的会谈翻译,展现其语文才华。当年他被聘八华中小学校长,兼任印华高商教师,到1957年政府下令分校才离开。

1958年到1964年,他应聘到新加坡南洋大学任马来语文讲师,表现杰出,而在1961年升为副教授。

期间,他曾在新加坡发表《印尼华侨教育发展史》(1959年)和《马来语语法》(1960年)二书,受到语文界重视。因此,前后在新加坡南大教学了八年,到19646月才到澳洲悉尼大学印尼与马来语研究所任讲师,並编写《印尼语入门第一、二册》。

1967年他升为高级讲师,由於印尼苏哈托政权排华日益严重,李全寿决定放弃印尼国籍,加入澳洲国籍。1968年,他编著出版《19451965新马文学史简介》,1975年他出版新著《现代马来文学的进步与发展简介》。19799月他应聘到北京外语学院出任客座教授,到1980年才任满返回澳洲,但不幸当年於世辞,享年66岁。

李全寿是印尼华裔一代才子,但受到出生国的排斥和歧视,后半生没有机会为我国奉献才能,只能在异乡他国奔波,这是我国的损失抑或时代的不幸。

八华跨世纪老校长温景亮

八华学校拥有一位跨世纪老校长温景亮。上世纪,他在八华学校两次参与领导学校渡过危机,走向壮大发展,在二十一世纪又见证八华学校浴火重生,重建更雄伟更美丽的八华新校,旭日重辉,共赴大同。他以近百岁高龄亲眼看到中华文教的坚强不屈、光辉发展。

温景亮校长(档案照)
温景亮校长於1917年生於邦加岛,在当地接受中华教育后,到厦门集美高等学府深造,时逢抗日战爭开始,他加入空军服务,成为一名空军战士,参与伟大壮烈的抗日战爭,曾受到国民政府的嘉奖,並与曾任国民政府高官的女秘书汤自新女士结婚,成为一对恩爱终生的夫妻。

1949年,温景亮回到雅加达八华学校担任小学部老师,1952年升为八华正校小学部主任,与副主任杜俊克老师领导小学师生奋发图强,加强中印兄弟友谊。

他在1954年,为当年完成学业的中小学毕业生撰写赠言,说明“印尼是华侨的第二故乡,我们热爱祖国,也热爱印尼,希望你们发扬八华光荣的服务精神,加强巩固中印兄弟与民族传统的友好团结,为中印兄弟民族的繁荣与幸福而努力。”

1957年,印尼政府强迫分校,不准印尼籍学生就读华文中小学,八华正校被强迫开办印尼华裔学校。温景亮老师为全校近千名中国籍学生和老师据理力爭,搬到宛朗岸开办八华学校,由黄源昌先生担任董事长,温景亮出任校长,一切从零开始,温校长又重新披荆斩棘,为弘扬中华文教日夜奋斗,他孜孜不倦的精神,令无数师生万分崇敬。

1966年军政封闭华校后,温景亮老师夫妇搬到澳门定居,他仍旧十分关心八华校友的点点滴滴。

20083月,温景亮老师,以91岁高龄,坐著轮椅前来参加八华重建復校盛典,並发表激动人心的感言。

201186日,温景亮校长在澳门仙逝,享寿94岁,他的骨灰於20121月回到八华和印尼,散放在故乡的大海里。

万丹精英赖灿辉领导八华

赖灿辉(Loa Chan Hui,1899-1968)是出身万丹的华人精英,他於1899年在万丹首府西冷出生,8岁时父亲逝世,投靠巴城的姑母养育成长,他在八华学校读到初中,获得中华会馆慈善家协助到上海暨南学校深造,在那里他幸运得到美以美教会牧师克劳士的指导,帮助他前往美国密芝根大学学习经济。

在留学美国八年期间,他在餐馆半工半读,终取得经济学位,原有意居留美国,但1929年,母亲要求他回国,適逢1930年代世界大危机,赖灿辉难以找到工作,因此只好回到母校八华学校,担任中学教师,负责教导会计和经济学科。

19531954,赖灿辉出任八华学校校长,他决定在学校开办高商学科,获得社会各界和家长热烈支持,声名卓著,八华高商后来成为创建印华高商的先驱。

1958年,八华迫於政府条例分为二校,赖灿辉进入大东方银行工作,后来银行关闭,他於1963年在海口一带经营“丽都”摄影店,1968614日逝世,享寿69岁,安葬於丹格朗地区,万丹一代教育精英回归故土。(印尼星洲日报文:李卓辉)


转载自:印尼星洲日报/专题

~赤道论坛/华教动态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