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6日星期六

《华教视窗》(三十五)

·
·

不知道的共识

2012/06/16 光华日报/社论 

典当华教契约风波沸沸扬扬地闹了一段时间,而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则在日前出席新街场一项亲民活动后向媒体发表了一项关键性的谈话。慕尤丁指出,在中学改制期间,华文学校如果不接受改制成为国民型中学,在当时的情况是无法持续经营。但基于这些学校创立已久,所以在一个共识下,才决定让它们保持原状。因此,不增建独中其实是一项“共识”。

基于这个共识,当教育法令提呈国会时,部长关闭学校权力被撤回,独中是在这样的共识下继续保存下来。因此,副首相认为无需再争论下去,也无需再重新审视历史“协议”,独中依然可以继续办学,不过若要再进一步,就必须成为改制中学。

20年来第四度发起复办关丹独中运动开始,契约或共识这个课题已经开始延烧。当时慕尤丁指碍于教育法令丶政策及历史协议,因此不能对增设独中一事拍板。接着,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指责,国阵成员党及相关非政府组织提呈1995年教育草案,已经达致共识,决定维持现状,达致典当华教利益的契约,导致多年来华教问题无法解决。这《典当华教契约》一词就让马华各领袖与董总展开了激烈的争辩。

马华自308元气大伤以后,已没有本钱再丧失民心。加上从早期的内部党争开始,一直到近期竞标车牌事件处理方式,的确让不少人对马华领袖印象大打折扣,马华领袖当然更不可能承受典当华教这个终极罪名。由放话董总能出示证据即辞职、到访问历届总会长及时任教长的首相纳吉,更寻找剪报驳斥,马华领袖坚决否认有关契约存在。一直到董总出示教育部教育政策策划与研究组主任公函,马华领袖仍指责董总诬蔑,更举出马华历年来为独中争取利益的功绩,力证清白。

可是如今副首相的一席话,犹如刮了马华一巴掌,而与董总争辩得最激烈的魏家祥更以独中改制风波发生时仍未出生回应。马华不知有关共识的存在,人民也不知这项共识的存在,那这项共识到底由谁达成、而该共识是否能顺应时代的改变而修改?如果一个法令,只是基于一个没人知道的共识,那就算不断称赞独中优秀、接受独中生统考加上SPM国文优等申请政府师范,甚至颁奖励金,最后依然无法获得华社的认同。



马华懂得怎么做

2012616 东方日报/龙门阵
~作者: 胡万鐸

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提出「马华典当华教」,引起了全国华社的震撼。马华从总会长至前任总会长、前副教育部长及所有有关的人物都纷纷辟谣没有「典当华教契约」存在,也要求邹寿汉拿出证据证明。

邹寿汉自中国公干回来于612日,公布了教育部教育政策研究与策划组主任查里阿兹博士在201093日,代表教育部秘书长签署及致给雪隆尊孔学校校友会的回函,藉此证明「1995年华教契约」的存在。

函內明显地指出:「在提呈1995年教育草案时,国阵成员党和相关非政府组织,已经达致共同的协定和同意,决定维持现状,当时马华公会有关方面已同意接受『独中学生统一考试文凭事宜维持现状』。因此要催促政府承认独中统考文凭,那么就必须公平地重新审视当初所有达致的协定,包括同意撤销1961年教育法令第212)条文,即『废除教育部长改变华小和淡小,成为国民学校的权力』。」

在同一天,魏家祥说,马华总会长拿督蔡细历也于前一天见了首相纳吉,强调没有任何契约存在。魏副部长认为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所公布的只是尊孔校友会和教育部的来往信件,並非是什么契约,不应该冤枉马华。

虽然不是契约,而只是一封教育部发出的公函,但它已释出一个信息,那就是:「马华公会有关方面已同意接受」。显然地不是董总故意为难马华,要马华吃死猫。试想,一个教育部教育政策研究及策划组主任,竟敢那么大胆写出,必然是有所根据,绝对不会无的放矢。我不相信一个官员敢如此放肆,无中生有破坏或挑拨华社对马华的不满。信中所提与副揆兼副教育部长慕尤丁所说的「历史协议,他作为教长也不能改变历史,必须维持现有状况」不谋而合。

正当大家为爭论历史协议而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614日副揆慕尤丁在敦拉萨国会选区与民见面会后,终于明確地向媒体道出:「不能增加独中数目」共识的前因后果;但这跟较早的理解有出入,原来慕尤丁所谓的共识並不是在1995年达致,而是要追溯到60年代。

同时,这也不是一项协议或契约,但他没有阐述到底有关共识是由谁达成的,不过他却强调政府没有必要重新检討「不能增加独中的数目」的共识。

慕尤丁知道自己讲错了话,现在他把歷史协议,追溯到60年代,为自己辩护、掩饰,把目標转移,他了解万一认真地追究起来对他不利。

马华不应放弃追究函件的来龙去脉,他所根据的契约是谁达成共识,慕尤丁声明也一定要去调查清楚,绝不能让一些政治人物玩弄权术,將之作为大选前的筹码。马华部长应把此课题带入內阁討论、釐清和表態:不只討论1995年的契约,甚至连1960年代的前贤的共识也要弄得一清二楚,及参与「达致协议」的「非官方组织」的身分和背景。

今天我们要爭办的是关丹独中,不是別的目標,这大前提必须肯定。记得马华署理总会长廖中莱说过,申办关丹独中大门並没有关上,我们期望好消息能在大选前捎来。

董总与马华並非仇敌,而是並肩作战的友伴,血肉相连的兄弟,为了华教的兴亡,大家应同仇敌愾,共同努力。对华教的问题马华应懂得怎么做。




时空错乱的契约

 2012-06-16 星洲日报/言路版
~作者:侯雅伦 

马华同意不增建独中和不承认统考文凭,为交换212)条文的条件?

董总说有契约,马华说没有这回事。吵吵嚷嚷没有答案,大家把目光转向首相纳吉,要他站出来说句公道话。

纳吉是最有资格讲话的人,因为,他是当时的教育部长,新教育法令在他手上制定,212)条文由他废除。在做这个决定时,有没有要马华典当华教利益作条件,他最清楚。

董总咄咄迫人,马华声声喊冤,只有纳吉知道答案。

3天前,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转述”了总会长蔡细歷“引述”纳吉的谈话,强调没有任何华教契约的存在。

可惜纳吉的“亲口证实”,是经过两个人的转述,而不是直接从他口中讲出,权威性大大减弱,对灭火也起不了甚么作用。

在等待首相亲口证实的同时,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竟承认当年的確有共识的存在。

可是,慕尤丁说了不只让人感到更混淆,也让人深深感觉他对“不增建独中”的强硬態度。

整个事件的爭论点,本来是1996年教育法令制定之时,马华有没有如董总所说的,以不增建独中为条件,来交换废除212)条文。

而慕尤丁所指的有“共识”,却让时光倒退到60年代,指的是华文中学要接受改制,或是继续维持为独中的“共识”。这跟现在爭议中的契约是两回事。

慕尤丁的谈话,反映出两个可能性。

第一,他本身对这个爭议点的认知模糊,甚至是在状態之外。他曾经发表“教育法令不允许增建独中”的言论,可是却没有明確地列出条文来佐证;过后又指受到契约的限制,在被90年代中期的时任马华领袖否认后,再进一步把契约时间与60年代改制华文中学时混为一谈,导致契约的时空出现错乱,离题之极。

第二个可能性,是他绝对知道自己在做甚么。身为巫统署理主席,他代表著党內另一种声音,在增建独中和承认统考文凭上无论如何都不愿意让步,所以搬出50年前的“共识”来作为不批准增建独中和不承认统考的理由。

身为教育部长的他,在坚持政党立场的同时,更有必要以更开明和理性的態度,来看待增建独中的需要。

撇开政治因素和历史包袱,独中也只不过是在私人学校条例下註册和开办的另一种私人学校,如果政府鼓励私人办学,允许开办私人学院和国际学校,为甚么不允许一所独中的开办呢?(星洲日报/情在人间作者:侯雅伦《星洲日报》副新闻主任言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马华有剩余价值

2012/06/15 光明日报/ 评论版
~作者:戴志强

国阵连日来爆发“內战",关丹能不能復办独中的课题,董总紧咬一张“若有若无"的1995年华教契约,成为一个各有各说的罗生门,各方剑来刀往,好不热闹。

面对“千古罪人"般沉重的罪名,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抬出最高长官的名堂,试图洗脱罪名,他声称,1995年时任教育部长的首相纳吉告诉马华总会长蔡细历,表明当年绝无所谓的契约。但是,副首相兼现任教育部长慕尤丁过后仍坚称,確有“独中可维持现状,但数目不能增加"的共识。

纳吉亲口告知蔡细历,蔡细历转述给魏家祥,魏家祥再公告天下,却是如此无力,慕尤丁完全没有听到纳吉说过甚么,也不会读中文报,所以他可以继续坚持己见,把站在悬崖边的马华推落万丈深渊。

这个课题继续爭论下去已无意义,马华在华教斗爭史上,並非没有寸功尺劳,但教育政策的主导权从来不在马华手中。马华声称自己的立场是如何坚定都好,都无法改变政治现实。

董总的种种批评,其实对照二三十年前的旧新闻,你会发觉到根本是如出一辙,因为问题仍是同样的问题。只要你拿出当年的华教课题报导照样唸出来,现任的马华领袖一样无从解释和解决。

马华可以爭取到各种方式来提高统考文凭的价值,例如有条件进入师训等,但是,要一劳永逸承认独中,讲了几十年仍是遥遥无期,原因在於“立场和原则"的话语权並不在马华手中,而是巫统。这一次,慕尤丁只是说出事实,马华如何辩解都是枉然。

不过,这些年马华依然活了下来,因为她仍有一定的贡献和作用,如果华教课题可以完全决定马华的生死,她早在几十年前已经灭亡。蔡细历与其继续在这个尷尬课题继续自圆其说,不如在马华的能力范围內做出一些实际的工夫,没有本事復办独中,至少弄一间分校出来,这就是马华所能做到的贡献。只要马华还有剩余价值,就有苟喘残存的机会。

(光明日报/泼墨文:戴志强)


转载自:本地报刊/评论版

~赤道论坛/时事述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