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家祥自作聪明
2012/06/03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谢请发
自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泄露机密”,声称“碍于当年协议,使到他身不由己,不能作出批准关丹设立独中的决定”后,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就一直向当权者追问是何协议?到底是哪个机构或组织,跟政府达成现有的60所独中只能够维持现状,即一所也不可以增加?
护“党”心切的马华署理总会长廖中莱,赶快替慕尤丁的失言“补鑊”,澄清“申办关丹独中的大门尚未关闭”,並马不停蹄地会见“520申办关丹独中大集会”负责人。除了传达老慕那番“大门未关”的谈话外,他也要索取独中的办学资料。
显然廖中莱知道有关机密一旦曝光,目前处于劣势的马华將会雪上加霜,他欲转移视线,使到有关课题草草落幕。可是他那“用心良苦”的计划,却被比他更加护党心切,且自作聪明的马青总团长魏家祥“搞砸了”。
典当华社权益
邹寿汉进一步揭发,有国阵成员党跟政府达成协议,以不承认独中统考文凭,来换取撤销《1961年教育法令》21条(2)(即教育部长有权在適当时候关闭华小),此举形同典当华社权益。过去50年来,华小面对诸多政策与行政措施问题,一直无法解决,他认为马华责无旁贷。一向来“护主心切”,並公开讚扬上司老慕“非常关心华小师资短缺,並亲自督导官员尽快调走华小不具华文资格教师”的副教长魏家祥,马上衝出来。
欲与廖中莱“爭宠”,以示更心切护党的他,挑战邹寿汉出示马华在1995年教育法令草案出卖华教的证据,扬言若属实,他会第一个离开马华。这一回魏家祥一反常態“硬起来”,令人刮目相看。
犹记得2009年马华双十特大,被代表等同于投不信任票的时任总会长翁诗杰,要求全体中委总辞时,魏家祥还在媒体记者前流下男儿泪,被政敌讥为“捨不得官位的懦夫”。士別三日,果然“好紧要”(客家话意即很厉害),现在他竟然“敢敢”说出不惜拋弃“乌纱帽”的豪言。
一点一滴揭发
不过,这一次他或许会“吃不了兜著走”,因为他在发出挑战前,没深思熟虑为何邹寿汉就“典当”的课题,一直好整以暇及从容不迫,一点一滴揭发。这显示邹寿汉胸有成竹,谨慎出招。
邹寿汉隨著局势发展,根据他所掌握的资料及分析,向外公佈,旨在“引蛇出洞”。这使到护主心切致沉不住气的魏家祥,轻易上了鉤。哎呀呀魏家祥,你太不小心了!邹寿汉已向媒体透露一名教育部高官签署的函件部分內容,证明有国阵成员党跟政府达成上述协议,他竟然还挑战邹寿汉出示证据,甚至扬言如果属实,他会第一个离开马华。
这是本末倒置之举,魏家祥应该运用他的地位与权势查阅有关函件及该机密协议,若是有那么一回事,届时可要敢敢兑现诺言!
关心本州华教的政党
2012/06/03 沙捞越国际时报/言论版
~作者:宇同
在砂州,由于没有淡米尔文小学,也没有达雅文小学的存在,所以在州内除了国语外的民族教育,指的就是我们华族的华文教育,它包括华小和独中。而它们的永续生存发展向来都是华社群体的一大民族责任。
本州各地的华小和独中,其经费来源,独立后,华小纳入国家教系体质,除了由教育部承担全部华小师资薪金及行政开费,教学软硬体设备的部分经费外,主要还是由各校董会负责筹措财政来源。而华社各界团体与个人长期给予鼎力支持之外,我们没有忽视本土政党所给予的关心和援助。
无可否认的事实,人联党是最关心砂州华教的政党,人联虽属多元种族政党。但维护华教显然是参政的重要任务之一。
人联华裔领袖与基层担任各校校董大有人在,其中具代表的人物包括了已故该党主席丹斯里杨国斯,前州议员兼南市市长田承凯,均曾出任古晋中中校董会的秘书长或主席,现任中央组织秘书叶金来是石角民立中学董事长,资深干部刘天亮为现任的晋汉省华小董联会主席等,还有许多人联党各地领导或基层党员都参加当地华小校董会的办学工作。
1970年人联参政之后的42年里,在不同的时期,始终把维护各族母语教育的权益当作参政的一项任务。在相关的历史资料库里, 记录着国阵的国、州政府里,人联通过国、州议员或部长的管道,给予华小和独中的发展拨款是不曾中断的。
尤有进者,1990年中期,国阵施政更加开明,人联参政又处于强盛的时候,人联中央把握有利时机,结合华社民间领袖及校董会的力量,先向时任首相敦马哈迪提出要求允将在古晋市区增办新的华小,中华小学第六校终于获得创办,之后复向州首长丕显斯里阿都泰益玛目申请州政府捐助校址,最后人联则负责起数百万的建设硬体校舍筹款任务,这一系列的筹建六小计划的工作进程,终于在1998年大功告成,六小正式开幕启用。六小的创办贯穿着人联与华社热爱华教群体,诚心团结付出的努力。这是人联作为一个州属政党的一项政绩。
除了六小,跨入21世纪,古晋中华小学校董会决定将二小校舍迁移到郊区,巴哥达邦中公校董会决定将校址迁到古晋M J C社区这所华小的迁校,同样得到人联和州政府的鼎力经费援助。
如今,人联在州政治领域的处境,因失去绝大部份的华区议席参政权,使它在州政府里的议政权力被削弱,可是,从该党的为民服务的表现里,我们见到该党并不放弃对本州华教的关心与协助。总而言之,关心本州华教的政党,人联尽其责任是毋庸置疑和肯定的。
除了人联,州内另一个华裔领袖主导的政党-砂民主行动党的对华教的态度又是如何?全国民行党一向并不看重以实际行动来为华教作出奉献,该党的党鞭林吉祥过去对华校的五元捐款,正好说明了维护华小不变质和独中的发展,都不是民行党的重要政治议程项目之一,本州民行党人对本州华教事业的冷淡就不会使我们感到意外了。在未来的日子里,华社在永续发展华小和独中方面,是很难对民行党寄予什么期望的。
印尼廖內学华文
2012-06-02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安焕然
日前,与新山中华公会辖下新山华族歷史文物馆一行人到印尼廖內民丹岛丹绒檳榔进行歷史文化考察。我们彷彿是来探亲的。19世纪柔佛港主制度潮州人的大迁徙,是沿著廖內群岛至新加坡,再到新山来的。一百多年来,柔佛廖內海上帝国的分裂,荷兰和英国殖民者的入侵,以及战后东南亚各国的纷纷独立,当年同是经营甘蜜胡椒事业的3地,如今已属於3个不同的国家。
本以为在苏哈多时代的压抑华教和同化政策,印尼的“华人性”难以延存,然而在民丹岛丹绒檳榔,华人文化还是如庙里的香火,浓得很。当地朋友带我们进庙,指著庙旁的桌子,说那是以前学习华文的地方。我们来到民丹岛的洪厝內港感天大帝庙,主神旁是一尊孔子像,其边放了一本《四书》。印尼是一个宗教自由的国家,据说当年他们就是借由孔教会,借由膜拜孔子,来识读华文的。如今,印尼宗教局有孔教会的代表。华人结婚可在合格的宣导司签名下,烧香拜孔子,也算是一个正式的仪式。
方言亦是这个地方华人文化承传的重要载体。丹绒檳榔市区里说潮州话相当普遍。而在神庙里,在各个神像旁,也立了诸如“元天上帝NGUANG THIANG SIAN TIE”写上印华双语文的说明牌字。
我在一间茶餐室更是看到墙上贴著以华文繁体字和印尼拼音写成的餐饮单目:“茶叶蛋Cha Ye Tan、龟岭膏Kui Ling Kao、白果汤PekKwe Teng、薏米水Yi Bi Cui”。
隨著民主化的进展,今天印尼的语言文化政策开通多了。他们国家的5大原则,强调求同存异、殊途同归。在丹绒檳榔歷史博物馆,其展品尽显多元色彩,而华人文化的展品、华人的歷史文物文件、中国的古外销瓷器都平稳的摆设馆內。该馆负责人跟我们说,如此才是促进民族团结、和谐共处的真义。
我们在民丹岛华人聚集区,隨处可看到披著头巾的女议员拱手向华社拜年的海报,上书偌大的“新年快乐”中文字,横写的印尼文是“Selamat Tahun Baru Imlek2563”。有意思的是,其纪年2563,还请各位猜猜看那是甚么纪年?
我们又在丹绒檳榔看到一幅横掛的海报,其右边是一张孔子的卡通画像,左边是一位政治人物,正中央以印尼文和中文写著“H. LIS DARMANSYAH. SH Bersama Warga Tionghoa胜利象棋友谊赛促进与华裔互相沟通”。据说,印尼的Cina是指当下政治体的“中国”,为了区分这个“中国”,他们以Tionghoa来指称印尼华人。毕竟我们是“中华民族”,不是“中国人”。
当地人带我们去看看丹绒檳榔的瑞本学校的原址。印尼排华时期华校被废了,如今只是一片空地。不过,他们尚存一个瑞本校友会,一批五十、六十年代毕业的老校友就利用会所来教华文。
一位华文老师带我们去他家,参阅他们的印尼高中华语(Bahasa Tionghoa)课本。那是由椰加达和中国的大学出版社合编的。为方便教学,当地老师也改编教程,除了教授汉语拼音,会话从“妈妈爸爸”学起,但课程本土化,里面对话是“哈山”、“西蒂”和老师的对话。一些教材还加插以印华双语教《三字经》。选读课文也多与华人文化、孔孟思想有关。既学华语,又传扬文化之精义。不像我们的华文课本,重文法,啃背割切了文本的“名句精华”。实是违背了Bahasa Jiwa Bangsa的真諦。
大马华教的学习环境还是如此的格局,不敢想像,一、二十年后,这个號称除了中国大陆和台湾以外拥有最为完善华教体系的国家,我们的华文学习环境和中华文化的承传是否会被日愈民主化的印尼所赶上。(星洲日报/言路‧作者:安焕然‧南方学院中文系主任)
把握机会表达诉求
2012/06/01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中言
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魏家祥日前呼吁民眾,尤其是大马华裔,踊跃出席教育部在全国各州举办的巡迴对话会,以针对我国教育制度提供意见及建议。
有关对话会,旨在收集各族和各阶层人民对改善及提升现有教育制度持有的意见,以便政府擬定未来15年的国家教育大蓝图时,可以纳入人民意见。
教育部从5月开始到全国各州巡迴开办对话会,至今已在6个州属举行6场对话会,接下来的一个半月將到其余8州举行对话会。根据前几场对话会的情况显示,华裔的出席率极低,反应冷淡。
集思广益
因此,华裔家长、华团、华教代表、各州华校董联会、学者等,应该热烈响应教育部接下来的8场对话会,以便提出建设性建议,集思广益,共同为提升、改善国家教育制度献出努力。
此外,魏家祥及教育部也应该探討对话会不能吸引华裔出席的原因。是否因为对话会上没有会讲流利中文的官员在场通译?又或者是一般华裔民眾对教育部並不抱著太大期望?还是宣传不足?
无可否认,有关对话会著重於討论如何提升教育素质、硬体设施等,而华裔或华社最关心的,则是国家教育政策、政策执行偏差与教育拨款问题。
多管齐下
董教总等华教团体过去一直向政府及教育部努力爭取制度化的教育拨款,依照学生需求增建各源流学校及培训师资,但教育部多年来未有认真听取华社的心声,改善华小问题,使华社对教育部失去信心。
不管怎样,为华教爭取权益,必须多管齐下,董总以硬的方式去爭取,教总以软的方式去爭取,其他的华教团体或关心华教的社团,也该尽力表达诉求,不放弃任何机会,例如参加教育部举办的对话会。在对话会发表意见,未必被接受,但如果放弃机会,则肯定表达不到意见。
转载自:本地报刊/评论版
~赤道论坛/事实述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