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5日星期五

解读缅甸华文学校的高中学历教育


20120507

缅甸腊戌圣光中学副校长   叶星

  【提要】缅甸华文高中从无到有,从有到目前的“百花齐放”,在缅华各界大力兴办高中学校的大好形势下,华文高中学校的发展既面临从未有过的机遇,也在使用教材、师资和学生升学、就业出路等方面,存在诸多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

 一、缅甸华文高中的发展概况

  1-1缅甸的华文学校,最早都是从基础教育办起,先是幼儿园,再到小学初中。二战前后,缅甸就存在着数百所华文学校。于19212月创办的仰光华侨中学(简称华中)19485 创办的仰光南洋中学(简称南中) ,曾一度做为全缅侨校的最高学府,两所学校并驾齐驱,有声有色地活跃在缅华教育界。上世纪五十年代至1965年间,各种层次的中小学校如雨后春笋般遍及全缅各地,华文教育蓬勃发展。这是华文教育鼎盛辉煌的黄金时代。 但除了华中和南中外,大多华校局限于初中学制,鲜有办高中班的。1965年代后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缅甸的华文教育从繁荣的顶峰一下子掉进冰冷的谷底。下缅甸的华文教育几乎进入了“冬眠”状态,上缅甸华文学校也从公开转入了地下。这期间,华文学校的学制一度变得非常混乱,比如有的学校竟有一年产生两届初中毕业生的现象。

  直到1980年代,缅甸的华文教育逐渐“回温”,华文学校逐渐从“低谷”走出来,经历了30多年的复苏和发展过程,又逐渐转向了公开化和公众化。因应缅甸华人华侨的发展和稳定,上世纪80年代末,腊戌果文学校和密支那育成学校先后设立了高中部,随后曼德勒孔教学校和东枝兴华学校也开办了高中。随着台湾在缅甸的招生工作由原来的“五专招收初中毕业生”逐渐被“海外联招会招收高中毕业生”所取代,规模稍大的华文学校已不满足原有的初中规模,纷纷尝试设置高中学制。丙伍伦的佛经学校和年多学校的高中部就是这个时期的“弄潮儿”。

  1-2设置高中学制的学校,很多都有长足的发展,坚持到了现在。但也有昙花一现,因各种原因停办的学校。如1993年,当阳县区孔圣中小学校,率先在当阳镇区办起了高中,当年招收有60余名高中一年级学生,可是只坚持了三年,仅送出了一届毕业生,就因为师资不足等问题而停办。2008年,当阳华文中学也冲破世俗的藩篱,试办了高中部,一年后终因有学生无老师、经费短缺等问题而中途夭折。

  1-3缅甸北部的腊戌,一直有“缅甸华文教育的桥头堡”的称号,华文高中最多的也是在这一地区。 2001年,有“后起之秀”之称的腊戌圣光中学力排众议,顶着各方压力设置了高中部,当年招收了97名高中一年级和二年级新生,其后一路乘风破浪,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规模逐年扩大,至今已产生了101100余名毕业生,高中部学生人数自2006年起连续6年保持在300名以上。

  2003年腊戌黑勐龙学校和明德学校同时开办了高中。两年后,贵慨勐稳学校也办起了高中。紧接着,皎脉缅北华文佛经学校、皎脉崇华佛经学校和曼德勒明德学校先后也办了高中。2010年,南渡县漫沾勐稳学校开办了高中部。在这期间,木姐县区九谷华文佛经学校、东枝果文学校等校也都兴办了高中。一时间,缅甸的华文高中如雨后春笋,“办高中热”持续增温,大有“不办高中,不足以显现侨校实力”的意味。

  二、缅甸华文高中的现状


  2-1缅甸的华文教育发展到今天能开办十几所高中学校,实属不易。很多学校一路走来,历经了种种波折,除了社会家长的认同问题外,能否保持竞争力,稳定生源,使学校的高中部作为一个品牌立于不倒之地,是校董和校长们最为纠结的事情。但是,办校不同于办企业,开办高中不同于开办一个商店,尤其是缅甸的所有华文学校,都是自负盈亏靠收取微薄学费养校的,虽然许多热心的校董和社会人士一再捐助基金,但学校离不开校舍、老师和学生这三个基本要素,师生流动性过大亦是各校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

  2-22000年后,因应台湾方面在缅甸招收华文高中毕业生赴台就读大专院校,“海外联合招生委员会”将缅甸华文学校划分为四个考区,即曼德勒、密支那、腊戌、东枝。四个考区中,曼德勒仅有孔教学校(东区)、密支那仅有育成学校、东枝仅有兴华学校,腊戌只有果文学校参与大专联考。随后丙伍伦佛经学校、丙伍伦年多学校和曼德勒明德学校加入了曼德勒考区,腊戌圣光中学、黑猛龙学校、明德学校、贵慨勐稳学校先后参加了腊戌考区阵营。

  2-3截止到2012年,唯有密支那考区依然只有育成学校一所高中,而其他考区都有创办新的高中学校。高中学校最多的是腊戌考区,该考区下辖当阳、南渡、贵慨、皎脉、木姐等县市,共有腊戌圣光中学、果文学校、黑猛龙学校、明德学校、贵慨勐稳学校、南渡漫沾勐稳学校、皎脉缅北华文佛经学校、皎脉崇华佛经学校、木姐县区九谷华文佛经学校等9所高中学校。新开办的高中学校中,东枝果文学校和南渡县漫沾勐稳学校都是于2011年在原来初中部的基础上开设高中部的。另外,2012年曼德勒昌华学校也增设了高中班。其他还有几所没有参加缅甸海外联招会的高中学校,他们是果敢老街的东城学校、佤邦的万宏学校等。

  2-4在学制方面,多数高中学校采取三年学年制,唯有皎脉缅北华文佛经学校和皎脉崇华佛经学校因缺少师资,将学制压缩为两年。各校开设的课程也都与大陆和台湾相同,《语文(国文)》、《数学》、《英文》、《史地》、《理化》、《生物》等都是必修课,少数学校根据该校的需求增设了部份选修课,譬如腊戌明德学校增设了《论语》课,腊戌圣光中学增设了一门《圣经》课。

  2-5在生源方面,因为密支那考区仅有育成学校一所高中,所以密支那地区的学生毫无选择地就读育成学校 ,而其他考区的学生就有择校就读的优势。学生择校就读固然可以加强学校之间的竞争力,但由于缅甸华文学校之间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大家各自为政,互相不隶属,学生学籍无法统一管理,所以在招生工作上没有统一标准。少数学校罔顾社会舆论,乱收插班生,尤其是乱收跨校跳班生,导致了学风不端正,学生的文化素质有普遍下降的趋势。

  2-6在师资方面,目前除少数学校聘请有中国政府外派的汉语教师外,多数学校都是聘请当地的资深华文教师,或是新近在台湾或大陆求学毕业后回归的青年教师。由于高中学校的数量在逐年增加,本土教师有限,许多青年人又不愿意长期从事教职,聘请外派教师又有诸多的限制,尽管多数本土老师非科班出身,但也一直充当着学校的教学支柱。虽然中国政府近年来加大了对缅甸华文教师的培训力度,由于华文教师的待遇实在太低,而且又没有稳固的医疗保险退休养老制度,所以很多教师不能安心教职,无意长期从事华文教育工作,导致教师连年流动。师资不足和流动性过大的问题,几乎是所有缅甸华文高都面临的一个最为棘手的难题。

  三、缅甸华文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掣肘


  3-1缅甸华文高中学校多年来一直使用台湾版本的教材,在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今天,继续使用该版本的教材已经产生了诸多的时空局限,也掣肘了各华文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如何选择使用或是编辑出版一套适合缅甸各侨校使用的高中语文教材,成了缅甸华文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

  3-2在很长的一个时期里,由于政治上的因素,台湾执政当局对缅甸的侨教工作极为重视和支持,譬如在资助建校、大量招收侨生赴台就学、举办师资培训、奖励资深教师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令许多老教师至今还津津乐道和十分怀念。所以缅甸的华文高中学校至今一直使用台湾版本的教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随着台湾方面的教育改革,把原先由“国立编译馆”统一编辑出版教科书的权力下放给了出版商,台湾很快就涌现出了五六种版本的高中教科书,使得海外(当然包括缅甸)华文学校一下子无所适从。

3-3一方面“天高皇帝远”,另一方面缅甸地区本身的硬件条件不够,所以尽管师生建议使用新教材的呼声不断,但缅甸各高中一直保持沉默,始终使用台湾 “国立编译馆” 1982年编辑的的版本(以下称“旧版”)。直到20088月,缅甸有9位高中国文教师(笔者亦是其中一员)参加台湾“侨委会”在台中逢甲大学举办的“加欧泰华文教师研习班”,才由台湾缅甸归侨协会赵丽萍理事长帮助,9位缅甸老师合力带回了一套“南一版”的高中教科书(包括教师用书、习作手册等共70余本),“侨委会”授权缅甸联招会与印刷厂洽商,准予在缅甸印刷。所以,凡参加缅甸联招会的高中学校都从2009年起,陆续使用上了台湾南一版(以下简称新版)的课本。

  3-4缅甸各华文高中都十分清楚,目前两岸关系已经解冻,弘扬中华文化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不审时度势更换教材,将影响中华文化的传承,而且使用新教材是必须的,因为旧版教科书中的许多内容已经严重违背既成之事实,不适合继续当教科书使用。譬如旧版《国文》课本有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的所谓“训示”文章,但蒋氏父子的文章在台湾岛内已经十几年没有人再当范文学习了,缅甸侨校尚奉为经典岂不贻笑大方?再如,旧版《地理》课本依旧按照民国时期的行政区域,将东北地区划分为“东北九省”,又如新疆乌鲁木齐市,也是按照以前的旧称“迪化”来称谓。这些知识已经“过时”了,根本不符合事实,如果一味地教下去,非但抱守残缺,而且歪曲事实,影响了下一代对中华文化的吸收和传承。

  但是,新版譬如说南一版的教科书是否就一定理想呢?笔者认为这事儿应该客观地看待。新版教科书固然《国文(语文)》、《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科目在内容上作了较大幅度的改动,有些方面编著者还是比较尊重客观事实的,但单就《国文》科来讲,笔者私下认为还是有商榷和讨论的必要。

  3-5按照台湾教育部门颁布的所谓“95新课纲”,规定所有的出版商在编辑教科书时,高中阶段六个学期须最少编入40篇文言文,这40篇文言文无论在质上还是在量上,比照旧版还是降低了许多分量的。这40篇“必读”文言文包括先秦7篇,汉魏六朝9篇,唐宋11篇,明清9篇,台湾古典散文4篇。当然,一些经典的适合高中生学习的古文还是包括在其中的,譬如荀子的《劝学》、贾谊的《过秦论》、司马迁的《鸿门宴》、韩愈的《师说》、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苏轼的《赤壁赋》、龚自珍的《病梅馆记》等,这些课文在大陆的教材上也可以看到。但是,另有一些非常好的文言文,新版却没有收入,譬如白居易的《琵琶行》、苏洵的《六国论》、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吕氏春秋》中的《察今》、杜牧的《阿房宫赋》、李密的《陈情表》等等,本来台湾版的初中国文教材中文言文就只有寥寥几篇,如果高中阶段还是一再减少文言文篇幅,想要我们的学生多多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进而学好中华文化,无异于缘木求鱼,抱薪救火,根本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3-6另一方面,新版教材中,在取材和编辑形式上,增加了台湾文学内容,包括台湾现代诗内容,每一册至少有五、六篇这方面的课文。笔者初步统计了一下,南一版高中课本中的台湾文学共有39(包括11首现代诗歌、4篇台湾古典散文)。每一个地区都有当地的文学史,这是毋庸置疑的。让学生了解一些描写台湾地区生活百态的各类文学作品,也是有必要的。但是,如此大篇幅、大版面甚至选用台湾地方方言方式创作的文学作品作为课文,我们不认为这是大智大慧之举,相反出版商有搞“文化台独”的嫌疑。

  当然,台湾本土学生多学学台湾文学无可非议,但我们海外的华裔子弟感觉到台湾离我们是那么地遥远,我们对台湾文学又是那么地陌生,欲使我们的孩子在华文学校宝贵的求学时间里,把精力都消耗在了解台湾文学方面,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个家长和老师都不愿意看到的,也是不愿意去行使的。

  3-7既然台湾版的教材掣肘了缅甸华文高中语文课的教学,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改用大陆版的教材呢?这是一个一直困扰各个学校的头疼事情。目前,缅甸的许多华文学校都在使用中国国侨办编辑赠送的《汉语》教材,以前是小学在使用,去年部份初中也开始使用。可是国侨办编辑赠送的这套《汉语》教材,目前还没有编辑出版高中阶段的课文。缅甸的许多侨校曾向一些涉外部门(譬如国侨办、云南省侨办、中国驻缅甸曼德勒总领馆等)索要中学语文课本,但都是无功而返。因为中学(尤其是高中)语文课本目前只有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版本,那是属于教育部系统的,不属于侨务范畴,所以涉及到版权问题,无法取来赠送。如果各个学校自己去中国订购,那将是一笔不少的费用,而且又很麻烦,一般的学校和学生都是无力承受得了的。

  再者,现在缅甸的华文高中多数加入了缅甸海外联招会,每年有不少学生选择了参加台湾方面在缅甸举行的大学联考,每年也有至少50名学生获录取赴台升读大学。正因为有此一个赴台升学的管道,许多家长认定台湾课本,学生也需要,所以尽管台湾版的语文课本存在着诸多瑕疵,但各个学校不得已而为之,只得选用。

  3-8正因为存在着上述矛盾的心理,缅甸的华文高中在选择语文教科书时其实是委曲求全的,也是忍辱负重的。不过,稍有经验的资深教师,在教授台湾版语文时,并不是照着目录通盘讲授的,往往是根据学生的需求加以权衡和选择,尽量把重点放在教授台湾文学之外,同时还增加一些课文外的经典范文加以补充,甚至参照大陆课本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这些都是很好的尝试,应当给予肯定。

  3-9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尽管缅甸华文高中对使用教材方面抱有企望,但就缅甸目前的华文教育体制和师资状况,自己组织人力编辑一套符合缅甸国情与侨校实情的高中语文教材,是不切实际的,也是难以付诸实现的。想请中国有关方面帮助编写教材,也是不成熟的想法,因为缅甸华文高中教育已形成了自己的一种发展模式,与国内高中完全不同,在编写教材时如果不了解缅甸国情,不加入一些缅甸元素,将来一定不会有使用的市场。

  四、缅甸华文高中的学生就学与就业出路


  4-1早期的缅甸的华文高中,大都是因应台湾大专联考而产生的。2000年是缅甸华文高中海外大专联考走向正规的一年,因为当年台湾海外联招会正式将缅甸划分为四个考区,联考指挥中心设在曼德勒的孔教学校,这是缅甸联招工作步入规模化和系统化的关键一环。此后,缅甸华文学校的联招工作一路发展和声势浩大,参加联考的学生也逐年增加,至2005年和2006年达到了顶峰,每年都有1000余人报考,每年获录取的也有250人至270人。所以,现在台湾有成千上万的缅甸华裔,绝非偶然,也不足为奇。 

  4-2当年缅甸侨生为何那么热心参加台湾大专联考呢?这主要与当时的台湾侨务政策有着密切关系。缅甸当时经济还很落后,侨生都向往到外面去见识或闯荡一番。恰好台湾制定了比较宽松的侨务政策,缅甸侨生到台湾就读大学,一般毕业不久就可以申请到居留证,而且就学期间可以申请休学打工一两个学期。就算不休学的,学校也有优厚的奖助学金,也可以在假期去打打短工。这样,缅甸侨生除了支付办理入台手续和注册时的花费外,几乎都不需要家中再承担什么费用,反而有的学生省吃俭用,甚至可以带回一点帮补家用。这条出路,对经济情况普遍不怎么好的缅甸华人家庭来说,无异于久航大海看到了灯塔 ,不但花费少,减轻了家庭负担,而且又不影响孩子的学业,孩子也有一个较好的奋斗方向。

  缅甸侨生赴台求学热情不减的另一个原因,是台湾的社会综合环境与缅甸相比有较大的不同,而且人文素质较高。缅甸侨生一旦进入了台湾,就意味着需要个人独立。能提高个人的独立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一般地区难以做到的事情。再者,不少学生通过半工半读,身心都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所以也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在台学习机会。

再者,每年台湾“侨委会”还开设“海外青年技术班”,招收八、九十名缅甸华文高中毕业生,到台湾相关大学,通过两年的系统培训,让他们学得一技之长,再回到缅甸开创自己的事业。这也吸引了大批的青年学子就读华文高中,以便有赴台就读“海青班”的机会。

  4-3然而,缅甸海外联招也是命途多舛。2007年,台湾陈水扁政府排斥侨务政策,以缅甸侨生大量辍学非法打工和滞留台湾不归等为理由,关闭了对缅甸的招生大门。一时间,缅甸的各所华文高中无所适从,学生就学的重要管道被阻断了,学习积极性大减。

  2009年,台湾马英九政府有限量地恢复了对缅甸侨生的大学联招工作,但采取“量少质精,择优录取”的原则,每年仅招收50个名额。虽然后来“择优放宽,整体管理”,政策有所松动,但大多数毕业生仍然被阻止在“联招”的大门之外。而且,采用二阶段学科测试,不开放个人申请制,第二阶段还要统一集中到曼德勒考区考试,使得边远地区的考生苦不堪言,参加海外联考的信心也骤减。

  4-4据笔者初步统计,20092012年,全缅甸参加台湾海外联招的华文高中有曼德勒孔教学校、曼德勒明德学校、丙伍伦佛经学校、丙伍伦年多学校、密支那育成学校、东枝兴华学校、腊戌果文学校、腊戌圣光中学、腊戌明德学校、腊戌黑勐龙学校、贵慨勐稳学校等11所华文高中,每年报考的人数仅为当年毕业生的10%-20%2009年报考人数为207名,2010年报考人数为221名,2011年为204名,而2012年则仅有150名。录取人数为201950名,201053名,201153名,2012年计划录取55名。由此可见,报考人数有下滑的趋势,而且可能会一落千丈,直至考生寥寥无几。我们不否认考生逐年减少是台湾教育部门和海外联招会紧缩政策下的正常现象,但也应该检讨我们的学生为何不去参加联考。学生缺乏信心和灰心丧气,没有明确前瞻眼光,不能不说是我们华文教育的一种悲哀。

  4-5值得庆幸的是,在参加台湾联考遇挫的同时,另一扇紧闭的大门向缅甸各华文学校敞开了。那就是中国大陆的大专院校开始了对缅甸的招生工作。起初,由于高额的学杂费问题,使得能有机会去中国深造的学生寥寥无几。而且,原先仅有厦门的华侨大学、广州的暨南大学等少数几所大学招收缅甸侨生。随着中国侨务工作的逐步深入和具体,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缅甸侨生的关怀力度,优惠政策也在不断出台,使许多成绩优良的学生认识了另一个难得的升学的管道,终于扭头抓住了赴中国大学留学的机会。

  尤其近几年来,缅甸各华文高中也自主加强了与中国大陆侨务部门的联系,鼓励学生走出去,通过与云南师范大学、昆明华文学院(前云南省昆明华侨补校)等院校的合作,送出了不少高中生赴大陆深造。譬如,腊戌圣光中学已连续三年,每年向昆明华文学院保送七、八名毕业生,20119月一次就推荐了10名毕业生赴该校院预科班就读。这些学生在预科班修业期满通过考试后,全部进入了华侨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大学就读。

  4-6除赴中国大学升学外,中国各大学举办的函授教育也是获得高等学历的一个途径。就腊戌地区而言,小学部的上课时间都在上午11点以前,而高中部的上课时间是在中午12点以后,因师资短缺,许多学校的小学部教师都是由各高中的学生兼任的。云南大学和云南师范大学曾先后在缅甸曼德勒、东枝和腊戌等地举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专函授班,许多“小老师”(在读高中生)都参加的函授学习,至今已有数百人获得了大专文凭。可惜的是拿到大专文凭后,只有部份人仍旧在华校服务,其他人要么选择出国升学,要么另谋它业。

  不过,就函授教育这一块,笔者实在不敢恭维,据说某期针对缅甸的函授教育,参加的都是社会人士,一些生意人没读几天书也不识几个汉字,居然也顺利毕业了。正因为如此,后来虽然质量有所保证,但一些年轻人还是不怎么对函授教育感兴趣。

  4-7当然,尽管缅甸华文高中学生有赴台湾和去大陆深造的机会。但是每年享用这种机会的学生还不足全体毕业生的50%,那么大多数的毕业生哪里高就了呢?实际上剩下的毕业生也有多种出路可行,诸如有的选择了去新加坡读书或做外劳,有的去马来西亚、泰国或中国打工。更多的是留在缅甸,或是去仰光或曼德勒等大城市发展,或是去帕岗玉石开采场碰碰运气,或是就地学习经商,也有的困在家中做“啃老族”……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缅甸政局的稳定和不断开放,缅甸经济日益搞活和飙升,相信选择就地发展的毕业生将会越来越多。

  五、缅甸华文高中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5-1纵观缅甸华文高中学历教育的发展史,目前正是处于鼎盛时期。各所华文高中学校都十分清楚,目前华校的发展正面临从未有过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机遇主要来自中国大陆的强大,盛世中国的产生对缅甸的影响也与日俱增,缅甸华人当然因此受益,社会地位普遍得到了提高。这也给华文学校的生存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所以,许多新兴华文学校纷纷建立,华文高中大增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但是,无论是大选前还是大选后的缅甸,政府对华文学校一直采取的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不制止也不公开支持,明知有众多的华文学校存在,却始终没有给任何一所华文学校发放过准予开办的执照或文件,也就是说在法律上,缅甸政府一直没有立法准予华人华侨开办学校。如何争取华文学校的合法化,争取政府的认同和自由发展,也是所有华文学校最为关心和期待解决的事情。缅甸的华文高中学校亦是这种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壮大的弄潮儿。

  5-2针对缅甸华文高中的发展状况,台湾侨务部门和中国政府不约而同给予了大力支持。自马英九团队执掌台湾以来,台湾侨务委员会连年邀请缅甸华文高中教师到台湾接受系统的专业和教学技能培训,2011年暑期,更是邀请缅甸所有高中学校的华语文教师集中于台湾师范大学,举办“缅甸华语文高中教师专班”,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语文教师培训。与之相映照的是,中国国侨办也连年在云南师范大学、昆明华文学院等院校举办“缅甸华文学校校长、负责人培训班”和“缅甸华文学校教师培训班”。两岸侨务部门还多次派出教师来缅甸本土培训师资。无论哪一方举办培训,最大的受益者是我们的华文学校和华文教师。这是两岸避开政治问题,对缅甸华文学校给予的最大和最有成效的帮助。所以各华文学校,包括各华文高中学校,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在搞好校政建设的同时,努力提高师资质量,保证教学质量,争取华校有更为长足的发展。

  5-3不过,毋庸讳言,缅甸的华文高中也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和考验。首先是各华文学校各自为政,缺乏交流和合作的机制,表面上存在一个“缅甸海外联招会”,在腊戌也存在一个“缅北果文文教会”,但各校经费都是自筹的,也是凭借着侨领们的热情创办学校的,很难要求各校统一步骤并驾齐驱。再者,尽管华文高中不断增加,但华文高中学历在社会上还有一段获得相信和认同的距离。目前,除了台湾方面承认缅甸的华文高中学历外,缅甸政府当然还没有认同,就是中国也不承认该学历,认为缅甸学生的实际中文程度与国内学生有较大的差距,回国升读大学必须先经过一些预科班学习,否则不予录取。诸不知,缅甸许多华文高中的毕业生在学习中文的同时,还要面对学习缅文、英文等诸多压力,在没有放弃学习母语为缅语的有限时间里,能把中文掌握到运用自如,已经是很不错了。对于个别程度稍差的学生要求进入预科班补充,是情理之中的事,对所有的学生都“一刀切”要求如此,无异于吹毛求疵,有些不近人情了。

  当然,缅甸各华文高中学校也有应该检讨的地方。譬如,不能确保教学质量的问题。我们不否认高中教师短缺的事实,也不否认各地各校的硬件建设和软件设施存在较大差异,只是对某些学校为了扩大学校规模或多聚集经费,乱收学生,尤其乱收插班生和跳级生,这个学校不收,那个学校对他敞开大门,使学生频繁流动,变成了“流”学生。如此乱象,如何让学校稳固发展?如何确保教学质量?又如何获得社会的信任和外界的长久支持?

  5-4分布不够合理,也是缅甸华文高中面对的一个棘手问题。目前,密支那仅有育成学校一所高中,在当地可以说比较权威,管理上也较自主。曼德勒有孔教学校、明德学校和昌华学校三所学校设有高中部,按照曼德勒市区的华人人口来考虑,应该达到了饱和状态。皎脉镇区现有缅北华文佛经学校和崇华佛经学校两所高中,可是每所学校仅有40几位高中生,应该说高中密度过大,如果两所学校能合成一所来办,无能是在师资方面和生源方面,应该是很好统筹的。腊戌也有着和皎脉同样的问题,目前仅腊戌市区内就有4所华文高中,应该说高中密度过大,保持两所比较合理。但是,鉴于前述原因,个别学校尽管“艰苦度日”,由于董事会已经付出了巨大的投资,而且办校热情不减,想要那所学校停办高中,几乎是不可能的事,除非他们自己不想“硬撑着”。

  5-5目前,全缅甸共有三百多华人,华裔适龄学生也不下20万人,由于华人分布在缅甸的每一个角落,仅有的十几所华文高中远远不能满足华裔学生就学的需求,只是部份地区华文高中的分布有待合理地调整。有些地方完全有必要设置高中,因为当地不乏生源,可惜因为缺乏师资使办高中的计划一再搁浅。譬如当阳镇区,有孔圣学校、华文学校、南燕学校、南木昔南华学校、龙亮复兴学校等5所华文初中,每年初中毕业生近300名,完全可以建立一所华文高中,但有时这几所学校的初中部教师还相当紧缺,要想办起高中,谈何容易!

  鉴于缅甸华文高中普遍存在的师资不足问题,最好的途径是就地解决。现在,已有部份赴台和赴大陆留学回来的侨生加入了高中教师队伍,这无疑为各高中的发展注入了一支新生力量。近年来,中国政府也增加了外派教师名额,每年都有几十名外派教师活跃在全缅各地的华文学校之中。但是,聘请外派教师不是长久之计,华文学校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外派教师的无私奉献和吃苦耐劳精神,实在令人钦佩,他们渊博丰富的学识也令人称羡,但外派老师在缅甸也有一个适应问题,而且上缅甸的教材大都使用繁体字,对外派老师也是一种能力认同和考验。另外,外派老师持护照在缅甸住留,一般70天就要回去办理续签证问题,如果遇不上假期,无疑对华文学校的教学工作会带来一些影响。所以,培养缅甸本土的华语文高中教师,未来仍是各校的首选。

  5-6缅甸华文高中发展至今,走过的是一条坎坷不平之路,可谓喜悦与泪水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我们不否认,在缅甸华文高中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困扰。各地华文高中创办的过程都不相同,而且背景不一样。下缅甸的一些学校有社团和会馆创办,上缅甸却不是这样。譬如腊戌市和郊区的数十所华文学校,没有一所是由某会馆或某社团创办的,但是看到华校受到重视和不断在壮大,有一些社会人士和会馆、社团想染指华校(尤其是华文高中),干涉学校内政,反而阻滞了华校的正常运作,或是人为制造了一些矛盾,使一些华校不团结,或互相猜忌攻讦,这无疑对各华文学校的发展,增添了一些黯淡的色彩。

  六、结语


  有人说,缅甸华文教育的重点在缅北,缅北的华文教育重心在腊戌,这话不无道理。缅北的华文教育在近20年来,一直保持蓬勃发展的态势,至今大大小小的华文学校有上百所,学生近10万人。尤其是华文高中学校,几乎全部集中在缅北地区,这不能不说是海外华文教育的一面旗帜。

  总之,缅甸华文高中学校能有今天的发展规模,成为海外华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基地,可称之是一个奇迹。今后,各华文高中学校应摆脱区域界限和保守势力的束缚,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就算不能进行统筹和统合,也可以以前瞻性的眼光,共同提升华文高中的品牌质量,经营好学校,向社会交上一份好答卷。

同时,各华文高中也应自重自爱,健全学校管理机制尤其是招生制度,只有保证学生质量,确保教学质量,才能逐步获得国内外的支持和学历认证,也才能让更多的华裔子弟通过缅甸自己的华文高中教育,取得合格的高中文凭,进而踏入社会或进入更高一层次的深造,以期将来为缅甸华文教育或国家建设注入更多的新生力量。

【来源:中国华文教育网】

~赤道论坛/华教动态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