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在说梦话?
2012/06/14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吴慧芳
看来,华社復办关丹独中有望,连承认统考文凭也有望。
根据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的说法,马华没有典当华教,更没有所谓的“历史契约”。
他还说,马华总会长蔡细历向时任教育部长、现任一号人物求证后,能够“证实”这点。
那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出示的“神奇公函”,又是怎么回事?
这封由教育部教育政策计划与研究组官员,在2010年9月3日发出的回函,指马华同意接受“独中学生统一考试文凭事宜维持现状”,但魏大人说,这封信只是由官员名义,而非以部长名义回復。
所以,他形容邹老痴人说梦话,因为这封信,没有列出相关的团体名字与协定。
另一个层面的解读是,没有“历史契约”,当然还可以爭取承认统考文凭。
再进一步,我们应该也可要求政府制度化拨款给华校、依需求兴建华小及提昇华小师资吧?
这样的想法,好像很完美,但奇怪是,怎么二号领袖坚持自己的確受制于法令,所以无权批准復办独中?
让华社自己判断
更奇怪是,首相署指示教育部回信,若官员的回函不能代表官家说词,那以后官员发出的公函,我们还能相信吗?
是不是日后所有公函,都必须由部长自己写、自己发,才算代表官家立场?
若是如此,我们还要这样多公务员吗?
再来,何不请当年曾参与草擬教育草案的时任马华领导,还有发公函的官员出面对质,让华社自己判断,是否存在“历史契约”?
有一句话说,单纯不代表天真,单纯的人受骗多次后,就会懂得质疑。
我爱发梦,也相信有梦最美,但绝对不天真,“历史契约”仍然存在许多疑团。
手中无契约,心中有契约--谁典当了华教?
2012/06/15 东方日报/名家~作者: 陈锦松
「典当华教契约」在热烘烘地闹了老半天之后,总算露出了「端倪」。董总6月12日终於把证明有「契约」的信函公告天下,以证视听。
马华不甘背黑锅,早前不停反击董总不要乱给马华定下「莫须有」的罪名,要求董总出示「典当华教」的真凭实据,董总「骑虎难下」,不得不「亮剑」,让社会来公断。
公佈的教育部教育政策策划与研究组主任查利阿兹(ZahriAziz)博士所写的公函,是董总力证马华在17年前准备1995年教育草案时,曾与国阵成员党及非政府组织达致「独中统考文凭维持原状」的协定。
凭一封公函不能代表什么,必然是马华的直接反应。
「典当华教」的天大罪名,任何政党確难承受此罪名之重,毕竟它在政治上將会起著巨大的社会效应。马华的重臣纷纷表態,以期撇清与此无关。
1995年担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冯镇安指出,马华不可能与国阵达成协议,以独中维持现状来换取修改教长能改变华小与泰米尔文小学的协议。他说:「没有这样的协议,我们绝不会同意。这是製造话题,用谎言来抨击马华。」
1995年担任马华总秘书、教育局主任及內阁部长的陈祖排直指:「马华不能这样『吃死猫』,事情要查个水落石出,以免被一小撮躲在『华教金字招牌』后面的人,拿来大做文章。」
马华总会长蔡细歷表示,马华没有典当华教,当然並不存在马华接受独中统考维持现状,以换取修改教育法令第21条(2)条文的协议文件。他说:「马华將查明此事,如果董总一直强调这点,一直讲到很爽,一直骂,如果证实没有(文件)的话,我们懂得怎么做。」
马华副总会长曹智雄说:「马华歷年来都高度重视独中和华小教育,並以捍卫母语教育为己任,因此,董总应该停止攻击和妖魔化马华。董总一再咬著这个课题不放,对任何方面都没有好处。」
现任的副教育部长魏家祥认为,各造也应分辨所谓的政党行为和政府行为,不应把两者混在一起。「若是《华教契约》是由国阵决定,那这是属於政党行为;若是必须用在政府行政上,就必须获得內阁同意,才能正式成为政府的行为。」
「无力感」来自何方?
其实,再多的「圆话」都应该找回火苗的源头。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在「520申办关丹独中」和平大集会落幕后指称,碍於现有教育法令、政策及歷史协议已经阐明瞭独中的数量,他不能就增设独中一事回应华社。他表示「现阶段,我们受这些决定限制(政策、法令和歷史),如果没有更改政策和修改法令,我身为教育部部长不能作出任何决定。
身为副首相兼国家的二把手,对独中都「无能为力」,我们还能有更大的期望吗?当然,副首相的「无力感」,是来自於何方更大力量的阻扰?这里留下许多疑点。他要董总细读教育法令,同时了解法令条款的真正含义才发言,如果董总的法律顾问都看不懂教育法令的玄机,那必然存在制定法令背后的「第三只手」。
华文独立中学被认为是马来西亚教育体系里的「怪胎」,一方面,国家领导人一再公开肯定和讚扬华文独中对国家的贡献,从2010年开始更颁发奖学金给50位高中统考成绩最优秀的独中生,同时2011年起接受独中生以高中统考成绩,再加上SPM国文优等的成绩来申请政府师范课程。此外,世界许多著名大学都承认统考作为入学的標准,就是邻国新加坡国立大学也不断录取统考的优秀生到该国就读。另一方面,儘管我国《联邦宪法》保障国民学习、教授及使用母语的权利,但要政府承认统考文凭却难如登天,现在要办一所独中也窒碍难行,原因何在?难道契约的背后,有一股力量在左右华教的前路?
法令是死的,但当我们都看到《教育法令》根本没有阻止华社设立独中,但为何法令的解读却可以「各说各话」?人是活的,为什么不能承诺对「法令」的解套,让死的法令得以復活?
董总公佈的「信函」是否能证明契约存在的可能,这里充满许多想像的空间。
对马华而言,契约的爭议已经无意义,董总期待的是尽速解决悬而未决的华教困境。马华反击董总最好的武器不是一再的標榜自己,而是用事实证明如何立即解决眼前的问题,包括承认统考与復办独中。
民联重申一旦执政准备承认统考及復办关丹独中,国阵政府难道没有看清政治的现实,还再刻意为难华社,难道真的力不从心,被契约所困绑?
事实上,只要当前的政府是「手中无契约,心中有契约」,照样让华社在发展华文教育的路上磕磕碰碰,举步维艰。
政党轮替的重要,是个不容忽略的选项,如果华人社会还有犹豫,那典当华教的戏码只会继续未完的剧本罢了。
把时间还给华小
2012/06/14 南洋商报/言论版
~ 作者:罗汉洲
林连玉基金主席杜乾焕说,废除了英文教数理后,须“归还”被削减的3节华文课给华小,让华小恢复每周15节华文课。
我在2009年12月3日于本栏“华小面临大冲击”稿中说:“2012年恢复母语教数理后,教育部已宣布华小用英文教数理的节数将改作教导国文与英文,并没有(把时间)‘还’给华文科目”、“用华文教导的科目总时间只剩下七八百分钟,不到总上课时间1500分钟的半数,其他时间不是教马来文就是教英文,这算得是华文学校吗?”、“届时的华小将逐渐沦为小学程度的华文补习所了”。
2003年,华小实行双语教数理后,华小一至三年级的华文课节数每周由15节减至12节,少了90分钟。
此外,以华文教导数学、道德教育、健康教育的时间各减了30分钟,共减少了90分钟,连华文课在内,华小一至三年级学习华文的时间每周少了180分钟,国文课每周却增加了60分钟。
师训策略可使华小变质
四至六年级方面,学习华文的时间少了120分钟,所以,杜乾焕说“归还”3节华文课时间给华小,即使如此,华小以华文授课的时间仍比2003年以前少了至少90分钟;国文课则增加了30至60分钟。
换言之,华小自推行双语教数理后,学习华文和国文的时间是此消彼长,华文“大撤退”,国文则“乘隙而入”。说句题外话,假如某所华小共有36个班级,“大量培训”或国小过剩的国文教师就有新出路,华教工作者早在二三十年前已说,政府根本无须修改或引用教育法令,单凭师训策略就可令到华小变质,如今看这话,岂不信而有证?
根据日前的消息指出,教育部计划从2014年开始再增加华小四至六年级的国文节数,届时恐免不了又是削减华文科来“将就”所增加的国文节数,在这种步步进逼情况下,华小不变成华文补习所可乎?
针对这消息,副教长魏家祥一面劝教总别过于紧张,但另一面又说(增加国文节数)教育部也要考虑华小生衔接中学国语的能力。
母语教育陷半天吊窘境
魏副长的理由非常牵强,华小的国文程度怎样都不可与国小相提并论,如必欲“能”与中学国语衔接,华小恐须改为只有一科华文的“华文小学”才行了。所以,魏副长的理由不但牵强,也为华小变质开了方便之门,又显魏副长略欠防患于未然的警觉性。
我们常说华文博大精深,但我们的华小大概只有半数时间以华文授课,上到中学后,学习华文的时间更少了,甚至没有机会学习,可见我们的母语教育若不是有名无实就是一如陆庭谕形容的“半天吊”。
因此,华小以华文授课的时间必须恢复到2003年以前的“面貌”,华总以及目前参加圆桌会议的华团必须在会议中谈及这“题外话”,把杜乾焕的话提出来与魏家祥谈谈,力争“把时间还给华小”。
文:罗汉洲 (时事评论员)
官员放火
2012-06-14 光明日报/专栏
~作者:张玳维
华教契约课题闹得沸沸腾腾,使魏家祥又消拯员上身,折腾大半天去寻找真相,然后拚命射水灭火。
魏家祥口中的真相无疑会让华教人士耻笑,一个小小的教育部官员竟然会如此胆大包天,毫无分寸地回函,看来要再受教育的是教育部官员,不然魏家祥灭火后,难保火再烧。
官员回函说华教契约存在,魏家祥把包括首相纳吉在內的至少5位现任或前任高官都推出来,力证此契约不存在。问题不在於此契约存不存在,而是教育部內部是否上有上策,下有下策,以致误解是假的,存心惹事和作对才是真的。
这已经不是魏家祥第一次被自己的下属“搵笨",其下属会一而再三“小拿破崙"上身,可见教育部教导无方。
在此事件上,魏家祥没必要追究董总放火,因为董总只是点灯,把问题照出来,而放火的是魏家祥的下属。
除了口头警告官员別自作主张,倒不如想办法如何对付涉及的官员,儘管该官员已经退休,但这是涉及族群权益的问题,牵一髮而动全身,该官员罪无可赦,必须受到严惩以杀一儆百。
其次,魏家祥应该调查下属为何会大胆惹事,可能是內部有高官在撑腰,不然小小的九品芝麻官不会作威作福,不断挑战他和华教人士的容忍度。
官员到处点火,魏家祥可没能力到处灭火,搞不好还会烧到自己,当务之急是放下歧见,与董教合作探討问题的根源,一齐向政府施压,以纠正不合理的教育政策和制度,才能使华教问题一劳永逸地解决。 (光明日报/好评‧文:张玳维)
没有契约又如何
2012/06/14 光明日报/评论版
~作者:郑钦亮
大马华教从风雨中走到今天,依旧风雨,如果你要问为甚么,答案如一条歷史长河,人家有命讲你也未必有命听。
热爱母语教育的华社三代人陪伴著华教风雨成长,也看著华教地位的逐渐没落和话语权的萎缩,心中那种“逐步失去"的滋味,確是非我族类所能理解。
有学者说,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少数会把母语当作族魂的种族之一,看来大马华裔还存在著这种遗传因子,所以我们还有董教总这种维护族魂尊严的组织,可惜的是,董教总和政府之间就华教的课题上,常常是对呛多过吃饭。
这就是为甚么当华教先贤和华教斗士们义愤填膺的为华教爭取每一吋土地时,他们会觉得华教斗士很极端,因为有些斗士的確是用他的生命来维护华教,先贤林连玉就是一例,近期董总与副教长魏家祥爭议的历史契约课题也是一例。
说来悲哀,单单是今年,华教就几经风雨,从华小师资严缺的课题后有325集会,然后有关丹復办独中的申诉,接著轮到“契约"的幽灵跨约时空,从1995年的空间钻到今天来,狠击马华典当了华教发展。
看著他们每一天你一言我一句的隔空对呛,董总以一名已退休高级官员的回函来追究马华的历史责任,魏家祥以1995年的剪报和首相的口头回答来证明没这回事,华社老百姓的头转左再转右,却是搞不清楚双方最后证明到其中一方所言属实之后,华教会赚到甚么?
如果董总是要合理化今天政府对华教的种种为难如限制华小和独中的发展是早有契约,若能早一点或是当时有人马上公开信件,而有关信函可以当证据的话,可能今天双方就不必靠有限的记忆力和不完整的剪报来吵架了,再说,董总阿头们早知有此契约,也认为契约有效的话,或许就不必白走这十多年来白忙一场的冤枉路了。
魏家祥代表政府也代表马华捍卫“没有契约"论,一来是不让马华揹负背叛华教的历史罪名,二来是维护国阵政府免於负上打压华教的历史责任,但就算他说的全对又如何?契约事件是一场官员误导又如何?事实上华小师资、校地和拨款与国小的差距依然起来越大,独中依然是一间也不能多,统考文凭全世界都承认了,就只是自己的国立大学说NO……。
可见有没有契约都好,华教现况並没有比所谓的“契约"更好,这才是马华或是政府应该关注或处理的部份,董总那些老先生们翻箱倒篋的找出陈年信件,也只是要求政府对华教公平一些不是吗?(光明日报/泼墨‧文:郑钦亮)
转载自:本地报刊/评论版
~赤道论坛/事实述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