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8日星期五

《华教视窗》(三十)


马华会怎样做?

 2012-06-08 星洲日报/言路版
~作者:林元情   

马华总会长蔡细历说“他需要调查董总所提出的‘马华典当华教利益论’的指责;但是,如果確定並无此事,马华懂得怎样做”。

这段谈话突显蔡总捍卫马华声誉的强悍作风,然而,蔡总在突出其强悍的一面又將硬话说在前头时,却不知道调查后若发现“马华典当华教利益论”確有其事时,马华又要如何做呢?(当然,这只是猜测而已,马华公会的领袖又怎么会典当华教的利益呢?),这一点,蔡总没有说明!

无可否认的,在事关“承认独中统考文凭”这民族教育的大课题上,蔡总要询问该党前任和现任的教育部副部长,以证明当年是否有立下这项典当华教的契约,实是一项明智的做法,只是,很可惜蔡总並没有进一步说明,调查过后,不管结果如何,马华捍卫华文教育的下一步棋要如何走,这不免让人有无限发挥的想像空间,到时,可能会產生以下3个情况:

一、经调查后,证实內阁或国阵並没有通过所谓的不承认独中统考文凭的协议,马华要邹寿汉辞职並公开道歉,但是,作为一个华教界代表性人物,又身任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要不是有十足的把握,岂会出示手中的官方文件?所以,不单是董总,包括整个华社都在等著看马华要如何懂得做?

二、因为事隔太多年,当年有份参与討论修改教育法令的国阵成员党及非政府组织代表只记得当年確有谈及独中统考文凭,但却不记得是否有达致有关协议,所以,没有人包括马华需要为此负起责任。

三、邹寿汉手中的官方文件確实是由教育部发出的,只是,当年討论修改教育法令,与会代表並没有通过这样的协议,只是教育部的小拿破仑在答覆华教组织的函件中,自作主张自己加上去的,事情假如真的是这样的话,马华更应该要懂得如何做,以还华教与华社一个公道,就是不知道到时马华是不是懂得如何去做!

长久以来,华教问题是华社不能妥协的,所以,董总对华教的固执是理所当然,同时也必须受到各方面的尊重,事实上,相信马华大部份基层党员都是华校出身,所以,马华高层领袖更应该將“民之所欲,常在我心”列为日常办事的座右铭,並与董教总携手合作发展华教,向政府爭取承认统考文凭,让华文教育在这片国土发扬光大,不將时间浪费在无谓的口舌之爭,才是上策。(星洲日报/言路作者:林元情)



马华“典当华教”?

2012/06/08 光华日报/言论版
~作者:黄金帝

是否有人曾替独中做了“绝育”手术?教长慕尤丁早前所谓的历史协议果真存在?当董总拿出马华与教育部有契约的说法,马华不可能不予以反击。尤其要将“典当华教”这四个字套在马华头上,这个“死猫”马华吃不下,这个黑锅马华更不想背。

“典当华教”的说法一见报,魏家祥首当其冲,要打圆场说官话已行不通,即使魏家祥扬言马华若立过“典当华教契约”,大人他立时请辞。只是魏家祥个人辞官对华教发展又有何助益?莫忘了“典当华教”是指向马华,并非针对魏家祥个人。

当然,魏大人必须在事件上作马华的发言人,给董总或华社一个解释,这事是逃不掉了。所以也不能不去请教前辈们,诸如时任马华总会长林良实、署理总会长林亚礼、总秘书陈祖排及民政党前主席敦林敬益等一干人,他们都说没有“契约”这回事。

然后,马华昔日的前官员也出来相助了。冯镇安说,马华不可能在国阵达成这种“契约”,以独中保持现状来换取修改教长能改变华小的协议,政府也接受独中是教育系统的一部分。陈祖排说,谁有这个权力?代表马华去签这个“契约”?又是谁想马华吃下这只“死猫”?

马华总会长蔡细历说,马华没有典当华教这回事,事情必须查个明白。这样说回来,董总所出示的教育部官员之信函,说马华签了典当华教的“契约”是“子虚乌有”了。那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为何亦一样坚持,相信“契约”存在的真实性,并指教长慕尤丁也表示契约是存在的?

董总指华教的发展一直被困于这份契约内,董总想知道的或许只是,马华能否解决这个“契约”问题?如果说马华坚持“契约”是不存在的,为何申办独中一事,总是有人可以随意关门又随兴开门,如果没有人曾为独中进行“绝育”?那么请问关丹独中到底何时得以复活?


 

谁典当民族权益

2012/06/08 东方日报/龙门阵
~作者: 许万忠 

董总和马华剑拔弩张、激烈爭论的核心,就是1995年,马华在国阵內部商討教育修正法案时,是否同意「(华小和独中)维持现状」,典当了华教权益。

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以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就復办关丹独中问题,作出的「受制於契约」谈话为前提,並出示教育部教育政策与策划组於20109月发出的信函中的文字「国阵成员党及相关非政府组织在提呈1995年教育法案时,以基於团结原则达致协议,决定维持现状。」为证,坚持当年的確有秘密协定这回事。

政党之间的秘密协定当然是秘而不宣的,不可能明文写下来;即使在內阁討论,会议记录也是官方机密文件,岂可轻易取得?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坚持要董总出示「国阵或內阁的会议记录」或者「出示白纸黑字,以及拥有马华领袖签署的文件证据」云云,本质上就是强人所难。

即使当年真的有秘密协定,魏家祥也无需承担责任,何必强出头?说「若有確凿证据显示马华典当华教权益,將会退党」更是离谱。歷史不能更改,魏家祥个人的去留,与大局何关?今天辞职,明天就有新人接任;党的本质不改,谁当副教育部长都是一样。

无须出示任何证明文件,马华曾否出卖或典当民族权益,华社是瞭然於胸的。独立50多年,从早期联盟到今天国阵,马华都是执政党主要成员之一,而且是仅次於巫统的第二大党。自詡代表华社的马华在这些年里,为华社做了些什么?究竟为华社爭取多少应得未得的权益,还是华社的权益逐渐丧失了?

华教方面,马华罔顾华社愿意、违背华社意愿的事例,罄竹难书。朱运兴当年就是为了维护民族尊严和华教平等,与当权派决裂,退党丟官的;李孝友在60年代配合联盟政府与马华政策,铆全力鼓吹华文中学接受政府津贴改为国民型中学的好处,结果无一落实,於2000年公开向华社道歉。他们二人都曾经在马华旗帜下出任教育部副部长。

马华的死结,在於始终不愿意承认前人曾经有过错,包括1961年开除爭取华语华文为官方语文的沈慕羽。人孰无过?马华领导人根本没必要文过饰非掩盖前人的错误,让巧舌如簧的魏家祥表演技艺。

今天的马华,总会长忙於「说鸟话」,属下只求自保;当下马华最缺乏的,就是如朱运兴、李孝友这些敢作敢当的领导,更没有面对歷史,面对华社的勇气和胸襟。


 

独中復兴运动40年的反思

2012/06/08 东方日报/名家
~作者: 张树钧 

1962年,我国华文中学在1961年教育法令下实行改制,被一分为二,即接受政府津贴的国民型中学(国中),和由华社独立支撑的独立中学(独中)。10年后,几乎所有华裔家长在家庭经济、出路(升学与就业)、三语教育(国中初期以英文教学为主,华巫並重)等多重考量下,將子女送进国中就读,造成独中生源严缺,大都在生存线上挣扎,摇摇欲坠。

197341日,由胡万铎领导的霹雳独中復兴运动点燃第一把星火,瞬间燎原,席捲全国,终使独中浴火重生;60间独中在40年风雨中艰辛自强,延续至今。

1973年独中復兴运动是我国华教发展史上的一篇史诗,它是传统中华文化內聚力的强力展现,推动了一场直到目前为止,我国独立后其中最成功的一次公民社会运动,影响深远。

然而,由于局限于当时种族政治格局所催生的单一族群公民社会运动,对社会各层面產生的冲击並不相同,实乃多元社会中的一大缺憾。

直到40年后的今天,才真正打破了种族政治的藩篱和诅咒,大家通过「709」和「428」集会手拉手心系国家前途,同心同声发出对公平选举和绿色社会的共同诉求,开创新局。这是后话。

回顾40年前,独中復兴运动的成功有以下主要因素:

一,华裔在「513」事件所受到的心灵创伤犹新,短期难于被抚平。

二,华裔在种族政治兴风作浪下,在各领域一直受到不平等对待;尤其在「513」过后,更有备受压制的情绪积怨心中。

三,当时的时代大背景,大部分华裔均接受过华文教育的薰陶,同时在上一辈的潜移默化下,在家庭生活耳濡目染下,大都对中国和中华文化有一份较为深厚的情感和热爱。

四,当独中復兴运动打出民族教育,號召群眾留住中华文化的根时,当华裔知道可以在宪法条文下爭取接受母语教育的权力时,当前人民党、劳工党和左翼思想人士积极投入组织工作,成为独中復兴运动中坚力量时,当富商大矿家胡万鐸带领一班华教斗士勇敢地在白色恐怖笼罩下振臂高呼独中救亡时,华裔久憋的积怨,中华民族固有的民族內聚力特性,那个时代华裔的中华意识和中华文化情感被激情澎湃地匯合成一股洪流,形成百万华教大军,成就了独中復兴运动。

事过境迁后的独中、国中

40年过去了,激情、豪情、情感、情绪早已沉淀了下来。在此亦新亦旧的一代,在政治大环境酝酿转型变革的时代中,在时势变迁、人事更换、思潮交替的冲击下,迎来了我们脱下意识形態外衣、放下民族教育旗帜、挣开政党的操盘与控制、摆脱个人议程的绑架与利用,反思今日我国华文中学的困境、挑战与愿景的时候。

独立前我国只有华文中学。华文中学是先辈们的血汗和文化传承的结晶体,百年来为我们留下丰富的人文遗產。

独立后,我国实行的单元种族教育政策,导致华文中学一分为二,而教育法令是依据一党的种族政治议程而定的。当时的马华、国大党以及稍后的民政党,和巫统大家长一起共同通过多项含有种族政治议程的教育法令。

因此我们说,独中和国中都是种族政治议程的產物,她们都是源自同根生的华文中学,都是先辈们留下来的宝贵人文遗產。但是不幸的,一路来一些华教组织和华教人士,却把两者想像为意识形態的对立,让国中自生自灭。

虽然如此,我国目前78间国中,每年吸纳80%华小生就读,在每周36节华文课中造就了多少人才。学生们和老师们在自爱自强下更生不息,华文水平从不落人后,同时国中也是传承传统中华文化重要场所。就新纪元学院而言,超过50%生源均来自国中,华小师资也有很多来自国中。

假设「华文中学」的含义是以华文作为全课程(巫英语文除外)主要教学媒介语的话,今日60间独中超过一半早已採用英化数理甚至英化史地,有者则以政府教育当局课程或新加坡课程纲要作为教学蓝本,这和国中又有何区別?

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国中和华小都是政府当局「半津贴」学校,性质一样;如果华教组织和广大华社能像关注华小维护华小的精神一样,以积极態度去关注国中维护国中,国中肯定將会是另一番景象。

今日国中和今日独中都已不是40年前的国中独中。今日华社的主流思想和40年前华社主流思想也已有明显差异。

40年前,90%华裔具有强烈的民族教育意识和中华情感。40年后的今日华裔,90%来自国中,早已成为华社主流。他们的思想,才是今日华社的主流思想。他们的中华情感已逐渐淡去,他们是具有受西方思潮影响的自由民主意识,认同大马,提倡平等教育诉求的新一代人。

再过10年,当那些復兴独中的华教斗士和具有中华情感的老一辈人一个个凋零老去时,独中愿景將会如何?谁去维护40年前的独中精神,是董总和教总吗?或者是新一轮的「教育復兴运动」?又或是独中各奔前程,依靠自身品牌立足?

而拥有80%华小生就读的国中,情况又將如何?当原来的国中华文老师一个个退休老去时,谁来替补这些本来就已缺乏的华文老师?

再往深一层看,由于我国是多元民族国家,地处中西文化交匯点,在今日世界多元经贸政治文化频密交往下,我们常说在当局单元教育政策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根本无法走出国门。即便在本国的经贸和服务领域,也无法与双语三语学生竞爭。

倘若独中还是一厢情愿地走1962年前那民族情感激发的纯华文中学理想路线,这和「单元教育」又有何区別?她真得就能如此这般的传承和发扬了中华文化么?

正当我们爭论不休时,我国各地正在悄悄兴起国际学校,生源激增。他们的华文班,却是另一番情景,有多元族群学生在同一间教室唸华文,说华语。国中和独中可以做到吗?

独中生源近年有增加趋势,我认为那不是因为民族教育,而是出路问题作为主要考量的影响,因为独中大都以双语作为教学媒介语,而国办中学恰恰在近年来「回归」到单元教育。

独中要走出经费、师资、管理、品牌、教学媒介语等等困境,谈何容易。国中更是困难重重。

我们说,华文教育受制于政治议程。归根结底,华文教育的解决还得回归政治。两线制的成形將为华文教育带来一线曙光。什么「圆桌会议」、「积极跟进」都是虚的,暂时的。大选一过,又是另一个5年,政客在窃笑,而华教呢,不知在悲戚了多少个5年!



中六中文悲歌唱不完

2012/06/08 光华日报/言论版
~作者:卢永顺 

各位华教督学、华文教师,以及关心华教发展的人士:

大家好。我是吉隆坡一名中六中文教师。

各位应该也知道中六在今年采用新课程纲要,首当其冲的,应该是中文科目。刚开始还有人担心,中六要完成校本评估的研究报考,将严重打击学生报考中文的信心,毕竟许多中文考生都是自修生,校外额外选修中文。虽然我们已经获知,中文是没有校本评估的分数,三个学期的考试成绩就是中文科目的整体成绩。可是,这误导性的“传言”已经让学生失去报考中文的信心。

经过了一场沸沸扬扬的争论声浪后,我们总算可以安心教学了。可是,正当我们要开始教学时,才发现所指定的教科书在大马甚至是中国,是严重缺货以及断货的。

第一和第二学期的指定文学史课本,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在大马已经严重缺货。虽然如此,我们目前尚算能够解决问题,部分书籍会在6月尾从中国运达大马。部分教师唯有在这过渡期先教导别的教学范围,等到书籍到手了,才开始文学史的教学工作。有部分老师为了帮学生节省开销,而选择复印课本给学生。老实说,除非走到绝境,不然我是不鼓励师生复印教科书,因为这只会让我们在教导中六中文这征途上更加难行。最终,我们会自吃其果。

第三学期的指定教科书,栾梅健《中国现代文学史导学》,就是我们自吃其果的最好显现。这本书在中国和大马都是断货的,我的学生告诉我,在马大、拉大和博大也找不到这本书的踪迹。我也联络了北京大学出版社,也确定了该书籍已经断货,市场上是找不到的。打算复印教科书的教师,现在一本书也没有,实在没办法复印了。

我多次与北大出版社交涉,请求重印,可是刚开始双方都无法达致协议,我要求500册,对方要求至少3000册。我也知道我们根本无法吸纳那3000册的书籍,在加上翻版猖獗,只要有一本,全国就会有几千本的复印本。试问,我哪敢拿这么多货?

经过两周的交涉,双方都达致了协议,我请求重印1000册,北大出版社以一本27元人民币销售给我们。一本300页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导学》,折合马币14令吉,尚算合理。

书籍断货

下来问题也来了,书商答应重印书籍,可是谁要把书带回国,如果通过网购,一本书的成本肯定超过马币20令吉,东马的邮费更贵。所幸,马大师生将在这个7月去北京购书,顺便把相关书籍运送回国。我们也会联络当地书商,希望能够获得更多购书优惠,尽力为大家争取更低的书价。好了,现在我们终于不用担心“书荒”问题了,我只要筹备15000令吉左右,就能把书运送回国。

诸位了解了我们购书的坎坷过程,你们还能坚持不购买原版书籍,而选择复印吗?目前的情况是,市场上一本书也没有,我们是无法复印的。可是,当这1000册书籍送达大马后,便会有师生为了节省开销而选择购买一本,并复印999本给学生。那么,另外的999正版书籍将如何是好?

我们身为华教的一分子,总不能坐享其成。华教之路从来就不平坦,我们现在连购书都要自己进行,试问有哪个科目会比中文这条路更难走?如果大家不同舟共济,这条路更难走了。我在此,冀望各位教师以同理心让我们携手继续走这条满布荆棘的征途,大家共同“消化”这批书籍,以未来10年的学生人数,大量认购这批书籍,譬如你有20位学生,那么为了未来10年,你就帮帮我们,认购100本吧!在这过渡期,别让学生复印,为了一本10多令吉的书去复印,你是省下了几块钱,可是却让我们举步维艰,大家又于心何忍?

以每年报考中文的学生分布图,主要报考中文的州属和地区为槟城、雪隆和诗巫,我打算各预留300册给这三个州属和地区。另外100册则希望传送到别州。我们真的希望各位老师鼎力支持,让我们共同渡过难关。

有任何关于中六中文新课程纲要的事项,不妨通过面子书或电邮方式联络我们。


转载自:本地报刊/评论版

~赤道论坛/时事述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