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7日星期日

《华教视窗》(三十七)

·

林连玉为华教而典当

2012-06-17 南洋商报/言论版
~作者:董狐笔 

《典当》的意思是典和当,以财产作低押借钱。名词也可作当铺解。

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说:马华典当了华教。

邹老这一番话,令到马华领导层跳脚,尤其是身为教育部副部长的魏家祥更是显得大有“岂可忍孰不可忍”的感受,连龙头老大总会长蔡细历听了都很不爽地呛声说:马华懂得怎样做!

《马华典当了华教》这句话倒让我想起了华教斗士林连玉的一首诗《典钗》:“饥驱仰屋苦无粮,搜箧寻求急救方;检得金钗付质库,且图剜肉以医疮。”

暗讽数典忘祖之辈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林连玉当年穷到要典当老婆的金钗,以济燃眉之急。质库就是当铺。

如果林连玉还在世,这首诗又在这时候出炉,肯定又会被“有心人”看了不爽,以为林连玉在指桑骂槐,借题发挥。

我不知道己故林老作这首诗时的确实年代,不过他在这首诗后有注解说:押得五十元每月利息一元。

如果他没注解交待,我也会连想到林老当年看到华教正处于风雨飘摇中,自己的公民权又被褫夺了,虽有“横挥铁腕批龙甲”之心,却苦无“怒奋空拳搏虎头”之志有感而借《典钗》来讽喻那些数典忘祖之辈。不过,当时的他,连公民权都没有了,谁(政府)还听你的?

典当了华教,怎样典当呢?林老典当老婆的金钗尚押得五十元(当年还用元不用令吉),华教拿去典当值多少“令吉“呢?

《典当》的意思是典和当,以财产作低押借钱,林连玉当年家徒四壁,捉襟见肘,所以才要典当,但马华财雄势大,须要典当东西吗?

剜肉医疮千古大错

在政治圈,典当未必一定是要钱,那要什么呢?为什么马华的《部长》一听到典当会这么火滚和不安呢?

林连玉当年典当了老婆的金钗,后来赎了回来,有诗为证:“赎得金钗急遽回,老婆相见笑颜开;彰身饰物心中宝,屈指抛伊六月来。”

如果(我是说如果)马华真的有典当华教,可以赎回来吗?

典当的证据就是当票,董总出示了当票(一封由教育政策计划与研究组于201093的公函),但马华不承认这张当票,马华要的当票是《真凭实据的契约》。

典当华教出现了二张当票,倒底那一张才是真的呢?典当了的东西,没有了当票,可赎回来吗?

《且图剜肉以医疮》已故林连玉在诗中早已点出了典当并不是办法,只是剜肉医疮。

如果典当了华教,又失去了当票,造成千古大错,最终是典当了支持者的一票!(文:董狐笔)





老慕越帮越忙

2012/06/16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谢请发 

针对“华教契约”限制华教发展的课题,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先后发表了“前言不对后语”的谈话,把较早前指有关“华教契约”达成共识的1995年,改说成1961年。这显示副揆欲“打救”目前陷入“典当华教权益”困境的当今马华领导人,却让人不堪回首地回忆起当年华文中学被迫改制的事件,並且导致当年硕果仅存,且已被遗忘的李三春,又將遭人口诛笔伐一番。

 老慕的两次谈话,都清楚说明政府实施的华教政策,是依据“协议或契约”行事;这跟教育部副部长兼马青团总团长魏家祥所说的“总会长蔡细歷已跟首相纳吉確认,並无所谓协议或契约”的谈话背道而驰。这意味魏家祥还不能够脱身,因为他曾经夸下海口说“如果华教契约属实,我將第一个离开马华!”

有必要釐清

 从魏家祥近几个月来“出招”的功力来看,他不但深諳《九阴真经》的“阴招”,更修练了茅山师傅的“茅招”,及专门对付邹寿汉的引蛇出洞“毛招”(毛主席招式)。当邹寿汉上週二公佈教育部高官函件,证明確有华教契约后,魏家祥马上施出茅招说“函件不是契约”。显然他所理解的契约,必须是一份有缴付印花税(STAMPING)的文件。如此一来,魏家祥可不必离开马华,继续做他的官,並可振振有词地说“没有华教契约,马华没有典当华教”。

 首相说“没有契约”,副首相则说“当年有共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总主席叶新田认为其中一人肯定“讲真话”,另一人则“说假话”,政府有必要釐清。

 慕尤丁抨击董总趁大选接近攻击马华,发表了“独中数目维持现状不能增加的1961年共识”声明,其实越帮越忙。这迫使蔡细歷需要去跟已退出江湖30年的前总会长李三春求证。

 无论如何,从“520申办关丹独中和平集会”至今,闹得沸沸扬扬的独中不能申办课题,似乎已出现转机,因为蔡细历说,他已两度会见纳吉討论此事,將在本周公佈达成的共识。果真如此,起初被马华视为“坏事”的华教契约课题,就可转变成“好事”。只不过兜兜转转,不但浪费时间精力,也伤了和气,不过若独中、华小从此可以按照人口需求兴建,那这一切都不算什么了。





过去不等于未来

2012/06/17 南洋商报/言论版
~作者:刘彦运

自从副首相兼教育部长丹斯里慕尤丁针对复办关丹独中的课题提起政府与华社党团曾有“历史协议”或“契约”表明“独中数目保持现状”以来,董总与马华即针对这个课题一来一往继续延烧,并“越烧越旺”。董总甚至“咬住”马华不放,要求厘清历史协议或契约,最后甚至影射马华有“典当”华教的嫌疑。

日前,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更出示一封教育部官员回复尊孔校友会的信函,内容指1995年国阵成员党与相关非政府组织曾就独中统考事宜与教育部达致协议维持现状。他表示这就是协议的证据。然而副教育部长拿督魏家祥却来了一招“连消带打”兼“顺水推舟”,指1995年提呈教育法案备忘录时七大华团其实也包括董总在内,当时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历史协议或契约。魏博士一再强调要为马华及当时参与的华团讨回公道,还原历史真相。魏博士这招“回马枪”厉害之处是,董总当年也参与其事,若真有所谓的典当华教的历史协议,董总也难辞其咎,顶多大家抱着“一起死”。

历史协议也能更改

不过,这项课题如今却峰回路转,副首相慕尤丁本月14日明确表示,独中当年在面对改制或维持现状的选择时,为了保障独中不会遭政府关闭,跟政府达致了“独中可维持现状,但是数目不能增加”的共识。他也强调这是六十年代的事,同时也指明不是一项协议或契约。不过,副首相却留下一个“尾巴”,不肯详细指明共识由谁达成,以及在什么场合达成。

笔者认为,目前涉及争议的各造包括董总、马华及副首相仍然围绕在过去的历史协议、契约或共识这些陈年往事上并没有意义。不管是否真的存在什么历史协议、契约或共识,这都是过去的“产物”。过去不等于未来,如今已时过境迁,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达成的协议或共识,并非是“铁板一块”,永远不能改变。

应打破陈规向前看

如今整个国际大环境都已经改变了,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文已逐渐成为强势的语文。在欧美国家,学习汉语的风潮如今正方兴未艾。最近英国的小学教育也规定三年级生可选修一门外语,其中汉语被列为其中一门外语。

中文或汉语也是联合国受承认的五大国际语言之一。再说目前我国的教育环境也出现很大的转变,与六十年代不可同日而语。许多马来同胞也开始将孩子送往华小受教育,学习中文;国小也开始开设中文班。我们想不出有更好的理由要放弃我国既有的多元语文优势,反而死抱着过去的劳什子协议或共识不放,以致将来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处于劣势。

诚如副首相所说,“这已是过去的事,眼前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把国家带往更好的方向”,我们希望英明的副首相能够勇于打破陈规,不应让过去的“共识”束缚,即刻行使教育部长的权力,批准开办关丹独中及承认统考文凭,证明国阵政府真正做到“以民为本,民之所欲,常在我心”! 

编按:副首相慕尤丁星期六宣布批准关丹独中创设。
文:刘彦运 (新闻从业员)



 真会择日子

2012/06/16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董嘉欣 

 董总近来猛批马华典当华教的所谓“证据”,竟是一封交代含糊的教育部门主任回函,声称国阵成员党与相关非政府组织已达致共识,马华也认同“独中维持现状”。

 董总紧抓著信函里几段文句不放,大有对马华兴师问罪之意。火箭趁机对马华“定罪”,委实人啼笑皆非。

 根据马华档案显示,以堂联(现称华总)为首的七大华团,包括董总、教总、留台校友联合会、南大校友会及雪华堂等,于19951215日一起提呈备忘录予教育部;马华、民政、人联党与七大华团,亦针对修改教育草案会面。

 这记录与华总前总秘书刘磐石“证词”相符,刘老证实本身在场,更声言当年华团主要促请政府废除1961年教育法令212)条文与採用开放教育,从未谈及所谓“契约”或达致任何足以限制独中发展的“歷史性协议”。

 在马华等华基政党积极斡旋下,时任教长纳吉废除了“骇人”的教育法令212)条文,即教长有权將华小转换成国小的权力;意味著,华教生存获得了保障。

 维持现状可解读为“让独中继续存在”,董总却偏向负面想,解释成“数量与权利无法增加”。

 若真有所谓“契约”,那当初参与其中的董总不就有典当华教分儿?还是它患上失魂症,忘了自己也身在其中?

紧盯马华不放

 现任首相纳吉既是时任教长,自是清楚是否有“契约”。他已表明並不存在,董总又何必继续捕风捉影?

 倘確有“契约”,华教发展不可能在近年有所突破。如今统考生能以统考文凭申请师训,可申请高教基金。

 这一切,难道不是一步一脚印的发展?

 若董总要进一步求证,大可向首相求证,要求现任教长举证以何种论据(所谓共识)来否决独中增建申请,而非紧盯马华不放,甚至要求它证明真有其事,问题是证明“被告”有罪乃“控方”的责任。

 更弔诡的是,志期20109月的公函竟在时隔近两年,大选將近才公诸天下,可见董总真是篤信风水命理,擅长“择日子”。

 这令人不禁猜想,董总领导人是否转行看“罗庚”了?


转载自:本地报刊/评论版

~赤道论坛/事实述评类~